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吃火锅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耕耘贞观第一百九十六章 吃火锅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天津城的越王府正厅中,开着一处通气的小口。 只不过等到大门被打开时,寒气瞬息间从排气口涌出,顺着房间大门开始冲刷整房间。 王真儒此刻走入,却见到李泰、马周、李淳风、卢安寿,甚至王玄策都有一个位子。 他的桌子上面有个加炭火的青铜鼎,青铜鼎里面放着各种食材。 也就只有李泰这一品亲王赐宴,才能有机会体会体会什么叫做钟鸣鼎食。 “关上,关上,坐那里,坐那里,早就给你准备好了!” 李泰看着王真儒的到来,指了指位置,道, “白鹤,让丁解把准备好的食材送上来,让真儒尝尝这牛骨火锅!” “牛骨?”王玄策听到这话有些发愣,毕竟牛肉好吃,但这也太违法了。 “放心,已经报备过了!不是耕牛是牧牛”李泰道, “它跑着跑着不知怎么摔了一跤,腿都摔瘸了。 我为了避免它继续痛苦的生存下去,便只能把它给吃了,对吧!玄策!” “嗯!”在一边的王玄策夹了一大块牛肉,放到自己的碗里,连连点头, “我看着这牛走得特安详,所以这肉也特鲜美。快来吃,再不吃就浪费了。” “给我也来一份!”王真儒还能说什么呢,自然也就是先吃一两口再说。 王真儒看着已经切好的各种肉片,以及用鱼类制作出来的丸子,还有本地采用冰屋技术弄出来的菜蔬,感叹道,“没想到,这大冬天的居然也能吃上绿菜。” 说实话,在冬天进行大棚种菜,在唐朝时候已不是什么稀奇的。 只不过这东西有成本问题,以及在人们观念中,这样种植出来的植物有些违反天理。 甚至一位大官让百姓做苦力种植反季节蔬菜,为拍马屁而献给李世民,谁料李世民特别反感,还罢了这个官员的职位,表示谁还敢这么做。 李泰自然知道,李世民是反对大冬天的乱用百姓做徭役,而不是反对冬天吃绿菜。 毕竟皇家有几个园林里面那都是用温泉水种植绿菜,然后供给皇宫在冬天也能享受绿食。 而李泰稍稍整理了下这时代的反季节种植技术,很快就发现北魏时期,大棚菜种植的技术也获得了发展。 古人在泥土底下挖了一个地窖,然后在地窖里面燃烧柴火,使得地窖的温度传到地面,人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种植反季节的蔬菜,甚至这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就是成本有点高。 只不过,需要的劳力太多,也不适合普及,所以李泰就因地制宜的去弄新技术。 毕竟这又是要挖掘地窖,又是要烧暖气,都不是短时间内弄出来的工程。 更何况这种东西没办法大面积覆盖,只能种上这么一小片,顶多自己作为亲王享受享受。 那这不能在平民里面普及的反季节种植又有什么意义,还不如乖乖去吃温泉菜。 所以,李泰直接就上了大棚种植技术,毕竟没见过种菜,还没吃过绿菜嘛! 第一步,就是指挥人搭建了一个个的巨大木框,在冬天下雪后,便在这些木框上泼水,每一个时辰便是去泼一次。 等到这冰雪,尤其屋顶上的冰雪有一指厚实后,就把这些木头给拆掉。 最主要的就是把屋顶上的遮掩木头给拆掉,要留下几根加固的支架结构,因为将来下雪,还要靠着在这些支柱作为支撑,上去扫雪,或者直接泼水把冰雪给融了。 这过程中运气好自然没出什么问题拆除顺利,但运气不好,那就会有几分裂痕,那就继续泼水结冰也就是了,这样一个透光的屋顶差不多就弄出来了。 而周围木制木框,可以塞些芦苇干、高粱杆或者马粪以及草木灰铺满整个角落,为了对菜地进行保温,基本上能用一个冬天的简易大棚也就弄出来了。 对了,有一点要记得,最好挖掘个进出的洞穴,而不是直接建个可以打开的门,因为这东西的原理是冰屋取暖,所以最好尽量别开门。 简单的说,就是冰较结实,能达到密不透风的作用,室外寒风不能吹进去。 