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封禅泰山?可笑!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末逐鹿天下第514章 封禅泰山?可笑!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4338年(公元1641年),五月二十五日。 皇帝苏河召开御前会议,这次御前会议人员发生了很大变化。 首相魏时鸣和大都督冯三秋分别带着文武官员入场。 他们分成左右两排,文武官员的敬畏分明。 内阁与六部官员和大都督府大都督与副都督坐在前排,他们有着讨论政策的权利。 其他列席的官员,只能讨论与他们衙门相关的政策。 皇帝苏河看着魏时鸣,他刚上任就表现的很好。 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很精准,直接让内阁大臣李志升暂时退避。 魏时鸣联合新入阁的曲向阳和王言虎二人,很快掌控内阁的局面。 御前会议刚开始,工部尚书金银花起身奏道:“陛下,魏王等人大肆招募国内的工匠,购买国内技术。 大量的技术外流,朝廷是否要阻拦。” 工部除了兴修水利道路这种日常工作。 它还负责制定工业发展政策,协调各地的工程项目。 现在遇到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技术和人才外流。 魏王等人大量收集人才,普通官吏没有能力阻拦。 工部刚开始也没有太在意,但魏王等人给的待遇太优厚。 顶级工匠流失,很多项目工期拖延,负责的官员来工部哭诉。 负责主管工业等事物的内阁大臣曲向阳,他听完工部尚书金银花的发言。 他站起身说道:“我在前段时间的内阁会议上,就提出增加工匠的待遇。 督促少府旗下的公司,让他们与顶级工匠签订待遇优厚的契书。 不喂饱的千里马,千里马与驽马又有什么区别。 咱们给的待遇太低,根本无法留住人才。 这些人才哪怕是不向海外跑,也会流向民间商贾。 最顶级的技术,例如青霉素、电磁技术、枪械与子弹技术,少府看管的很严格。 本官认为常见的技术,不需要进行封锁。 本官在各地见到的现象,技术之间互相交流,才能促进技术进步。 现在给国家纳税的主体,已经不是地主和自耕农,而是变成各大工厂主。 商税的规模是农税的五倍多。 工业技术想要发展,必须要求新求变,离不开顶级工匠的作用。” 工部尚书金银花立刻反驳道:“曲相的言论没说到重点,本官在这里讨论,技术外泄的危害。 朝廷的工业发展,百官都有目共睹,每年纳税的额度摆在那里,本官不是想限制工业发展。 民间老人都知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我们不能任由技术和人才外泄。” 皇帝苏河坐在龙椅上,他看着曲向阳和金银花的争吵。 曲向阳非常激动,空空的右臂都随着身体抖动,袖子在空中来回飘动。 这两人起争端很正常,曲向阳在内阁负责工业相关事务。 他想要执行某个政策,必须要获得工部支持。 偏偏工部尚书金银花,他与李志升联合起来,经常对曲向阳的政策提出反对意见。 他们两人这是在争夺,关于工业的话语权。 皇帝苏河看到这种现象,他却没有进行阻拦。 内阁和六部都变成一言堂,这是很可怕的情况。 出现这种情况,皇帝苏河也要及时调整。 他没有让李志升成为首相,除了李志升本身能力不足外。 李志升在内阁经营太久,成为首相之后,很难再找一位官员压制他。 他反倒是成为内阁大臣,可以反过来限制首相的权利。 皇帝苏河看到这两人争吵了一会儿,谁都没有说服另一方。 他没有下场,而是看向首相魏时鸣。 皇帝苏河一般不参与大臣的争吵。 他如果偏向某一位大臣,得到的结果就会失真,政策执行中,很可能会出现其他问题。 皇帝苏河决定的事,直接让百官执行,暂时无法决定的事,要认真听从各方意见。 首相魏时鸣看到皇帝苏河的示意,他出声制止道:“本相听着你们的讨论,都有各自的道理。 工匠的待遇确实应该提高,技术也应该进行分类。 内阁之前对这些事情就进行过讨论。 内阁尽快出台提高工匠待遇的措施,同时把工业技术分类。 