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南军:朱棣不过是侥幸罢了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永乐之盛54. 南军:朱棣不过是侥幸罢了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见过张保,朱棣便将剩下的事情交给朱能。 等张保先去营帐,朱能微微皱眉,说道:“卑职以为,该不该试探试探张保,免得有诈。成先生那里怎么和王爷说的。” 等他说完,朱棣看向朱能,压低声音道:“那小子告诉本王,为了确保,可以试探试探张保,此事便交给你了。” 朱能做事,朱棣放心,是个特别老成的大将,并没有因为张保的投降而露出喜色,只是理智的分析着利弊。 随后朱高煦说,已经安排好值守与放哨的,看到朱能远去,便对朱棣说道:“朱叔叔虽然担忧,但孩儿觉得他过于谨慎,成先生的话可以为我们指路,孩子相信他。” 朱棣赞许的点头,看了眼朱高煦后说道:“不错,你有俺的一半儿用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俺里按照成渊的来,但该防护的,夜里还要防护。” 望了望应天方向,他朱允炆如果真的聪明,那自己也就不会站在这里了,只能说明自己大侄子还嫩了些。 朱棣走进中军大帐,在地图上的真定位置,用他的剑在上面狠狠地戳了下:“这一次,俺不但要白白增个万人兵马,还要将耿老将军自己收回他的兵马,不敢再进攻俺朱棣一步。” 随后命令道:“过真定必然经过一座县城,这几日便按照成渊信上说的,安排俺们的兵马时不时的假扮成逃兵,混淆视听。” “是,王爷。”张玉领命。 “孩子记下了。”朱高燧道。 朱棣内心是佩服耿炳文的,因此并没有辱骂耿炳文,在他心中武将都是可敬的。 况且耿炳文有着常人所不及的优点与坚守。 不像黄子澄还有齐泰他们这群家伙,挑拨藩王和陛下的情分,反目成仇。 此时,耿炳文的手下有一名将领叫赵柏,他时从未和朱棣正面交过手的,一直以来都是属于京军和南军,祖籍浙江。 赵柏被耿炳文安排在离南军大营的六十里外的无名县城,和真定有些距离。 他听说朱棣的大军要直接来真定和耿炳文交战后,心中十分的不屑与傲慢。 这个赵柏和许多的南军一样都认为朱棣不过是个戍边的塞王,每次取得胜利也不过是因为和许多将士熟悉,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并不是朱棣真的骁勇善战,心中恨不得朱棣立刻攻打真定,区区不到几万人马的燕军算得了什么军队。 赵柏认为,只要朝廷的大军围剿,定把朱棣吓得屁滚尿流还要让他们如一群惊慌失措的野狗,到处没有藏身的地方。 所以,南将赵柏并没有把朱棣放在眼里,他已经在朱棣去真定必经过的小城里设下了杀人机关。 赵柏被耿炳文排成先锋,也说明赵柏确是有能力,但是相比朱棣来说,还是差的远。 耿炳文派赵柏出战前,已经再三叮嘱他,不可以取朱棣性命,朱棣乃是太祖之子。 赵柏是跟随耿炳文的,自然也学会了很多的作战,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是个守城。 派人去朱棣的大营外围,赵柏获得了一个消息,那就是朱棣的大营每天都有逃兵。 他们打探后听说,朱棣的大营已经人心惶惶,听说南军要来,早就想着活命逃跑。 还有探子说他们看见燕王命人押着几百个逃兵,说完活埋砍头一类的。 随后的几天里,有人传言朱棣已经吓得想要撤兵。 赵柏不禁哈哈大笑,他觉得朱棣就是个蠢货,朝廷大军一到,就把他吓得想要逃命。 他更加想象自己一刀架在朱棣脖子上,看着他跪地求饶,自己带着一万零一千精兵杀的朱棣片甲不留。 然后一刀砍下朱棣的头颅。 毕竟陛下说过,莫要让他背上杀自己亲叔的罪名,而赵柏便觉得他愿意为建文承担罪名,到时候就说是误杀。 随即他让人给耿炳文传信。 说想要进攻朱棣。 耿炳文却给了他两条命令。 一,继续守着小县城。 二,必须留下朱棣活口,太祖之子,他们朝臣无权斩杀。 赵柏只好耐着性子,继续守着小县城,等朱棣他们过来,或者耿炳文让他进攻,他就带着精兵一扑而上,诛杀燕贼。 但是南军却慢慢的开始流传一句话:燕贼朱棣不过是侥幸,并没有什么真实能力。 …………………… 夏初,北平府。 天气一天天热起来,大棚也已经完全建好,因为室温的缘故,玉米已经开始抽絮。 成渊这边也很快收到了燕王朱棣的回信,信中说南将守着真定前面的县城,他们想要攻打。 看到信中,朱棣说他要自己带着将士攻城,把成渊惊了下。 随后成渊便去找朱高炽还有燕王妃徐氏,说朱棣要带兵冲锋攻打小县城。 徐氏道:“先生莫急,王爷一直便是如此,与北元交战时,他便穿着甲胄自己冲,朱能和张玉他们劝过多次,但是他并不听。” “后来大家就习惯了。”朱高炽笑着递过来热茶。 湘王朱柏也在,听见这话,并不惊讶:“我们藩王兄弟中,很多都带过兵,可是,能如四哥这般受将士拥戴的并不多,这与四哥的仗义还有身先士卒有很大关系。也绝对不是做戏。” 成渊这才真正的认识朱棣,看来这个燕王也确实有让将士们佩服的能力。 几人商谈结束,道衍已经走了进来,说他已经将燕王需要的粮草准备好了,明日便送去。 成渊摇头道:“大师,粮草不能耽搁,我认为该立刻安排人马将粮草送往真定。” 朱柏坐下来,看向旁边的道衍还有朱高炽,对成渊道:“丘福这几日带人挖壕沟,我们得安排个得力的人去。” 朱柏的王妃已经生下女儿,朱高炽家的,张氏生下儿子,名字还没有定,等朱棣回来再定。 徐氏也思索起来,她是徐达的长女,会文采也会武力,但是绝对不能让她去。 大家一时陷入沉思中,送粮草过去并不是随便找个人,必须要寻得靠谱,稳妥的。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永乐之盛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永乐之盛》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永乐之盛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永乐之盛》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