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饮马长江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登基吧!大王!第432章饮马长江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孟共听了史嵩之的话,有些疑惑,“相公,大军兵临南阳,已经准备多日,为何要停止进攻?” 史嵩之沉声道:“本官收到了临安来信,蒙军兵临长江,江南危机。现在我们继续进攻南阳,远水解不了近渴,无法为江淮解围,必须立刻东进,沿着淮河而下,为江淮解围。” 李知孝在明白郑清之的部署后,见朝廷决定招抚赵泰,封赵泰为王,担心迫使蒙古退兵的功劳被赵泰和郑清之独揽,所以写信给史嵩之。 这次蒙古南下,对于主和派来说,是一次机会。 宋军在江南的表现,正明了他们的判断,便是大宋不是蒙古对手,必须要尽快讲和。 若是主战派击退蒙军,那么主战派便会继续把持朝廷,大宋就没有安宁之日。 因此必须是主和派的力量,迫使蒙军退兵,再顺势和谈,才能为大宋和天下百姓换来和平。 当年宋金之战,便是宋朝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后,迅速与金和谈,才换来宋金的和平相处。 此前史嵩之对蒙古的意图产生误判,犯下不小的错误,必须进行弥补。 他收到李知孝的书信后,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捞取功劳的机会。 虽说现在进攻南阳,威胁中原,也是将功补过,但是攻击南阳的功绩,怎么比得上直接迫使蒙军退兵。 现在蒙古和宋朝在大散关、襄阳、淮南三个方向交战,可主要的战场,肯定是淮南。 因为这里直接威胁江南,史嵩之在中原就算立功,也比不上在淮南建功,直接逼退蒙古大军。 在收到书信后,史嵩之便匆匆赶来前线,准备调集兵马东进争功。 当然,他不能明说,只能告诉孟共等人,是因为江南危急,所以才要改变进攻方向。 孟共皱起眉头,抱拳一礼,“相公!江淮蒙军云集,中原相对空虚。朝廷此前的策略,是令我们围魏救赵,现在舍弃攻取南阳的方略,而选择东进江淮,卑职以为必须仔细思量!” 史嵩之目光锐利,“你对本官决策有异议?” “卑职不敢!”孟共连忙低头抱拳,“卑职只是有些担心。我们此去淮南,路途遥远,未必来得及。其次,蒙军主力聚集江淮,我们过去,必会发生一场大决战!卑职以为眼下,决战的时机还不成熟!” 史嵩之盯着孟共一阵,站起身走到跟前,忽然缓和语气,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的担心,本官清楚,也能理解。但是你也要明白,万一蒙军渡过长江,攻破临安怎么办?你能担起这个责任吗?” “这……”孟共一时无言。 史嵩之见此,又拍了拍孟共肩膀,“去准备吧!” 孟共只能行礼,“喏!卑职明白了!” …… 江淮。 兀良合台率领五万蒙军攻入淮南后,赵范便坚守楚州不出。 无良合台乃是蒙古悍将,他见楚州一时拿不下来,没有丝毫犹豫,直接继续向南突进,想要拿下扬州、和州、真州,直接打过长江。 此时蒙军当真彪悍,无良合台分兵数路,并与属下约定,不管是谁先拿下渡口,都直接过江。 不怪无良合台狂妄,实在是宋军表现太过拉胯。 淮军精锐损失数万,至今没有恢复,剩下的精兵大半都在开封,接防的禁军根本打不了仗。 蒙军进入淮南后,百余骑兵就骇得上万宋军不敢出城,宋军一触即溃的场面不只一次出现。 同在邳州遭遇顽强抵抗不同,蒙军攻入南宋后,几乎没有遇见像样的抵抗,除了重兵驻守的楚州拿不下来之外,其余州县都不费什么功夫,便被轻易拿下。 在这种情况下,蒙军想不狂都难,甚至有个蒙军千户声称,只要一千骑兵过江,就可以纵横江南,拿下临安。 一时间,蒙军狂飙突进,江防及及可危。 无良合台信心大增,大军只扑长江北岸,可随着蒙军向南,再加上立春后春雨绵延,情况便逐渐发生变化。 淮南地区,同北方不同,这里水网密布,稻田连成一片。 北方以旱地为主,战马可以随意驰骋,可南方的稻田里,泥土都是软的,雨水一泡,便更加要命的是,战马一蹄子下去,一直埋完小腿,导致骑兵没法骑乘。 这让蒙军骑兵,只能走官道,而道路狭窄,便限制了蒙军的作战能力。 很快,进入扬州的先头部队,便遭受了宋军的埋伏。 在蒙军攻入淮南后,南宋朝廷立刻派遣枢密使赵葵前往江北督战,而赵葵抵达扬州后,立刻就放弃大片土地,将战力低下的禁军收入城内,诱使蒙军深入扬州一带,然后挑选精锐出战。 蒙军先锋进入扬州地界后,受制于河网和稻田,大军无法展开,队伍拉成面条。 这时赵葵挑选的精兵忽然杀出,用神臂弓、踏张弩一通招呼,射杀道路上的蒙军。 蒙军突然遇伏,并不慌乱,他们不仅不逃,反而冲下官道,向埋伏的宋兵杀去,可很快下田的蒙军骑兵,便陷在稻田里。 这时挽着裤腿,赤着脚的宋军杀出,蒙军战马陷在泥里,士卒穿着皮靴,一脚下去灌满泥水,走都走不动,立时就被宋军杀了个措手不及。 蒙军南下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附近的百姓深恨蒙军,各村镇的壮士,也在宗族长老的组织下,抄起钉耙、扁担,痛打落单的蒙军。 一时间稻田、池塘、山坡、树林、官道上,到处都是被打死的蒙军尸体。 这场战斗持续三个时辰,蒙军损失两千多人,残兵逃回,令无良合台心头一惊,不敢再大意冒进。 】 在赵葵抵达江北后,扬州、真州、和州的防御,逐渐有了些章法,而兀良合台兵力不足,又不熟悉地形,几次向南突袭都不顺利,最后只能将大军驻扎于扬州之北。 这种情况传到窝阔台耳中,为了迫使南宋屈服,窝阔台下令给忽必烈,让他率兵南下,而随着忽必烈领兵到来,蒙军才重新向南突进,并兵临扬州城下。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登基吧!大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登基吧!大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登基吧!大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登基吧!大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