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真腊及占城国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宋代王朝到五洲联合帝国第七十五章 真腊及占城国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中南半岛还有两个喜欢相互掐架的国家:真腊与占城。1190年,占城被真腊占领,1220年复国,两国还相互攻伐。占城国也是一个蛮有趣的国家,竟然信奉印度的婆罗门教,湿婆神(婆罗门教的主神之一)在那里受到了广泛的崇拜,后来才改信伊斯兰教,但是到目前还有人信奉婆罗门教,这也是历史考证的一个有趣的课题。 首先介绍两个国家的大致历史。真腊为中南半岛古国,在今柬埔寨境内。真腊是宋代称呼,一名真里富。中国史书对中南半岛吉蔑王国的称呼,又名占腊或甘孛智。真腊在秦、汉是扶南属国。《后汉书》称为“究不事”,《隋书》首先称为真腊(来自暹粒SiemReap对音)。《唐书》称为吉蔑、阁蔑(都是Khmer的对音)。元朝称为“甘勃智”,《明史》称“甘武者”,明万历后称“柬埔寨”。“究不事”、“甘勃智”,“甘武者”、“柬埔寨”都是Camboja对音,真腊、真里富来自“暹粒”SiemReap。六世纪中叶,柬埔寨北方的吉蔑部落兴起,七世纪中叶,兼并扶南自立。八世纪末,为爪哇夏连特拉王朝所控制。九世纪时,重新独立,建立吴哥王朝(802-1431)。国势强盛,文化繁荣。王城建筑雄伟,还建有世界闻名的吴哥窟。疆域为今缅甸边境至马来半岛北部地区。十二至十三世纪,不断与暹罗、占婆战争,国势衰落。1431年首都吴哥被暹罗攻占。1434年复国,迁都金边。 真腊原为扶南的属国,在扶南北方,国王刹利氏。6世纪中叶,真腊国公主嫁扶南国一王子巴法瓦尔曼为妻。后真腊国王去世,真腊公主驸马巴法瓦尔曼继位为真腊国王。扶南国王去世后,真腊国王巴法瓦尔曼欲兼任为扶南王,与扶南国王法定继承人,扶南国太子发生纠纷;真腊国王巴法瓦尔曼起兵,武力征服扶南国,将扶南国变为真腊属国,建都伊赏那补罗城,伊赏那补罗又名伊赏、伊舍。扶南太子流亡爪哇,建立山帝王朝。分水真腊与陆真腊,后者是老挝。7世纪末叶,真腊国王刹利·质多斯那灭扶南国。刹利·质多斯那去世,伊图那先继位为真腊国王。 真腊国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四季如春,主要粮食作物稻谷,一年可三至四熟,其它作物也十分丰富,林木、椰竹﹑沉香﹑黄蜡﹑豆蔻﹑紫梗﹑大风子油等是真腊的特产。还有石榴﹑甘蔗﹑芒果等热带果品,应有尽有。犀牛﹑大象等珍禽异兽及淡水鱼类,也驰名于世。“大抵一岁中﹐可三四番收种”。 海水制盐、酿酒、织布等附属行业也比较发达,封建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使商业和文教得到长足的进步,当时的真腊,全国设有102所医院,121个商旅驿站,拥有众多的能推算星月斗转等复杂天文现象的通天文者。 真腊同中国长期保持友好关系。中国唐代时期﹐陆真腊王子和副王先后来长安﹐赠送驯象给中国。宋﹑元﹑明各代都与柬埔寨互通贸易。13世纪末﹐周达观随元使至真腊﹐所撰《真腊风土记》一书﹐为研究柬埔寨历史的珍贵史籍。 唐神龙年间(705年—707年)真腊国分裂为北方的陆真腊(又名文单国)和南方的水真腊;水真腊国都婆罗提拔,陆真腊国都在今老挝境内。9世记初水陆二真腊又归统一。 宋政和六年(1117年),真腊国王派遣大使朝贡,赐朝服。 宋宣和二年(1120年),诏封真腊国王与占城。 南宋建炎年间(1127年—1130年),占城入侵真腊,真腊国履战履败。 南宋庆元年间(1195年—1200年)真腊国大举反攻,占领占城,纳入版图。