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统一印度半岛 南亚篇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宋代王朝到五洲联合帝国第七十六章 统一印度半岛 南亚篇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在第七十一章已经介绍了)李荣、沈留成在1225年下半年,以新占领的蒲甘国缅甸西部为基地,在鹏茄罗国还没有来得及反应的时候,占领了孟加拉湾附近的大片领土,然后同鹏茄罗国全国精锐在恒河下游达卡城附近进行决战,利用先进武器打败了鹏茄罗国,把大片的靠近波斯湾的土地直接纳入大宋的疆域同吐蕃及蒲甘国缅甸形成一片,随着大宋临安到旧大理城,大理城到蒲甘城的笔直的大道修建;成都到蒲甘城道路的修建。众多的粮草补给源源不断地通过蒲甘城转运到被占领的鹏茄罗国粮草基地,为以后占领印度半岛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不需要担心物资的供应不足而耽误了战争的进行,毕竟六国联盟可以相互调集粮草,能够满足这些战争的消耗。 印度半岛及印度可以分成两个势力范围:印度北部和印度中南部。印度北部由于花剌子模国势强大,不断地兼并周围的疆域,基本上把印度北部在这几年中全部囊括其中;而印度中南部就是几个原生态的国家在进行内讧,相互联合纵横中,维持势力的均衡发展中。 1226年新宁六年上半年,李荣、沈留成经过休整后开始把目光转向靠近鹏茄罗国的森纳王国和雅达瓦王国。 。。。。。。。。。。。。。。。。。。。。。。。。。。。。。。。。。。。。。。。。。。。。。。。。。。。。。。。。。。。。。。。。。。。。。。。。。。。。。。。 印度及印度半岛中南部势力分布介绍:森纳王国、雅达瓦王国、遮娄其王国、朱罗王国、喀喀迪耶王国、曷萨拉王国、潘地亚王国、呼鲁纳王国(今斯里兰卡岛) 在北部的森纳王国也辉煌一时:随着巴拉王朝的衰落,接着就是森纳人在孟加拉的兴起。毗查耶森纳(1095-1158年)征服了跋摩人的东孟加拉和巴拉人的北孟加拉的一部分,侵犯过迦摩缕波。据说他曾征服弥湿罗和羯陵伽,有一份铭文记载告诉我们“他的船队在征服西部领土时曾沿恒河水路前进”。孟加拉的森纳王朝统治者拉克什曼纳,森纳(1179—1205年)铭文上记载认为他战胜过高达,迦摩缕波,琷陵伽和迦尸的国王,战争推进到贝拿勒斯的阿拉哈巴德。但是,1205年随着他统治将结束时,强大的森纳王国由于内部的叛乱而削弱了,这种纷争最后导致了在东、南孟加拉一些独立的小王国的建立。也导致森纳王国衰败。 西边的雅达瓦王国也在印度中部是称霸一时:第一个著名的雅达瓦统治者田比拉马五世从索美斯伐拉四世手里夺取了克里希纳河以北的大片遮娄其领土,可是,他被曷萨拉国王击败,有可能还被杀死了。雅达瓦第二个国王查特拉帕尔一世(1191—1210年)把自己指定的人安置在喀喀迪耶王位上,因此扩大了雅达瓦王朝的政治势力,领土迅速扩展,跟周围的国家战争频繁。 印度半岛除了森纳王国和雅达瓦王国外还有遮娄其王国、朱罗王国、喀喀迪耶王国、曷萨拉王国、潘地亚王国还有隔海峡相望的呼鲁纳王国(今斯里兰卡岛)。 遮娄其王国(梵文:cālukya)是遮娄其人于6世纪—11世纪在印度中部和南部建立的王朝。实际上有两个遮娄其人国家,即西遮娄其和东遮娄其。西遮娄其:遮娄其人于6世纪—11世纪在印度中部和南部建立的王朝。实际上有两个遮娄其人国家,即西遮娄其和东遮娄其。舞蹈的湿婆遮娄其人在他们的领袖补罗稽舍一世率领下,约在543年—544年之间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定都于瓦塔皮(今卡纳塔克邦的比贾布尔县的巴达米)。