核心技术必须留在本土,限制类技术可以分为扩散到总督府和藩属国两类。” 魏时鸣说完之后,他看向皇帝苏河询问道:“陛下,臣这个做法可行吗?” 皇帝苏河听着魏时鸣的建议,他的做法就是中和两人的意见,选取最稳定的政策。 魏时鸣做事求稳,他不激进,这也是皇帝苏河比较满意的地方。 “魏爱卿的建议很不错,内阁尽快形成政策,先试行一段时间,没有问题再推广。” 曲向阳和金银花听到皇帝苏河发话,他们停止争吵。 按照之前的惯例,这些事情谁搞得好,皇帝就会采用谁的建议。 曲向阳和金银花依然较着劲,准备以能力拼胜负。 大都督冯三秋上奏,关于海军增加研究军费的请求。 冯三秋说的模棱两可,文官们却没有反对。 他们都知道,军方有很多秘密项目,这些项目能拿到御前会议讨论,必须要拨款。 例如很多人了解的铁甲舰,他们只知道海军正在研究铁甲舰,具体到什么进展,谁都不了解。 御前会议又讨论一些事务,皇帝苏河说出今日讨论最重要的事情。 “山东段黄河大堤已经通过验收,朕派出数位钦差带队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 黄河工程可以正式竣工,朕要亲自去见证黄河新河道投入使用。 朕想趁着这个机会,巡视周边省份。” 皇帝苏河自从登基以来,一直没有观察华夏的大好河山。 主要原因是刚建国,政局还没有稳定。 苏河也担心,离开京城太久,京城这里会出现变故。 他前往最远的地方,就是天津,还是火车开通之后,可以当天返回。 现在电报技术已经成熟,皇帝苏河可以在全国任意一个大城,通过电报与京城联系。 外出的条件已经具备,皇帝苏河才准备去各省看一看。 黄河工程即将竣工,这是很好的时机。 因为官员贪腐,已经拖延一年的黄河工程,终于迎来终结。 朝廷花费数千两银币,建造这个工程,很快就知道它是否值得。 内阁大臣李志升站起身,担忧的说道:“陛下,出巡这件事要慎重考虑。 皇帝出巡耗费极大,安全防护要求也极高。 陛下一旦在外地出现问题,很有可能会引起朝堂动荡。” 皇帝苏河态度坚决的说道:“李爱卿说的事情,朕都知道。 朕想趁着现在身体还年轻,体会一下大好河山。 之后再想出巡,那也是有心无力。 建国以来,百姓安居乐业。 朝廷扩土何止千里,海外总督府能容纳大量百姓,国内的人地矛盾已经得到缓解。 只剩下一些宵小之辈,根本无法冲过麒麟卫的防护。” 皇帝苏河之前一直想出巡,就是时机不合适。 建国之初那几年,残余的士绅势力还非常强大。 打下南洋之后,各地残余的士绅势力,全部被强制移民到南洋。 大部分士绅,他们也顺应时代的潮流,成为工厂主。 国内最大的隐患已经消除,苏河不担心自己的安全。 大华核心省份,不可能出现攻破军队的反贼势力。 东倭总督府这种地方较为危险,大华核心省份相对安全。 文武官员看到皇帝苏河态度坚决,国内又有着火车和电报。 京城可以及时联系皇帝,一旦遇到突发事件,皇帝也可以乘坐火车,快速返回京城。 他们没有继续反对的理由,这个时候依然反对,会给皇帝苏河留下不好的印象。 很容易让皇帝想到,文武百官想要圈禁皇帝。 皇帝苏河看到官员妥协,他吩咐道:“各位爱卿讨论一下,这次出巡需要做的事情,朕好决定路线。” 官员们都在面面相觑,他们毫无准备,不知道提出什么建议。 现在允许畅所欲言,很少有发言机会的刑部尚书贺知声。 他想到自己前段时间看到的报纸内容,准备展现自己的知识水平。 作为一名小吏出身的官员,他最害怕别人说他没文化。 贺知声最先站起身,建议道:“陛下,现在大华的版图,北至北海,南至澳洲,西至巴尔喀什湖,东至东倭总督府。 华夏大地的版图,扩大何止一倍。 陛下的功绩远超秦皇汉武。 现在四夷臣服,各位王爷又坐镇海外。 当年秦皇汉武封禅泰山,这个佳话流传千古。 臣建议陛下封禅泰山,禀告上天陛下的功绩。” 魏时鸣和李志升听到贺知声开口,他们脸色微变,观察着皇帝苏河的表情。 魏时鸣还想要阻拦,最终却没有出声。 从古至今,只有六位皇帝封禅泰山。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及其皇后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赵恒之后,无人封禅泰山,这可是有原因。 