这时真腊国拥有战象近二十万头,国土七千里,成为南海强国。 元朝置为占城省。 元成宗铁穆尔在元贞二年(1296年)派遣周达观出使真腊。周达观和他的大使团驻吴哥一年。回国后周达观写了关于真腊风土民情的报告《真腊风土记》。 明洪武六年(1374年),真腊国王忽儿那派遣使臣奈亦吉郎献方物。 明永乐二年(1404年),真腊国王参列婆匹牙派遣使团九人朝贡。 9世纪至15世纪出现的吴哥王朝,被成为高棉帝国,国势鼎盛,文化灿烂,版图包括今日柬埔寨全境以及泰、寮、越三国之部份地区。 明宣德五年(1430年)暹罗入侵高棉帝国,包围吴哥城七个月,最后攻破吴哥。因为吴哥太靠近暹罗边境,高棉帝国放弃吴哥,迁都金边。此后,中国历史文献中称此国家为柬埔寨。 经过以上这些古籍整理后,占婆国的大致历史脉络为: 占婆(champa),东南亚的古国之一,与扶南(funan,今柬埔寨)一样是最早有史可考的国家。领土的范围大概在越南的中南部,也就是汉朝所建的日南郡的大部。其居民主体是源自印度族的占族人(至今尚未完全被越人同化,是越南和柬埔寨的一个少数民族),所以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极深,一度信仰婆罗门教。考古资料显示,湿婆神(婆罗门教的主神之一)在那里受到了广泛的崇拜。 占人自称其国是占婆国,但是在中国的史书里面,则有三个不同的称呼:东汉末以后称林邑,唐时称环王国,五代以后称占城。 占婆国公元一世纪末从东汉政权治下独立后,北与中国各王朝,南与柬埔寨各王国长期交战,没有落什么大下风。但是安南人兴起之后,占婆人却在和他们胶着几百年后逐渐被蚕食,出了几个想振作的国君,也只是输得更惨。最终在安南后黎朝黎圣宗亲征下彻底瓦解,沦为安南的属国,并最终悄无声息的被越南人同化。这个古国的存在时间,几乎有一千五百年,其情形和拜占庭帝国颇为类似。冯承钧先生说,一部越南史,实一部越占交争史,质言之,中国印度文化交争史也,诚如斯言。 安南建国以前,中国历代王朝南边的隐患就是占婆。占人本居日南郡象林县,东汉末区连杀县令自立为王。以后数百年间和中原王朝在日南郡拉锯,直至安南兴起与中国不再交界。(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历史学家们一直猜测中国的一个县不可能完全印度化,所以林邑和占婆不大可能是同一个国家,或许是一个征服了另外一个。最早的占婆人有可能来自印尼群岛)。 说点占婆的风土人情。“贵女贱男,同姓为婚,妇先娉婿”(《晋书》)。此时应该尚信奉婆罗门教,这句话见于好几本正史。“人皆倮露徒跣,以黑色为美”(《晋书》),当时的“南蛮”部族多是这样,比如晋朝的使臣就劝扶南王让百姓穿衣。“有文字”(《晋书》),即布拉赫米文字,后来的占文。“王卫兵五千,战乘象,藤为铠,竹为弓矢,率象千,马四百,分前后”(《新唐书》),这是关于其军队的很详细的解释,隋将军刘芳就曾经大破象兵。“(成祖)四年贡白象方物”(《明史》),观占婆国的贡物,多为象、犀角、香料等,皆为盛产之物。《征占日程》(越南文人作,著者未知)里面记载了几件奇异的事情。说占城有飞头瘟,没有身体,只有一头飞来飞去吃人。还有占城国内多有一种食人鱼,即使在小溪里面人也只敢乘筏子。 开始的时候说到占人一度信仰婆罗门教,如今的遗迹有很丰富的体现。这种印度教化是东南亚民族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到公元1676年的时候,占人基本上就转而信奉伊斯兰教,这样导致了一种文化上的断层,尤其是对这样一个几乎没有领地,朝不保夕的民族。在占人的网站上,发觉他们在艰难的保持自己的传统。有个网站最醒目的一句话是"Champawillsurvive,aslongasitscultureisalive"(只要占婆的文化存在,占婆将永存) 在中占关系史,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文化联系。