在这个王朝最伟大的君主补罗稽舍二世统治时期(610年—642年),西遮娄其王国达到了最大疆域,其领土北达今日的中央邦,南到喀拉拉邦与泰米尔纳德邦。补罗稽舍二世并且击退了所向无敌的戒日王的进犯。但他在与帕那瓦人的战斗中失败身亡,国家也被占领(642年)。补罗稽舍二世的儿子超日王一世在与帕那瓦人的斗争中获胜,恢复了遮娄其王朝的政权。另一位伟大统治者是超日王二世,他率领人民抗击征服了北印度的阿拉伯军队,使南印度免于被伊斯兰化。 在8世纪,由于新兴的拉施特拉库塔王朝的压力,遮娄其王国一度崩溃。750年,拉施特拉库塔王朝推翻了西遮娄其王朝。在拉施特拉库塔王朝于10世纪中叶衰落之后,西遮娄其人在970年—975年间重新崛起。原遮娄其王室的后代台拉巴一世重建王国,将首都移至卡利安尼(今孟买附近)。在11世纪,西遮娄其王国与南印度另一个主要大国朱罗国不断发生战争。西遮娄其王朝在12世纪开始衰落,最终在1190年—1200年间被临近的霍沙拉斯王朝征服。东遮娄其:东遮娄其王朝统治着一个位于今安得拉邦东部的小王国,其存在时间大约在615年—1070年。这个王朝实际上是西遮娄其王朝的一个分支。约615年,西遮娄其人的统治者补罗稽舍二世征服了整个安得拉邦地区,他任命自己的一个弟弟拘阇·毗湿奴跋达拿为该地的统治者。拘阇·毗湿奴跋达拿的后代建成了一个独立的东遮娄其国家。约1070年,东遮娄其王国与朱罗国合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王朝:遮娄其-朱罗王朝。遮娄其人与其他拉其普特人一样是虔诚的印度教信奉者。但该王朝的君主们对佛教和耆那教采取宽容态度,允许其在自己的领土内传播。遮娄其王朝以它的宗教建筑而闻名。遮娄其诸王在各地修建了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印度教神庙和石窟。这些神庙建筑中最著名的有艾霍莱(Aihole)的庙宇群,该庙宇群包括125座以上的神庙,它们密集分布在马拉布拉巴珀河岸边一块500×500米的区域内。艾霍莱的神庙主要属于印度教,然而至少有一座(梅古蒂神庙)是属于耆那教的。早期遮娄其诸王主要是毗湿奴派,他们似乎以毗湿奴的野猪化身为王室的族徽。但同时湿婆等大神也受到广泛崇拜,在艾霍莱神庙群中发现了最早的难近母神庙之一。遮娄其王朝统治时间最长的君主超日王六世是克什米尔大诗人比尔诃那的庇护者。比尔诃那写了一部18章长的长诗《遮娄其王朝史》来为他歌功颂德,诗中保留了一些关于遮娄其王朝的史料。约1070年,东遮娄其王国与朱罗国合并(此前两国王室已经进行了数代的联姻),形成了一个新的王朝:遮娄其-朱罗王朝。 朱罗王国:中国古书称为注辇,宋代《岭外代答》、《诸蕃志》各有专条,从中国前往注辇,可从泉州乘海舶,取道故临,再转搭小船可达注辇国;也可取道蒲甘前往,注辇都城有七重,城高七尺,第一、二城为民居,有环城水濠隔离。第三、四城为官府,第五、六城为王府,第七重为王宫。注辇国好战,畜养战象六万,每头战象高七八尺,象背驮小屋,战士用弓箭远战,和近距离用长矛格杀,战士英勇善战,视死如归,战胜者得到奖旗表功。其历史过程也很复杂,1世纪至13世纪时印度半岛古国,其地在今泰米尔纳德邦。注辇国最早起源于高韦里河(Kaveri)流域,以欧赖宇尔(Urayur)为国都。早期注辇的历史来自泰米尔参淦(Sangam)文献,两位国王喀里佧剌(Karikala)和克僧干楠(Kocengannan)较有名。7世纪初,唐代高僧玄奘《大唐西域记》称注辇为珠利耶国:“周二千四五百里。国大都城周十余里。土野空旷,薮泽荒芜…城东南不远,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如来在昔曾于此处现大神通,说深妙法……城西不远,有故伽蓝。