皇帝苏河听到封禅泰山,他脸色立刻变得铁青。 封禅泰山在汉朝之前,对于一名皇帝来说,那是极为荣耀的时刻。 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这种千古一帝,才有资格封禅泰山,被万民传颂。 在唐朝时期,唐太宗没有封禅泰山,反倒是唐高宗和唐玄宗封禅泰山。 封禅泰山的地位,就急剧降低。 等到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之后,封禅泰山这件事,就只剩下劳民伤财,不会增长一丝威望,反倒会被人嘲笑。 皇帝苏河气愤的说道:“封禅泰山?可笑! 朕怎能与宋真宗,这种懦弱的皇帝为伍。 封禅泰山,朕不去,今后谁都不准再提。” 皇帝苏河语气严厉,让官员们知道,皇帝苏河真的生气了。 官员们也回想宋真宗赵恒的操作,在这位皇帝封禅泰山之后。 封禅泰山大典地位一落千丈,很多皇帝都羞于他为伍。 大明没有一位皇帝,前往泰山封禅,就可见宋真宗赵恒的影响。 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他在位期间没有太大功绩。 流传后世的功绩,那就是澶渊之盟。 当时,面对辽军的大举入侵,宋真宗赵恒在寇准的力主下,御驾亲征,挫败了辽军。 宋军取得优势,却听从辽国的请求,两国罢兵。 宋朝逼着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实现宋辽百年间和平。 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宋朝赚了大便宜。 但澶渊之盟内容,宋朝根本不像胜利者,而像战败方,年年给予辽国岁币。 宋真宗赵恒为了挽回颜面,封禅泰山,直接把这个重大仪式搞臭。 内阁大臣李志升看到皇帝苏河脸色不悦。 他立刻起身建议道:“陛下可以祭拜黄帝陵,向祖先祷告陛下带领大华完成的功绩。 陛下的功绩,不输秦皇汉武。” 皇帝苏河听到这个安排,他脸上恢复了几分笑容,朝堂上还是明白人居多。 前往黄帝陵祭拜黄帝,这也符合大华现在推崇的崇拜祖先文化思想。 首相魏时鸣建议道:“臣建议陛下前往巴蜀。 铁路已经正式通向巴蜀,巴蜀将会成为国内第四大工业基地。 最新工业基地的建造,全部采用最新的技术。 陛下了解现在国内工业成果,巴蜀是比较好的观察窗口。” 皇帝苏河又听几位官员的建议,他满意的说道:“朕很快会把随行的官员名单和路线通报给内阁。” 御前会议结束,苏河吩咐太监把全国地图搬过来。 他根据刚刚官员的建议,规划着自己的路线图。 苏河没有时间前往全国所有地方,他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他选出六个主要停留的地方,通过这些地方,观察大华的发展情况。 第一站是济南府,观看黄河大堤的成果,山东粮食种植的情况。 第二站是松江府,观察江南的发展,同时参加第一座长江大桥的开工仪式。 第三站是开封府,见证黄河新河道启用。 第四站是蓉城府,视察巴蜀工业基地,观察西南地区的枢纽。 第五站是延安府,祭拜黄帝陵。 第六站是张家口府,了解内地与蒙古的商贸情况。 苏河看着自己规划的路线,这个路线途经大华主要核心省份,能了解国内各地的情况。 他决定具体路线之后,立刻派人把相关路线发给内阁和大都督府。 由内阁联系各省巡抚,配合皇帝出巡。 大都督府调集各地的驻军,保护皇帝苏河与随行的官员。 (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明末逐鹿天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末逐鹿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末逐鹿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逐鹿天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