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银行开业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草莽年代第五百六十七章 银行开业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 )翌日,上午八点一刻。 距离东方红商业银行正式开业还有一刻钟的时候,门外的人行道上便围满了人。 这就是广告宣传的力量。 “咦?马克西姆,你也来了?” “是啊,离得这么近,过来看看,听说这家新银行今天开业酬宾,推出了一些好的理财产品,过来了解一下,行的话就买两支。对了,你呢?” “我也一样啊!哈哈……据说这家银行率属于一家跨国集团旗下,实力雄厚,钱存在他们这里,应该是安全的。我也是听说有些回报率不错的理财产品,打算过来瞧瞧。” “那一起?” “当然。” 类似于这样的对话,在这片人行道上随处可闻,哪个国家都有穷人和富人,即便苏联现在的经济很不景气,许多人连饭都吃不饱,但在莫斯科这样的核心城市里,这种现象目前还不多。 相反的是,这帮精英人士前不久都获得了国家发放的有偿债券,一个人一两万卢布呢,口袋还都挺鼓的。 而他们又大多是叶利钦的忠实拥护者,崇尚自由和民主,对于西方国家开放性的一切、包括金融市场,都兴趣斐然。 以至于现在资本市场逐渐开放之后,投资理财,在整个苏联境内都是一件非常时髦的事情。 人们趋之若鹜。 现场不仅有这些准客户,还来了不少媒体记者,此时长筒长炮都已经架起来。 因为据可靠消息,今天这里会有大的新闻。 与银行外面准客户和记者们的耐心等待不同,此时银行虽然还没开门,但里面其实早已灯火通明,工作人员都在紧张的布置并检查着一切事项,以确保接下来的开业万无一失。 与此同时,在大本营的后院中,李亚东正与一群气度不凡的中年人相聊甚欢,胜利哥也在,游走其中,将这些他潜心结识的政府官员,一一介绍给李亚东认识。 这便是李亚东为了确保自家银行可靠性的另一项计划:邀请这些官员来他的银行存款。 都不是什么级别很高的官员,但确实是官员,而且此举是私人行为,他们也都没有穿工作服。 对外的说法早就商量好:朋友之间的捧场。 当然,李亚东也不让他们白忙活,一笔辛苦费,肯定是少不了的。 虽然有付出,但相比起利益,在李亚东看来是微不足道的。 你想想看,一家新兴的银行刚开业,便有一大批政府官员主动上门存款,这对于民众的信心而言,影响力注定是无与伦比的。 既然当官的都不怕,那我们还怕个啥? 这家银行肯定靠谱! 但民众们又哪里知道,此时在这处院子里的某个房间的办公桌上,正堆放着一笔钱,分成几十摞,每一摞都不是很多,钞票面值也不是很大,符合不同地位的国家干部能拿得出的储蓄标准。 而这些,就是李亚东给这群官员准备的“存款”。 并且,只要他们拿着这些钱,去往银行柜台存进去后,这笔钱就是他们的了。 就这么简单。 各取所需罢了,李亚东要他们的带动性,他们想要李亚东的钱。 另外,李亚东还花“重金”,请来了谢盖尔等几位莫斯科市政层面的官员,为银行开业做剪彩。 他们自然不必存钱,因为是以政府名义前来祝贺的,此举有些不妥。 很快,一刻钟过去,到了业内约定俗成的开门时间。 银行的卷闸门被维克多拉起,两名美女服务员分立玻璃门两侧,并适时地将门拉开。 李亚东带着谢盖尔等几位市政官员,出现在银行门口,剪彩仪式正式开始。 底下记者们手中的照相机爆闪不停,谢盖尔等人的现身,不仅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新闻素材,也使得一群准客户们,之前还多少有些不太放心的想法,安定不少。 谢盖尔等人并未久留,也没有必要,剪完彩后就走了。 露个脸的事情,分分钟便有几万卢布入账,不得不说,权利这玩意儿,真的挺好使。 大门终于正式对客户开放,一帮人蜂拥而进,很快就被里面金碧辉煌的装饰,以及帝王般的服务,深深地震撼住了。 要知道他们过去,不,哪怕是现在,去到苏联几家国有银行办理业务,都是需要排队的。 哪有人理会你是站着还是坐着? 排队站歪了,摆着臭脸的银行保安说不定还会给你一肘子。 哪像这里! 一进门就有极品美女亲自为你服务,又是伺候你擦鞋,又是对你嘘寒问暖,又是亲自为你端茶倒水。 比咖啡店还好的咖啡,居然是免费的,这你敢想? 要不然怎么说资本主义好啊! 其实……他们又哪里知道,即便是在他们崇尚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哪怕是美林、花旗、瑞银等这样的顶级大银行,你不在银行存个数百万美金,想喝咖啡? 猫屎要不要? 只能说现在跑到苏联的这帮私人银行家们贼坏! 为啥? 因为李亚东都是跟他们学的。 原本他压根没想到能在这边开银行,派罗叔提前过来探路的好处,就在于此。 然后李亚东就感觉这帮私人银行家们挺贼,利用优质化服务跟苏联国有抢生意的点子很不错,便学来了。 