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3章曹县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生84,从养鱼开始第0513章曹县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在京城耽搁几日,卢昌华给家里打了电话。 就急匆匆的往山东去了。 在京城的时候,卢昌华已经打听了,山东曹县是柳编的集散地。 而且他们种植的也是杞柳。 卢昌华琢磨着,自己还是信息闭塞啊。 要早知道曹县这么专业,自己直接来就是了。 干嘛还在北宁苦寻呢。 坐在火车上,一路从天津过沧州,直奔济南。 又转车到济宁、河泽。 曹县就是河泽地区的下属县。 曹县不大,总共也就一千多平方公里。 县政府在曹城镇。 下车之后,卢昌华就找人打听哪里有买柳筐的。 “你是外地人吧?” “是,从外地来。” “柳筐现在不值钱了,以前多,现在谁还有功夫编那玩意儿?” “我就是听说咱们曹县柳编很出名,特意来看看的。” “这个,你得等赶集。在集上可能有人卖,平时也看不见了。” “那咱们曹县不编柳筐了,现在都干啥呢?” “我跟你说吧,曹县现在出名的可不是什么柳编,那玩意值几个钱?” “我们现在都种芦笋了。还有木材加工。” 那人指着路边的店铺说道:“你看看,我们的芦笋罐头出口到国外,板材厂就有一两千家。” “哦,谢谢啊。赶集还来得及吗?” “今天是二九,明天初一,你去青堌集看看,他们初一,初三,初六,初八赶集。” “明天正好有集?那太好了。这个青堌集在哪儿啊?” 那人极为热心的告诉了他怎么去。 曹县话,卢昌华谁能听懂,可是这咬字发音不准,他听成了“青古集”。 到了车站,买车票才发现,自己搞错了。 原来是“青堌集”。 青堌集在曹城镇的东南方向,相距近三十公里。 很早就是一个镇的规模了。 现在属于中心镇,经济发展在曹县属于位列前茅的。 当他坐着客车晃晃悠悠的来到青堌集,发现这里果如人家所说。 人流密集,工厂很多。 还有大片的芦笋种植区。 他在街上转了几圈,这才去一家跟人打听,明天赶集的市场在哪儿? 有热心人往前面路边的一大排铁皮棚子一指,“就是那边。” 卢昌华道谢之后,去了市场里看了看。 虽然赶集要明天开始,可不代表市场就不开门。 市场里面还是有很多商户的。 这里销售的很多都是日用品和蔬菜肉食。 他转了一圈也没发现有卖柳筐的。 “老板,跟你打听一下,市场里有卖柳筐的吗?” “啥?卖筐的?没有!” 卢昌华这叫一个失望啊。 难道自己这个想法不对?怎么堂堂传说中的柳编之乡,竟然没有人卖筐了。 见卢昌华面露失望之色,那位店家好心的补充道:“看看明天吧,好像有几家卖那玩意。” 见老板这么说,卢昌华又升起希望了。 “老板,为啥现在卖筐的那么少啊?” “你是外地人,不了解情况啊。” 那位本地老板说道:“柳筐这玩意以前家家户户都要用。” “可也不是家家都会编这玩意的。” 见老板愿意多说,卢昌华赶紧递上香烟,听着人家讲。 “我们曹县,以前种的杞柳多,家家户户多少都种点。” “自家人编的,就自己编;不会编的就请人到家里来编。” “很少到集市上买这东西。” “买卖柳筐也是三四年前的事了,十年前更多。” “可现在,镇上发展芦笋种植,谁还有功夫编那玩意卖啊。” “就是有也是少数。” “因为那玩意在我们这不值钱。” “在当地销量很少。” “赶集的时候,能有几家来卖的,数量也不多。都是家里老人闲着没事,编着玩的。” “哦!原来是这样啊。” 看样子,自己是被误导了。 柳编以前是农村地区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和用品。 因此,以前是非常常见也很红火的产业。 可是现在? 没有筐,可以有其他的替代品。 这玩意也就逐渐的落寞了。 看样子,柳编既然能上升到工艺品的高度,现在只能在大城市销售,或者出口到国外。 让那些看着新鲜的有钱人,把这玩意当成工艺品、艺术品来购买,还得卖高价才行。 把它当成普通的生活实用器,就没有什么太高的价值了。 柳编最低级的产品就是土筐,也叫“土篮子”。 这是用来劳动的工具。 也实用的东西越不值钱。 高级点的柳编产品就是食蓝,果篮,花篮,杂物篮。 虽然这些也是实用器,可价值要高些。 更高级的柳编产品就是装饰品。 比如柳编的各种动物,人物,书架,书桌,椅子,台灯罩,床头柜等等。 这些大都以装饰为主,实用价值不高。 可偏偏越是这样的东西,它的价格越高,越有人为它买单。 卢昌华躺在旅社的床上沉思。 把这些想透之后,逐渐有了思路。 柳编产品的定位和设计很关键。 