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圣旨催出征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末逐鹿天下第153章 圣旨催出征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陕西凤翔府,孙承宗召集众将,商讨进攻黄衣贼的相关事宜。 他已经来到陕西两个月,一直在熟悉这里的军队,等待着朝廷的物资抵达。 军队在一个月前,他就已经与各个将领熟悉,能指挥他们围剿黄巾贼。 但朝廷的最后一批物资,也是规模最大的物资,迟迟没有运到陕西。 孙承宗不敢轻启战端,一旦发动进攻,粮草物资不够用,这场战争必输无疑。 他在辽东阻挡后金,突然被崇祯皇帝调到陕西,主持围剿黄衣贼工作。 他这把老骨头,不能辜负崇祯皇帝的信任。 要尽量做好每一步,彻底剿灭黄衣贼,解决大明的心腹大患。 孙承宗的师爷,正在给明军将领,介绍黄衣贼军队的基本情况。 三边总督洪承畴推开房门走了进来。 他冲着孙承宗点了点头,道:“孙大人,您让我统计朝廷这次运过来的物资,我已经把所有物资统计好。” 洪承畴说完,他把一份做好的表格,递给孙承宗观看。 孙承宗让师爷帮他接过洪承畴手中的表格。 他仔细阅读表格上面的粮草物资数据。 眉头渐渐的皱了起来,又很快平缓下去。 “洪总督,朝廷运过来的粮草物资,都到达指定地方吗? 你记载的数量,没有数错吧!” 陕西这几年大旱,又有流贼扰乱的地方。 本地的粮草物资都很匮乏,没有办法支持二十多万军队作战。 这些粮草,都是从河南和江南地区,辛苦的运送过来。 孙承宗统兵多年,知道粮草在路上运输消耗很大。 朝廷不断有人上书路上和运河,运输粮食耗费太大,请朝廷海运。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漕运不会轻动。 加辽饷,出一个苏河。裁驿站,出一个李自成。 一個占据四川和陕西的一部分。 一个在陕北闹得很大,又把山西搅成一锅粥,都抽不出来兵力支援围剿黄衣贼。 现在谁也不敢提,裁撤漕工。 漕运还关系,朝廷许多大佬的利益,这个绝对不会取消。 但洪承畴记载的数据,粮食太少了,算上陆运最大的损耗。 实际运到的粮食,比应该运到的都差一大截。 孙承宗领兵这么多年,他知道漂没这种现象。 纸面上的物资和实际到来的物资根本对不上。 但像现在这样,差距这么大,他还非常意外。 大明朝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 拿不下黄衣贼,大明朝很可能就到此为止。 这种关键时期,还有人上下其手,对前线军队的物资,进行大规模的漂没。 孙承宗脸色铁青,他又对这种现象无可奈何。 这已经完全不是,杀一两个贪官,就能扭转这种风气。 整个官场,都已经变得腐朽不堪。 洪承畴看向孙承宗,这位到达陕西,就取代他成为陕西权利最高的官员。 崇祯皇帝派来更高级别的官员,指挥这场战争。 他还感到更加轻松,黄衣贼兵锋实在太厉害。 黄衣贼和普通的流贼完全不一样。 他们有成体系的军队,火器比大明都犀利,军队作战意志极强。 洪承畴指挥明军与蒙古作战过。 他感觉黄衣贼的实力,都要在蒙古军队之上。 洪承畴不看好这次围剿黄衣贼。 他建议朝廷铸造枪炮,枪炮积累到一定程度。 最起码也要每一名士兵,都配备火枪。 火力密度与黄衣贼的军队差不多。 凭借大明庞大的军队数量和后勤物资,才能与黄衣贼碰撞,有胜利的希望。 现在黄衣贼刚吃下四川,正是兵强马壮的时候。 黄衣贼现在气焰之嚣张,苏河非常谨慎的一个人,已经公开称王,举办科举,这是准备称霸天下。 