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5章英雄回家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生84,从养鱼开始第0495章英雄回家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昌和抢险队负责的江段只是松花江中很小的一段。 在黑省军民和兄弟省份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抵挡住了洪峰。 而长江沿岸有险情的堤坝太多。 一时间难以面面俱到。 八月份,长江上游出现了五次洪峰。 其中8月7日到17日的十天里,连续出现三次洪峰。 广大军民都累瘫在大坝上。 最终,在关键时刻,三十万解放军指战员手挽着手,用人体来阻挡洪流。 很多人被卷进了洪水里牺牲了。 更多的人负伤。 在这次洪峰到来之时,为了确保下游城市的安全,葛洲坝枢纽以及隔河岩、漳河、丹江口等水库拦蓄洪水,冒着巨大的风险,为长江抗洪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说的再明白点,就是长江上的水利大坝,拼尽全力拦截洪水。 防止洪水冲垮中下游的堤坝。 这是要冒风险的。 可见当时的这个决定也是非常艰难的。 长江这边17号的洪峰刚过。 22号,嫩江、松花江洪峰就来了。 这就是卢昌华他们成功过峰的那次。 其实,22号的这次洪峰是非常凶险的。 这关系到了哈市,齐市,佳慕斯等几个东北的大型城市的安全。 国家非常的重视,打电话指示,全力保证城市安全。 当然,在过峰的过程中,很多非城市地区就成了泄洪区。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水量这么大,流速这么快,原有的江道根本就无法容纳那么多水。 能不漫堤吗? 比如说嫩江吧,前后就有六处决口。 抢险队只能确保沿岸城市安全,至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只能做出牺牲了。 因为以现在的人力,根本就救不了。 只能做到人员物资的转移。 可就是这样,也有大量的牲畜死亡,大量的农田淹没。 房屋倒塌已经是常事了。 嫩江和松花江三次洪峰一过,一直保持高水位。 而长江的洪峰前后过了八次。 直到8月31日,第八次洪峰过后,嫩江,松花江水位开始回落。 9月2日,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开始全线回落。 9月3日,国家领导人到长江一线视察。 9月5日,来到了哈市。 此时的昌和抢险队接到了命令,抗洪抢险取得了胜利,可以返回了。 卢昌华一声令下,昌和抢险队开始拆帐篷,收拾物资。 又组织人手,把埋在临时土墙里的拖拉机挖出来。 好在当时埋的时候,封闭了管道。 这些车辆在潮湿的泥土里掩埋了二十多天,现在重见天日了。 可就算如此,也没法发动了。 只能运回厂里大修。 王瑶接到卢昌华的电话,心情激动。 她在电话里一直哭泣。 老卢一家在电视新闻得知,抗洪胜利了,全家欢腾。 这几个孩子都跑去通知,告诉各家,来家里吃饭,庆祝一下。 收拾物资的场面忙乱而紧张。 昌和集团的职工们,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生死考验后,对这个集体充满了认同感。 真个过程,大老板都冲在第一线,和职工们同吃同住。 自己被晒得像非洲黑人一般,老板也没好到哪去,也是黑不熘秋的样子。 吴霞和眯缝眼,杀了上百头猪,慰问抢险队。 有记者来采访。 竟然发现了一个奇迹。 昌和拖拉机刚从土墙里挖出来,清理了一下泥土,简单的整备后,竟然打着了火,还突突突的在跑了起来。 记者按下了快门,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第二天,《黑省日报》上,就大篇幅的刊登了评论员文章,《一家为抗洪抢险埋掉二百辆拖拉机的企业》。 在二版就是详细的报道。 把昌和集团抢险队的来龙去脉说了个清楚。 不仅有他们在大坝上奋战的场面,也有他们忍痛埋掉拖拉机的情景。 就连现在他们喜悦的开着拖拉机奔跑的照片也有。 文章一出,立即引起了其他媒体的关注。 在危急时刻,有个人献出自家拖拉机汽车的先例。 可像这样,一家拖拉机企业的抢险队,为了确保机场的安全,义无反顾的埋掉这么多新拖拉机,这种决心,这种魄力,真是少见。 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都跑来拍摄采访。 就连北宁市电视台也来了。 还是广电局新任局长郑春带队来的。 这人卢昌华虽然不认识,可他一提大哥,两人是曾经的同事,这关系自然就近了不少。 “卢昌华同志,你们昌和抢险队为这次抗洪抢险作出了贡献,也是北宁家乡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来就是要好好采访你一下的。” 卢昌华当然就得客气几句。 “哪里哪里,我是奉命行事,都是领导指挥得当。” 正寒暄着,杨洁走了过来。 “卢总,这次采访由我来做前方主持人。” 