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调察黄河大堤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末逐鹿天下第477章 调察黄河大堤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内阁大臣魏时鸣和左都御史李元正,奉皇帝苏河的旨意,调查黄河大堤的质量。 黄河大堤质量能承受洪水的冲击,朝廷才会正式让黄河改道。 他们站在河南开封府柳家湾水库的堤坝上。 柳家湾水库,这是将来河南最:大的水库,它将控制黄河新河道的水流量。 魏时鸣擦了擦头上的汗,眺望远方正在收割冬小麦的农民。 农民们只有二十几天时间,要抓紧时间完成冬小麦的收割,并种上玉米。 魏时鸣看着田间忙碌的身影,他感慨道:“洛阳府黄河旧堤决堤,又发洪水了。 还好洛阳知府及时应对,只有十几万人受灾。 河南各地的麦客,大部分都是洛阳人。 家中的田地被淹,只能前往各地,割麦子赚钱。 还好朝廷免了赋税,还给受灾的百姓发放口粮。 如果朝廷失责,这个不大的洪灾,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左都御史李元正听着魏时鸣的感慨。 他用脚跺了跺柳家湾水库的大坝,道:“黄河肆意发洪水的历史,很快就会被我们终止。 我们被陛下指派,调查黄河的新大堤的质量。 黄河新大堤,还有新修建的水库,只要质量合格,就能把汹涌的黄河束缚住。 让黄河真正变成母亲河,滋润两岸的土地。 我们两人承担着黄河两岸数千万百姓的期待。 我们认真与否,将会决定黄河两岸数千万百姓的生死。 千万人生死系于一身,我们绝不能懈怠。 更何况现在陛下也没有下旨催促,咱们不用太着急。 哪怕是检查的速度慢一些,也要查出这些工程,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李元正和魏时鸣乘坐火车西进,他们从潼关开始调查黄河新大堤的质量。 他负责带领御史,详细检查负责工程的官员,调查建筑公司的资金往来。 确认各项工程的资金和人员往来,处于正常状态。 魏时鸣带着工部的专家,负责调查工程的质量问题。 这个工作以魏时鸣为主,针查出来问题,才是都察院发挥本领的时候。 都察院跟着一起来,也是对当地官场的震慑。 很多人会承受不住压力,主动检举揭发其他人。 黄河新大堤和重点的水库,他们都仔细调查。 调查工作耗费的时间,早就超出皇帝苏河预计的时间。 李元正和魏时鸣刚才商议,是否加快调查的进度。 他们经过刚才的讨论,决定保持现在的速度。 他们两人负责调查黄河大堤质量问题,有问题却没有发现,这就是重大的过错。 柳家湾水库,已经是他们在河南的最后一站。 工部员外郎宋文杰带着柳家湾水库相关验收报告,走到内阁大臣魏时鸣身前。 “魏相,卑职已经带人调查完柳家湾水库,水库最主要的部分大坝和蒸汽动力水闸的质量都合格。 柳家湾水库,能承受黄河百年一遇大洪水的冲击。” 魏时鸣接过报告翻看,他指着报告说道:“其他都没问题,查一查混凝土大坝钢筋的粗细和水泥的标号。 这两个东西不起眼,但关乎着水库的质量。 符合质量的钢筋水泥与劣质的钢筋水泥价格差距极大。” 宋文杰得到吩咐之后,他立刻带人调查魏时鸣特意交代的钢筋和水泥具体数据。 魏时鸣和李元正两人向柳家湾水库食堂走去,已经是中午,他们准备在食堂吃午饭。 李元正看到佥都御史张祈年,面带笑容向他们走过来。 “李大人,我们已经完成对柳家湾水库相关人员的调查工作。 调查出几个以权谋私的败类,会转交给当地都察院处置。 开封府和当地都察院对黄河工程极为重视,这些败类地位又低,他们没有机会把手伸向黄河工程。 以现在的资料,柳家湾水库建造工程没有受到任何官员干扰。” 李元正听到这个消息,他笑着说道:“魏大人,这是一个好消息,这就说明只要等到工程主体质量检查合格,不需要更细致的检查。 我们今天就能离开河南,前往山东检查最后一段黄河大堤。” 