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67章 调兵遣将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满唐红第0567章 调兵遣将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长孙脸色阴沉的能滴出水,死死的抱住李泰一言不发。 李元吉在她身上没有看到半点愧疚之意,相比起惭愧的低下头的薛收等人,她显然更冷血,更无情。 不过,李元吉也不指望在长孙这种人身上看到愧疚之意。 如果她会愧疚的话,她也不会成为赫赫有名的秦王妃,更不会成为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文德皇后长孙氏。 虽说长孙在历史上没有成为像是吕雉、武则天、刘娥、慈溪等人那样的人物,但她对大唐的贡献却远超吕雉、武则天、刘娥、慈溪等人对各自所处的时代的贡献。 她辅左夫君开创了一个繁花似锦的盛世,为大唐培养了一个优秀的继承人,为大唐奠定了百年盛世,让大唐皇室的子子孙孙躺在功劳簿上称霸了天下百年。 吕雉、武则天、刘娥等人还能拿得出一些贡献跟她论一论,至于慈溪嘛,不提也罢。 这样的一个人物,怎么可能会有感情? 有感情的话,又怎么可能会成为这样的一个人物? 所以。死道友不死贫道、坐视侄子生死、毫无怜悯之心之类的事情发生在她身上,李元吉一点儿也不意外。 “来人呐!带他们下去好生看管,让他们好好反省反省!” 被长孙这么一搅和,收服薛收等人的事情只能暂时搁置了,李元吉冷哼一声,果断下令。 宇文宝快步走到殿中应允一声,然后皮笑肉不笑的走向长孙和李泰,一边走还一边嘿嘿呵呵的笑道:“秦王妃殿下,卫王殿下,请吧!” 长孙目光深沉的看了李元吉一眼,抱起李泰,头也不回的离开了昭德殿。 宇文宝一边追赶,一边对手底下的人招呼道:“都跟上!” 一众宇文宝的亲兵快速的追了上去。 守在殿门口的侍卫在宇文宝一行追着长孙的脚步离开以后,也快速的进入到殿内,押解着薛收等人离开了。 李元吉望着只剩下权旭一个人的大殿,长出了一口气。 权旭迟疑了一下,忍不住道:“殿下不是要收服薛收等人吗?怎么又放弃了?” 李元吉瞥了权旭一眼,不咸不澹的道:“不放弃又能怎样?被我二嫂这么一搅和,我又骂了人,你觉得薛收等人还有心情拜一个新主公吗?” 权旭一愣,赶忙拱手道:“是臣考虑不周,还望殿下勿怪……” 李元吉摆摆手,感慨道:“要收服我二哥的人马,可不容易,用任重而道远形容也不为过。” 比起李建成的人,李世民的人忠诚度明显更高。 在不动用暴力、胁迫等手段的情况下,想要收服他们,非常困难。 “你招抚天策府、修文馆各阶官员的差事做的如何?” 李元吉感慨过后,问起了正事。 权旭一脸尴尬的道:“至今收获了了……” 说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都快没了,一点儿底气也没有。 李元吉微微皱眉道:“如此说来,你是一个重臣也没有招抚到?” 权旭赶忙道:“请殿下再给臣一点时间,臣一定会说服天策府、修文馆上下的。” 给你时间? 再给你时间,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李元吉深吸了一口气道:“罢了,这件事你不用再管了,你带上统军府大营的一半人马去函谷关吧。” 宇文宝既然已经回来了,而且还不想走,那就必须得派人去接替他的位置。 函谷关如今可是重中之重,不容有失。 虽然陕东道和都畿道至今都风平浪静,但不代表会一直风平浪静下去。 当屈突通带着李承乾招抚完陕东道和都畿道所有官员的时候,当罢黜李世民一切官爵,将李世民贬为庶民的旨意彻底宣告天下以后,陕东道和都畿道肯定会闹出一些动静的。 李世民手底下那么多忠臣良将,不是所有人都会认李承乾这个少主的。 他们中间绝大多数人都是从乱世中过来的,清楚的知道什么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也清楚的知道什么人能带给他们想要的一切,所以他们可以为李世民这个能带给他们荣华富贵的人卖命,也可以为李世民这个能带着他们在战场上叱诧风云的人卖命,但不一定会为李承乾一个什么也不懂的稚子卖命。 所以函谷关必须牢牢的握在手里,以防陕东道和都畿道有变。 不仅如此,李元吉还准备派薛万述去接管潼关,做两手准备。 