占城并没有受汉文化太大的影响,也不在汉文化圈内,一直以来都是“印度教化”(这个词当然不大准确)的国家。但是中国经济史上,“占城稻”却是鼎鼎大名:江淮地区历来苦于没有抗旱的水稻品种,一遇干旱就没有什么收获。宋真宗从福建取来占城稻三万斛,分给江淮地区种植,他甚至在殿后试种,成熟后拿给百官看,足见其重视。占城稻自然源自占城,抗旱早熟。宋以后的水稻产量由此上了一个大台阶。 1190年律陀罗跋摩四世被真腊俘虏,占婆分裂为宾童龙国和佛逝国 宾童龙国(1190-1203),共历一世,亡于真腊 佛逝国(1190-1192),共历二世,亡于宾童龙 1203-1220真腊吴哥王朝统治 占城王国复国(1220-1318),共历六世,其间元朝直接统治,设立行省(1281-1289) 占城王国(公元1289年-公元1471年) 。。。。。。。。。。。。。。。。。。。。。。。。。。。。。。。。。。。。。。。。。。。。。 袁盛、李大忠在处理景陇金殿国事务及整编景陇金殿国军队的时候,开始商讨对付中南半岛最后的两个国家:真腊、占城。袁盛说道:“真腊疆域辽阔,国势比较强大,应该是我们重点攻击对象,而占城面积小,国势相对比较弱小,可以先攻打真腊,再攻打占城”,李大忠点头同意,同时补充道:“真腊应该是我们优先攻击目标,不过我们可以利用占城与真腊之间的矛盾,让他们相互掐架,可以帮助我们减轻不少压力!”,袁盛表示称赞道:“这个主意不错,占城刚刚从真腊占领下复国,对真腊肯定抱有很深的敌对心理,我们可以拉拢占城,给他们一些物资资助,可以一起对付真腊,让占城从东部牵制真腊,同时许诺,两国一起讨伐真腊,他们有能耐占领多少真腊的土地,我们就承认他们占有真腊多少土地,给以他们以实在的利益,不怕他们不上钩。我们就可以从容地对付真腊,从北面直接进攻真腊的首都,使得真腊两边受敌,看它如何应付!”,李大忠指着袁盛笑着说道:“还是你比较狡猾!”,袁盛回应道:“师尊不是说过吗,兵者,诡道也,多点计谋,可以减少我军许多不必要的伤亡,为什么不多用一些诡计呢!”,李大忠顿时竖起了大拇指,最后把讨论后的结果交给参谋部具体制定详细的方案,然后予以遵守执行。 袁盛、李大忠派人给占城阇耶波罗密首罗跋摩二世送去了许多礼物,要求共同讨伐吴哥王的对占城的无道侵略行为,并且承诺谁占领的领土谁就合法拥有,并保证占城国的合法地位。在袁盛、李大忠多次威逼利诱下,占城阇耶波罗密首罗跋摩二世终于答应配合我军对哥王进行打击,并约定出兵的时间。 1226年,新宁六年下半年,征讨真腊的吴哥王正式拉开了序幕,打着教训无理欺辱邻国占城的旗号,浩浩荡荡地带领骑兵3万,步兵3万,后勤补给人员3万及大理的步兵三万、景陇金殿三万、混合军团象兵三万号称20万,进入了真腊的领地,所到之处,无不是望风而逃或者是开城投降;占城国也顺从约定的时间带领12万步兵及3万象兵及1万骑兵从真腊的东边发起了攻击,突然集中占城国精锐兵力攻打真腊国的边境城镇,也是顺利地拿下了不少城池。一时间,真腊国陷入了两线被攻击的境地,吴哥王不得不把全国的精锐部队分成两部分,分别应付北部和东部的攻击。 吴哥王派出了自己的太子带领13万步兵及象兵1万去对付东部的占城国的入侵,而自己亲自带领全国的精锐:17万步兵,2万象兵及3万骑兵来应付我军从北方的进攻。真腊的吴哥王朝毕竟是中南半岛上的最强大的王朝,动员起全国的力量还是非常惊人的,能够迅速地组织起两只反击大军还是非常不容易的。中南半岛上最大一次决战拉开了序幕,半岛上的风云也为之发生了巨变。 在半岛平原上,基本上无险可守,我军直接跟吴哥王的大军相遇于半岛大平原上,双方摆开了阵势,话不投机直接开战起来。袁盛、李大忠中间使用起从来没有用过的三万象兵,两翼分别是1.5万的骑兵,后面的就是使用先进武器的步兵。