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千古事,百姓苦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我抢了朱重八饭碗第五十五章 千古事,百姓苦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赵城城墙上,寒风凌冽。 红巾军举着火把,一时间城墙内外火光通明。 王鼎低头,看见城墙下黑压压的百姓,其中有人领头大喊:“快看!他们的将军来了!” “我们要进城!” “鞑子来了,我们要进城!” 这样的呐喊声由零星断续变成排山倒海,城墙上的汤臣见状,大声呵斥道:“没有命令,谁人敢进城?” 这话仿佛落进油锅里的冷水,一时间又激起城外百姓的反扑。 有人大叫道:“城里士兵不敢杀我们,他们不敢杀我们!” “咱们再使把劲,不用明早,今晚就能进城!” “城里有粮食,城里有女人,城里有暖和的被窝和热腾腾的窝头!” “大家一起喊!” “我们要进城!” “我们要进城!” “我们要进城!” 这样蛊惑性的话没来得及阻止,立马变成点燃荒原的星星之火,城外近万的逃难百姓开始高喊着我们要进城! 王鼎的脸色难看到极点,他万万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这些人被阿速军一千个士兵从北撵到赵城这里,要是有点血性早就应该反抗了。 但他们没有! 这让王鼎从一开始就打心底里看不起他们,他没有亲自出来安顿这些人,也是出自心底那点轻视,谁曾想到今晚这些人却想造反! 顾鸿儒和汤臣匆匆赶到王鼎跟前,惭愧地低下头,一言不发。 安置难民的工作是由他们几人处理的,如今出现这一局面,他们难辞其咎。 王鼎忍着怒气,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顾鸿儒低头抱拳道:“君上,臣惭愧!今天白天这些难民还按部就班地领粥,晚上就有人在难民中散布谣言,说鞑子今晚要偷袭赵城,说我们是把他们当做替死鬼,人肉城墙,说城里有粮食,这才把他们集中起来,出现这样的局面!” “抓住始作俑者了吗?”王鼎双手握拳,眼睛中怒火快要喷出来。 顾鸿儒低头,还没来得及解释,一块石头突然从天而降,砸在他们跟前。 “护驾!护驾!”诸鹿山大喊,两百斤的肥肉挡在王鼎身前, 汤臣和顾鸿儒更是神情一惊,往城墙外望去,城外的百姓竟然开始凿城,还有人做了木桩撞城门。 那石块不知是哪个天赋异禀的难民扔上来的,但彻底点燃王鼎心中的怒火,他咆哮道:“进城者,杀无赦!” 城外的难民似乎听到王鼎的咆哮,嘲讽似地大喊道:“他们不敢杀我们,他们说是仁义之师,要是杀我们,活下来的人就告诉全天下,这赵城的明王是欺世盗名之人!” “没错,他们不敢杀咱们!” “我们要进城!” “我们要进城!” 这样的声音自然传入到王鼎的耳中,他暴跳如雷,但很快就冷静下来了,望着城外不停叫嚣的领头者,眼神冰冷,吩咐道:“拿弓来!” 诸鹿山顾鸿儒等人面面相觑,但很快就将弓箭送到王鼎跟前。 王鼎弯弓搭箭,对准城外某个叫嚣的领头者,眼中杀意凌然。 那人似乎敏锐地感受到城墙上的杀机,听见嗖的一声,望向城墙这边,只来得及看见一个黑点,就倒了下去。 与此同时,王鼎放了第二支箭,声响人落,第二个叫得正欢的领头人瞬间丧命。 终于,他们的同伙注意到这一幕,大叫道:“城上的士兵开始杀人啦!” “不要怕!咱们攻进去!” “里面没多少人!” “只要进城,就有吃的了!” 这样蛊惑性的话语一响起,立马有羽箭落下。 王鼎冷冷地放下手中弓箭,盯着城外的哀嚎,心中冰冷,脸色平淡。 “如果再有人闹事,杀无赦!”王鼎朝汤臣下令道。 顾鸿儒神色难看,还想上前辩解,但见到王鼎通红的双眼,又把话吞进肚子里。 城外的哀嚎渐渐平息,后半夜再无闹事的人。 王鼎没有下令开城门,他生怕这些难民使诈,开了城门后患无穷。 与此同时,他下了一个让他后半辈子后悔不已的命令:紧闭城门三天,不得向城外投放任何食物! 这是对城外难民的惩罚,告诉他们,谁才是救他们的人。 下完一系列命令和举措后,王鼎就回到张府。 城外的难民还不知道城中的命令,第二天到了饭点就开始叫嚣,城外嘈杂声不断,但没人敢再喊进城的事。 “俺们快饿死了!还不快施粥?”有个壮汉在护城河前大叫。 “城中的老爷,到了施粥的时辰了!”有个老头走到城门前,透过门缝朝里头喊道。 “吴大哥,今天怎么还不施粥啊?我家小崽快饿哭了!”有个好不容易活到现在的妇人背着一个已经死去良久的孩子,痴痴地望着城墙上的身影。 这样类似情景重复发生,直到太阳落山,他们终究没有等到城中的回应。 深夜,城外再次发生鼓噪,不知又是何人引起慌乱,难民们竟然又开始攻城。 当王鼎听到这消息时,正在张府中分析周边军情,他头也没抬,汤臣心领神会地带着人出去。 顾鸿儒心有不忍,但想起昨夜经历,摇摇头,终究没说话。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我抢了朱重八饭碗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我抢了朱重八饭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我抢了朱重八饭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我抢了朱重八饭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