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星际时代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普拉斯玛第4章:星际时代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是的,星际时代来临了。 二十二世纪初的联合国,已经发展成为了组织能力最强大的全球性统筹组织。而联合国就顺应地球的发展趋势成立了星际航行管理总署,并在地球上分设了七个星际基地。 第一星际基地被分设在了东欧,具体说是分设在了俄罗斯航天局,也就是RKA。 话说二十二世纪初的RKA是东欧地区的太空探索计划的协调中心,它同时针对民间和政府机构开展太空项目,包括宇航员培训项目和监测太阳系内的各大行星。 RKA之所以可以拿下这“第一星际基地”的头衔那可不是浪得虚名的,要知道RKA是前苏联的绝对传承,所以它就相应的传承了无数个第一。 比如,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把第一个男性太空人送上了太空,把第一个女性太空人上了太空,把第一组由多人组成的太空人送上了太空,是发射航天器、卫星和探测器总数排第一的航天机构等等。 由此,RKA名正言顺的拿下“第一星际基地”的头衔,并从此被人们简称为第一区。 在东欧拿下“第一区”的头衔后,西欧也顺理成章的拿下了“第二星际基地”的头衔。而西欧拿下“第二星际基地”头衔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星际航行管理总署的前身就是航空运动联合会,而航空运动联合会的总部一直都设在巴黎。 与此同时,巴黎一直还是另外两个航天航空组织的总部所在地。一个是CNES,也就是法国空间研究中心。另一个就是ESA,也就是欧洲航天局。 CNES在二十一世纪就成功的研发出一种太空编队飞行技术,可以让飞行器携带很多组重型部件在同一个运行轨道上保持紧密配合的编队飞行,而彼此之间却可以相距数千公里,甚至数万公里。而这一技术早已就被成功的运用到了太空安全和太空防御之上。 而ESA呢? ESA的优势却是侧重于协调西欧成员国之间的知识产权和财政资产,其统筹管理能力远超任何一个西欧国家的能力范畴。 由此,ESA就发挥出强大的协调能力,就在CNES的大力配合下成功拿下了“第二星际基地”的头衔,并和CNES一起被人们称为第二区。 那么,第三个星际基地呢? 继东欧和西欧先后拿下了“第一星际基地”和“第二星际基地”的头衔以后,星际航行管理总署很快就把“第三星际基地”的头衔分设给了NASA。 但是,此NASA非彼NASA。 前者,是指北美宇航局,后者是指早已经没落的前美航空总署。 前者的东家是SpaceX,也就是北美大陆、乃至全地球最优秀的私营航空航天制造商和空间运输服务公司。而后者是早已被病毒消磨殆尽的、早已回天无力的美丽国政府机构。 此一时,彼一时。 早在100多年前,包括北美在内的所有地球人都不会相信一家私营机构可以与政府主导的航天机构竞争,尤其是当时风头一时无两的北美两大政府航天机构NASA和CSA。 但,SpaceX硬是凭借自己的雄心壮志和进取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而且这些成就在人类的太空发展历史上都可以堪称为里程碑式的成就。 这,就不得不让人跨目相看了不是? 比如在二十一世纪初,SpaceX就已经将第一批人类送上了火星,并成功的建立了第一个火星殖民地。 比如在二十一世纪中页,SpaceX就已经开始兴建大型的载人宇宙飞船,无人驾驶的货运飞船,以及专门用于寻找水源和用于播撒空气催化剂的开路先锋级宇宙飞船。 这些成就,不仅是其他所有私营航天机构都做不到的,也是绝大多数政府主导的航天机构也做不到。而SpaceX所做的这一切,就是致力于为地球人类可以飞出地外、飞出系外去建立殖民地,而去做大量可靠的,且极具前瞻性的太空探路和太空配套工作。 所以当前NASA没落以后,SpaceX就整合了原NASA、CSA以及其他民间机构的航天航空资源,就重新组建了一个类似于欧空局的北美航天局。 而新北美航天局英文名称的缩写,也是NASA。 由此,这个主要以SpaceX为首,同时还兼容了原NASA、CSA两大航天航空资源的新NASA,就被人们称为第三区。 而就在北美拿下了第三区的头衔以后,南美航天局立马就跑到国际星际航行管理总署去争取那个“第四”的星际基地去了。 而南美洲的理由就是:南美原本有三强,也就是巴西,阿根廷和智利。