双方都摆好了阵势,都等着一声令下,就可以进行一战决定胜负的混战PK模式。不过,袁盛、李大忠并不着急,他们有的是先进武器,不会着急用士兵们的无辜性命去博取胜利,等待敌军的主动攻击,先给予他们沉重打击后,再发起最后的进攻。 显然,吴哥王一方首先沉不住气了,想到两边受到夹击,必须要迅速进行决战,快刀斩乱麻式的结束北方的战争,再去对付竟敢主动挑战的占城小国。随着吴哥王的一声令下,敌军开始了攻击行动,而我军丝毫没有移动的迹象。 当敌军骑兵及象兵首当其冲地向我军阵地靠拢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不是我军的前锋——象兵部队,而是从象兵后面飞出的巨石和火炮的怒吼声还有强弩发出的箭雨,敌军突击部队突然被从天而降的武器打得晕头转向,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碰见过这么强大的火力杀伤,巨石和炮弹所到之处是死尸累累,包括大象及马匹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还有空中飞来的箭雨,使得许多士兵从马匹和大象上纷纷落下,不是直接死亡就是被后面的马匹及大象碾压而死。 还没有冲到一半的距离,先锋部队就伤亡惨重,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发起的冲锋战已经开始,想下令撤退也是来不及,后面的部队也都硬着头皮顶住空中的打击,往前冲去。迎接他们依然是一波波地强大的打击,每前进一步,仿佛就是进入地狱一分。冲锋在前的人纷纷倒下,没有一个人能够活着挺过三分钟的时辰,只是后面的挟滚着前面的人望前冲,后面的不断地拥挤着前面的人。前面的士兵纷纷死亡,后面的士兵也只能纷纷向前受死。在二十万大军的进攻下,想改变阵势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毕竟信息不通畅是个大问题,就是要把正确的命令下达然后执行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在我军强大的火力打击下,敌军只能止步于距离我军四分之一处,不能再前进一步,因为前面就是我军火炮的密集交织处,无论是人还是马象,上前的只能是毁灭和死亡,绝对没有生还的可能性。袁盛、李大忠为了打击敌军的密集冲锋,也下了血本,把非常珍贵的却几乎很少用的炮弹全部送了出去,就是要把敌军止步于十米之外的距离,让敌军在这个距离上感到恐慌,然后只能折返后退。 敌军重要熬不住,送死的再也不愿意重复送死了,恐怖的死亡的情绪迅速地发酵传染,然后集体地无意识的转过身去,向后直接逃窜了。袁盛、李大忠站在高高地指挥车上,用望远镜看见敌军已经被击溃并且已经惊慌失措后撤,急忙下令,前线出击,随着旗兵的大旗交织发出命令,我军中间的象兵及两翼的骑兵迅速地开始出动,向敌军压了过去。特别是我军身经百战的骑兵,一溜烟的功夫,就已经杀入了敌军的队伍,使得敌军还没有时间反应并进行有效的防御,就被我军骑兵分割开来,混在一起,分不清楚谁敌谁友了。 敌军更加的混乱不堪了,在我大军的逼近下,敌军彻底地崩溃了,全线崩溃,全军后退,拼命地逃跑保命成为了主流。吴哥王见此情形也只能灰溜溜地带领自己的卫队提前保命逃跑了,留下二十万大军作为礼物送给我军。 除了跑得快的几千骑兵及吴哥王的卫队外,敌军遗留的礼物被我军全部接受,然后留下1万步兵及3万后勤部队看管俘虏及处理无数的物资外,其他的部队全力跟随吴哥王的逃跑路线,向首都吴哥进军。当吴哥王逃跑士兵刚刚入城不久,我军尾随而来的骑兵部队就把吴哥城团团包围。 最后还是重复了以前许多被灭掉的国家的套路,先是发出警告劝降书,限定明日投降,过后还没有打开城门的时候就是我军攻城之时,到时候就没有什么优惠待遇可以享受,只能成为阶下囚犯处理,直接除去国王的所有待遇和享受的所有特权,只能作为普通的老百姓对待。