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海岛巨变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草莽年代第三百五十九章 海岛巨变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 )转眼间,时间已至五月。 京城的事情终于尘埃落定,菲利普的“城市广场”设计图,几天之前已经规划完成,李亚东仔细观阅过,事实证明他的眼光没错。 天才与疯子总在一念之间,这个性取向不太正常的家伙,在设计方面的才华,毋庸置疑,东方红广场一旦落成,必将成为整个京城最亮眼、也最具有国际范的地标性建筑。 图纸确定后,李亚东又与中建局方面,就工程细节进行了长达五天的磋商,其他事宜问题不大,主要是工程进度方面,李亚东不太满意。 按照中建局早前给出的进度时间表,像要建造这样一座造型别致、创意复杂、超高标准,以前从未涉猎的工程项目,至少需要长达两年时间。 这个时间跨度太长,直接进入了九十年代,恕李亚东实在无法同意,最后在追加建设资金一千万人民币的情况下,中建局方面作出妥协,表示将施行二十四小时两班倒的工作制,将工程进度缩短至一年。 双方就此达成一致,签署了相关的一系列委托施工条款。 而于此同时,李亚东不得不马上动身前往海蓝。 海蓝已于四月二十六日建省,一系列的新政策正在紧锣密鼓的落实,那张他眼馋已久的《汽车制造许可证》,便在其中。 颜玮娴已经打了十七通电话催促他赶过去,说是政府有意就此召开一次“资质审核”会议,她使出了浑身解数、走了无数门路,才将会议一拖再拖,给李亚东争取到一个竞争名额。 …… 再次来到海蓝,眼前的景象完全不同。 不是说城市有多大的改变,也不说经济有多大的提升。 而是人,街头上比肩接踵的人,尤甚当年海蓝走私车的时候。 再一个,就是精神气。 一九八八年四月二十六日,经国务院批准,海蓝建省,成立经济特区。 此消息传出后,一些有志之士、决意冲破旧有人才体制与社会现状束缚的人,怀揣着一个追逐梦想乐园的心,一往无前地从全国各地纷沓而至。 因此,造成了“十万人才下海蓝”的历史壮举。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为海蓝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也为不久之后的海蓝炒房热,埋下伏笔。 这十万大军,多数都是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他们思想坚定、充满激情,给死气沉沉的海蓝,注入了一股强而有力的新鲜血液。 他们又被称作“闯海者”,而闯海者的第一目标,多半会选择省会城市海口。 在海口人民公园一侧的东湖近水边一段斑驳的墙壁前,每天人头攒动,热烈非凡。墙壁上时常贴满花花绿绿的自荐书、招聘信息等。这就是后来在闯海人心目中占据很高地位的的“人才墙”,也称“闯海墙”。? 反正在李亚东三人眼中,土地还是那片土地,贫穷还是那般贫穷,可弥漫在空气中的氛围,却不再是压抑与消沉,而是希望与梦想。 海蓝,重生了! 颜玮娴开着一辆黑色蓝鸟轿车,将他们从秀英码头接到海口,并没有回三亚湾的酒店,因为接下来即将召开的会议,会在海口进行。 透过车窗望着外面街道上热火朝天的景象,李亚东多少有些感慨,“这应该是海蓝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机遇。” “是啊。”颜玮娴深有同感,笑着说道:“一个地区想要发展,最不可或缺的,就是人才。而眼下海蓝人才济济,他们所欠缺的,只是一个机会、或是说一个领头人。” “你是说我?”李亚东打趣着问。 “对!”偏偏颜玮娴还回答得一本正经。 不管你信不信,她已经将身后的这个年轻人,当成了海蓝经济腾飞的至关人物。 一个地区想要发展,必需确立几条经济重心,也就是几杆大旗。 而在颜玮娴心中,其中一杆的扛旗人,非身后的这个年轻人莫属。 放眼整个中国,不会再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 天知道她为了帮李亚东这个外乡人,争取到一个竞争本地资源的名额,花了多大心思。 耗费的钱财就不提,那些都是经过李亚东允许的,就她个人而言,她已经在酒罐子里泡了整整两个月。 每天可以说把酒当成水喝,除了守住最后一条底线之外,陪唱、陪跳,陪聊,已然是常态,身上也不知遭遇过多少次咸猪手。 她只是一个弱女子,那些男人对她所图的也只有这些,若不给上一些甜头,又怎能走通这些关系? 