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天子独裁人间大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堡宗别闹第四百一十四章 天子独裁人间大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于谦道:“彭尚书还在广西都司,如无意外,彭尚书应该会就安南内战之事上奏,势必会谈及增强广西都司防御能力之事,到时候殿下直接划拨弹药给广西都司即可。” 朱见济嗯了声,“此事就此定下。” 安南的战事…… 基本上就这样了,坐收渔翁之利即可。 军事方面的事情,朱见济信得过于谦、彭时等人,所以接下来主要是便宜老爹禅位、自己登基、封后、册封太子的事宜。 但推进工业改革的事情,还得自己亲自操持。 问工部尚书杭敏,“黑京路进度怎么样了?” 杭敏立即答道:“封禅之前就已经把路线勘测好了,从京畿出发来泰山之前,工部已经行文道路交通司,成立了京黑路项目部,按照殿下说过的策略,项目部分南北两部,一部在官道黑龙江的起点,一部在京畿,两边南北对着修建。” 朱见济嗯了声,“进度如何?” 杭敏道:“前几日行文汇报,黑龙江项目部的民夫招募快到尾声了,招募了约莫三万女真部族的壮年男子,朝鲜那边帮忙招募了约莫七万民夫,黑龙江项目部便有十万民夫,但京畿这边的项目部,招募民夫比较缓慢,目前才招募到一两万人,都是些京畿周边的无业游民……” 这就很愁人了! 大明现在还没有全民富裕,可就算这样,也不好招募人。 朱见济也无语。 作为即将登基的天子,他又体恤大明百姓,毕竟修路会死人,不好耗费中国儿郎,但现在局势如此,黑京路必须修起来。 杭敏继续道:“京畿附近的无业游民来应招募的少,是因为现在国家经济发展很快,百姓们就算没有土地,也能在京畿城内或者周边城市找到很多和海外贸易相关的活路,赚钱养活一家人不难,所以不愿意去修路。” 朱见济沉默了一阵,“那就只有一个方法了。” 杭敏和朱见济对视一眼,同时说出一个名字:“荆襄流民!” 虽然这几年荆襄那边比较安定,但当初上百万的荆襄流民哪有那么容易消化了,现在也还有数十万的流民有待解决。 只不过都隐藏在盛世之下。 朱见济见杭敏也是这个意思,便道:“此事便交给工部去操持,招募荆襄流民,民夫应该足够用了,但招募来后,工部那边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了,要体恤民夫,这样,孤给工部一个指标,京畿项目部这边招募的民夫,死亡比例不能超过百分之三!” 修一条道路,在当下时代,死亡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三,已经很牛逼了。 杭敏沉默了一阵,“微臣尽量。” 只要保证足够的资金。 让民夫保持体力,死亡比例不会太高。 但有些是硬性的。 比如开山、架桥,肯定会死人。 也就是说,只要在平缓地势上修路时不死人,这个指标足够在开山、架桥使用了。 朱见济继续道:“虽然给了指标,但杭尚书,荆襄流民也我是大明女儿,孤是不愿意看见任何一个中国儿女暴毙,所以尽可能的保障好安全,不用刻意追求进度,毕竟女真那边,东北都司目前可以震慑之,数年之内女真都折腾不起浪花,但我们只要熬过今年,等明年接收安南后,别说黑京路需要的这几十万民夫,就是黑广路需要的上百万民夫,都毫无压力。” 人? 安南有的是人。 安南的人口虽然不多,但几百万是有的。 凑个一百万民夫不难。 而且接收了安南后,朱见济不会在安南大肆推动工业改革,虽然也要在安南进行工业化,但都会是大明过去操作。 至于安南的百姓,他们只有一个作用:人力资源。 当然,如果有优秀的人才,也可以起用。 但更多的普通百姓,只能作为劳动力为大明的发展做出贡献,其实安南应该感到庆幸了,因为数年之后的日本,会被他们更惨! 日本的百姓…… 只要一个几句:被大明压榨得渣都不剩。 并且要彻底斩断日本独立、发展的机会,让它永远的成为大明的劳动力市场、资源供给地。 】 一句话,日本会被彻底阉割。 永远无法发展起来。 杭敏领旨。 于谦忽然道:“太子殿下,其实很多事情,你指示之后,朝堂七部已经领会了圣意,比如方才和你和杭尚书关于黑京路的民夫招募事情,殿下你即使不这么吩咐,杭尚书也能领会,并且上奏请示你,所以殿下没必要刻意吩咐。” 朱见济愣了下,“于少保的意思?” 于谦笑道:“殿下此次返回京畿后,陛下就会按照封禅大典上说的,举行禅位仪式,到时候殿下便是我大明的天下共主,若是以往的君王,自然也要操心琐碎国事,不过当下我大明形势特殊,琐碎的民生政事,可以请太上皇圣裁,而关于殿下对国家的规划的大事,还需要殿下裁决,而这些事也会很多很琐碎,所以微臣以为,殿下应节省精力,把一些没必要的事情放心交给七部的九卿,殿下只需圣裁这天下的人间大事即可。” 言下之意,需要朱见济放权。 这种话,也就是于谦敢说,其他人说出来,君王若是恚怒,掉脑袋分分钟的事情,而且也就是太子是朱见济,换成任何一个太子,都会认为于谦这话是想架空皇权。 所以朱见济一想,好像道理也是这样。 思绪未落。 就见九卿们同时行礼,“臣等附议!” 能让太子殿下放权,对于百姓而言自然是好事,而且现在的九卿们都是朱祁玉父子提拔起来的,他们也不喜欢朱见济年纪轻轻的就累死了。 像太子殿下这样的君王,千古难出一个。 要珍惜。 当然,最主要的是太子殿下放权,对于他们这群臣子而言,是天大的好事。 朱见济一想,有道理。 事必躬亲,确实很累。 还是要多培养人才,朝堂的九卿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人,交给他们也放心,于是点头,“这是自然,孤会慢慢落实此事。” 于谦笑了笑,“殿下圣明!”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堡宗别闹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堡宗别闹》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堡宗别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堡宗别闹》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