第三百二十五章 合作社的具体规划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草莽年代第三百二十五章 合作社的具体规划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 )“亚东,别说胡话了,鸭子可以每家每户少养点,田地还是要种的,不然我们吃啥?退一万步说,每年还得交上交呢。”田叔笑着说道。 “是啊,也只能这么办了。” 很多乡亲们纷纷点头,认为也只能小打小闹。 不过即便是少养,一家养个十只,平均一只鸭子赚一块钱,也有十块,而鸭子三四个月就能长大,一年至少能养两拨,也能有个二十块的收入。 二十块钱,这年头能供一个孩子上一年学,总归也不少。 “大家静一静,太别急,让我一次性把话说完。” 李亚东笑了笑,乡亲们能想到的这些问题,难道他会没考虑?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纷纷安静下来,想听听这有大学问的留学生,能有什么好主意。 “我说不种田,当然不是说让大家饿肚子,因为在我看来,将田地用于种植水稻、种蔬菜,经济产值太低。” 要知道他们这里地处长江中下游,可谓真正的鱼米之乡,农村人每家每户都种水稻,眼下又是一九八八年,不像过去,吃不饱穿不暖,自从七十年代末,国家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农民的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也大幅提升,现在每家每户年终还能有些余粮。 所以大米在他们这里,真的不算什么稀奇东西。 而不稀奇,也就意味着廉价。 “叔,问个问题。”说到这里,李亚东扭头望向旁边的方驼子。 “你说。”方驼子笑了笑。 “咱们村平均一亩水稻,能收获多少粮食?” “现在要比以前多得多。”方驼子呵呵一笑,“我们现在种的是杂交水稻,亩产能有一百五六十公斤的样子。” 我去……才这么点? 李亚东楞了一下,比他想象中的还少,袁院士这个年代应该已经有所创举,他原本猜测至少能有个三四百公斤。 当然,他也就是个门外汉,胡乱瞎猜,因为犹记得日后的水稻亩产可以达到一千多公斤。 看看方驼子一脸得意的模样,以前的亩产只怕得打个半折,也真是替中国人的肚子捏了把汗。 “好了,我算它两百公斤,也就是四百斤。目前粮食的价格应该是两块出头一斤吧,那也就是说,一亩水稻,它的单季产值是八百多块钱的样子。” 底下众人虽然竖起耳朵认真听着,但都显得有些不明所以,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从养鸭子的事情上,扯到粮食产量上面。 “那大家知道……一亩水塘,如果用心养殖的话,一年可以出多少斤鱼吗?” 此话题一抛出来,众人面面相觑,村里虽然有两口水塘不假,但绝对没有用心养殖,原因很简单,买不起鱼苗,也就随便养养,放个几尾鱼苗,年底有个年肉吃就行。 这时,始终没有说话的李亚民,开口道:“养得好的话,一两千斤应该不成问题。” 他生活在县里,本身也有些文化,见识自然不是一年到头不怎么出门的村民们,可以比拟的。 李亚东看了他大哥一眼,笑了笑,“咱们村要是养鱼,没理由养不好,因为……我们有鸭粪,到时还得悠着点,不能弄太多,不然太肥了容易把鱼塘弄黄。” “是啊!” 听他这么一说,有些人大概已经猜到,他在打什么主意,皆是眼前一亮。 不再种田,改田为塘,鱼的产量明显比庄稼高,而且各个品种的鱼类价格一综合,也不比庄稼便宜。 鸭粪能肥鱼塘,鱼塘又能养鸭子,似乎刚好形成一个循坏。 “大家应该猜到我的计划了吧?” 李亚东望向底下露出恍然表情的一众乡亲们,继续说道:“你们想的没错,我准备把村里的田地全部改造了,请挖土机过来,全部挖成鱼塘。到时占了各家多少田地,鱼塘里的收益,就按照比例平分。前期的改造费用由合作社出,后期鱼塘有了收益,再补回来,不用大家掏一分钱,所得收益合作社也一分不取……” 李亚东说到这里顿了顿,见乡亲们一个个的眼神明亮,笑着继续说道:“而且鱼的销路大家也不用愁,合作社这边会找水产公司合作,保证不愁卖。至于大家的口粮,以及上交,鱼塘里赚的钱买些粮食,肯定是足够的。