卢昌华当然认识杨洁了。 以前是一个农场的,后来跟大哥走的近。 她跟大哥之间的纠葛,他也是知道的。 “好,你问吧。” 于是双方就拉开了架势。 抢险队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才把所有物资装车运走。 而这15000人也陆续跟车返回了北宁。 卢昌华是跟着最后一批走的。 当时来给他送行的有哈市的有关领导。也有机场的负责同志。 他们本想搞个欢送会,感谢一下昌和集团对哈市的支援。 可卢昌华急于回家,就推辞了这个仪式。 对他来说,刚才生死线上下来,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很疲惫。 这一万多职工也已经到了极限。 卢昌华已经宣布,所有抢险队员,放假一个月,回家休息。 这一个月依然是带薪休假。 职工们虽然很疲劳,可心里是热乎乎的。 公司对他们真够意思。 有心人给昌和算了一笔账,为了抗洪抢险,昌和集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上亿元。 当昌和抢险队的车队一进入北宁城,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大街的两侧彩旗飘扬,红旗招展。 两边都站满了老百姓,盯着一辆又一辆的拖拉机进来。 市民们见到每辆车上都竖着红旗,上面写着“昌和1023抢险突击队”,“昌和2035抢险突击队”。 换源app】 也不知道是谁起的头,稀稀落落的掌声响了起来。 而后掌声越来越多。 还有人高声欢呼。 这种夹道欢迎的气势,让抢险队员们都很感动。 他们纷纷对着路两边挥手。 有人竟然看到了自家的亲人。 欢呼声就更加热烈了。 当卢昌华那辆桑塔纳驶进了市区,沉洋竟然带着市领导班子成员等在路口。 见到又黑又瘦的卢昌华,沉洋眼圈一红。 他使劲儿的握着卢昌华的手,说道:“感谢昌和,感谢卢总!” “应该的,这是我们的责任。” 这两句话被随行记者记录了下来。 卢昌华和来迎接的领导们一一握手。 沉洋看了看他说道:“很累吧,还有精力参加欢庆活动吗?” “呵呵,领导,我想睡觉。” “也好,你先休息两天,缓过来咱们再聚。” 来迎接的人群里,不仅有领导班子成员,还有大哥卢昌中,大嫂赵妍。 王瑶也在人群里。 当卢昌华跟领导们寒暄结束了,这才跑过来。 望着大变样的丈夫,王瑶的眼泪就住不住。 这几年,卢昌华当了甩手掌柜的,一直在农场里休闲,也没干过啥体力活。 可在大灾大难面前,他义无反顾的冲在了一线。 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人变瘦了,也变黑了。 可是在她的眼里,既心疼又欣慰。 “昌华,辛苦了。” “没有,走,回家吧。” 车队都开会了集团大院,自然有人接待处理。 而卢昌华坐上了王瑶的车。 自己那辆桑塔纳被司机开去了公司。 卢昌中拉着老弟的手,心疼的说道:“走,咱们去鱼庄吃饭,吃了饭再回去好好休息。” 这一路回来,卢昌华只顾着赶路了,也没吃东西。 “行,走吧,好酒没吃了。” “那你就好好尝尝。” 赵妍一脸笑容的说道。 小叔子在她眼里,开始是个小孩子,后来慢慢的变成了成功人士,如今,又变成了英雄。 不仅她是这样看的,就连自己的双胞胎儿女都是这么个看法。 “盛文和盛清都在店里等着了。” “哦?我们爷几个也好久没见了。” 卢昌华有些感慨的说道。 车子一到鱼庄,就见店门口聚集着很多人。 既有客人,也有店员。 见卢昌华推门下来,冯婷婷站在门前高喊一声,“欢迎英雄回家!” “欢迎英雄回家!” 几十个姑娘小伙一起高喊,把卢昌华吓了一跳。 他望望大嫂,再看看不远处的冯婷婷。 “咋的?我来及时回家,这个不假。可是英雄是谁啊?” “哈哈,当然是你了!” 冯婷婷笑靥如花,一套紧身制服勾勒出迷人的身材。 卢昌华回头问大嫂:“这都是你们安排的吧?” “嗨,这可是大伙儿的意思。” 正说着,从店里跑出两个孩子来。 “老叔,老叔!” 盛文盛清扑了过来。 卢昌华赶紧抱住。 “哎呀呀,慢点跑。” “老叔,你现在是英雄了!” 盛文一脸书生气的样子,脸上尽是骄傲。 “老叔,老叔,咱们一起吃鱼吧。” 盛清眨着大眼睛,说起吃鱼来,还舔舔舌头。 “你呀,就知道吃!” 赵妍笑着指责了一句。 “孩子嘛,都这样。” “欢迎英雄,欢迎英雄!” 店员们一边高呼,一边鼓掌。 周围的客人也跟着凑热闹。 还有些人是老客户,也跟卢昌华混了个脸熟,紧跟他打招呼。 卢昌华是不管认识不认识的,都挥手点头。 自己此时感觉,家乡人,就是有种亲切感。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重生84,从养鱼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84,从养鱼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84,从养鱼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84,从养鱼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