同时冰是热的不良导体,因为热度不能通过冰来传达,从而能起到隔热作用。 而室内产生的热量不能通过冰块传达到屋外,同时冰屋没窗户,能减少空气对流。 接下来,只要记得每天到下雪天就往这冰屋外面烧雪泼水,基本上这大棚就能维持到初春,大地回暖时。 另外这种冰雪大棚,更加高级点的,能请顶尖冰雕工匠,在拆除屋顶木板后,打磨屋顶的冰雪,从而把整个屋顶起到一定程度的聚光效果,加强太阳光的照射强度。 当然,这里面涉及到的什么光线知识,光线角度,聚光散光之类的数据,让也李淳风帮忙记录下来,方便明年制造起来更加的简单方便,直接能制作屋顶的冰磨具! 总之,也就幽州这便比较冷的地方能用一用,一些冬天时间太短,甚至冬天都没太阳的地区,就别指望这技术了。 李泰吃了一口大白菜,总结道,“好好学习证道法,走遍天下都不怕!” 李淳风听到李泰这般的话语,倒也赞同道,“这证道法的确是能解释万般的景象啊!” 王真儒吃了一口菜蔬,又吃了一口牛肉,接着又是吃了一口鱼丸子,再喝一口特质的烈酒,那仿佛一点火从肚子蔓延到了咽喉,真是人间美味。 “对了,真儒!那些徭役们安排的怎么样了?”李泰对王真儒问道。 王真儒连忙把手中酒肉放下来,认真道: “凡决定回去过年的徭役,已将他们安排起来通过马车把他们送到了指定的郡县。 并让他们都换了粮食,衣服,腊肉和咸鱼干,正常来说,应该能过上一个好年了。” 李泰点点头,不得不说,王真儒的执行力还是非常不错,这点做得相当妥当。 当然,以现在自己对幽州的控制力,以及幽州的各种大道,自己也就只能做到这种程度。 想要再进一步的把这一名名徭役送到他们家里,只能说除非他们命好,他们家在必经之路附近,否则基本上到最后还是要他们靠着自己的双腿回去。 毕竟这个时代的交通能够直达州县就很不错了。 “那些愿意留下来的呢?你准备怎么安排?”李泰又对王真儒道。 “一些无家可归,或者打算一直在这里待下去的徭役,则把他们全部集中起来,安置到了雍奴县与我们天津城间的武清小寨,距离我们天津城并不遥远。 不过最终留下来的人也不多,大概两千人左右,他们以后就全部都安置在武清小寨了!” 王真儒倒是连忙对着李泰回答。 “嗯?”李泰听到了王真儒的话,倒有些意外的向王真儒看了过去。 而王真儒则是解释道,“今年从幽州到天津小城的沿着运河道路,是从幽州那边向我们这边一路修过来的,现在已经修到了雍奴。 剩下来的,也就只雍奴到我们天津这一段,他们在武清也方便开始干活,这是其一!” “哦?还有其他理由?”李泰听到王真儒的话笑了笑。 “其二,这些人聚集在了一起,才能方便一起供暖。 否则不论运输煤炭和粮食到指定的地点,还是给他们少量的人使用,价格都太高了!” “嗯,集中供暖,的确能进一步的下降成本!”李泰点点头道, “这件事你做得不错,这段时间好好休息。 等到这个年过去了,你想再休息,怕是要等到明年过年了!” “不是吧,大王!”王真儒听到李泰的话,不由叫屈了一声,夹一块牛肉压压惊。 “倒不是我的问题!”李泰摇头道,“而是等运河冰化了后,宾王怕是要把你当做牛马使唤,应该明年一年时间,就会逼着你把幽州的运河彻底疏通。” 马周只是拿出起酒杯,面带微笑的对王真儒做出了一个干杯的手势。 王真儒能怎么办,也就只能举起酒杯,把这一杯酒水喝下去啊。 喝完后,马周才缓缓的说道:“大王,这就错了。 差不多半年时间,就需要把幽州的事情给处理好。 毕竟大运河需要尽可能趁着冬季来临前把永济渠给完成疏通,并且安排好津管。 如果是淮河一线,若运气好没有结冰的话,那明年的冬天就不需要苦等了!” 李泰听到马周的话,摇头道,“你呀,还是慢一点的好,这么干没意义!” “还请大王赐教!”马周倒有几分意外的看着李泰疑惑道。 “褚遂良的江南学府,如果想完全按照农业学府的形势培养学子,没个几年怕是很难培养出足够规模的人才。 有的时候稍微缓一缓,把北边的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也是好的!” 李泰对马周从容道,“你若有空,可以派人去打听一下,江南分校的学子数量!” “哦?”