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再添子嗣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末逐鹿天下第275章 再添子嗣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4333年(崇祯九年),三月三日,中午十一点。 王仲策焦急的在汉中医院妇产科病房走廊外面等待。 他作为内阁的首相,都没有办法进入到走廊内等待。 当然是病房里面的人身份特殊,走廊里面人的身份更特殊,他去不合适,只能让他妻子陪同。 今天妇产科病房里面是他亲妹妹王文君生孩子的日子。 自己妹妹两次生孩子,妹夫苏河都不在身边。 第一次生孩子时,妹夫苏河拿下四川,让他们从一个不大的农民军,一跃成为有一省之地的诸侯。 第二次生孩子时,妹夫苏河领兵消灭大明,他们将夺取大明的天下。 “母子平安,大家请放心。” 医生报喜话音刚落。 走廊内很快传来王太后高兴的声音。 “所有人重重有赏,每人都赏一百两银币。” 王仲策很快得到消息,王文君生下一名男婴,母子平安。 他让自己妻子,继续在这里等待,机会合适去病房探望妹妹。 王仲策离开医院,前往文华殿,今天是内阁扩大会议,准备商议很多事情。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生孩子不是赌命。 以前有近五成的死亡率,有医科圣手在旁边,也降低不了多少死亡率。 但现在生孩子死亡率降低很多,死亡率已经不到一成。 生孩子依然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事情之一。 妹妹王文君,才是他们王家的定海神针。 秦军即将获得胜利,妹妹王文君之前一直担惊受怕,即将迎来曙光,攥取最大的胜利果实。 他可不希望妹妹,在这个时间点出事。 秦王正在前线高歌猛进,后方出了事,那会极大影响前方秦军的表现,这是东伐大明,很可能就半途而废。 王仲策来到内阁,看到内阁大臣李志升,六部的尚书侍郎,还有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官员,都在等待他。 王仲策开心的说道:“王后顺利生产,母子平安,这是大喜事。 我已经让炎黄报社加刊,向全民汇报这个喜讯。 今天所有人都放假半天,让大家跟着一起庆祝这个喜讯。” 他们听到这个消息,全都放松下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之中。 王后真的出事,那将会对整个官场造成大动荡,还容易影响秦王在前线的作战。 现在王后没有事,这就是最好的消息。 秦王又多了一个子嗣,增加了秦王子嗣抗风险的能力,哪怕有几个没有长大成人,秦王也不会断嗣。 内阁很快恢复了正常工作状态。 李志升最先发话,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工作之中。 “秦军在前线势如破竹,特别是北方战场,现在已经占领河南,正在攻占顺天府所在的北直隶地区。 王上在前线作战,我们绝对不能拖后腿儿,要稳定好后方。 为秦军提供足够的武器弹药和粮草。 春季已经到来,雨水渐渐增多,我们要做好春耕的安排。 陕西、四川、两广这些地方,已经完成土地分配。 我们有一件事,现在必须要做好。 北方官府要和银行配合,完成蒙古运来的耕牛贩卖工作。 南方地区是水田,主要的耕牛是水牛。 四川广东等地的官方农场,也养殖繁育大量的水牛,今年这些小牛犊已经长大。 这些是通过杂交配种,繁育出来的新一代耕牛。 百姓可能不熟悉这些新品种的水牛,南方各个官府要为这批耕牛提供担保,尽量把耕牛推广出去。” 李志升主要负责管理农业,现在农业产出,与人力投入息息相关。 有更多的人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粮食收获之后,就能收获更多的粮食。 秦军加上为秦军服务的人员,有一百多万人脱产,今年春耕,他们没有办法投入到农业之中。 各省的农业必然会减产,为了弥补人力的不足。 只能大量推广耕牛,让耕牛代替人力,尽量让粮食产量更多一些。 李志升布置完这项任务之后,他继续说道:“对于湖广和河南,这些刚占领的地方。 当地巡抚衙门,会督促当地官员完成分田工作。 这个不需要我们负责,我们要让当地农民对我们产生信任。 