(不过,大部分为了笼络上层贵族势力,对一些反抗的部落首领及国王还是比较优待的,至少还在大理给了个低级爵位的荣誉称号及相应的待遇) 当然,吴哥王肯定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尤其还有太子的大军存在,是万万不可能认输的,还寄托太子带领大军来救驾的美梦中。但是,时间是不会给他以任何机会的。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城门还没有打开的时候,随着袁盛、李大忠的一声令下,早就准备好的攻城武器都开始发出了巨大的怒吼,瞬间就击溃了吴哥王的所有的梦想。 在没有精锐部队的防守下的吴哥城,犹如弱不禁风的女子,是禁不住狂风的吹袭的。在我军先进的攻城武器下,敌军丝毫没有还手机会就被我军攻占了城墙,接着丧失城门的控制权,接着城门被打开,我军骑兵迅速进城,吴哥城正式宣布被攻陷,吴哥王朝宣布结束。最后,吴哥王还在皇城负隅顽抗,在攻击皇城的战争中,被我军乱弩射成刺猬状而惨死,结束了他的历史使命。 留下2万的后勤士兵管理吴哥城,袁盛、李大忠也马不停蹄地赶往吴哥太子同占城国交战的地方。在敌军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结束真腊的最后的主力决战。兵贵神速,这是作为师尊的我,对他们这些亲信弟子的至理名言,对敌军要迅速地给予致命地打击,不给他们以喘气的机会。随然,部队联系作战很累,但是战机稍纵即逝,到时候,牺牲的人更多,抓住了战机,有时候根本就无需出手就能结束战斗,不是最后的结局吗? 吴哥太子对阵占城国的精锐,刚刚胜利地收复了几座城池,把占城国的精锐打得大败的时候,正洋洋得意要把占城国的军队赶出国境的时候,吴哥王全军覆没的消息传递过来。还在思考是撤退还是继续打击占城国军队的时候,吴哥首都被围的消息就送了过来。吴哥太子看见这个消息后,明白事情的轻重,事情的缓急,不得不放弃取得的巨大成果,匆匆带领大部队回救首都城吴哥及国王。刚刚赶到一半的路程,首都吴哥已经陷落的消息就传递过来了,接着就是吴哥王战死皇城的情报被送来过来。 吴哥太子真是坏消息连连,还没有来得及缅怀先王的仙逝及处理吴哥王朝王位如何继承的问题,就又传来了我大军杀将过来的情报。吴哥太子不知道是因为报仇雪恨心切及悲伤过度无法思考,还是因为打败了占城国的精锐而骄傲自大,贸然决定先跟我军进行大决战,然后再去思考王位的继承问题及其他乱七八糟的疑问。 就这样,吴哥太子安然地等待我大军的到来,幻想迅速地来个最后痛快地胜负大决战,想击败我军,继续他的吴哥王朝的美梦,不过他从来就没有冷静地想一想他父王的大军是如何覆灭的,他自己凭借着没有什么优势的兵力如何取得胜利? 总之,决战就这样爆发了,他父亲的英灵是不会来告诉他,不要重蹈他的覆辙,不要主动发起攻击,这样只会白白送命然后导致部队的崩溃。但是,吴哥太子就不是这样想的,他刚刚击败了占城国的精锐,就是凭借他的果断出击及战士们的神勇,才击败占城国的大军的,而且迅速地收复了许多领土及城池。但是,他从来就没有想过,占城国跟我军是一样的部队吗? 结局可想而知,进攻的部队不是杀入了我军的阵地中,而是倒在进攻的路上,这次虽然没有了火炮的支援(炮弹全部用在吴哥王的决战中,为了强行压制敌军的疯狂进攻,不知不觉地就用完了炮弹),但是,我军众多的抛物器及强弩也不是吃醋的。这次敌军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成功地突破了抛物器及箭雨的封锁线(没有火炮的封锁效果好),向我军杀来,但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袁盛、李大忠早就看在眼里,急忙下令全线出击,随着旗兵的指挥,众军接到出击的命令。