提婆菩萨与罗汉论议之处。”9世纪中叶韦迦亚剌雅王(Vijayalaya在位848年-871年)奋起,夺取坦贾武尔(Thanjavur),设为国都,建立注辇韦迦亚剌雅王朝。985年罗茶罗乍(RajaRajatheGreat)登位,雄才大略,扩展注辇疆域,南至锡兰,北达羯陵迦(Kalinga),统一南印度。罗茶罗乍还征服溜山国。朱罗王朝的统治者们曾经征服印度半岛南部,吞并斯里兰卡,并占领了马尔代夫,甚至还成功地入侵马来群岛的王国。在公元1010年至1200年期间,注辇国领土南到马尔代夫群岛,最北到安得拉邦的达戈达瓦里河沿岸。公元1070年,毗罗·拉金德拉·朱罗(VirarajendraChola)的儿子阿迭·拉金德拉·朱罗(AthirajendraChola)在内乱中被暗杀,库罗通伽·朱罗(KulothungaChola)的儿子罗阇罗阇·纳兰德拉(RajarajaNarendra)登上了王位,朱罗与东遮娄其王朝(Chalukya)合并,又称朱罗-遮娄其王国。朱罗王朝后期开始。朱罗王朝的统治和领土完整,直到库罗通伽·朱罗(KulothungaChola三世)之前都非常稳定。但到了1215年,在他的统治下朱罗王朝被1190年复国的潘地亚的摩罗伐摩·孙达罗(MaravarmanSundaraPandiyanII)所击败。随后,朱罗王朝也失去控制了斯里兰卡,被复兴中的僧伽罗人赶走。此后,南方的潘地亚实力逐渐增强,并最终导致朱罗王朝于公元1279年灭亡,当时的潘地亚国王是查太伐摩·孙达罗(JatavarmanSundara)。 喀喀迪耶王国:印度德干高原东部的喀喀迪耶君主甘那帕蒂(1199—1261年),他打败了朱罗人以及陵伽,德瓦吉里,卡纳塔克和拉塔的统治者。喀喀迪耶王朝(1117-1425)国王甘那帕蒂之女鲁陀罗巴(Rudramba),1261-1291年间继其父为女王。 曷萨拉王国:印度南部的王朝,建立于十一世纪,1346年被毗奢耶那伽罗王朝所灭亡。首都是现今卡纳塔克邦哈桑县的Belur村。历任国王:尼聂巴·加玛一世(978-1006),门打(1006-1026),尼聂巴·加玛二世(1026-1047),凯萨拉·芬拿也矢也(1047-1098),伊利仁加(1098-1102),域拿·巴拿那一世(1102-1108),域斯奴核哈拿(1108-1152),拿那森哈一世(1152–1173),域拿·巴拿那二世(1173–1220),维拿·拿那森哈二世(1220–1235),维拿·森沙华那(1235–1254),拿那森哈三世(1254–1291),拿文那打(1254–1295),域斯云那打(1295-1300),域拿·巴拿那三世(1292–1343),域拿·域罗不沙·巴拿那(1343–1346),哈里哈拉一世(1342-1355)(他灭曷萨拉后,登基为毗奢耶那伽罗王朝首任国王)。拿那森哈一世(1172—1215)公开称王,废弃了西遮娄其的宗主权,他的儿子巴拿那二世被雅达瓦君主辛伽纳打败。 潘地亚王国:古代印度南部长期存在的一个泰米尔人国家潘地亚位于今泰米尔纳德邦境内,核心区域在马杜赖地区。它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经存在,当时塞琉古帝国派往印度孔雀帝国的使节麦伽斯提尼在其著作(原著已失传,只有后人引用的部分可以利用)中提到了潘地亚;按麦伽斯提尼的描述,当时的潘地亚似乎是一个母系社会的国家。阿育王的铭文也提到了潘地亚,并指出她不属于孔雀帝国管辖。公元前后的古典作家们将潘地亚描述为一个富裕的商业国,主要依赖海路经商;据说她曾向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派遣过使节。