为他们提供良种和农药化肥,这些都能让粮食产量翻番增长。” 科学院农业技术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经过汉中和四川的验证。 良种和农药化肥,能极大促进粮食增产。 特别是良种和化肥,表现的最为突出。 种植经过科学院培育的良种,再用化肥施肥,水稻和小麦的茎杆都又大又粗,麦穗和稻穗,比寻常的要大很多。 粮食产量直接翻倍,良种和化肥作用立竿见影。 有良种和化肥,这种短时间就能让农民见识到好处的东西。 用他们就能争取到当地农民的人心,让他们念着秦王的好,不再思念大明朝。 这两种东西用好,对于稳定人心有奇效。 李志升安排完农业相关事情。 众多官员,又讨论了工业的发展和水利工程修建和道路的修建。 打仗有战争债券提供的资金,不占用秦王府本来的资金。 现在秦王府手中有大量的闲钱,要把这些钱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这些事情都商量完了,按照以往的办法,做出相应安排。 王仲策咳嗽两声,准备开口说话。 众人都紧张起来,现在王仲策主要管理人事。 负责各地官员的提拔和任免,这次不知道哪些人会高升,哪些人会倒霉。 王仲策干净利落,宣布经过这段时间考察,官员的升迁情况。 现在官府一切活动,都在为战争负责。 谁能做好战争保障这件事,谁就会获得升迁。 谁做不好这件事,就会被调任或是贬官。 王仲策宣布完官员任命的结果。 他语气沉重的说道: “有一件答案,现在已经结案。 前线秦军传来消息,有军方制式武器流出。 经过都察院和军法部联合调查。 重庆钢铁厂窝案已经查清楚。 重庆钢铁厂总经理苏二黑和总工姬小鸭已经被都察院拿下,等待他们的是死刑。 但这件事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少府要立刻自查,杜绝再次出现这种情况。 各个衙门也一定要提前预防,出现这种事情,有管理责任的官员,都会承担责任。” 大理寺卿吴栋林询问道:“苏二黑等人要判死刑吗?” 王仲策知道他的疑虑,苏二黑论关系,他是苏河没出五服的叔叔。 “这件事情我担着,这个件事情影响太大,绝不能轻饶。 大理寺要尽快办案,把它办成铁案,不要等待秋后问斩,死刑执行书报上来,我直接批复。” 王仲策直接揽过所有责任,他处在这个位置,享受了权利,也必须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种小事,他就能直接处理,不能打扰到秦王。 秦王苏河主要精力,要集中在推翻大明朝的各项工作,一切杂事他都挡下。 不能让这些小事影响到前线。 王仲策作为首相加外戚,他也不害怕那些不成气候的苏家人。 这种主动砸大家锅的人,很少会有人给苏二黑求情。 等到战事结束,他会向秦王建议,官府之中的核心部门,要清理这种没能力的裙带之人。 吴栋林听到王仲策斩钉截铁的话,他只是点点头,没有再提出疑问。 王仲策处理完所有事情,他宣布今天内阁扩大会议结束。 “今天是我外甥出生的日子,我请大家去我家吃喜宴。” 众多官员一起去王仲策家里赴宴。 在酒桌上,他们表情更加轻松。 王仲策拿起酒杯,给大家敬酒,道:“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大家不醉不归。 秦军在前线打得非常好,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 大家要做好准备,我们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去京城办公。” 众人举起酒杯,高兴的喝着酒。 秦王在前线接连不断的胜利,他们都意识到,自己不久之后,就会从汉中去往京城。 那时候将会管理整个天下,身份也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 乔婉守在汉中码头旁,不时望着码头的方向。 她看着周围庆祝王后产子的消息,这个让人高兴的事情,她现在却没有一丝高兴的滋味儿。 她爹的乔振,说好只去一趟开封,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能返回汉中。 结果她爹食言了,都已经三月份,都快过去半年时间,他爹乔振还没有返回汉中。 隆昌号发来通知,今天将会有一艘船返回汉中。 乔婉认为他爹一定会没事,只是因为战争影响,不方便传来消息。 