首先,就是我军的骑兵部队卷起了一股洪流,迅速地把进入我军阵地的敌军吞没,后面的步兵在中间的象兵的攻击开路下,向敌军压去。敌军的象兵也见势冲锋过来,但是,数量上并不占优同时后面的部队还遭受我军的抛物器巨石的打击,跟我军象兵一接触就迅速被吞没了,消失在我军的多重打击下。敌军失去了象兵的支撑,又在我骑兵迅速穿插中,失去了信心。再加上我军“推土机”象兵的推进,敌军们是抵挡不住,最后不得不后退逃命,最后整个敌军失去了进攻的意愿,纷纷后退,就算吴哥太子利用卫队强行驱赶和斩杀也无济于事阻挡不了逃跑的步伐。崩溃的士兵是无法用任何力量来进行阻挡的,吴哥太子见此,也只能望天兴叹,老天爷没有保佑他,刚刚升天的先王也没有保佑他,弄得他只能带领卫队重复他父王的道路,不过,他父王有逃跑的方向,他却没有逃跑的落脚点,只能朝南远遁,远离是非之地最好不过。 失去主帅的战场是非常容易打扫的,除了追击逃跑的骑兵外,其余的逃兵也跑不多远都相继被俘虏了。敌军最后统计除了吴哥太子带领的卫队逃脱外,其余的要么被战死,要么被俘虏,真腊国的精锐被全部消灭,袁盛、李大忠命令一万骑兵追击吴哥太子,直至找到为止,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捉拿回来,当然能够归降的话,也可以考虑优惠待遇,毕竟真腊国还需要一个高级贵族进行管理,吴哥太子有这个威望,可以充当傀儡式的人物,到大理撑场面还是可以的。 袁盛、李大忠布置好各自任务后,可以继续带领大部队人马赶往真腊同占城的交战地,有特殊的使命要完成。 赶到交战战场,消灭还在抵抗的真腊残余势力,同占城国的部队胜利会师。袁盛、李大忠送给了占城王许多礼物,犒赏他们的大力支持并承诺他们占领的领地归属他们所有,并邀请占城王及高级将领到我军驻地庆贺胜利并签署领土划定书的活动。占城王欣然地接受了,当即带领自己一方的将领来到我军的军营进行联欢活动。 气氛是非常友好的,庆祝活动结束后,也按照计划签订了领土割让书,把占城王占领的领土依约合法地割给了占城国。但是,在晚宴结束后,袁盛、李大忠跟占城王单独会谈,把真实的想法跟占城王摊牌,必须要求占城国合并入大理国,当然可以保留占城王的所有待遇,也可以考虑保留占城王的名誉称呼及所有特权(当然只在占城可以享受特权,但是国家元首还是大理国王,占城王只是相当于一个王爷的地位),同时把越李朝、景陇金殿国及许多小部落和刚刚灭亡的真腊国的活生生的例子列举给他听,要求他选择立场,如果不同意,双方就要兵戎相见,到时候,看占城国有没有能力抵抗得住我军的精锐部队的进攻。就算占城王不同意,现在众多的将领已经在我们营寨中,无奈如何是不可能和平地放回去,到时候强迫他们作为人质,然后以占城王的命运,顺理成章地接受他们的精锐部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控制占城的命脉,最后就可以兵不血刃地和平解决问题。 关键时刻,占城王还是答应了我们的要求,接受了占城国合并入大理国的请求,当然真腊国的被占城占领的领土还是划入给占城国管辖,还是对他们功劳的犒赏。 占城就这样非常顺利地并入了大理国,占城王也享受了许多的特权和许多高级的待遇,当然必须搬到新大理城去享受全新的生活了,自从以后中南半岛全部由大理国行政管辖了。 吴哥太子在我军骑兵的追击下,不断地南逃,从中南半岛的大陆一直跑到真腊国伸入印度洋的狭长的小岛上。当真腊国的所有领土被1万骑兵全部攻克后,就不得不逃到狭长半岛地带的另外三个国家:依次是哥谷罗国、东冲股剌国、个罗国。结果导致这三个小国家也相继被消灭。后来继续顺着小岛往南跑,结果跑到占据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三佛齐国那里,寻求庇护。