黄衣贼已经势大,朝廷到现在才着急。 这次战争黄衣贼能输很多次,朝廷却一次都不允许失误。 朝廷调集重兵,如果都没剿灭黄衣贼。 那黄衣贼就彻底做大,世上的很多人,也不会再把黄衣贼当反贼。 一些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他们也会争相恐后投靠黄衣贼。 洪承畴正在思考着,他听到孙承宗的询问。 他立刻冲着孙承宗抱了抱拳。 “孙大人,我亲自带人去清点粮草和物资,树木分毫不差。 朝廷转运到陕西的粮草,可以维持大军半年的消耗。 物资有些匮乏,特别是药物,基本没有新增的药物。 运过来的铠甲还算充足,老式的鸟铳有很多。 朝廷这次运过来的火枪火炮和弹药非常少。 他们只能武装五万人。 特别是棉大衣,只运来了三万件,我都按照孙大人的要求,已经分配下去。 除了第一次遇到的棉大衣,之后的物资里面没有棉大衣。 现在外面的天气极冷,没有棉大衣,会有非常多的士兵冻死。” 孙承宗听着洪承畴的汇报,二十万大军能吃三年的粮食,变成了半年。 这种漂没程度,实在是太多了。 还有新式火枪火炮,真的太少了。 什么样的物资,都能被漂没。 他见过黄衣贼的火枪,组成密集的军阵,没有火枪大炮,想抗衡黄衣贼太难了。 孙承宗把目光看向关宁军的祖大寿、何可纲、吴襄、宋伟等人。 他再向朝廷申请,物资也就这么多。 朝廷明面上,已经发下来超出作战需求的物资。 现在只能依靠关宁军的实力,特别是关宁铁骑的实力,打开突破口。 “祖总兵、何总兵、吴总兵。咱们想要突破黄衣贼的防线。 还是要看你们骑兵的表现。” 祖大寿看着孙承宗,这位是他的老上官。 他上官袁崇焕被处死,他是袁崇焕的心腹,又有从后金逃回来的经历。 祖大寿每天都害怕,自己可能被锦衣卫抓走。 他去哪里,都会带着大量的亲兵,没事基本不离开军队。 这次朝廷剿灭黄衣贼,老上官孙承宗亲自给他写信,带他来这里立功。 自己有了功勋,展示出自己的能力。 只要立下功勋,孙承宗大人答应亲自做保,会保他安稳无忧。 他才不会某一天,突然就被锦衣卫带走。 祖大寿单膝跪下,抬起头说道:“孙大人,黄衣贼就交给我们关宁军。 我们关宁军,特别是关宁铁骑在平原地区,随时能击破黄衣贼的防线。 黄衣贼士兵根本不穿甲胄,他们的火枪射程也有限。 我们骑兵游走在黄衣贼军阵四周,通过游射的方式,查找黄衣贼军阵的薄弱点。 只要黄衣贼阵型出现破绽,我就带领着关宁铁骑冲进黄衣人军阵。 黄衣贼都是没有甲胄的士兵,骑兵冲进去,那就和对付手无寸铁的百姓,没什么区别。 骑兵杀乱黄衣贼的阵型,步兵随后跟着掩杀。 对付黄衣贼这种没有骑兵的军队。 我们即使战果小一些,也绝对不会大规模溃败。 只是用什么办法把黄衣贼引出来。 我们这里和汉中,可是隔着秦岭天堑。 翻越秦岭,汉中那里也没有大的平原,不利于骑兵机动。” 孙承宗听到祖大寿自信的话语,他很满意。 “祖总兵放心,我们不用进攻汉中,只进攻宝鸡就行。 宝鸡只是渭水防线布满大炮,非常难攻克。 但渭水很长,我们大军人数又多,完全可以用一部分兵力,吸引渭水黄衣贼的注意。 骑兵和主力部队,从渭水上游过河,利用骑兵的高机动性,直接拿下宝鸡。 黄衣贼十分护短,我军拿下宝鸡之后。 黄衣贼肯定会出来,准备从我军手中抢夺汉中。 他们真敢这么做,那就是中计了。” 在场的众将,听到孙承宗这个计策。 他们都觉得,孙承宗这个计策,有胜利的希望。 孙承宗看着众将,目光威严的询问道:“你们有什么疑虑,现在可以说出来。 一旦正式开战,敢有踌躇不前者,扰乱军心者,我孙承宗定斩不饶。” 孙承宗说完话,他举起手中的尚方宝剑。 他知道明军很多军队都彻底糜烂,大部分军队只能打顺风仗。 