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教育兴国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堡宗别闹第七百五十四章 教育兴国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今日小朝会,只有九卿参与。\n\n朱见济给众人免礼后,笑道:“朝鲜李氏的国王李还在京畿,是朕下旨让他留下的,至于用意,礼部陆尚书,你可点过他?”\n\n陆瑜出列,“提点过,他李一直沉默,或者装糊涂。”\n\n朱见济颔首,“兹事体大,他自然不敢透露出半分立场,但如今可由不得他了,如今我大明休养生息五年有余,需要外扩,但更需要固守神州,而朝鲜半岛比中南半岛更重要,将来若是有外邦强大于中国,掌控了朝鲜半岛,就能以朝鲜半岛,从海路和陆路两线进击,威胁我中国儿女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有必要,将朝鲜半岛变成大明的承宣布政使司,彻底而牢固的掌握在手中。”\n\n陆瑜有些为难,“陛下,我天朝上国一直是礼仪之邦,而朝鲜作为藩属国,又最是听话,现在要对他们下刀,怕是有损天朝上国的形象啊。”\n\n兵部尚书何健道:“我倒是觉得陛下言之有理,从世界堪舆图看,朝鲜确实有可能成为外邦势力威胁我泱泱神州的跳板,其战略地位和朝鲜、日本、吕宋岛形成的岛链一样重要,若是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那么一时的礼仪之邦名声受损,我觉得是值得的。”\n\n杭敏道:“臣附议。”\n\n除了刑部尚书董方,其余九卿们纷纷附议。\n\n登基已经十一年,朱见济早被朝中臣子安排得妥妥当当,只要不牵扯到土地兼并问题,连陆瑜都董方都绝对支持朱见济。\n\n没办法,朱见济的功绩和能力摆在这里。\n\n不牵扯根本利益,就没人和朱见济作对。\n\n陆瑜有反对出兵朝鲜的意思,不过是因为他是礼部尚书,是天下酸儒之最的人罢了,还固守着陈旧的观念。\n\n董方又是习惯性的支持他。\n\n不过九卿十一人,除了于谦今日没来,共有八人支持,此事基本上就尘埃落定了。\n\n陆瑜还是坚持他的看法:“陛下,对藩属国出兵的话,影响巨大,以后谁还愿意以藩属的身份臣服于我大明,能不出兵就让李氏王朝拱手让出朝鲜为好,如果实在无法达到,非得出兵,还请陛下找一个完全的理由,以服天下人心,以封世间悠悠众口。”\n\n朱见济微微颔首。\n\n老实说,只要不牵扯到土地兼并的问题,陆瑜这个礼部尚书还是很合格的,尤其是在科举像高考制度的改革中,陆瑜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n\n经过五年的修养生息,现在大明境内大学林立。\n\n各地官学每年一考。\n\n考中的人依然称为举子,但会根据成绩和属地,进入相应的大学学习相关的知识,比如工科、理科、医科或者军事方面的,甚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含。\n\n而在大学里深造三年,又会有一次大学举子的京考。\n\n在京畿举行。\n\n这一次京考之中,一般只有各大学的绩优者赴京过着独木桥,然后朝廷会根据选择佼佼者为进士,直接进入京畿各部门当官,或者到地方县衙、州衙、府衙甚至承宣布政使司任职。\n\n基本上就是科举。\n\n京考落榜的,和各大学一般的举子一样,进入朝廷设置的各大下沉部门任职,根据他们在大学主攻的方向合理的安排。\n\n简而言之,就是京考进士是公务员。\n\n前景远大。\n\n一般举子大学毕业后,根据成绩和能力,有的能进入大理寺、都察院、刑部和户部税务司下沉的部门任职,也是公务员。\n\n基层的,所以前景不算远大。\n\n还有一部分,则进入地方官学、医院、炼钢厂、采煤矿之类的机构,算是事业编。\n\n但待遇其实是差不了多少。\n\n前景嘛……\n\n更难一点。\n\n而这个科举的改革,颁行天下之时,天下的读书人为之沸腾,甚至有读书人入京请命,然后陆瑜就出马了。\n\n陆瑜挺着老朽的身躯,带着他的门生好友在全国巡查了一番,和各地的大儒、书香世家彻夜长谈,挨个说服,才让科举改革得以施行。\n\n朱见济知道,陆瑜有他的心思:投之以桃。\n\n教育改革,我们读书人支持了。\n\n那么土地兼并问题的改革,陛下你是否要报之以李,多考虑一下我们读书人的利益,到时候不要一刀切,也要给我们读书人一点生存的空间。\n\n毕竟大部分读书人,就靠土地生活,让他们去行商,还不如杀了他。\n\n原因很简单。\n\n读书人从来就看不起商贾。\n\n这是传统思想。\n\n对陆瑜这个想法,朱见济能够理解,毕竟陆瑜是礼部尚书嘛,又是天下士林之首嗯,这个身份地位不以学识为标准。\n\n因为他是礼部尚书,在教育改革之前,就是科举事宜的一把手。\n\n所以朱见济近些日子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n\n土地兼并问题的解决中,如何照顾到读书人这个群体。\n\n毕竟陆瑜已经做出了如此之大的牺牲礼部支持教育改革,就意味着对科举的放权,而科举,本来就是礼部最大的权力。\n\n没了个权力,礼部的地位甚至低于刑部和农部了。\n\n这是大明走向工业化改革的大势所趋。\n\n毕竟礼部在近现代国家体制中,就是外交部而已。\n\n想到这朱见济道:“陆尚书言之有理,所以朕打算择日宣见李,把事情摆明了给他说说,如果他能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抉择,自然皆大欢喜,如果他不愿意放手,那找借口理由出兵朝鲜这事,还得请礼部那边多多想一下了,陆尚书,到时候可能又得让你劳碌些许时日。”\n\n这是给陆瑜面子和台阶。\n\n陆瑜大喜,“老臣领旨。”\n\n朱见济继续道:“我大明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基本上都是外扩为主,少不了要和外邦打交道,礼部责任重大,陆尚书,你可要多注意保重身体啊,朕可不想看见如李文献公之尚重现啊。”\n\n李文献公,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实。\n\n累死在都察院的公事房里。\n\n追封文渊阁大学士,谥号文献,文官谥号第五,以李实的功绩,其实有点勉强,但他毕竟是累死的,而且都察院的下沉工作,李实确实贡献巨大。\n\n所以朱见济称呼为李文献公,这是对李实的巨大褒奖和尊重。\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堡宗别闹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堡宗别闹》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堡宗别闹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堡宗别闹》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