但是南美人口存量最大的哥伦比亚也正在崛起,大有要跻身成为南美四强的趋势。 而前三强也有意带上这个小兄弟一起玩,于是就以此为契机一起去向星际航行管理总署争取“第四星际基地”的头衔。 而,联合国和国际星际航行管理总署呢? 他们不也希望南美人口存量最大的哥伦比亚继续进步吗?于是第四星际基地的头衔就如愿以偿的花落给了南美,而南美航天局也就如愿以偿的被称为了“第四区”。 那么,第五星际基地呢? 毫无悬念的,星际航行管理总署把第五星际基地分设在了东亚,具体说就分设在了中国,就分设在了赫赫有名的CNSA。 而CNSA能以一己之力独自拿下一个洲际的星际基地头衔,全球只有一个共识,那就是CNSA实在是太硬核了,而这硬核主要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CNSA是地球上唯一的一个在自己的国境内拥有五大发射基地的航空机构,也就是国境内可以同时建立地面发射、地下发射、海上发射、海底发射、以及近地高空发射等五种发射基地。 第二,CNSA是地球上唯一的一个在自己的国境内自行完成设计、研发、生产、配套、组装、测试、发射和后续一应营运管理的机构。 第三,CNSA从创建之初就一直被人们称为第五区。 所以说CNSA以一己之力拿下了地球上面积最大的亚洲大陆的“第五星际基地”的头衔,是最硬核的,也最实至名归的。 而就在CNSA拿下了第五区的星际基地头衔以后,非洲航天局就有样有样的学着南美洲跑到星际航行管理总署去争取“第六区”的基地头衔去了。 理由呢? 非航局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非洲航天局的理由最为直接:非航局成立的时间最晚,发展的基础也最薄弱。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非洲的经济基础底子薄,非航局缺乏资金。 与此同时,与非洲隔着一条红海遥遥相望的中东列国既有理想、又有梦想,更重要的是人家还特别的不差钱。众所周知,全球公认的中东国家一共是17个,但掰起手指头数来数去西亚都只有16个,剩下的那1个不在西亚,而在北非。 没错,还有1个既成事实的中东国家在北非,那就是埃及。埃及虽然位于北非,但在文化传承上却一直都属于妥妥的中东大国。 而在这17个中东国家中又有6个地区强国,具体说就是:精神领袖伊朗,梦想家土耳其,油霸沙特阿拉伯,中东小霸王以色列,以及曾经的军事强国伊拉克,剩下1个就是埃及。 而在这6强中,埃及才是全球公认的中东六强之首,才是中东列国真正的老大哥。 但有意思的是,埃及却在2019年从非洲55国中脱颖而出,居然成为了非洲航天局总部的所在地,而地址就位于埃及航天城。 正因为如此,非航局才得以解决了钱的问题。 因为,总部位于埃及的非航局很快就发展成为了非洲55国和中东列国的联合宇航局。毕竟,发展太空计划需要投入巨大的人财物力,而中东列国又不差钱。 所以说当星际时代来临以后,为了感谢中东六强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非航局就向星际航行管理总署去争取“第六区”的基地头衔。 于是乎,第六星际基地就花落非航局,就分设在了北洲,就分设在了非航局的总部所在地-埃及航天城。于是非洲航天局就被人们称之为第六区。 但是,问题却又来了。 对于发展太空计划而言,并不是花了大钱就一定能干好和干成的。虽说非洲55国和中东列国都各自具备相当的局部优势,但局部优势却并不足以支撑整个非航局的独立运作。 也就是说,包括埃及在内的55个非洲国家和中东列国根本就不具备航天航空的工业能力、技术能力,以及营运管理航天航空项目的实操能力。第六区要想营运成功,必须得借助工业基础和科技技术强大的其他星际基地助力才行。 但是纵观二十二世纪初的地球,同时具备工业基础、强大的科技力量、切还乐于助人的星际基地除了CNSA,还是CNSA。 因为早在二十一世纪初,早在埃及航天城初建时期,从最早期的总体规划方案,到系统的设计,到具体的项目建设,到实际的运行管理等等,都是依托中国航天科技力量才初见成效的。就连埃及航天城最早投入使用的小卫星AIT中心,都由中国航天科技人员负责建设营运的。 所以说,当埃及航天城在二十二世纪初发展成为第六星际基地之后,这第六区的所有硬件和软件的更新换代自然而然就落在了中国科技团队肩膀上。 现如今能够帮把助力落到实处,而且能够给予第六区最实际和最大帮助的除了CNSA,还是CNSA。若说得更直白一点,第六区最希望得到的助力就是可以模仿第五区。 于是乎,第六区就由此发展成为联合国和星际航行管理总署最满意、同时也是最为成功的一个“跨洲际合作”的经典案例。 