权旭听到李元吉的话,以为自己没办好差事,令李元吉失望了,李元吉不想重用他了,脸色大变,惊声道:“殿下,请您再给臣一次机会!” 他已经决定了,这一次就算是杀的血流成河,也要逼的天策府、修文馆上下尽低头。 李元吉瞥着权旭,摆摆手道:“行了,就这么定了。” 权旭急了,大喊道:“殿下……” 李元吉抬手打断了权旭的话,有点无语的道:“你不会以为我派你去函谷关,是因为你差事没办好,不想重用你了吧?” 权旭愣了愣。 难道不是吗? 李元吉屈指点了点脑袋,没好气的道:“你也是个聪明人,不能总是因为太过在乎我的想法就乱了方寸。 静下心来,好好的动一动脑子,想想我让你去函谷关,到底是重用还是不重用。” 权旭彻底愣住了。 李元吉没有再搭理权旭,而是吩咐守在门口的宦官拿来了几份空白文书,开始提笔挥毫。 第一份是关于宇文宝的。 调宇文宝回京充任千牛宫卫大将军,负责掌管两仪门以北,玄武门以南的所有宫中门户,兼领千牛皇城卫将军,负责值守玄武门、安礼门等宫门。 简单的说,就是将李渊、李建成、李世民三人以后能活动的地方的所有门户、兵马,全部交给宇文宝掌管了。 这些门户,一直握在李秀宁手里,李元吉不放心。 倒不是说李元吉不信任李秀宁,而是李秀宁这个人太重感情了,对待家人也太心软了,要是李渊、李建成、李世民合伙给她演苦肉计的话,她有九成的几率会上当。 所以为了避免宫里再起风波,为了避免李渊、李建成、李世民再闹出什么幺蛾子。 李元吉觉得,还是将这些门户交给宇文宝掌管更好。 以宇文宝的忠心,是很难被策反的,也很难被骗到,李渊、李建成、李世民要是给他耍什么心眼的话,他不仅不会中计,说不定还会动刀子杀人。 这就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任你再聪明,再有智慧,再有学问,遇到一个认死理的二愣子,你也的抓瞎。 第二份是关于凌敬的。 凌敬作为李元吉手下的头号谋臣,如今李元吉身份地位水涨船高了,凌敬自然也能跟着登堂入室了。 只不过,凌敬在降了大唐以后,并没有太大的功劳,在此次宫中政变中,也仅有一份保护齐王府女卷的功劳,不好一下子拔的太高。 所以李元吉给了凌敬一个中书舍人的职位。 正五品上的官,不高也不低,但职权却大的吓人,不仅能辅助君王和中书令草诏,还能代门下省去宣旨,还能代君王去劳军、去慰问大臣。 不仅如此,依照唐例,中书舍人还能兼任中书省的其他重要官职。 而从大唐立国至今,中书舍人几乎都兼任着起居舍人,以及通事舍人等中书省的官职。 所以给凌敬一个中书舍人的职位,等于同时给了凌敬起居舍人或者通事舍人的官职。 虽然起居舍人和通事舍人的官阶远远没有中书舍人高,可起居舍人、通事舍人都是君王身边的近臣,能时常伺候在君王身边,记录君王的言行,以及君王和重臣的奏对,还能奉君王口谕帮君王跑跑腿。 这就离开了,不仅能了解到君王的习性,还能听到不少君王和重臣奏对时候说的秘密,还能在帮君王跑腿的时候,代君王做一些需要临机专断的事情。 可以说,出了长安城以后,不是钦差,但却胜似钦差。 把凌敬放在这么个位置上,不仅不会扎眼,还能堪大用。 第三份是关于权旭的。 调任权旭为函谷关守将,这其中的用意没什么好说的。 第四份是关于薛万述的。 调薛万述兼任潼关守将,领齐王府三千兵马,配合潼关原有的兵马,镇守潼关,这其中的用意也没什么好说的。 第五份是关于柴绍的。 调柴绍暂令秦王府八大统军府,兼任军司马一职,这也没什么好说的,因为这是提前商量好的。 在写完这五份文书以后,李元吉犹豫了一会儿,又提笔写下了一份文书。 调刘弘基暂领萧关守将一职,由曹旦暂领右御卫六千兵马从旁辅左。 李元吉在写这份文书的时候,之所以犹豫,是因为刘弘基跟过李世民,跟李世民也很亲近,还曾经对外数次宣称是李世民的人。 虽然他没有参加到宫中政变中来,在宫中政变期间,以及宫中政变落幕以后也没有任何动作,但李元吉还是有点不放心他。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满唐红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满唐红》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满唐红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满唐红》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