潘地亚人在7世纪末期变得非常强大,国王阿梨稽娑梨·摩罗跋摩在位时,潘地亚击败了她在南印的主要对手、另一个泰米尔人国家哲罗。8世纪至9世纪之间,潘地亚还曾攻击因遭遮娄其人打击而严重衰落的原南印大国帕拉瓦(新叶王朝)。 呼鲁纳王国:独自跟印度大陆相对望,占据斯里兰卡岛6.56万平方公里,13世纪处在无畏王统治下进入鼎盛时期。 ————————————————————————————————————- 印度及印度半岛北部势力分布介绍:古尔王朝首先占据主导地位,1215年花拉子模入侵并开始主导北方的势力。 印度半岛的北部存在过一个叫做古尔王朝(1215年被花拉子模灭亡)的决定强大王国及其掌控主导下的几个王国势力:伽色尼王国、查哈玛纳国、卡兰查尔国、章德拉国等国,随着古尔王朝对其控制,也时兴时衰。但是这几股势力还时不时顽强地在寻找复兴之路。 伽色尼王国(大城市拉合尔):伽色尼王朝(GhaznavidDynasty,a1-Ghaznawiyun,962~1186)是统治阿富汗东南部突厥人的伊斯兰王朝,又称“哥疾宁王朝”,“伽兹尼王朝”,极盛时期为中亚帝国,占据着伊朗大部,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部分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与印度北部。伽色尼王朝是系中亚萨曼王朝的突厥族奴隶(专指宫廷近侍奴隶和禁卫军奴隶)出身的将领阿勒普特勤(AlbTikin,?~977所建立,因首都在伽色尼(又译鹤悉那、哥疾宁、加兹尼,今阿富汗东南部的加兹尼)而得名。 公元1173年古尔的吉亚斯,乌德·丁·穆罕默德占领了伽色尼;古尔的穆罕默德死后没有儿子,引起了一场王位之争,最后是顾特卜-马德·丁于1206年继位,德里苏丹政权的历史就开始了,伽色尼趁机复兴,但是泰·马德·丁·伊尔杜兹在穆罕默德死后,占领了伽色尼。后来,1208年顾特卜·马德·丁占领了伽色尼,不到一日,泰·马德·丁又重新占领了伽色尼。顾特卜·马德·丁死后,阿里·马尔丹·卡尔吉就不再承认德里的宗主权;那西尔·马德·丁·顾巴查在木尔坦已自立为王,占领了拉合尔,1215年,泰·马德·丁占领了拉合尔。卡华里兹姆沙把泰·马德·丁从伽色尼赶走,泰·马德·丁退回拉合尔,1216年,伊杜米思在特莱附近的战役中打败他。1217年,伊杜米思占领拉合尔。 查哈玛纳:1144-1173年1.查哈玛纳人统治者维格腊哈罗赭四世(1153-1164年).他乘旁遮普穆斯林的耶米尼王朝衰落的机会,并吞了萨特累季河和朱木拿河之间的领土.夺取了德里及其毗邻地区;萨坎巴利的查哈玛纳国王阿尔诺巴赭被查拉健统治者鸠摩拉巴拉(1144-1173年)击败;阿季米尔的德里的查哈玛纳国击败章德拉王朝的帕拉马迪(1167—1202年);1202年,穆罕默德军占领卡兰查尔及查哈玛纳国;1226年伊杜米思占领查哈玛纳王公手里的兰桑波尔要塞,1227年夺取了曼多尔(在迈华尔),于1332年夺取了瓜廖尔。 卡兰查尔国及章德拉国:1202年,古尔王朝穆罕默德军占领卡兰查、尔查哈玛纳国、章德拉国;章德拉君主特勒罗迦伐摩(1205—1241年)对穆斯林进行了反击,可能收复了卡兰查尔。章德拉王公们继续统治了班德勒坝德的部分地区,直到十六世纪为止。 始终受到古尔王朝的影响,随着古尔王朝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古尔王朝:古尔是古雅利安语,意思是山。古尔这个词也被翻译为廓尔、郭尔、古耳、高里。首都也不叫古尔,而应该叫卑路斯库赫,意思是胜利之山。古尔朝的核心地区在现今的阿富汗。阿富汗的主体民族普什图人认为自己是古尔人的子孙。