马周听到李泰的话,倒有些发愣,因为在看看来高陵的农业学府现在每年能够供应的人才差不多有两千人了。 虽然这两千人被各种人瓜分,真正落实到《漕运计划》上的也许还不到五百人。 但幽州分校与江南分校,两个合起来有个五百人不过分吧。 事实上是,江南分校想要培养两百人去做小吏是很难的。 因为如果他们招募的学子有钱,那么他们的目标肯定是去做官,谁会对农官或者津口的津管津吏感兴趣。 而没钱的话,那就要自己补贴,想象李淳风与海军合作也就只是一年培养了两百多学员。 就算褚遂良是余杭的大户,当想要把这学府开好,也是需要钱的。 反正李泰也不知道褚遂良到底舍得砸下多少钱来,但想来这也不可能无节制的。 说实话,想一想杜如晦为什么大冬天的来幽州,甚至答应下自己先修路,后修水渠。 某种程度上来说,杜如晦也是希望能多给江南学府多些时间,让江南学府培育些人才来。 还是那句话,哪怕是李泰提出了《漕运计划》,但总不可能整条运河上下都是从农业学府出来的人,那到时候这条运河不就是完全被李泰掌握了嘛。 现在因为李泰被封为燕王又是幽州刺史,所以幽州分校肯定跟李泰有千丝万缕联系。 这样的情况下,自然需要江南学府加把劲,快点把人才给培养出来才行。 这也是杜如晦丝毫不着急的原因之一,毕竟这事情上的确需要拉江南分校一把! “不过,如果杜相找你要我帮忙,就想办法帮我挡一挡。 明年我也有自己的计划,把这段运河修建好后,我就要开始推行我的计划了。 毕竟经过半年准备,我觉得可以开始进行推行了!”李泰对马周道。 “大王,明年有什么计划?”马周听到李泰的话,倒不免有几分好奇。 李泰道:“主要是两件,一件是推行小麦种植。 毕竟幽州之地粮食还是以粟米为主,今年让农业学府的学子,在幽州这边试着种了一波来看看收获,若可以,便要推行此项作为主粮!” “的确,真说起来,若种植小麦的话,能多上数个月的徭役,尤其在夏秋季节,不会如同冬日这般寒冷。”马周也赞同的点点头,“这的确是大事!” “至于另外一件,那就需要在幽州每个郡县全部都修好一条足以让八匹马车同行的道路,这一点自然就要辛苦真儒了!”李泰看了一眼真儒道。 “大王,明年可是有我的安排?” 李淳风听到李泰把明年的计划一一的安排了起来,但好像又没有自己什么事情,稍稍有几分焦急了。 “你呀,自然是快点把粗盐到精盐的流程给研究出来,然后到我的身边查漏补缺。 否则出了什么事情,我身边真正能够商量的人都没有!” 李淳风先看了看端了小盘子坐在李泰身侧小口小口吃牛肉的白鹤,又看了看魏旭与卢安寿两个家伙正在热情的拼酒。 很显然,对比起在长安时李泰甚至有些算是奢侈的智囊团,在来到了幽州后,李泰身边就真正缺少了一个谋主似的人物了。 至于马周,被李泰推到了前面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唐官员后,马周能成为李泰的重要支持,但马周不可能时时来燕王府里面商量事情。 而马周主动对李淳风郑重行礼道,“淳风兄,燕王要拜托你多多照顾了!” “当不得如此,我等具是同路之人,相互搀扶便是!”李淳风端起酒杯郑重回答。 “彩!”李泰举起自己手中装着蜜水的杯子,道,“今日大家不醉不归!” 到最后,除了白鹤与李泰,马周、李淳风、王真儒、王玄策,以及卢安寿与魏旭,相继醉去,最后李泰命令白鹤,把他们都送到房间之中好好休息,一切等明日醒来再说。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耕耘贞观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耕耘贞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耕耘贞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耕耘贞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