呵呵呵,中东人出钱,非洲人出力,中国人出工业能力、出科技队伍、出管理干部。第六区就此上线营运,并很快就与其他的星际基地齐头并进了。 以上就是西欧、东欧、北美、南美、东亚、西亚和非洲这六个星际基地的具体组建情况。可以说,这前六个星际基地的具体落位和冠名全都名实所归,都是让人无法挑剔的。 那么,第七个星际基地呢? 话说当以上六个星际基地的落位和营运管理全都实至名归以后,第七区的具体落位却出了点意外。 意外? 究竟发生了什么意外? 原本,按照星际航行管理总署最初的规划,第七星际基地应该分设在南极洲。但是二十二世纪的南极洲作为地球人类共同拥有的领土,如若在南极洲分设第七星际基地,就应该抽派由全球各大洲的科技队伍参与建设和营运才算正解。 实际上,当星际航行管理总署几经协调下来,这才发现在各大洲都已经分设了星际基地的前提下,想要再抽调资源去建设南极洲的第七区,其实并不现实。 于是在联合国的建议之下,星际航行管理总署基于就近管理原则,同时也参考了第六区的成功营运管理模式,就将南极洲的星际基地计划合并到第四区的南美航天局去执行了。 而这一决策也得到了其他各大洲的一致认可,因为南极洲的常务秘书处总部就设在南美洲,就设在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 而阿根廷又是南美航天局的四大核心国之一,这样就近安排合并管理,既合情又合理。 那么,原计划的第七星际基地还有继续分设的必要吗? 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设立第七星际基地的名额最后被星际航行管理总署增设给了地域广阔的亚洲地区。那么,这个名额最后又会花落谁家呢? 无他,星际航行管理总署决定把这个机会留给中亚和南亚地区。 但是,问题又出现了。 因为已经首当其冲拿下“第一星际基地”的RKA原本就是前苏的传承,它几乎沿用了前苏太空局的所有太空科技和火箭发射场,而前苏发射条件最好的航天基地就是拜科努尔发射场。 要知道拜科努尔发射场位于北纬46度东经63度,位于哈沙克斯坦境内。自然而然的,前苏落幕以后拜科努尔发射场自然划分给了哈萨克斯坦。 但是一份紧密和长期的战略协议很快就横空出世了,RKA租用了拜科努尔发射场,所以拜科努尔发射场就成为了第一区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发射基地。 而当星际航行管理总署突然宣布:将分设“第七星际基地”名额留给中南亚国家时,极具硬件竞争优势的哈沙克斯坦最有资格站出来一呼百应的。只要它一站出来说愿意,现成的条件就摆在里那,星际航行管理总署想不批准都不行。 要知道,拜科努尔发射场是地球人类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的地方,是地球人类首次走进太空的地方,哈沙克斯坦完全具备获得“第七星际基地”头衔的资格。 但如若哈沙克斯坦真的站出来争取了,那份紧密和长期的战略协议究竟是要废除呢?还是继续合作?对拜科努尔发射场依赖性极强的第一区该怎么办? 在继续支持“第一星际基地”,还是自己去争取“第七星际基地”头衔之间,哈沙克斯坦最后还是选择了RKA,还是选择成为RKA的助力。 于是乎,南亚宇宙空间组织就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与之相应的,就是南亚政府机构立马就积极的组织和行动了起来。 刚开始这件事原本很简单,既然有人选择了放弃,那就得有人来补位不是?更何况南亚宇宙空间组织自信满满,还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但是,这看似简单的事情却随即就变得复杂了起来,就在南亚政府积极的行动了起来,就在外界全都以为第七星际基地即将花落南亚之时,巴铁竟然公开表态说自己不同意。 不仅巴基铁宣称说不同意,就连包括哈沙克斯坦在内的中亚五国也都纷纷表示不同意。 原本,星际航行管理总署的初衷就是想以此加强中亚五国和南亚地区之间的区域合作。呵,现在到好,人家根本就不想一起玩好吧? 事到如今,南亚宇宙空间组织就变得非常尴尬了,但是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向星际航行管理总署提交了一份正式申请。 谁知,已经公开宣称不同意的中亚五国立马紧随其后,立马就一起联名向联合国和星际总署提交了一份很正式的申请。