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情报与通信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末逐鹿天下第149章 情报与通信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大明扬州。 百鲜楼掌柜魏阳,正在招呼客人。 “掌柜,给我来一碟酱牛肉,来一坛二锅头。” 魏阳凭借蒸馏白酒配方当敲门砖,走关系当上这家酒楼的掌柜。 这家酒楼属于东林大佬钱谦益家,有很多东林党人在这个谈事情,他能获得很多情报。 魏阳亲自把酒菜端上来,他就带着小二退到远处。 明面上,包间的隔音效果非常好。 门外面又有富商的家丁站岗,隔绝一切想探听消息的人。 最关键是酒楼东家的身份,让这些人可以放心大胆的说话。 魏阳早已经掌控这家酒楼,除了几个不太管事的伙计厨师,酒楼大部分员工都是他们的人。 墙中有一个铜喇叭,通过铜线连接到地下室。 这是魏阳培训时,学到的知识,固体可以定向传播声音。 富态盐商王明,看到酒菜已经备好。 他极力邀请道:“百仙楼酒和菜非常好。 酒是魏掌柜花费大力气,从汉中那里搞到的配方。 菜是钱家找的御厨世家,这味道真是绝了。” 他们喝着酒聊着天,等到酒劲上来。 王明小心翼翼的询问道: “徐大人已经来扬州,说要加收盐税,还要我们补足天启年间到现在的欠款。 大人们都是什么态度,如果要补交盐税,我们今年只能少上贡一些,希望大人们理解。 不让交盐税,我们绝对听从大人们的吩咐。” 王明表明他的态度,他代表扬州的盐商表态。 对面这个人,是东林大佬的代表。 他们决定着扬州盐商的命运。 没有这些东林大人物撑腰,他们这些扬州盐商,早就被大明朝其他官僚抽骨吸髓。 他们这些盐商,一般情况下充当棋子,脏活累活全是他们干。 王明却很满意,有的时候当棋子不可怕。 就怕自己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 这人喝了一口酒,缓缓的说道:“徐大人年老气衰,现在是冬天,听说现在城中闹天花,要是徐大人患上天花,那就不好办了。” 王明脸色一青,没想到这些东林大人物,出手竟然这么狠。 他本以为,这次还像以前那样,交一点钱就过关,没想到这是要把徐光启往死路上逼。 徐光启那年纪,换上一场天花,不死也要致仕。 他拿出一张盐商内部专用的兑票,价值一万两银子。 递给这名代表,认真询问道:“怎么会这么做,代价是不是有些大。” 代表也无奈地叹了口气,道:“不能让崇祯皇帝吃到甜头,现在大明风雨飘摇,正式极度缺钱的时候。 这次盐商妥协,让朝廷获得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两银子。 崇祯皇帝尝到甜头,下次缺银子就会想到我们东南。 我们的身家,可经不起崇祯皇帝折腾几次。 那些海商比你们盐商还富裕,一文钱的税都不用交。 崇祯皇帝知道向盐商要钱后,再有人给她出主意,向海商要钱,我们那时还交不交。 你们盐商现在已经做得很不错,每年也交了几百万两盐税,这么多税难道还不够。 那些拥有一两万亩土地的士绅,一文钱的税都不用交。 你们盐商对大明,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竟然还想在盐商身上加税,这可不行。 我们要告诉崇祯皇帝,还有那些想加税的大臣。 往小民身上加税,他们没有反抗的实力。 你们盐商可不一样,谁敢加税,你们就敢要他的命。 采用这种办法,不是直接出手。 只是要留有一些回旋的余地,不要和朝廷撕破脸皮。 徐光启这人能力很强,不能让他成了气候。 