你们觉得怎么样?” “那还用说,简直太好了!” “是啊,这样一搞,咱们都成吃商品粮的人了!” “哈哈……可不是,真是好主意!” “这么一看,这个合作社还真是好,早就应该这么干了!” 李亚东的提议,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 “你们说哈,这读书人的脑子就是不一样,这歪歪扭扭的道道,咱们怎么就想不通?要早能想通,几家人合伙把田给挖了,咱们不说请挖土机吧,硬挖也能挖出来,早养鱼,不早就发了?” “改田为塘,塘底下养鱼,水面上养鸭,这个主意真是好,不用再合计了,就这样干吧!” “是啊,亚东,就这么干,我家那几亩水田平整,不如先挖我家的吧。” “李老六,就你家那几亩杂田,哪有我家的好,还是先挖我家的。” “挖我家的……” 底下村民都有点癫了,以前当成宝贝疙瘩的田地,现在恨不得立马挖成水塘,就怕合作社不给他们挖。 到时别人时不时往水塘里挑几担鸭粪、割几把野草,悠闲地不得了,而他们还要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想想都不得劲。 “好了,大家……” 李亚东拍了拍手,示意村民们安静,“挖鱼塘的事情,合作社这边会同一安排,只要合适挖的田地,你们想留都留不住。”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皆是一脸乐呵,不再争抢。 倒也有几户田地分在半山腰上的人,苦笑不止。 “大家要是没什么意见的话,那这事就这样定了,合作社准备在村里起个平房,也费不了多少事,等合作社建成后,我大哥将全权负责运营,也不强迫大家,想要加入进来的,到时就签订入社协议。” 众人一听连连点头,还有人哈哈大笑道:“谁不参加就是傻子!” 可不是,这样的好事,跟往他们口袋里送钱,也没啥区别。 实际上也确实是这样,假如只为鸭源的话,李亚东完全可以找个地方再建鸭厂,或是等到开年国家政策落实,进一步扩大江中那边的鸭厂,根本不必如此麻烦。 此举本质上就是为了把乡亲们都带上致富路,而对于老李家来说,其实也没有什么损失。 更多的,只是给村民们指了条路。 都是左右邻里,处了一辈子的感情,别光他们家越来越富,而乡亲们还是穷困潦倒,那算怎么一回事? …… 这无疑是一个欢快年,自从腊月二十八的集体大会开完后,村里每个人脸上都是喜滋滋的,哪怕家里什么年货都没置办的那种,也是一样。 对,他们现在是穷,但等到合作社建起来后,他们还会穷吗? 人最怕的就是没有希望,只要能看见希望,眼前的一切,都是可以忍受的。 哪怕吃着冷饭馒头,心情也不会太差。 而老李家的一帮人,现在每天都在“上课”。 没办法,李亚东注定无法在家里久待,他就是不想走,胡秀英也得赶他走。 所以,只能将脑袋里的东西,一点一点的刻进几个哥姐的脑子里。 特别是他大哥,这几天俩兄弟几乎形影不离,晚上甚至都睡在一张床上,不停探讨着合作社的规划。 当然,还有公司的发展方向。 这两件事情是相辅相成的,合作社的规模越大、村民们养的鸭越多,便会倒逼着一品鸭脖不断拓展。 因为不拓展,就无法消化日益增多的鸭源。 别说李亚东,这一点李亚民都心知肚明。 他可不想看着村民们辛辛苦苦养大的鸭子,最后却卖不出去。 这种情况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没有固定的消化渠道,成千上万只鸭子一下抛向市场,他们县城就那么大,短时间内消化不掉也很正常。 就算可以消化,但货物过剩,必然造成价格暴跌,很简单的市场规则,是个人都懂。 所以,在兴办合作社的同时,一品鸭脖的生意也要不断发展。 …… 爆竹声声辞旧岁,欢欢喜喜过新年。 腊月三十,除夕夜。 凌晨两点刚过,寒风阵阵中,老李家一年一度的发财饭,开始了。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草莽年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草莽年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草莽年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草莽年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