古尔王朝1148年由古尔人首领夏恩萨布建立,原来是伽兹尼王朝的臣属,但是在伽兹尼王朝被塞尔柱帝国击败后。古尔王朝获得独立。但一直不是很强大,只好臣属于新兴的塞尔柱帝国。直到了赛弗丁-桑木(Saif‐ud‐dinSāmbinHussain)的时候古尔王朝方才强大起来。赛弗丁-桑木是塞尔柱帝国最后一位有力的算端桑迦的部将。桑迦在卡特万战役中被耶律大石击败后被俘虏,古尔朝趁机做大。古尔王朝的最鼎盛时期是由一对同名为穆罕默德的兄弟创造的。哥哥的徽号是该牙思丁(宗教的解救),弟弟的徽号是失哈不丁(宗教之星)。其中失哈不丁因为征伐印度而最为有名,他被印度人称为古尔的穆罕默德。简称为穆罕默德-高里(MuhammadGhori)。在失哈不丁之前,印度虽然也遭到阿拉伯帝国和其他非伊教国家的攻击,但是这些攻击大多只是抢劫而已。并未影响这一地区的印度教。真正在北印度地区扎下根并最终将大印度变为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三国,是从穆罕默德-高里的征服开始的。巴基斯坦的镇国之宝高里弹道导弹,就是用失哈不丁命名的。吉亚斯-乌德-丁·穆罕默德在位时(1163~1203),廓尔王朝的统治范围包括呼罗珊、吐火罗斯坦、巴达赫尚、阿富汗东部以及伽色尼王朝的大部分领域。声威所及,北至阿姆河北岸,南至印度河流域。甚至向朱木拿河、恒河流域扩张。成为中亚一强大帝国。王族分为三支,分别以菲罗兹库赫、伽色尼和巴米扬为其中心。吉亚斯-乌德-丁致力于西北,与大花拉子模沙王朝争夺呼罗珊;其弟穆伊兹-乌德-丁·穆罕默德致力于东南,远征印度。兄弟通力合作,多次取得胜利。古尔王朝维持到1206年失哈不丁被刺杀为止,之后就陷入了内战最终导致花拉子模人乘机进行干预,最后于1215年灭古尔王朝。但失哈不丁手下的古拉姆将军们在印度建立起来了一堆小王国,其中最著名时间最长的是德里算端国(在印度河上游仍残存一部分势力,其统治者号称苏丹,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在道义上始终尊崇巴格达之哈里发,以卫道者自居,不断干预印度半岛的事宜,德里算端国是其典型代表:德里苏丹国(DelhiSultanates1206~1526),共存在的320年经历了彼此没有家族关系,甚至没有种族关系的5个王朝、32个苏丹的统治。是13~16世纪突厥和阿富汗军事贵族统治北印度的伊斯兰教区域性封建国家的统称,以其建都德里得名。1526年,德里苏丹国被莫卧儿王朝取代。统治印度的总督顾特布-丁·艾贝克以德里为中心独立为苏丹,故称德里苏丹国家,北印度从此开始了德里苏丹王朝,德里苏丹国的统治阶级都是中亚来的伊斯兰教军事封建贵族,以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四十大家族”为核心,占有大量的军事采邑土地“伊克塔”,并依靠中亚外族雇佣军为统治支柱。对印度教封建主及各阶层广大居民采取敌对、歧视、迫害等高压统治政策,强征人头税及强迫改宗伊斯兰教,刺激了印度教各阶层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情绪)。 。。。。。。。。。。。。。。。。。。。。。。。。。。。。。。。。。。。。。。。。。。。。。。。。。。。。。。。。。。。。。。。。。。。。。。。。。。。。。。。 李荣、沈留成带领本部人马蒙夏金骑兵3万,步兵3万,后勤补给人员3万及吐蕃联军3万同鹏茄罗国本地兵马5万和1万象兵,共计18万,对外号称20万人马。首先对北部的小国森纳王国进行攻占。森纳王国无力形成有效的抵抗,只能各城池各自为战,守卫自己的城池。我军独到之处,几乎没有阻挡之地,许多小城池在我军先进的武器的打击下纷纷崩溃,花费不到半个时辰就解决了战斗。