李达够在乔婉身边安慰道:“小婉,我相信李叔叔吉人自有天相。 前线秦军打得非常顺畅,现在传来的消息,都是好消息。 李叔叔又负责较为安全的粮食运输,一定会没有事。” 乔婉焦急的等待,很快看到一艘大客船靠岸,上面打着隆昌号的旗帜。 她惊喜地说道:“我爹,这一定是我爹回来了。” 他们立刻奔向码头,乔婉很快看到杜宝年杜叔叔带着很多人从船上下来,其中就有她的奶奶。 乔婉惊喜地扑过去,高兴的打招呼道:“奶奶,你不是在山西,怎么来到汉中了。” 她生母难产死亡,爹爹又需要到处去行商。 她从小就跟着奶奶一起长大,奶奶呵护着她,才能安稳的长大,直到被他爹接到汉中生活。 乔婉和她奶奶的关系很好。 乔奶奶开心的看着乔婉,摸了摸头说道:“你是小丫,长得这么快,现在已经是大姑娘。” 乔婉和他奶奶打过招呼之后。 在人群之中,寻找她爹乔振的身影,所有人下船,都没看到她爹的身影。 乔婉转身看向杜宝年,询问道:“杜叔叔,你有我爹的消息吗?” 杜宝年看着乔婉担心的模样。 他爽朗的说道:“乔丫头,你就放心吧!乔兄现在过得很好,他被秦军的大人物看上。 现在帮助秦军运输物资,他的行踪需要保密,没法向外传递消息。” 杜宝年极为羡慕乔振,他这个老兄,算是搭上秦军的关系了。 秦军进入山西,乔振都能说得上话,联络上晋商拥军,帮助秦军带路。 这让很多晋商与秦军联系上,让他们躲过了兵灾。 对于他们这些大商人,在山西的土地根本不重要。 山西地方贫瘠,也没有多少土地,粮食产量还非常低。 在这种乱世,活下来才最为重要。 很多晋商都会念乔振的情分。 杜宝年就是提前察觉到危险,准备把他家人接到汉中。 没想到秦军动作太快,他刚回到家,正在劝说家人离开山西,秦军就打了过来。 要不是乔振居中联络,他们未必能有好下场。 他返回汉中之时,乔振让他把故土难离的母亲,带到汉中这里。 毕竟山西那里在打仗,整体局势已经明朗,但山西局部地区还在拉扯。 他们已经投靠秦军,真遇到局部地区形势发生变化,想逃跑都没有办法。 乔振领着奶奶,开开心心的回到乔家。 杜宝年把他的族人,安排到他在汉中的宅子里。 他刚准备庆祝,就有一名晋商商会的成员,焦急的跑到他家中。 “杜副会长,汉中商会丁万年会长,准备召集各大商会负责人,有重要事情讨论。 咱们晋商商会乔会长不在,没有重量级的人物镇场子,您回来真是太好了。” 杜宝年让儿子负责安排来到这里的族人。 他立刻赶往德贵楼。 杜宝年乘坐马车来到德贵楼,看到汉中很多大商人都来到这里。 “杨爵爷,李爵爷好久不见。” 杨文才和李宫看到杜宝年,他们也打招呼道:“杜爵爷,看你满面荣光,这是发财了。 你生产的罐头,现在卖的真火。” 杜宝年跟着他们,一起来到德贵楼。 他发现人群泾渭分明。 没有获得爵位的商人,只能在大厅中就餐。 获得爵位的商人,他们都来到小包间中。 这里的人极少,只有十几名,都是各大商会的翘楚。 其他人都在外面。 他们坐在圆桌上,互相聊着内幕消息,谈着可能的合作。 丁万年走进来,大门随之关上。 “王后又诞下子嗣,今天是大喜的日子。 咱们为这个大喜日子庆祝,大家把这杯酒干了。” 众人都端起桌上的酒,一饮而尽。 丁万年喝完酒之后说道:“大家应该看过炎黄日报,秦军进攻的速度,大家都应该了解。 秦军拿下京城之后,相应的衙门必定会转移。 汉中的工业中心地位,也可能会不保。 大家要早做准备,咱们共同研究一个章程来。” 杜宝年直接开口道:“还要什么章程,各地的工厂,找个经理人就能维持住。 我们晋商商会总部,肯定会搬到京城。 跟着秦王的政策走,那才能第一时间发大财。 官场有一个风吹草动,咱们要是没跟上时代,就会被后来人超过。” 其他人都支持杜宝年的意见。 他们能把生意做得这么大,都是极为精明的人,当然知道在哪里,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7017k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明末逐鹿天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末逐鹿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末逐鹿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逐鹿天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