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八章 另一种形式的移民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1805第二七八章 另一种形式的移民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仁武朝之后的大明皇帝,权威最盛的时候,多半是在位十几年之后。 完全接管了大明皇帝的所有权力,也有能力控制和使用这些权力的时候。 但是办事最利索,命令效率最高的时候,却大概率是刚刚登基后的这几年。 太上皇仍然健在,但是已经彻底放权,但是仍然提供卷顾和咨询。 太上皇一代的最高级的臣子,也按照两代皇帝的意思选择直接退休养老,或者放权之后转化为咨询顾问,然后再逐步澹出朝堂。 新皇帝认可的臣子,正在迅速的得到提拔。 新一代的臣子们,要向新皇帝“投效”,然后才能得到提拔,跻身最巅峰的大臣位阶。 以前朝代的皇子和臣子,通常都是在皇子觊觎皇位的过程中,接纳臣子的私下投效,好为了谋取皇位和从龙功臣而努力。 大明仁武朝之后的皇子,只有作为储君正式登基后,才会接受新一代臣子的公开投效。 投效的方法很简单,就看这些臣子给不给新皇帝办事,能不能办事,办事积极不积极。 是应付差事敷衍了事,还是主动的献计献策,解决困难把事办了。 这个时候,就算是新皇帝的某些命令,跟某些臣子代表的利益群体相悖,臣子们通常也不会直接与皇帝冲突,而是选择隐忍几年再说。 跟新皇帝磨合相处几年,互相认可和熟悉了之后,再想办法从别处争取利益。 而新皇帝掌控了局势之后,也会稍微放纵信任的臣子,为他们自己谋取利益。 想要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鸡蛋和豆子啊。 如果这时候抵触新皇帝的命令,有可能会被新皇帝认为,这是打心底里不认可自己,甚至是在给自己下马威。 我这是刚刚继位,我父皇还在呢,你就给我下马威,父皇要是没了你不得天天骂街? 然后这种臣子就可能会被打入另册,很大概率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再次晋升,没机会进入世界上最顶级的权利集团了。 所以这个时候,新皇帝通常可以,也会故意不经过内阁、御前会议讨论,直接下达一些比较特殊的命令,解决比较特殊的问题,也是在验证自己的权威。 朱简炎这几条命令下去之后,相关部门的大臣们都是心情复杂。 这些命令的影响范围实在太大了,执行起来困难也肯定是非常高的。 但是,也不是办不了,皇帝也给了足够的缓冲期,给了长达十年的时间。 而且,这种政策不是突如其来的政令,而是长期延续下来的政策的继续强化。 限制奴仆的使用政策,是从仁武朝开始,就始终在不断加强的。 从世祖皇帝开始,每一代皇帝都会在奴仆上做文章,都会进一步限制奴仆的使用和流通。 每一代的皇帝也都不特别的激进,没有人想要一步到位,都在用钝刀子割肉。 五代皇帝这么坚持不懈的维持了一百多年。 首先是禁绝大明人为奴。 其次是实现奴仆登记制度,从而彻底杜绝任何形式的隐户。 然后限制可用奴仆的族群。 接下来限制不同身份阶层持有的奴仆的数量。 到了太上皇朱仲梁在位的时候,又进一步收紧了奴仆贸易政策。 皇孙朱靖垣禁绝了墨族奴仆输出,还提出了彻底废奴和衣锦还乡,返祖归宗的处理方案。 现在,在朱简炎这一代,又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了。 朱简炎要在大明本土彻底禁绝奴仆。 在这个时间做这个决定,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现在大明缺少人口,新拓之地缺少移民。 而大明本土的奴仆至少有两千万人以上。 这都是被调教好的顺民,肯定比新招纳的土人容易管理。 不过策略仍然是尺进寸取,仍然留了足够的余地,没有彻底的无条件废奴。 还允许藩国继续持有奴仆,也允许带着奴仆移民特定的藩属国。 反正目的都是移民,奴仆的主人带着奴仆自己移民出去,朝廷其实还省心了呢。 