把柳编这种材料和工艺用来制作装饰品和家具产品上,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到这里,他拿出纸笔,记下了自己的想法。 有时候灵感会稍纵即逝。 这一天,卢昌华就没再出去,而是在旅社里整理思路,等待明天的赶集。 晚上,他在附近找了家馆子。 点上两个菜,喝了杯曹县小烧。 旅社离赶集的市场很近。 这也是他想省些力气。 第二天刚蒙蒙亮,卢昌华就被吵醒了。 室外嘈杂喧嚣声此起彼伏。 他一骨碌爬起来,赶紧穿衣服。 他可没想到,这里赶集会这么早。 卢昌华来年早饭都没来得及吃,急急忙忙往市场跑去。 此时的市场里里外外都是人,摆摊的人沿着马路一直延伸出去很远。 他见这摊位前后不见头尾,一时也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 闷头找吧。 沿着马路一路走,一路看。 走出去一里多地了,还是没见着。 此时他的心一下子就沉了下去。 走到了尽头,依然没有。 调转头,往回走。 来到市场的门口,他略一停顿,继续往前走。 上边的摊位没有下边多,也就走出去一百多米,在一个不显眼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卖筐的小摊位。 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蹲在地上,前面铺了一块布,上面摆着几个方形篮子。 来回走过的赶集人看都不看。 老人叼着一根铜嘴旱烟袋,不紧不慢的抽了两口。 见有人在他面前站定了,他才抬头看了眼。 “要篮子吗?” “老爷子,您这篮子怎么卖啊?” 卢昌华也蹲在了摊位前。 “十五一个。” 卢昌华拿起方蓝看了起来。 编织精美,柳条粗细一致,重要的是,上面还编出了花纹来。 “大爷,这是您编的吗?” “是啊,我闲着没事,自己编的。” 老头磕打磕打眼袋,又吹了吹铜嘴。 烟袋锅里喷出了一股烟渣子来。 “大爷,您的这些篮子我都要了,家里还有吗?” “没了。你要是还要,我就给你编。” “大爷,收摊吧,这几个篮子我都要了。” 十个篮子,一百五十块。 老头要价真不高。 “你能拿的了吗?” “大爷,搭把手,给我送到前边旅社去。” “行。” 给了钱,老头就把布叠巴叠巴掖起来。 他拿五个篮子,卢昌华拿五个,两人一起往旅社去。 进到房间,卢昌华就给老头沏茶,还递上香烟。 “大爷,不着急回去吧?咱爷俩唠唠?” “唠点什么捏?” “我呀,对这个编篮子感兴趣,您老能不能跟我讲讲这个啊?” “编篮子啊?” 老头接过香烟,在手上磕了磕,含进嘴里。 卢昌华赶紧摸出打火机,吧嗒一声,给老头点上。 “这个有么说的?” 他吐出一口烟来。 然后又咳出一口浓痰来。 卢昌华赶紧递过去一张纸巾。 老头把痰吐进纸里,擦了擦嘴角。 “大爷,您怎么称呼啊?今年高寿啊?” “我呀?我姓柳啊,今年七十了。” “刘大爷。” “不是刘,是柳啊,柳树的柳啊!” “哦,柳大爷!” “你们村像你这样编篮子的多吗?” “不多了。会编的老人没几个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个。” 老头叹了口气。 端起茶水喝了几口。 “您除了编篮子,还会别的吗?” “别的?啥啊?” “小鹿小马啥的,会吗?” “会是会啊,就是太费工了。” “大爷,费工没事,我多给工费。” 一听老头会编这玩意,卢昌华的眼睛就亮了。 “那行,只要工费给的高,我还是愿意的。” “大爷,您家里还有什么人啊?” “儿子孙子都在。” “那感情好啊,您可是享福了。” “嗨,现在日子好过了,我也没啥事。编编东西,散散心。” “那,我能不能到家里去看看呐?” “行啊,你要订几个啊?” 老头还惦记这事呢。 “我一样做一个,你会什么,我就要什么。” “一个我给您一百五,咋样?” “行啊。走走,回家去。” 老头这下坐不住了。 起身就要带卢昌华回家。 卢昌华心里乐开了花。 从行李箱里拿出了个家用摄像机来。 “走吧,大爷。” 两人离开了旅社,向着镇外走去。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重生84,从养鱼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84,从养鱼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84,从养鱼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84,从养鱼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