伤亡稍大一些,这些军队转身就会逃跑。 在这场至关重要的战争中,他一定会用严苛的军法,制止这种行为出现。 登莱总兵孔有德,带着登莱前巡抚孙元化打造的炮兵,奉旨进入陕西,参与围剿黄衣贼。 他听到孙承宗的问话,立刻跪下来询问道:“孙大人,小人登莱总兵孔有德。 请问孙大人,我们何时出征。 我的部下大部分都没有棉大衣穿,无法忍受陕西这里的严寒,现在只能躲在帐中取暖。 大人想要让我们出征,最起码也要保证我们不会被冻饿而死。 我们想杀敌立功,不想没看到黄衣贼,就被冻死在这里。” 孔有德刚说完,其他将领也跟着附和。 只有关宁军优先分配了棉大衣,山东等地的客军和陕西本地的军队。 他们都没有分配棉大衣,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让很多将领怨声载道。 孙承宗也看到很多将领不满,他知道不能让这些不满,继续积累下去。 朝廷发放足额的棉大衣,这些棉大衣出京城就会少一半,等到了他手中,只剩下这么点。 他只能把棉衣优先分配给最听他指挥,战斗力也最强的关宁军。 孙承宗轻咳一声,房间立刻安静下来。 “众位将领不用担心,现在天气严寒,偶尔还会刮寒风下暴雪。 我们不会在这个时节出征,大家安心过除夕节,等到年后天气稍微转暖,我们再出征。 如果提前出征,我也会想尽办法,尽量让大部分士兵穿上棉大衣。” 孙承宗刚刚许诺完,他亲兵就过来汇报。 “孙大人,皇帝陛下派来的传旨太监,带着锦衣卫已经来到房间外。 传旨太监非要闯进来宣旨,我们已经快拦不住。” 孙承宗立刻吩咐道:“让传旨太监独自进来,锦衣卫挡在门外。” 传旨太监代表着皇帝的权威。 孙承宗要慎重对待,绝不能给言官口实。 他带着屋内的众人,准备了接旨的仪式。 高起潜捧着圣旨,走进了房间内。 他上次被杨鹤坑惨了,杨鹤死在黄衣贼手中,他们这些逃出来的人,也被崇祯皇帝迁怒。 那些领兵的将领,基本都被抓进大牢,很多人都被发配充军。 他这个监军太监,也失去崇祯皇帝的信任。 疏通关系没有被抓进大牢,他也被贬为最低级的太监。 现在被其他人指使,只能充当一名传旨太监,没有任何权力。 高起潜走进屋,当众宣读崇祯皇帝的圣旨。 圣旨内容很简洁,让大明军队在除夕当天进攻,打黄衣贼一个措手不及。 孙承宗看着这道圣旨,他接过圣旨,仿佛接下烫手的山芋。 除夕节出兵,这是哪个天才想到的出征时间。 崇祯皇帝已经发下圣旨,他也不可能拒绝这道圣旨。 只能想办法,完成这道圣旨的内容。 孙承宗忍不住叹了口气,崇祯皇帝还是没改急躁的性格。 现在出兵风险太大了,黄衣贼都不需要打他们。 只靠着强大的寒风,他麾下这支缺少棉大衣的军队,都会造成很大的伤亡。 这道圣旨又不可能拒绝,看圣旨的内容,这不止发给他一家。 负责围剿黄衣贼的各方军队,估计现在都收到这道圣旨。 他如果按兵不动,就会成为战败的罪魁祸首。 孙承宗跪在地上,双手举过头顶,接下这道圣旨。 “臣,孙承宗接旨,吾皇万岁万万岁。” 孙承宗接下这道圣旨,他以商量军事机密为由,把高起潜直接请出房间。 他对着众人说道:“大家已经听到圣旨的内容,我们在除夕那天,就会出征。 大家都准备好,现在距离出征没有多少日子。 棉大衣我会尽量想办法,不会让大家挨冻。 这次剿灭黄衣贼,举国上下都在关注。 你们立下功勋,绝对不会被其他人夺走。 我以自己的名誉担保,立下功勋者,一定会得到应有的赏赐。 到时候升职封爵,都不在话下。” 孙承宗向众多将领许诺,他保证朝廷一定会赏罚分明。 让这些将领按照刚才商量的计划,准备出征。 这些人很快离开房间,回道自己军中,准备出征的事宜。 凤翔府城外,很快飞出几个不起眼的鸽子。 ……………………………… 湖广勋阳府,总督侯恂看着面前的两位大将。 一位是他的老搭档尤世威,一位是他培养的心腹左良玉。 这两个人在他的支持下,已经利用他们手中的军队,整合了湖广地方上的军队。 侯恂现在完全掌控湖广的明军,整整十万明军,对面的黄衣贼还不到五万人。 他有信心拖住黄衣贼的这支兵马。 “尤总兵、左总兵,皇帝陛下已经发来圣旨,让我们除夕就出兵,进攻黄衣贼。 你们两人要整顿好兵马,时间一到,立刻从勋阳府向兴安州发起进攻。” 尤世威和侯恂很熟悉,他直接开口询问道:“侯大人,前任的朱大人,率领湖广明军大部分精锐,他们都没有攻克黄衣贼的汉阴防线。 我们只有十万兵马,大部分兵马还是湖广原先的兵马。 他们在朱大人麾下,没有攻破黄衣贼的汉阴防线。 我不认为自己的统帅能力,比朱大人还强。 我麾下的关宁军,不善攻城。 攻破黄衣贼的防线,还要靠这些人。 只靠朝廷运来那几门劣质的大炮,我也没有办法攻克黄衣贼的防线。” 尤世威直接说出来他的担忧。 侯恂淡定的笑了笑,道:“你说的这些问题,我也能看出来。 皇帝陛下派遣四路大军进攻黄衣贼。 我们兵力有强有弱,每一路也有不同的任务。 孙大人率领的军队实力最强,他们从北方攻击黄衣贼。 皇帝陛下对孙大人寄予厚望。 他又率领实力最强的关宁铁骑。 孙元化新生产的火枪火炮,大部分都运往孙大人那里。 荆州的河南总兵陈洪范和秦良玉率领的白杆兵,是我们湖广方向的主力。 咱们勋阳府这里,只是一支偏师。 主要的目的,是吸引黄衣贼主力来此阻挡我们。 黄衣贼可用兵力不多,汉中作为他们头领所在的地方。 这是黄衣贼经营许久的城池,绝对不会放弃。 他们也不可能放任我们从兴安州进攻汉中。 我们的目的就是牵制黄衣贼的一部分主力。 黄衣贼兵力不足,孙大人可能带兵杀进四川。 荆州秦良玉和陈总兵,可能会突破黄衣贼的防线,直接夺下四川,断了黄衣贼的后路。 广西和云贵的兵力,主要任务也是牵制黄衣贼。 为秦良玉和陈总兵夺下四川,创造绝佳的机会。 黄衣贼在四川的兵力更加薄弱,他们一旦分兵,根本挡不住秦良玉和陈总兵的进攻。” 尤世威听到侯恂这么说,他才放下心。 朱大人的经验教训太沉重,为了防止泄密。 只有孙大人、侯大人等人,进京面圣时,商量好的大致计划。 他们这些总兵只负责执行,不知道整体战略情况。 现在快要发起进攻,这些消息也不用再严格保密。 黄衣贼即使现在知道,他们也没有办法短时间调动兵力。 尤世威自信的保证道:“侯大人请放心,击破黄衣贼的汉阴防线,我们还没有这种实力。 在兴安州拖住黄衣贼一部分主力,这完全没有问题。” 左良玉也在一旁保证道:“大人请放心,我部兵马与黄衣贼对峙,这样做完全没有问题。 我观察兴安州地区的黄衣贼,他们善守不善攻。” 侯恂听到两位总兵的表态,他满意的笑了起来。 他在朝廷的政敌太多,这次剿灭黄衣贼,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 秦良玉向着河南总兵陈洪范抱了抱拳。 “皇帝陛下的圣旨已到,希望我们两军能密切合作。 我率军打头阵,越过三峡地区,夺下奉节。 陈总兵随后率领大军跟上,我们只要夺下重庆,保住重庆不失,就达到这次战争最基本的目标。” 陈洪范看到秦良玉,主动接下最危险的差事。 他内心很高兴,跟着秦良玉混功劳,这样做既轻松,又能获得大量功勋。 他也抱了抱拳,高兴的说道:“那就辛苦秦将军了,秦将军的白杆兵,更擅长山地战。 你们也熟悉四川地形。 不像我麾下的士兵,来到这里有很多人,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只能多多仰仗秦将军和您麾下的白杆兵。 