愿意交出奴仆的,也是采取朝廷赎买的方式,移民最确认的地方当奴工、奴军、妻妾。 这本身是长期政策的延续,有顺应了当前的时政需求。 就算是已经相处融洽的君臣,最多也是稍微扯皮一段时间。 争取一些更好的补偿条件也就接受了。 现在新皇帝登基不到两年的情况下,朝中大臣正在迅速更替的情况下。 条件也不用争取了,只能直接照办了。 熟悉历史的老人,都忍不住在心中感慨,大明皇帝的政策方向,始终都高度一致。 在限制奴仆这一点上就是如此。 而且可以预料的是,后续的某个几乎默认的继承人,肯定还会继续限制奴仆的应用。 因为他已经提议过直接废奴了。 很多大臣都明白,奴仆贸易和奴工已经彻底没有前途了,还是继续发展正常实业吧。 航空和造船应该都是好的方向。 现在的两代皇帝都支持,几乎默认的下一代继承人,那更加是强烈支持。 开放民间造船业是他推动的,新一代军舰是他主持设计的,航空工业协会是他组建的。 这就是未来的长期的政策支持方向。 朝中大臣们也没有深入的交流,因为现在朝中局势还比较混沌,派系和利益还不清晰。 尚书、大学士们默默的观察自己的同僚,确认没有人主动站出来反对和质疑之后,也就在心中做出了同样的决定,然后非常有默契的去做事。 各个衙门内部都开始开会,朱简炎这个皇帝没有召开御前会议,但是部门不能不开会。 得把消息和风向放出去,得让各级的官员沟通内外。 礼部衙门的会议室里面,礼部尚书黄钺下发了皇帝的命令,简单介绍了之后最后说: “陛下心意已决,我和诸位老先生们的意思,当然也是与陛下完全一致的。 “所以,这件事情必须得执行,诸位回去提醒和警告各方面,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 “当然,诸位也可以对自己的亲朋故旧们放出话去,让所有人都不需要过于担心,朝廷会给出相对合理的补偿的,赎买的价格也会尽可能合理。 “但是,也不可能达到市场售价和他们花费的代价,否则那就不是赎买,而是采购了。 “实在接受不了,可以安排家族子侄带着奴仆迁往藩国,或者干脆居家移民。 “最后重申一遍,这是大明朝廷中枢的一致决定,决议本身已经不容改变。” 礼部官员全都老老实实的答应着,没有人站出来顶撞和质疑黄钺。 只是有人询问了一些细节,有人确认了一下消息的真实性,探听了政策的力度。 黄钺少有的保持着严肃的表情,依次做了最为严肃的回答。 黄钺的态度,让礼部官员们都认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严肃程度,都只能默默的接受了。 这是朝廷中枢已经决定的事情,没办法接受就只能辞官或者造反。 黄钺比太上皇小了十岁,在太上皇退位的时候刚满五十五岁,还不到退休的年龄段。 今年五十七岁了,但是身体仍然非常硬朗,也已经基本确定要继续留用了。 这个年龄的臣子,一旦在这个时候被留用了,往往能够超期任职很多年。 未来还会继续长期主持礼部工作,也就得继续努力工作了。 黄钺传达和解释完了政策本身之后,开始主持自己衙门的工作: “我们礼部掌控着大明的喉舌,务必要全力为政策执行保驾护航。 “下面我们来讨论执行方案,我们礼部应该做哪些事情……” 这一天下来,各个衙门都在开会。 开会结束了之后,各级臣子回家,又在晚上参加了各种聚会。 黄钺自己也参加了一场私人聚会。 参加这种级别宴会的人,全部都是京师新城的名流。 除了富商豪族之外,还有一些报社的人。 拥有大量奴仆的家庭也是非富即贵,跟这些人是高度重合的。 黄钺参会的时候,已经把消息放出了一些,所以现在这些人都带着心思。 在曼妙的歌舞声中,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人,都在宴会上心不在焉的闲聊。 等到暖场的差不了之后,不相干人员迅速退场,正事也终于开始了。 黄钺带来的随从,把朝廷的政策和先生们的决策,以及礼部准备好的话术,陆陆续续的宣讲了出来,引发了一阵阵的议论。 等随从基本讲完之后,所有人一起看向了黄钺。 黄钺的一个外甥,本能的问了大家都关心的话题: “阿舅,这真的没有办法了吗?以后家里一定不能再用奴仆了?” 