这人手持尚方宝剑,在南京已经因为收矿税,处理了很多人。 弄得官不聊生,很多东林大人物的子侄都被他处理。 朝廷集结大军准备剿灭黄衣贼,钱从哪来。 一部分是原先的辽饷,另一部分就是徐光启搞到的钱。 秦饷那可是无底洞,不能靠我们东林一地去填。 把我们都炸干净,也填不满这个无底洞。” 王明表情凝重的点点头。 “我明白了,等我们的好消息。” 这件事他必须得办好,办得好今后还是大盐商。 办不好,明天就会以贩私盐的罪名,把他抓进大牢中。 ……………………………… 魏阳招待完客人,他走到地下室,查看今天收集到的情报。 他是暗卫派遣到扬州,负责这個城池情报的负责人。 这间酒负责还把消息的上传下达,也是一个消息中转站。 酒楼属于东林大佬,也没有锦衣卫和徭役,敢收查这里的酒楼。 魏阳看到盐商和东林代表商谈,他让人重点关注。 几天之后,他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事情的经过。 一些扬州盐商,他们以商量盐税为名,携带者被天花病人摸过的账本,面见徐光启。 徐光启已经患上天花,重病无法下床,衙门已经被衙役封锁。 徐光启所在的地方,禁止任何人进出,同时召集扬州的名医。 “大人,这些盐商就不怕天花传开,他们自己也患上天花。” 魏阳叹了口气,道:“这些盐商都接种过牛痘疫苗。 他们没有办法培养出牛痘疫苗,但我们那里的牛痘疫苗,乡村的卫生所也有存货。 存货那么多,基本不可能不外流。 牛痘疫苗咱们那里只需要一百铜币。 这里一百两金币,都买不到一瓶牛痘疫苗。 利润这么丰厚,惩罚的再重,也会有人铤而走险。 这些盐商极度怕死,没打过牛痘疫苗,他们也不敢用这种办法。 至于百姓是否因为天花大规模死亡,这些人根本不在乎。” 魏阳说完,把他探听的情况,用暗语写在纸上。 用油布包好,放在一个小纸筒中。 他一共写了五份,分别绑在五个鸽子身上。 这些鸽子都是都是从汉中带来的鸽子,放飞后就会回到它们的出生地。 他一次性放飞五只鸽子,就是为了防止因为意外发生,导致鸽子在中途死亡。 “带着这些竹筒,去鸽子窝找到五只没下崽儿的小鸽子放飞。 别再放飞下过崽的老鸽子,上次你办事情毛躁,我都被苏大人给训斥了。” 手下接过竹筒,欣喜的说道: “老大,这些鸽子真是太神奇了,这么远的路途,都能从扬州飞到汉中。 上面每次来人,都会带来一批鸽子,同时也带走一批鸽子。 这些鸽子在咱们这里下崽,小鸽子就认为这里是家。 把小鸽子带回汉中,它们也能带着命令飞回到这里。 就是现在养鸽子的百姓太少,大规模养鸽子,容易被锦衣卫盯上。 我们的鸽子窝,需要经常换地方。” 魏阳有些哀伤的说道:“还好现在鸽子繁衍的多,弄丢几只也不心疼。 我们刚来那时候,鸽子的命比人命还重要。 很多同事为了保护鸽子,主动引走锦衣卫和东林党人的家丁。 就为了保护鸽子,让它能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传递出去。” ……………………………… 遵义府。 二师二旅伤兵营内,旅祝师曲天看着这些伤兵,他却束手无策。 他们刚刚接收一批新兵,这些军人有投降的土兵,也有陕北的流民。 经过军队这个大熔炉的锻炼后,这些五湖四海的人,都会变成一家人。 曲天看着病房中,不断打摆子伤兵。 这些人有新兵,也有百战老兵。 他们没有没有倒在敌人的刀枪下,却被这个地方不知名的瘴气撂倒。 “马院长,这个月就有二百四十三名士兵失去战斗力。 这个数字比一场小规模战役,造成的伤亡都大。 你现在还没有发现,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的疾病吗?” 马院长看着曲天,无奈的说道:“这个地方的瘴气很邪门,别说是外地人,就是本地人也会经常患这种病。 