(三佛齐王国(Sambojakingdom),又作室利佛逝(音译自梵文SriVijaya)、佛逝、旧港,简称三佛齐,存在于大巽他群岛上的一个古代王国,在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马来半岛和巽他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南北朝至唐前期,苏门答腊岛上曾存在过一个名叫干陀利国的古国,后来三佛齐王国替代了它(一说为改称)。唐宋两代三佛齐王国多次来朝,明代时亦常来朝,后亡于爪哇满者伯夷国,旅居于此的华人梁道明又曾复国,明王朝也在此地设置过旧港宣慰使。公元5世纪至6世纪,中国南北朝时期,苏门答腊岛曾有干陀利国。萧梁武帝时,干陀利国王陀利奉表,陀利死后其子披邪拔摩继位。公元647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已利鼻国来到中国进贡,已利鼻国是三佛齐王国最早见于中国史籍的名字。公元650年(唐高宗永徽元年),佛逝国取代干陀利国而兴起。公元671年(唐高宗咸亨二年),唐代高僧义净,曾到“佛逝”国取经,停留六个月。公元904年(唐昭宗天祐元年),中国文献改称为三佛齐,时以勃林邦(今巨港市)为首都。三佛齐一词音译自阿拉伯语Zabadj和爪哇语Samboja。公元960年至961年(宋太祖建隆元年及二年),三佛齐王国国王悉利大霞里坛遣使贡方物。公元962年(宋太祖建隆三年)三月、十二月,王室利乌耶遣使贡方物。公元974年(宋太祖开宝七年),三佛齐王国向北宋朝廷进贡象牙、乳香、蔷薇水、万岁枣、白砂糖等。公元981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三佛齐王国国王夏池遣使茶龙眉至北宋朝廷进贡。公元992年(宋太宗淳化三年),印尼东爪哇国崛起,统一爪哇岛,势力扩展到巴哩岛,并和三佛齐王国交战,战后吞并了三佛齐王国国都渤林邦,三佛齐王国被迫迁都詹卑。后来情势逆转,三佛齐王国取得了三佛齐与东爪哇之战的胜利,东爪哇国国王穆罗茶(Dharmvamca)亦被三佛齐王国所擒杀。公元1004年(宋真宗咸平六年),三佛齐王国国王立佛寺为宋真宗祝寿,宋真宗赐以“承天万寿”钟。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三佛齐王国国王遣使向北宋进贡珍珠、象牙。公元1029年(宋仁宗天圣六年),三佛齐王国国王室离叠华遣使进贡。公元1078年(宋神宗熙宁十年),三佛齐王国国王遣使地华伽罗进贡,赐以为保顺慕化大将军。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三日,三佛齐王国国王占卑使群陀毕罗、陀旁亚里来贡方物,宋神宗赐白银一万五百两,封群陀毕罗为宁远将军,陀旁亚里为保顺郎将。公元1089年(宋哲宗元祐三年)十二月,三佛齐王国遣使贡方物。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五年),三佛齐王国遣使皮袜又贡,皮袜得封为怀远将军。公元1225年(宋理宗宝庆元年),南宋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所著《诸蕃志》中有专条详细叙述三佛齐国。当时三佛齐王国势强盛,有十五个属国,其中包括彭亨、吉兰丹、日罗亭、登牙侬、潜迈、兰无里、细兰等。公元13世纪中叶,三佛齐王国远征细兰(锡兰)失败,国力渐衰。公元1369年(明太祖洪武二年),明太祖派赵述出使三佛齐,王坦麻沙那阿遣使随赵述进贡。公元1371年(明太祖洪武四年),三佛齐王国国王遣的力马罕亦里麻思奉金字表文朝贡。公元1376年(明太祖洪武九年),坦麻沙那阿死,子麻那者巫里请绍封,获封为三佛齐国王。