但是,没有一个城池主动投降认输,估计还是对外族有很重的戒心,特别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外族。我军对抵抗到底的城池还是执行了原来的纪律,没有进行过激的行为,而且还继续邀请原来的城池的贵族进行政务管理,每个城池仅仅留下基本卫队100人对城镇官员进行监督,其他事务没有具体进行干预。 几乎没有花费多少功夫就直接抵达了森纳王国的首府,并迅速地对其进行包围封锁,对其国王进行利诱劝降,但是效果同样欠佳,不得不对其进行强行攻击占领。首府确实同别处的小城镇不一样,城墙比较高大,施设也比较完备,但是同大宋及金朝等中亚民族的城池相比的确是小巫见大巫了。当我军猛烈的压倒性的抛物器对其进行打击的时候,森纳国守城的士兵就已经知道城池今天要被攻陷,当我军先进的攻城车逼近他们并对其进行致命性杀伤时,他们已经彻底地绝望了,纷纷放弃城墙的守卫。我军迅速地攻占了城墙,接着对城门进行压制性控制,然后城门被攻陷,最后我军骑兵迅速地杀进城池宣布森纳王国的沦落,森纳王国的彻底地灭亡,森纳王国国王不得不成为阶下囚,不过李荣、沈留成只把森纳国的众多贵族的子女们送往蒲甘缅甸城进行思想教化外(送往大宋临安比较远,就决定把分批占领的印度半岛所有地方贵族子女全部送往蒲甘缅甸城集中教化,不仅仅是作为人质,更重要的是把统一的思想及文化传递给他们的下一代。在我的亲自批准下,从大宋礼仪专科学校选拔众多优秀学生前往执教),把所有的政务又全部归还给他们进行自治管理,只留下了1000人马对王宫进行保卫性监督,确保大宋的诏令在这个地方能够执行。 处理好森纳王国后,就要对比较强大的雅达瓦王国开战。当我军跟森纳王国会战的时候,雅达瓦王国已经开始全国总动员,也知道自己国家危险的存在。在我军结束了森纳王国的战争的时候,雅达瓦王国也已经准备好了20万的军队,虎视眈眈地布置在森纳王国同雅达瓦王国的边境线上,让我军知晓后,能够知难而退。可是,李荣、沈留成的使命是统一印度半岛,就是前面是刀山火海也要前进,同时这20万大军也正和李荣、沈留成主力决战的心意。能够一战而决胜负,比一个个攻城拔寨要节省力气的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等所有物资准备妥当后,李荣、沈留成带领大军直扑停靠在边界线上的雅达瓦国的大军。李荣、沈留成派出了全部的骑兵3万首先对敌军进行大规模的偷袭打击,对敌展开机动灵活地游击战术。等敌军放松警惕或者那只部队落单的时候狠狠地咬上一口,给其来个致命打击,使得敌军龟缩在城镇里或者营寨里面,不敢单独随便出行。把他们牢牢地固定在相对的位置动弹不得,后方的粮草运输也遭打我军骑兵的骚扰,屡屡被袭,损失严重。 雅达瓦国国王屡屡派出自己的骑兵部队对我军骑兵进行堵截,基本上都是羊入虎口,全部被我军袭击歼灭,没有留下一点肉末,毕竟他们的骑兵没有经历过大型的战斗磨练,没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强大的战斗意志,每每到关键时刻都纷纷害怕退缩,结果都是全军覆没。 骑兵部队初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以后的决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李荣、沈留成带领大部队抵达雅达瓦国大军所在之处的时候,敌军迫不及待地想进行决战,迅速地结束这令人无边烦恼地战争,尤其是我军的骑兵部队对其进行的骚扰行动,已经使得他们的粮草时断时继,许多物资得不到充分地补充。