上面发了一批显微镜,我根本看不出来,他们患的是什么细菌。 服用一些上面发下来的大蒜素,一点效果都没有,我就停药了。 遵义的地方,这种病还算轻的。 云南贵州那里,这种瘴气比这里更多,会导致很多人患病。 特别是贵州苗疆腹地和云南的雨林里。 我们部队要准备去这些地方,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要不然非战斗减员,我都不敢计算会有多少。 这种病,现在没有任何办法治疗,只能看命。 命好就能挺过去,命不好非死即残。” 曲天看着这些病人,他也无能为力。 只能写报告,交给都督府,让秦王殿下组织医生,攻克这个疾病。 这种病症不解决,进入南方地区,得病失去战斗力的士兵,比被明军杀死的还多,那对士气的影响太严重。 他们地处偏远地区,每次物资的补给,也有报纸和很多书籍。 曲天看过报纸,现在汉中的医生已经发现,大部分瘟疫都是有一种叫做细菌的小虫子导致。 现在秦王组织研发抗生素,对于感染很有效果。 药刚到这里,已经救回来二十多人。 陶桂帆一脸焦急的走进来。 “我就知道你在这里,出大事了。” 曲天看到陶桂帆的样子,他猜测道:“贵州总兵许成名,向我们前线进攻了吗? 这段时间经常派兵骚扰我们,确定他是正式进攻吗?” 这段时间前线局势很紧张。 其他地方,曲天不太清楚,遵义府这里,贵州总兵许成名很不安分。 陶桂帆点点头说道:“士兵通过热气球,用望远镜看得很清楚。 贵州平越府那里有大规模军队集结。 我们的侦察兵也发现,贵州总兵许成名,组织很多青壮,正在向平越府那里运粮。 现在还是小规模冲突,我相信决战不会让我们等太久。 贵州总兵许成名准备好,战斗随时可能爆发。 你也知道,大明朝廷准备围剿我们,这次围剿规模极大。 进攻我们四川的明军,就有侯恂麾下的湖广云贵明军,王尊德的两广明军。 还有福建、河南、南直隶等地的明军支援。 贵州总兵许成名得到明军的大力支援,实力基本恢复。 我们这改土归流,很多土人逃向了贵州。 他们大部分为了报仇,也加入许成名的军队。 贵州本地一些土司,了解到我们的改土归流政策,他们反而帮助大明,极力抵挡我们。” “贵州总兵许成名,看到遵义就有我们一个旅,他这是看不起我们。 让他再次长长记性,知道老虎屁股摸不得。 我们和以前可不一样,路现在修通,大炮可是能运来。 前天我亲自去试了新式步枪,这种火枪威力十足,我们一定会给许成名一个惊喜。” 曲天不担心军队无法挡住许成名的明军,两方的战斗力,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他们是一线部队,属于第一批次换装28式步枪的军队,这种步枪太强了。 “曲祝师,我去带领部队迎敌,你给秦王殿下和四川都督府写报告,告知前线正式接敌的消息。 同时派传令兵,给师长汇报情况。” 他们商量好各自的任务,曲天来到自己屋内书写报告。 一份详细报告,用密语进行书写。 一共书写了三份,分别送给师长、四川都督苏河和秦王殿下。 一份简单的敌袭报告,只有简单的几个字。 “遵义,贵许袭,万五。” 一共只有三组词七个字,这是为了方便新的通信系统,准确快速传达这个信息。 这句话的含义是遵义府,遭遇贵州总兵许成名带领的军队袭击。 他们一共有一万五千名明军。 曲天把写完的报告,一份交给传令兵。 他们通过见在各地的邮局驿站系统,把消息传回去。 简易的报告,通过通信塔快速传递信息。 曲天亲自带着简易报告,来到位于遵义府高山上的通信塔。 这里有一个班的士兵驻守,每隔两个小时,就会有五名士兵,登上哨塔值守。 这五人中,有一人负责指挥,他们是班长或是祝师。 两人负责观察通信塔两端的情况。 剩下的两人,负责书写传递的信息。 每天都有三个班,轮换值守这座通信塔。 