而且联名提交申请时,中亚五国还启动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居然将他们联名的申请向全球进行公开公示。 很快,这份在新闻发布会上公示的内容短瞬间就惊爆了全地球人民的眼球。 可不? 可不就惊爆了全地球人民的眼球是什么? 因为中亚五国正式提交的这份联合申请,居然深入浅出的剖析了中亚和南亚为什么不能设立第七星际基地的理由和原因。最后,联合申请就提请联合国和星际总署考虑将“第七星际基地”转设到他们先祖的故乡“昭武九姓”之地去,也就是位于中国大西北的张掖地区。 啊?! 居然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中亚列国的新闻发布就像是一盆冷水倒进了热油锅里,顿时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热议。 谁知,在这场热议中还真就有人站着看热闹不嫌腰疼。巴铁立马在第一时间公开附议,立马就对中亚五国的联名给予了最为积极的响应、尊重和支持。 而紧随其后公开附议的,就是在中国的帮助下已经重新崛起了快50年的阿富汗。 要知道,二十二世纪初的阿富汗早就脱下了“新三角”的那顶帽子,早就不再靠打砸、抢、勒索和收取保护费过日子了。他们在中国人民的帮助之下早就已经完善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早就已经走上了一条自力更生的建设发展之路。 就在巴铁首当其冲的站出来以后,阿富汗就紧随其后的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也对中亚五国的联名给予了最积极的响应、尊重和支持。 有意思的是,阿富汗虽然位于亚洲腹地,但就其政治体系和文化传统而言它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东国家,理应归属于西亚的中东16国之列,但阿富汗却是唯一的一个没有加入第六区的西亚国家。 那是因为,阿富汗一直都以自己是“亚洲的十字路口”自居,既然自己居于十字路口,那就有资格选择自己的归宿不是吗? 所以当巴铁和阿富汗先后站出来公开表态以后,中南亚十二国的阵容就立马分属出来了。 中亚五国、巴铁和阿富汗,这七国联合成为了一个区域阵容。 而南亚的宇宙空间组织呢?它就拉上了孟加拉和斯里兰卡,这三者也联合成为了一个区域阵容。 而剩下的南亚三小国,不丹、尼泊尔和马尔代夫呢?他们对此事全程保持中立,既不发表任何意见,也发表任何观点。 如此一来,七国联合就远远的大于了三国的联合,于是中亚五国携手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胜出,南亚宇宙空间组织几乎没戏。 而这时呢? 已经吃下一颗定心丸的RKA就站出来打圆场了。 RKA在新闻发布会上主动提出:如若联合国和星际总署真的考虑把第七星际基地分设在中亚,那么RKA肯定会给予最积极和最大力的支持的,愿意和中亚人民一起分享和使用拜科努尔发射场。 南亚宇宙空间组织一听到这话,立马就鸦雀了。 但是中亚五国立马就再一次重申了他们的决定:如若要让中亚人民自己做出选择,那么“第七星际基地”必须叶落归根,必须建在他们先祖的故乡“昭武九姓”之地,必须建在中国的大西北去。 那么,南亚宇宙空间组织的态度呢? 南亚宇宙空间组织干脆就彻底鸦雀了,就干脆就不再做出任何回应了。 再次得到了这么一句踏实和安心回复的RKA就再一次的站了出来,就以中亚五国好朋友的身份向CNSA喊话:恳请CNSA出面协调。 但是,CNSA没有出面。 因为CNSA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回应:“我们负责民用航天管理和国际空间合作,但是不干涉任何地区和国家的内政。” 但是RKA就再一次的站出来公开回应:“CNSA,你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协调航天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你无需干涉任何地区和国家的内政,只需考虑怎么协助局部地区的星际基地建设工作可以稳定的、有序的、健康的、协调发展。” 于是,联合国会就出面了,紧接着星际航行管理总署也出面了。 联合国一出面,就“第七星际基地”分设一事与中亚五国、南亚七国、以及应该分属西亚的阿富汗人民进行了公开的、广泛的、积极的和深入的交流。 星际航行管理总署一出面,立马就评估了南亚宇宙空间组织提交的申请所具备的硬核条件,以及拜科努尔发射场是否具备可以同时支持两个星际基地的可能性。 