如今只能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准客户门进门后,更多的还是在“瞻仰”银行内精美的布置,以及享受美女服务员提供的优质服务,倒也有少数人跑到柜台前询问金融产品,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掏出口袋里的钱。 这时,好戏上演。 在大堂经理的引导下,一群穿着便衣的官员,笑意盈盈地从银行门口走进,然后直接来到柜台旁,也不多询问,就一个动作——掏钱,和一句话“存钱”。 “诶,那不是我们区的区长吗?” “我去……还真是!” “他也来存钱?” “很明显嘛。” “看来这家银行确实可靠啊,开业当天不仅市领导过来剪彩,然后这些干部又纷纷过来存钱。” “说的是。走,咱们也过去咨询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理财产品,就冲这服务,相同条件下,我也愿意把钱放在这里。” “对。我也正有此意,走……” 类似的对话很快就从银行大厅各个角落传来,一群小官员的到来,就好像一针催化剂一样,瞬间点燃了准客户们存钱、购买理财产品的热情。 一位大爷来到一处柜台前,对着里面同样面容姣好的柜员小姑娘,色眯眯地问,“我有八万卢布,如果存在你们银行,我能得到什么好处?” 他这句话其实话里有话,听说这些私人银行的工作人员都有业务考核,如果眼前这姑娘能满足他“一点需求”的话,那么自己的棺材本,存在这里又何妨。 “当然有了,好处多多。”柜员小姑娘热情回话。 “哦?”大爷一乐,嘿嘿一笑,小声问,“说来听听。” “我们今天开业大酬宾,推出了一款超高收益的定期理财产品,年收益高达10%。这也就意味着,您这八万存款如果存在我们银行,一年之后,您就可以获得八万八千卢布。先生您看,是不是非常划算?” “……”大爷楞了一下,心说:你这小姑娘怎么不通世故呢,大爷我是差钱的人吗?不过…… “一年就有10%的收益?这么高?那存两年呢?” 他是国有银行的老主顾了,甚至他的钱现在就放在国有银行,但那边的利息……算了,不提了,一个月的利息还不够他买袋面粉的。 他瞬间被这么高的利息吸引住。 八千卢布,足够他找几个好姑娘了。不是他色,关键老伴去的早,他也挺寂寞。 “两年?两年那就更高了,利息翻倍,能达到百分之二十!” “啥?”大爷吓了一跳,“意思就是说,我存八万块在你们银行,两年后,我就可以白拿一万六千卢布?” “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大爷楞了,感觉有点像在做梦一样,心说:资本主义社会原来都这么玩的?怪不得人家都吃香的喝辣的。 “那还有更高的吗,我存十年都行!” “不好意思先生,目前我们就推出了最长两年期的定期理财产品,没有更长的了。” “哦。”大爷考虑了一下,倒也挺精,又问道:“有没有什么特殊条件?” “与国有银行基本一致,只有一点稍微特殊一些,我们的定期产品是真正的定期,期间不得以任何理由提前取款,哪怕是利息不要都不行。除此,就没有别的了。” “为啥呀?”大爷警惕道。 “这个……具体的我也不清楚。大概是集团会利用客户的储蓄资金去做一些定向投资,需要固定期限才能获得丰厚回报,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负担给客户这么高额的利息。” “不会有风险?那万一你们集团投资赔本了呢,把我们储户的钱都赔光了?” “先生,这个您完全不必担心。实际上您在银行购买的定期理财产品,银行之所以会支付您利息,都是会将这些钱拿去做投资的,跟我们的性质一样。而且我不知道您了解过没有,我们集团市值超过百亿美金,说句不好听的,像这样的一家大集团,想把钱赔光,两年,也挺难的对吧?您觉得呢?” “好像是这个道理。”大爷下意识地点头。 再说了,在银行将钱存定期的人,若非之间确实有什么紧急事,谁会愿意把钱取出来啊? 大爷思忖少许后,打定主意,八万卢布,存七八,留一万,这样应该就万无一失了,即便有些紧急事,一万卢布也足够。 “那行,我清楚了,这就回去拿钱,等下再过来。”大爷说着,离开座位,火急火燎地跑出银行。 生怕这样的好事待会儿就没有了,毕竟人家也说了,开业大酬宾。 幸好今天过来了。 仅仅一天时间,东方红商业银行就在莫斯科彻底火了。 为啥? 因为对方推出的理财产品实在太诱人了! 一年10%的利润率,两年20%,整个苏联此前从没有这么高利润的金融产品。 且几乎没有风险,因为是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草莽年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草莽年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草莽年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草莽年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