通信塔上的通信兵,看到曲天要传递的信息。 他们记下信息的内容,爬上通信塔。 观察哨拿着军用望远镜,观察北方通信塔的动向。 每一个通信塔距离五公里,能通过手中的军用望远镜,看到通信塔上面的情况。 山里的地形复杂,又受到地球曲面影响。 每个通信塔间隔五公里,这是相对合适的距离。 驻守在通信塔上面的祝师,看到班长带来的信息,他立刻安排任务。 通信兵在木板上,排列着红绿两色的令旗。 红色的令旗是长条形状,绿色的令旗,它是一个拳头大的圆点。 通过这两个令旗的排列组合,就能传递简短的消息。 要不是木板空间有限,它能传递更多的信息。 白天使用令旗传递消息,夜晚就变成红色的长条灯笼和绿色的圆形灯笼。 通信兵很快在木板上,书写完需要传递的信息。 他把大木板通过简单的滑轮组,吊在通信塔的顶部,用绳索固定好木板,让它朝向北方的通信塔。 通信兵在通信塔上,不断挥舞着旗帜,吸引对面通讯塔上面士兵的注意。 他的动作,很快引起对面通信塔上,负责观察哨的注意。 他们看到了对面通信塔上面悬挂的内容。 他口述上面的内容,让自己的同伴在木板上排出一样的内容。 通信塔上面的通信兵,通过这种手段,复刻这个内容。 他们向着发来信息的通信塔方向,展示他复刻的内容。 通信塔传递的消息本来就非常简短。 错一个词,意思都出现巨大的变化。 军用词汇非常严谨,让每一个通信塔,都要保证自己复刻的信息绝对准确。 发出信息的通信塔上,观察哨用军用望远镜,阅读对面复刻的信息。 “信息正确,给他们发信号。” 负责拿着令旗的通信兵,他挥动手中的绿旗。 对面的通信塔负责瞭望的观察哨,看到他挥舞绿旗后。 “复刻内容正确,把内容记录好。” 另一个通信兵听到内容正确,他把木板转向下一个通信塔,并用绳索固定好。 他们接下去,会重复这个程序,通信塔互相接力,把消息快速传递到很远的地方。 同时通信兵的班长或祝师,负责记录接收的信息。 这种信息要清晰的记录下来,出现重大差错,这是追责的重要依据。 有人出错,这也是他们摆脱罪责的证据。 无法建立通信塔的地区,用热气球替代通信塔。 ……………………………… 四川都督府,苏熊看着外面的浓雾。 他穿着棉衣,站在门前也感到一丝寒冷。 作为一个北方人,第二次在四川过冬,还是不习惯。 王世元拿着一叠各个部队的报告,来到都督府。 “苏都督,这是遵义、乌撒、建昌当地发来的报告,云贵地方的明军,已经开始动员。 动作比较快的贵州总兵许成名,他已经开始试探遵义府守军的实力。 大明朝各地的军队,已经开始动员,大战一触即发。 还有,边境地区的部队,非战斗减员很严重,这太影响士气了。” 苏熊接过报告,仔细查看上面的内容。 “通信塔系统传递消息真快,就是它太依赖天气了。 像这种大雾的天气,通信塔就直接罢工,还是要靠传统方法。” 苏熊阅读完前线的信息,立刻做出战斗部署。 他同时把军队调动的信息和前线的消息,汇报给汉中。 现在通信塔没有办法使用,他使用信鸽传递亲手写的书信。 各个军队和四川都督府详细的报告,通过邮局体系送到汉中。 ……………………………… 邮局负责运送保密公文的通信员,背上封锁好的箱子,骑上快马跑出蓉城。 他骑着马在水泥路上飞奔,马蹄铁敲击在水泥路上,响起有节奏的咚咚声。 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安全的跑向下一个驿站。 箱子里面的密信,都是经过特殊加密,除非有密码本,谁都看不懂上面的内容。 现在秦王府的统治区,已经全面肃清盘踞在各个山头的土匪。 通信员再也不害怕,突然有一股土匪窜出来劫道。 通信员跑在路上,突然感觉到一股寒风刮起来。 还好他穿着棉衣,可以忍受这股寒风。 只不过脸上的皮肤,像被刀割一般。 他继续向前跑着,看到天空上乌云密布,很快天空上就飘下雪花。 