不过,她不后悔,为了这片土地,她心甘情愿。 为了某个人,她亦是如此。 当然,这些事情那个人注定不会知道,恐怕这辈子都不会知道…… 四人下榻在一家名为“海岛风情”的酒店,会议明天上午就要召开,吃过晚饭后,颜玮娴将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与李亚东做了一番汇报。 “明天能够当场的竞争者,应该只有胡生彪和陆涛,其他人都被踢出局了,而你最大的竞争对手,则是陆涛。” “就是那个官二代?”李亚东问。 实际上这个词语这个年代还没兴起,不过由他嘴里说出来,颜玮娴也听过几次,已经不显意外。 “对。”颜玮娴点头。她不知有意还是无意,晚饭前回房洗了个澡,换上了一套素白的连衣裙,身上还喷了香水,使得身上隐约散发出来的些许酒气,被很好遮掩住。 “那胡老大呢,难道已经败阵?” “差不多吧。” 颜玮娴捋了捋耳边的发丝,回道:“胡老大原本最大的优势,就是资金。你也清楚陆涛的身份,真计较起来,他在岛上的权势比胡老大只强不弱,黑的玩得再凶,那也是相较于普通人而言,碰到白的,还是得退避三舍。所以,胡老大在普通人眼里看似很强大的背景势力,放在陆涛那里,根本如同虚设,陆涛并不惧他半分。而早前也跟你讲过,这个陆涛是机械工程学硕士,背景也很干净,最关键的是,就在前不久,他去了一趟国外,听说从一帮老外朋友那里筹集到一笔不菲资金。如此一来,胡老大仅存的那点优势,也就荡然无存。” “有钱了。”李亚东露出一副了然神情,“既有学识,又有背景,还有钱。那确实比较难缠。” 忽然想到什么,又问道:“有了解过吗,他筹集了多少资金?” 李亚东并未有那种仗着口袋里拥有几亿美金,就老子天下第一的想法。实际上他很清楚,这点钱在国内、甚至香港,是可以嘚瑟一下,但放到国际层面,就什么都不是。 谁知道那个陆涛的朋友关系网,他要是认识什么资本大鳄,又或者什么国际财团呢? 毕竟中国的疆域如此广袤,对于汽车的需求量十分巨大,且人口又多,这一行业的发展前景,已经不算什么秘密。早在海蓝走私车的年代,诸如日苯这些国家,就已经被中国的汽车消费能力给吓到。 “这个倒不清楚。”颜玮娴摇头,“这是陆涛应对胡老大的重要砝码,不到最后关头,他肯定不会掀牌。” “也是。”李亚东呵呵一笑。 “我建议你晚上还是加加班,拟一个详细的投资规划方案出来,你应该清楚上层领导最重视的是什么。” 这些事情颜玮娴倒是想代劳,不过,讲实在话,她对李亚东的了解依旧很片面,不光不清楚他的具体资金实力,同样也揣测不到他的思维模式。 一个几年前建议胡生彪大肆购置地皮,而自己却始终无动于衷的人,谁能明白他在想什么? 事实上,胡生彪手上的那些地皮,短短两年时间,何止翻出一倍? 特别是海蓝建省之后,找他买地皮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他单从这一笔生意上赚的钱,或许比他过去几十年奋斗的还要多。 “放心吧,这些东西我早就有所考虑。”李亚东笑了笑,伸手指向脑门,“完整的投资方案,在这里。” “那就好。”颜玮娴听罢,心神大定,她其实也很担心,自己付出了这么多,到头来却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 翌日,海蓝上空阳光明媚,清风拂面。 李亚东真是爱死了这个季节的海蓝,纵然是在香港,此时早晚时候,至少也要披件外套。 而在海蓝,一件背心,一条大裤衩,外加一双人字拖,也就好出门了。 再穿多点,人家当你是妖怪。 当然了,那是齐家兄弟的着装,他倒也想这么随意,可今天却不行。还是穿了一件短袖衬衫和西裤,外加一双打洞牛皮鞋。 穿在身上浑身不得劲。 在这座海岛之上,大概每个人都有一种裸奔的冲动。 早上八点一刻,四人驱车来到新挂牌的海蓝政府大楼。 好巧不巧的是,旁边一辆虎头奔也刚刚挺稳。 从后座上下来一个穿着花衬衫,带着大金链子的黑脸中年人。 不是胡生彪,又是谁?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草莽年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草莽年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草莽年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草莽年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