魏时鸣抽出来一根烟,他拿出金属打火机,滑动着旁边的燧石。 火星闪烁不停,终于点燃打火机。 魏时鸣用打火机点燃香烟,他吸了几口香烟,感慨的说道:“我们这一个多月,跑了多少地方。 我们这么辛苦,检查的进度还非常缓慢。 我真不敢松懈,害怕出事。又觉得再拖延下去,那就拖到黄河的枯水期。 黄河新河道的启用,就要等到明年,影响皇帝陛下的安排。 我现在只希望山东那里的黄河工程,他们最好和河南这里一样。” 魏时鸣说出这段话,他都非常不自信。 河南和山东两地,对待黄河工程的态度完全不同。 现在的黄河河道,出河南之后,直接南下走淮河入海。 山东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遭受到黄河的肆虐,他们对于洪水,没有深入骨髓的恐惧。 现在新的黄河河道,从山东青州府乐安县入海。 原先的黄河河道,变成了一个重要的支流。 河南这里每隔几年,都会发生黄河决堤,遭受洪灾的洗礼。 这里的百姓,看到朝廷重修黄河大堤,他们不只是踊跃报名参与。 这些人看到不法的事情,还会主动向都察院举报。 河南这里黄河工程的很多问题,都消灭在萌芽状态。 山东情况完全不同,当地官员少了百姓的监督,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样的事。 魏时鸣也在多地担任过巡抚,他对于官场中的官员,没有信心。 他只希望黄河工程,不要出现太大的问题。 李元正信心十足的说道:“都察院对于黄河工程极为重视。 我一直督促各地都察院,详细调查黄河工程,一定要保证黄河工程不被贪官污吏影响。 朝廷对于黄河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监视。 哪怕是躲过都察院,未必能躲过玄武卫。 都察院就接到多条玄武卫发来的线索,处理了很多把手伸向黄河工程的官员。 可能会有一些贪官污吏隐藏的很好,但我相信这些人绝不是主流,他们远没有达到一手遮天的程度。” 他们赶往食堂,刚刚吃完午饭。 宋文杰就带着资料小跑过来。 “魏相,我详细检查柳家湾水库钢筋粗细和水泥的标号,都符合相关要求。 我选择几个不重要的点,做了一些破坏性检测。 检测结果也支持这个结论。” 魏时鸣高兴的说道:“河南的调查终于结束了,我们下午就乘坐火车,赶往山东济宁府。 济宁府水库不出现问题,那就能排除最大的隐患。” 宋文杰一脸正色的说道:“魏相,我认为济宁府水库出问题的概率不大。 各地的大型水库,都是少府旗下的建筑公司承建。 少府有着皇室、内阁和都察院三重监察。 他出现问题的概率不高,买通三方需要付出的利益太多。 反倒是各地的黄河大堤,很多都是由地方承建,质量参差不齐。 例如河南这里的情况,有的黄河大堤质量极佳,有的黄河大堤却只是勉强合格。” 李元正信心十足的说道:“地方都察院可能有败类,少府由朝廷都察院直管。 只要我李元正在位一天,那些贪官污吏就别想在都察院生存。” 李元正有底气说出这句话,地方都察院鞭长莫及,肯定会有徇私枉法的御史。 大华都察院的各级御史,都在他眼皮子底下工作。 这些人流露出徇私枉法的倾向,立刻就会被李元正处理。 李元正和魏时鸣结束在河南的工作,他们乘坐火车赶往山东济宁府。 ……………………………… 4337年(公元1640年),七月二十八日。 内阁大臣魏时鸣和左都御史李元正来到济宁府。 他们从火车站下车,就直奔济宁府水库。 他们来时,没有给山东方面任何消息。 他们就准备突然袭击,在谁都不知道消息的情况下,调查济宁府水库。 这样突然袭击,才能获得最真实的资料。 都察院御史来到济宁府水库,控制相关人员。 工部的专家团队开始调查水库的质量。 这个动作,直接把济宁水库的官员吓坏了。 他们还以为这里出现极为严重的问题。 他们等到御史询问,很多胆小的人,他们把所有问题全部交代。 工部专家团队调查的过程很顺利。 宋文杰拿着资料汇报道:“魏相,济宁府水库不出我所料,质量合格。 只是蒸汽机水闸那里有些小问题,简单整改就好。” 魏时鸣和李元正走在济宁府的黄河大堤上。 