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彻底地消灭我军的主力,就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让我军不得不知难而退,放弃对其的侵占行动。 李荣、沈留成并不着急,把营寨安扎好后,有的是时间等待敌军的主动进攻。当派出的探马来报的时候,李荣、沈留成已经把所有的先进武器都准备妥当,迎接敌军的主动挑衅。20万大军的队伍是非常壮观地令人敬畏,不过,对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的李荣、沈留成来说,可谓是小菜一碟。在中原民族许多会战中,这样的队伍算不了什么大的场面。李荣、沈留成面不改色地命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各兵种摆好武器装备,来消灭前来送命的敌军。 气势汹汹地敌军摆好了架势,迅速地开始进攻我军的刚刚才修建好的营寨。当敌军从四面八方全面开始涌来的时候,李荣、沈留成并没有下达放箭的准备,他们是在耐心地等待他们的靠近,一旦下达反击的命令就是要彻底打垮敌军疯狂地进攻的意志,然后为最后反戈一击奠定基础。 看见敌军前仆后继地快要靠近营寨的时候,随着李荣、沈留成一声令下,早已经等到着急的勇士们一股脑地把准备好的礼物送给了奔涌而来的敌军。抛物器送出的巨石、火炮里轰出的炮弹,强弩里射出的箭雨都漫天飘叶似地黑压压地飞向正在冲锋的敌人。瞬间,敌军倒下了一大片,伤亡不少,但是敌军并没有放弃前进的步伐,后面的继续往前冲,似乎前面的伤亡并没有阻挡他们前进的攻击的劲头,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和勇气。 我军更加激烈地打击一波接一波,丝毫没有减弱,给以敌军的伤亡也来也大,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死亡。更重要的是敌军已经无法在前进一步了,他们已经抵近了我军的营寨,被设计的许多陷阱阻挡了前面的步伐。就算许多士兵跨越了陷阱,但是也徒步跨越不了高高的栅栏。几个企图翻越栅栏的士兵瞬间被我军射杀在攀登的过程中,剩下的敌军唯有望洋兴叹而久久不敢重复死亡的尝试。后面赶到的带着云梯的敌军开始组织有秩序的进攻,有许多敌军已经突破了我军的封锁线,成功地攀越了高高的栅栏,但是在跳跃下来的一瞬间失去了盾牌的掩护,被我军重点瞄准火力找到了薄弱点,纷纷被箭雨射成刺猬状而不在动弹。 与此同时,看见此状的李荣、沈留成觉得反攻的时节已经成熟,随着他们的一声令下,我军的骑兵部队纷纷从身后杀出,随着我军步兵迅速打开栅栏大门,冲将出去,把许多没有来得及防备的敌军掀翻在地,其他企图阻挡的敌军也被随后而到的大刀切成西瓜。当3万骑兵同时像洪流一样融入敌军的时候,敌军已经无法抗拒,有了恐惧害怕的心理。随着我军的1万象兵的杀出,敌军再也承受不了推土机式的攻击而纷纷后退。最终,随着我后续大部队的贯涌而出,敌军是彻底地崩溃了,而不得不全线后撤。随着后退逃跑的加剧,敌军已经开始陷入了恐慌混乱中,许多部队全部乱成一片,找不到逃跑的方位,只要席卷而走的滚滚洪流。 这股洪流开始冲向敌军的中军,胁迫敌军的中军也不得不跟着洪流的节奏滚动,到这个时候,敌军几乎放弃了反抗的意志,在后面督战的敌军卫队也不得不跟着转过身子后退。雅达瓦国国王看在眼里,无奈地放弃最后的抵抗,宣布最终的失败,灰溜溜地带领自己的卫队逃跑了。看见自己的主帅的逃跑,敌军更加恐慌更加地混乱不堪了,都为了保命而什么都不顾及了。狂奔的骑兵甚至冲撞了自己的人马,没有发挥作用的后卫军敌军象兵也顾不了自家人的性命也到处冲撞,把同样也在逃命的步兵踩在脚下,似乎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随着我军的骑兵的赶到,任何逃跑的企图都是枉然的,就连奔跑的象兵也最终逃脱不了骑兵的追击而不得不宣布投降而当起了俘虏。