您真是巾帼不让须眉,麾下白杆兵的强悍,远超我们这些卫所兵。” 秦良玉和陈洪范商量好出征的计划,他们就各自回到自己的军队中。 马祥麟高兴的说道:“娘,我看河南总兵陈洪范这人很好相处。 我们和他共事,应该不会太过艰难。 大部分汉人,瞧不起我们土兵和娘这个女将,对待我们的态度很差。” 秦良玉看着只剩下一只眼睛的儿子。 “祥麟,你要知道,陈总兵这么好说话,是让我们打头阵,试探出黄衣贼的虚实。 他只说几句好话,辛苦活交给我们,等到挣功的时候,这些人什么嘴脸都会暴露出来。” 马祥麟听到母亲的话,他羞愧地低下头。 玩心眼,他是玩不过这些汉人。 马祥麟看着前方等待他们归营的兵将。 他长叹一口气,道:“也不知道万年怎么样了。 以黄衣贼的作风,我们的寨子估计是完了。 听逃出来的人说,黄衣贼对于我们这种土司寨子,手段很残酷。 土司高层都会被抓走,少部分被枪毙,大部分被抓起来挖矿。 他们迁入大批汉人,抢夺我们的土地,掠夺我们的子民。” 秦良玉直接用枪头,重重的敲在马祥麟的后背上。 “祥麟,振作起来,你作为土司,是所有人的主心骨。 不能对外表现出颓废的样子,我们还要鼓舞士气,打回四川,为亲人们报仇。” “报仇,报仇雪恨。” 马祥麟眼神坚定,心中只剩下报仇这个念想。 他都不敢去听,逃回来的土司高层,控诉黄衣贼的残忍手段。 每次想到自己的亲人,也遭受这种待遇,他就心如刀绞。 ……………………………… 贵州总兵许成名,直接把圣旨摔在桌子上。 “催什么催,一天到晚就知道催。” 广西总兵张桂看着许成名癫狂的样子。 许成名为了抢功,在获得大量土司的支持,觉得自己的兵力碾压黄衣贼。 他率领两万明军,其中有两千人拿着火枪。 对面黄衣贼,只有三千多人,还驻守在好几个城池里。 一千多名黄衣贼,防守遵义城。 他轻敌冒进,想要攻占遵义城。 在遵义南面的山谷中,中了黄衣贼的埋伏。 黄衣贼火器太犀利,直接把山谷中的草皮都炸没了。 两万贵州兵马,只回来了一千多人。 大部分土司兵,当场就逃光了。 张桂听到这个战绩,立刻被吓住,他带来五万两广的军队,看似占据上风。 但对面的黄衣贼增兵了,他们不再是只有三千多人。 而是增加了十倍不止,整个遵义府至少有四万黄衣贼。 他这点兵力,过去完全是送死。 黄衣贼不出兵打他们,那就是万幸了。 他们根本没有实力,对黄衣贼发起进攻。 “已经接下圣旨,许兄,咱们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你有没有什么主意,能让兄弟们避过这次危机。” 许成名知道自己彻底完了,多次损兵折将,崇祯皇帝绝不会饶过自己。 唯一活命的办法,就是再招募一些土司兵,在偏远的贵州拥兵自重。 他准备向张桂借一些兵,肯定不能让张桂现在败北。 许成名仔细思索后,说道:“张总兵,这里战果具体是什么样,还不是靠我们两人的嘴。 只要文章写得好,每天都是捷报。” 张桂听完眼睛一亮,在贵州这种山高皇帝远的地区,糊弄皇帝的难度很低。 只要把败退写成胜利转进,他总不能胜利转进到桂林。 7017k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明末逐鹿天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末逐鹿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末逐鹿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逐鹿天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