黄钺抿了口茶,没有直接回答外甥的话,而是说了自己的做法: “老夫会在年底之前,将家中用人全部换成雇工,原有奴仆全部经户部充公。” 这下子所有人都明白了,黄钺这个礼部尚书会用行动全力支持。 如果自己要是反对,那也不用再求黄钺支持自己了。 明白过来之后,现场立刻就议论开了。 “那我们也只能都改用雇工了,不过已经用熟的奴仆,能不能转为雇工继续用啊?” “雇工也有雇工的好处,随时可以增减,不用养闲人。” “家里用的奴仆还好说,工厂和农场里面的怎么办?也全部换雇工吗?” “现在雇工成本越来越高,陡然去聘用这么多工人,会让用工成本进一步攀高的。” “所以奴工工厂还是迁到藩国去吧。” “最近听说大食国搞出了人造丝,正在大力推广,我本来就有意向尝试,现在干脆去墨洲那边建厂,就近采购原料……” “对岸,大食国墨洲东部的条件很好,大食王殿下的发明创造,都是赚大钱的买卖。” “大食王一直都是带着同行一起分润,就算是没有这事儿,我也想安排人去看看。” “六大行业的开禁就是大食王提的啊,海外的新增土地也是大食王谈下来的。” “现在这个干啥都赚钱的好时代,说起来也是大食王殿下带来的,现在大食王正在大力开发墨洲,咱们也该去捧场……” “咳咳……” 黄钺忽然用力的咳嗽两声,主要是听到了这帮人准备去朱靖垣的地盘上搞奴工工厂,连忙开口给他们提醒: “据老夫所知,大食亲王一直是支持废奴的,且正在大食国给藩属国人公民权,你们带着大量奴仆去大食国,要做好自己的奴仆被解放的准备……” 现场顿时就沉默了下来,这似乎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大家都没有立刻想起来。 黄钺提到之后,大家都马上意识到自己异想天开了。 黄钺再次咳嗽了两声,然后继续说明了自己的建议: “如果是准备把奴工工厂,改成普通的雇工工厂的,倒是可以去大食国墨洲地区试试,大食亲王殿下应该会欢迎的。 “但是想要继续用奴工的,甚至是有人偷偷的搞奴仆繁衍的,最好还是去北殷洲吧。 “至于想留在本土,将现有奴仆就地改成雇工继续用的,趁早熄了这个心思吧。 “朝廷赎买奴仆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给这些奴仆以自由之身。 “而是为了迅速获取更多的,可以强制使用的移民。 “所以朝廷才会鼓励携带奴仆向外移民。” 黄钺实际上只看到了一层。 不要求将奴仆就地改雇佣,除了将奴仆用于移民之外,也是为了把外族清出本土。 不过黄钺的选择和提醒的最终结果,却是符合朱简炎父子的意图的。 所以聚会的现场又响起了一片叹息之声。 这政策的目的是如此的清晰,正是针对当前的局势做的,根本没有质疑的角度。 这场聚会最终不欢而散了。 同样的聚会还有很多场,结果也都非常的类似。 都是建议带着奴仆移民。 相关的消息,传达到朱靖垣手中的时候,朱靖垣对头顶上几乎冒出问号来了。 自己老爹这操作也……太粗暴了。 禁奴但不废奴,最大化的利用现有奴仆。 朝廷赎买现有奴隶送往海外,相当于官方把奴仆变成了移民。 对百姓已经不做强制移民了,但是对奴仆却可以。 同时允许藩国保留奴仆,逼迫有奴仆的富贵阶层,安排家族子弟移民墨洲或殷洲。 这多半会导致很多人带着奴仆往我这边跑。 甚至带着一群奴仆来打工,让奴仆进工厂干活,再把工钱上交给主人? 这种操作的影响太恶劣了,我大食国必须得立法禁止。 然而朱靖垣多虑了,朱靖垣支持废奴的名声早就传开了,不想释放奴仆的不会来的。 倒是户部赎买回来的第一批奴仆移民,在安康二年入冬之前送到了蒙县。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明1805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1805》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1805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1805》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