他们已经调查完济宁府水库,水库的质量很不错,两人心情都很好。 按照现在的情况,他们能很快调查完黄河大堤。 迎接皇帝苏河,亲自主导黄河改道工程。 魏时鸣笑着说道:“济宁府就是原先的济宁州。 内阁花费数年时间调查,去年调查结束,上报皇帝批准。 全国各地的州,全部改为府。 这一手段,其中一大目的就是加强巡抚的权威,同时削弱大府知府的地位。 在拆分大府之前,开封府、济南府这些大府,在他们当地的权威太强,知府的权威有时候比巡抚还大。 咱们大华王朝的巡抚,那是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不像大明朝那样,只是时间不定的派遣官职。 各地巡抚上疏,再加上朝廷有意削弱大府的影响。 选择缩减各府的面积,对规模庞大的府进行拆分。” 李元正听着魏时鸣侃侃而谈,有些消息他知道,却不知道还有这么多内幕。 他看到黄河大堤上,有一些人在扯着黑色的线。 他们还在黄河大堤挖坑,立一些焦黑色的木杆。 李元正好奇的问道:“魏大人,这些人是在做什么?” 魏时鸣兴奋的说道:“他们是在架设有线电报线路,这是科学院新发明的技术。 两地距离千里之外,通过有线电报就能直接沟通。 济宁与京城距离这么远,我们这里发出的消息,几个呼吸之间,京城就能收到。” 李元正惊讶的说道:“传递消息的速度,竟然会这么快。 我们现在就能给京城发消息吗? 朝廷为什么在黄河大堤上,建立一条有线电报线路。” 魏时鸣听到李元正的问题,他简单的解释道:“我见到电报局的人员,向他了解关于有线电报的情况。 他说京城前往山东的有线电报线路正在架设。 再有几天时间,我们这里就能直接与京城取得联系。 正是因为黄河工程,山东这里是第一批架设有线电报的地方。 黄河大堤上架设有线电报线路,主要是为了加强各地沟通。 黄河改道时出现问题,各地都能第一时间了解,及时应对。 黄河改道之后,有线电报也有很大作用。 上游发生洪水,消息可以及时传递到下游,这能避免很多灾难。” 李元正听到魏时鸣的解释,他欣喜万分道:“这确实是个好消息,之前洪水的速度,那可比骑马快多了。 换源app】 即使是上游发大洪水,下游还没有得到消息,洪峰就已经到达当地。 有线电报出现之后,上游发洪水,下游有充足的时间应对。” 他们正在聊着天,看到宋文杰一脸铁青的走过来。 宋文杰压抑着自己的愤怒,声音嘶哑的说道:“魏相,黄河大堤出极大的问题了。” 魏时鸣和李元正看到宋文杰的表情,他们就知道这次出的问题小不了。 魏时鸣连忙问道:“文杰,出了什么事情。” 宋文杰指着前方说道:“魏相,电报总局的工人在黄河大堤上挖坑,准备埋下电线杆。 这个工程对黄河大堤损伤极小,他们又带着皇帝陛下的旨意而来。 谁都没有阻拦,让他们架设电线杆。 他们在前方黄河河道转弯处挖坑,准备在混凝土堤坝上打孔,打出来的孔直接塌陷,里面不是混凝土,而是淤泥。” 魏时鸣震惊的问道:“宋文杰,你没有看错,混凝土堤坝变成了淤泥,连正常的夯土河堤都不是。” 黄河大堤有两种建造规范,水流较缓的地方,采用传统的夯土大堤。 弯道等水流湍急的地方,采用混凝土大堤,防止水流侵袭黄河大堤。 哪种建造规范,那都绝不会出现淤泥。 用松散的淤泥堆砌黄河大堤,洪水一冲大堤就垮了。 宋文杰语气焦急的说道理“魏相,地点就在前方,您一看就知道。” 魏时鸣和李元正脸色焦急,他们跟着宋文杰,前去查看出问题的黄河大堤。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明末逐鹿天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末逐鹿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末逐鹿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逐鹿天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