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国之重器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嫡子第四十三章 国之重器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如解缙这般世间少有的大才,其秉性必定桀骜不逊,其志向必定存于社稷。 要不过二十来岁的解缙随父亲还乡读书,在家修身养性,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朱元璋为了能够保全这位大明朝的才子,不单单是施行了君上的威严,更是玩了一手君君父父的把戏。 在解缙这样的读书人眼中,天地君亲师,是严格恪守的礼教规矩,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法则。 天地自不必说,这二位开不了口。 那么就是皇帝最大,父母第二了。 如今这最大的和第二大的,都要让他还乡,他即便有天纵之才,也难以更改。 闻听朱允熥的询问,解缙的脸上流露着艰难和有余。 朱允熥见其犹豫不决,淡淡笑道:“想必,大绅兄心中也是不情愿的。” 解缙苦涩道:“皇命难违,亲情难逆。” “事在人为!” 朱允熥目光坚定的说着,看向解缙。 如今他已经为大明朝带来了殖民的思想,接下来还有无数的内部改革,这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 他需要有人去做事。 即便他再如何的先知先觉,事情却总是要有人去办的。 解缙这时候却是长吁短叹,面带黯然。 他能懂皇帝为何要将父亲召入应天,也知为何要让自己还乡读书。 其一确实因为他的秉性耿直不知变通。 但更重要的是其二,皇帝对他的默默庇护之意。 即便陛下为大明开国皇帝,君王权柄隆重,若是朝堂上那些大臣们对自己的攻讦和不满日盛,皇帝为了朝政的稳定,也不得不对自己出身惩治。 便如同不久之前洪武二十二年。 他指责兵部僚属渎职懈怠,玩忽职守,被尚书沈潜弹劾,自己继而被贬为江西道监察御史。 随后他又因为不满诸般朝政,屡屡上奏,朝中看不惯他的人日渐增多。 这才有了如今要随父还乡的事情将要发生。 朱允熥宽慰道:“大绅兄腹中有墨,胸怀大才,不过是如同诸般多的年轻人一般,热血正直而已。” 冲动是专属于年轻人的名词。 解缙目光复杂的看向朱允熥,他现在有些不太明白,这位忽然好似一夜之间变了个人的皇孙,究竟为何对自己如此看重。 哪怕,他先前那边自卖自夸。 可对于大明朝来说,这天下是如此的大,以至于每时每刻都会有大才贤能之辈出现,继而崭露头角。 朱允熥笑了笑。 “我近来翻阅宫中存档,有幸一观大绅兄昔年奏呈《太平十策》,一时间惊为天人,令人心神震荡。” 《太平十策》是解缙在洪武二十一年入朝为官,就在朱元璋表明视他二人只见如同父子的第二天,解缙上奏万言书,主张简明律法、并赏褒善政后,有一力呈国朝诸般事的策论之言。 解缙眼神忽然恍惚,他原以为朱允熥只是碰巧今日在这教坊司中遇见自己。 只是此刻听到朱允熥说起自己在三年之前呈奏的《太平十策》,这才开始怀疑起来,朱允熥当真是特意为了自己而来。 这是朱允熥身为宗室对自己的看重,对自己才华志向展露的具象之物的夸赞。 解缙当即起身,一拜到底,起身之后郑重道:“回禀殿下,《十策》不过臣下昔年轻薄之言,未有详尽,不敢当殿下如此夸赞。” 朱允熥摇头道:“大绅兄谦逊,兄长所作《太平十策》,皆系大明江山社稷,其中虽有与我不同志之处,但大体相近。目下只恨,不能早生几载,早于兄长结识!” 他再一次的上演了真情流露,恍惚间好似昔年东汉末年三分天下,刘玄德于桃园结拜关张二人时的场景。 解缙这时也终于是动容了起来。 士为知己者死。 古之圣贤大才,无不渴望人生相逢一伯乐。 此时朱允熥对自己三年前的《太平十策》如此看重,更有推心置腹之意。以大明宗室皇孙的身份,口口声声兄长相待。 如何能叫解缙不生出一股,士为知己伯乐效死命的冲动来。 朱允熥不留余地,不放停歇:“大丈夫抱经世之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兄长以天下社稷为念,往后开吾愚鲁而赐教!” 解缙彻底难以自控。 当即顿足合手躬身而鞠:“缙,少有怀才,持才入仕,自知顽固,不知变通。今遇皇孙,宗室麒麟,不畏某性,取某短才。君为宗贤,某居臣下,若能相随,大慰平生!虽肝脑涂地,亦心甘情愿!” 朱允熥心中大定,上前托扶解缙,言辞由衷:“今得兄之大才,来日必为我大明国之重器也!” 解缙面色动容,目露激动,惶惶不安,一时摇头无语。 朱允熥又道:“兄父入京携返之事,往后一应交由我去操办,定不教兄长之志,困局那山川河流之下,当如鲲鹏展翅,遨游于九天之上!” 解缙躬身而立,辞别朱允熥的搀扶。 只见他此时一身困顿之色尽以消散,一时间抖擞精神,壮志必露:“臣所不才,甘为皇孙鞠躬尽瘁,仿武侯之志,为皇孙效犬马之劳,死而后已!” 朱允熥又上前,搀着解缙坐下,随后道:“近来观兄长昔年《太平十策》,允熥思虑诸多,前日于皇爷爷圣前奏对,合兄长之策,献殖民之法,为我大明定万世基业,此间望与兄长交代一二。” 两人定下关系。 解缙见朱允熥要托盘所献政策,当即来了兴致,赶忙询问道:“不知皇孙所言殖民之法,所谓何物,如何之用?” 朱允熥摇摇头,说道:“兄长昔年十策,一曰参井田均田之法,二曰兼封建郡县之制,三曰正管名,四曰兴礼乐,五曰审辅导之官,六曰新学校之政,七曰省繁冗,八曰薄税敛,九曰务农,十曰讲武。” 随着朱允熥一一道来,解缙不时点头。 这时候的读书人,或者说入朝为官的人,若要有大作为,当要知晓文武天下事。 朱允熥缓缓道来:“兄长昔之策论,尽数中原应当之变。此乃社稷之本,皆为良策,却亦要适时而变。而允熥殖民之法,乃是为我大明开源,助力中原之变。” 恰是这时。 屋外传来了一阵轰鸣声。 无数人高声喝彩,声音直冲斗宵。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嫡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嫡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嫡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嫡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