最后,几经沟通和协调的结果就出来了。 经由联合国发布全球公告,经由星际总署批准同意,CNSA就明确表态了:为了团结中亚人民,为了团结阿富汗人民,为了团结和鼓励巴铁人民在南亚地区发挥出更重要和更积极的国际影响力。CNSA同意在中国大西北地增设第七星际基地。 此回复一经公布,就意味着第七区最后花落中国。 但是,针对将第七区分设在张掖地区一事,CNSA并没有立马做出回应,而是一边邀请中南亚的各国航天机构派出科学考察团亲临张掖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一边就提供了一个航天航空博物馆作为选择。 而最后的结果就是:经CNSA提议,经由中南亚各国航天机构一致同意,然后报经星际管理总署批准,最后由联合国发布全球公告,第七星际基地最后分设在了距张掖不到两百公里的,酒泉。 而从此以后,酒泉就有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头:第七区。 可是,以中亚五国为首派出的航天航空科学考察团为什么最后会选择了酒泉呢? 原因,无他。 因为CNSA给出一个很实际的答案:张掖是不错,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很好,但如若要建设成为一个过硬的星际基地就得一步一步的重新搞基础建设。费事费力不说,时间也都被耽搁了。 但是距离张掖不到两百公里的酒泉,虽说现如今只是一个航天航空博物馆,但这个博物馆的前身就是CNSA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和卫星发射中心,即,东风航天基地。 而这个基地,曾经成功的执行过无数次的航天发射任务,曾经成功的将无数颗卫星、无数艘载人飞船送入太空。在二十二世纪初,这个基地就演变成为了一个向全地球人类开放的航天航空博物馆。而这个博物馆,就隶属于第七机械工业部管辖。 呵呵,原来这是第七机械工业部管辖之下的一个航天航空博物馆,而且还是一个几乎现成的基地,几乎不用费事、费力、费时间再去搞什么基础建设,这就完全契合了中亚五国、巴铁和阿富汗七国联合之意不是? 可不? 既然人家中东六强都申请拿到了“第六区”的头衔,现如今由他们七国和CNSA的第七机械工业部合作,拿下第七区的头衔简直就是天合之作啊。 于是乎,在诸多机缘巧合促成下,从二十二世纪初开始酒泉将被冠上了第七星际基地的大名,就被人们称为了第七区。 正如南美航天局合并管理了南极洲的星际事宜一样,正如非空局合并管理了非洲和中东列国的星际事宜一样,第七星际基地自然而然就被CNSA一起给分管了。 也就是说,CNSA既要重拳打造第五区,又要支持营运着第六区,同时还要带着中亚和南亚这帮小兄弟一起去建设第七区。 这样一来,第五区、第六区、就既成事实的连为了一个整体。 与此同时,与第七区相配套第七星际舰队很快就横空而出了,中亚五国、巴铁和阿富汗七国都派出了大量的星际维和部队,全都积极参与了该第七星际舰队的建设工作。 而与第七区、第七星际舰队一起横空出世的,就是CNSA增设的第七空间技术研究院。 其实按理说,CNSA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主要就是整合星际资源,就是拟定星系航行的政策法规,就是制定星际发展规划,就是负责重大星际发展项目的立项,监督、协调和执行,以及协调洲际之间、政府之间及国际组织之间的航天航空交流与合作。 而一般来说,CNSA是不会从事具体的星际探索或设计研发项目的,但自从增设了第七空间技术研究院以后,CNSA就此拉开了研发大质量极轨卫星、超大吨位空间站、超大吨位深空宇宙飞船的序幕。而第七空间技术研究院横空出世以后的第一个大手笔,就是自行研发和设计建造了一艘足以引发全球人类侧目的大型系外星舰。 而这艘大型系外星舰,就是魔方号星舰。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普拉斯玛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普拉斯玛》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普拉斯玛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普拉斯玛》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