公元1377年(明太祖洪武十年),三佛齐王国遣使进贡黑熊、火鸡、孔雀、鹦鹉、胡椒、肉豆蔻等。公元1397年(明太祖洪武三十年),爪哇满者伯夷国王灭三佛齐旧王朝,国中大乱;当时旅居三佛齐的华人一千多人拥戴广东南海人梁道明为三佛齐王。梁道明王领兵守卫三佛齐北方疆土,对抗满者伯夷。十年间有几万军民从广东渡海投奔梁道明王。公元1405年(明成祖永乐三年),明成祖派梁道明国王的同乡监察御史谭胜受和千户杨信带敕书前往招安;梁道明国王和臣子郑伯可一同入朝贡方物,留下副手施进卿带领众军民。公元1407年(明成祖永乐五年),三保太监郑和从马六甲回航,经旧港,遭遇海盗陈祖义袭击,施进卿请郑和协助,郑和陈兵大破陈祖义,押回京师受戮。同年施进卿派女婿往京朝贡,明成祖昭命施进卿为旧港宣慰使。公元1423年(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施进卿卒,其子施济孙继位)。 三佛齐国凭借占据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群岛、巽他群岛的宽广的疆域优势不把我军1万骑兵放在眼里,直接拒绝了我军的要求,但是殊不知,我军就要寻找战争的借口,追击吴哥太子是假,扩土并疆是真。其实,要感谢吴哥太子的功劳,使得我军迅速地解决了许多国家的争端,直接并入了大理国的领土。有几次,吴哥太子是能够被骑兵捉住的,但还是故意让他逃脱,好继续进行我军要进行战争的口实的行动。 最终三佛齐国被我军派来的大部队消灭,其横跨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及巽他群岛的宽阔的疆域也顺理成章地并入了大理国,当然最后还捉住了吴哥太子,把他押送新大理国,给以他比较好的待遇以奖赏他带领我军横扫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群岛、巽他群岛的“功绩”。 最后,灭掉三佛齐国的大部队也顺路把附近的渤泥国、谏义里国、女王国、阇婆几个大国及附近的几个小部落全部消灭,也强行并入了大理国,同时在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群岛、巽他群岛驻扎1万精锐部队对其进行管理。后来,由于大宋海军的强大后,又把澳大利亚也并入了大理国中,作为新大陆进行开发,把大批犯了罪的犯人强行发配到澳大利亚进行开发管理,使得澳大利亚也变成了一个新兴的国家,当然这是后话,在此不表了。 大理国领土迅速扩展,最后就把首都搬到叫曼谷的地方,改名叫中京曼谷,原来的新大理城被称作北京,后来在澳大利亚又建立个大城市作为南京,这是后话。 (补充思考:每当看见中南半岛,就非常难过,本身宋朝、元代、明代都有机会,哪怕是占领一个国家,中国今天就不会有如此被动的局面,就没有什么南海困局。有时候,真的感到无奈,古代没有那个皇帝能有战略眼光,帮助我们现在解决这些问题,只能永久地悲痛中,反复地看着中南地图,仅留下了伤悲的眼泪。战略思维真的很重要,关系到千秋万代。) ;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宋代王朝到五洲联合帝国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宋代王朝到五洲联合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宋代王朝到五洲联合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宋代王朝到五洲联合帝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