川北地区,已经开始降雪了。 “这种天气,通信塔完全没用,传递信息还是要靠我们” 天色已经渐黑,通信员顶着大雪,来到邮局的驿站。 “紧急军情,甲级通信令牌。” 通信员掏出一张令牌,直接递给驿站的工作人员。 他把令牌和箱子交给驿站,自己牵着马走进驿站休息。 他们邮局传递消息,采用换马又换人的方式。 他只负责这一段路,他大半生都在跑这一段路。 之前主要是走货,秦王到来之后加入邮局,他就运输公文。 长时间走这条路,对这条路更加熟悉。 哪怕是把眼睛蒙上,他也能骑着马安全通过这一段路。 这也是他敢在风雪中骑马的原因。 他跑了多次夜路,传送紧急军情,都没有出现差错。 让一位通信员走一段陌生的路很容易出事。 安排熟悉路的通信员,才是最好的选择。 驿站接过令牌和信箱,安排通信员连夜接力骑着马,顶着风雪把信件送到下一个驿站。 驿站相互接力,把信箱送到汉水边上,乘船直奔汉中城。 ……………………………… 陕西西安城。 一个蒙着面的人,走近一家皮货店。 “上等猪皮,来九十九斤。” “客观,我们这猪皮卖没了,牛皮要不要。” “皮子上等,牛皮猪皮都一样,我去看一看皮子。” “客官后院请。” 军情局三处处长韩云仙亲自接见这个人,这是他们军情局刚刚接触的大明将领。 军情局成立之后,秦王调拨一大群暗卫,进入新成立的军情局。 韩云仙想立一个大功,打下他们军情局的名气。 暗卫功能太多,精力被分散了。 他们军情局,专精于军事情报,更专心搞军事情报,在自己的领域,不能被暗卫超过。 他们坐在一起喝着茶,韩云仙劝道: “老哥也知道现在的形势,大明的情况已经积重难返。 老哥就是带兵的将领,有没有实力抵抗秦王的大军,老哥比谁都清楚。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老哥考虑的怎么样。” 韩云仙看着对面的人,他能来这里,就已经是想通了的人。 这人喝了口茶,缓缓说道: “崇祯皇帝已经下了严旨,绝不会让黄衣贼,挺过崇祯五年。 号称五十万大军,分五路围剿黄衣贼。 我只知道陕西这里,集结了陕西本地卫所兵八万人和十二万援军。 特别是四万关宁军战力最强,其中有一万八千人都是骑兵。” 这个人详细介绍,陕西方面明军的将领和军队组成。 韩云仙从桌子下方拎出一个木箱。 他打开木箱,里面堆满了一枚枚金币。 这一箱子金币就有五百两。 他看到对面的人呼吸加重。 “我们童叟无欺,只要你的消息重要,多少金币我们都能拿出来。” 这人收下箱子,眼中满是贪婪的神色。 “我还有一个消息告诉你们,明年三月,就有一批大炮和火枪运过来装备陕西的关宁军。 现在关宁军火器极少,大部分都是三眼铳这种老旧火器,比不上伱们的火枪。 新式火器我见过,已经跟你们的火枪差距不大。” 韩云仙听到之后,又拿出一箱金币。 他从中拿出一半,递给这个人。 “老哥,你能搞到一支你们新式火枪,剩下这一半金币,就都是你的。” 这人贪婪地看着金币,思考许久后,点点头说道:“没问题,你等我的好消息。” 几天之后,韩云仙安排心腹,带着一支做工粗糙的火枪,逃出西安城,返回汉中。 7017k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明末逐鹿天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末逐鹿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末逐鹿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逐鹿天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