唯一逃脱的就是敌军的骑兵卫队,带领他们的国王及高级军官早早地跑地不见踪影了,估计是望他们的首都的方向奔走,寻找唯一比较安全的地方落脚了。 除了伤亡的敌军外,16万的俘虏还是比较庞大的。李荣、沈留成不得不带着这些俘虏们,攻打了几个城镇首先安顿这些俘虏,防止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的发生,尤其是许多风俗习惯的不同,对他们的许多照顾不周就有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后果。 有了城镇的依托,让他们自己人管理自己,我军驻扎在他们周围,对他们进行特殊地照顾,但是不参加对他们的管理中。当他们自己管理人员需要什么物资的时候,我军对他们进行无偿地提供,保证他们饮食的充分供给,只要他们不反抗,其他的随他们怎么折腾。 留下6万步兵对16万手无寸铁的俘虏们进行看管,等到首都攻克后,再对他们进行集中整编。李荣、沈留成不得不趁着巨大胜利的余威,攻占敌军的都城,尤其是要俘虏雅达瓦王国的国王才能够宣布雅达瓦王国的结束。 沿路所有的城镇几乎没有能够阻挡我军前进的步伐,不是被攻占就是不得不投降保命,当雅达瓦王国的精锐全军覆没的消息传遍全国的时候,许多人都愿意选择投降,毕竟都知道雅达瓦王国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螳螂挡车的下场只能是死亡。 当大军把雅达瓦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的时候,所有人不得不进行理性地思考,失去精锐部队的首都是抵抗不住我军的围困的。在众人的压力下,雅达瓦王国国王英明地选择了众人的意见,开门投降。当然,雅达瓦王国国王的行动也换来的巨大的回报,被李荣、沈留成任命为雅达瓦王国的国王,继续管理他们的国家,唯一不一样的就是要在我们重兵防守下,进行他们的政务管理工作。同时也在逐步地减弱国王的政务干预工作,把内阁大臣的模式慢慢地在进行实验,然后成熟后进行推广,毕竟这些地方从来没有接触过国王以外的模式,有一个长时间适应的过程。 当雅达瓦王国沦落后,喀喀迪耶王国就恐慌不安,毕竟雅达瓦王国曾经是喀喀迪耶王国的保护国。喀喀迪耶王国许多事务还是由雅达瓦王国帮助拿主意。当雅达瓦王国国王仍然保留国王称号的消息传过来的时候,喀喀迪耶王国才松了一口气。不过,传过来的还有雅达瓦王国国王亲自写的劝降书。在信中,雅达瓦王国国王摆明了道理,说明投降的好处,历陈反抗的后果,同时还不忘记把自己作为好的范例加以证明,最终用宗主国的身份要求喀喀迪耶王国投降,同时承诺投降后,照样维持原来的政权不变,还是自己管理自我,大宋人绝不干涉他们的内政。喀喀迪耶王国国王和众臣商讨后,觉得没有战胜大宋军队的可能性,连雅达瓦王国的20万精锐都不是对手,何况自己是个小国家,如何抵抗的住大宋军队的进攻,与其等待大宋军队主动进攻,还不如听从雅达瓦王国国王的建议,投降保留原有的待遇。 当喀喀迪耶王国国王派出使者得到李荣、沈留成的亲自确认后,喀喀迪耶王国国王决定开门投降,接受李荣、沈留成的军队的占领,当然李荣、沈留成也遵守了对喀喀迪耶王国国王的承诺,仍然让喀喀迪耶王国国王管理自己的国家,唯一不同的是,军队必须由李荣、沈留成亲自统一管理,其他一切还是喀喀迪耶王国国王和新选出的自家内阁大臣共同管理,毕竟现在废除国王的全部权力还不成熟,只能借助国王的威望慢慢地过渡到内阁大臣管理的模式,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前进。 雅达瓦王国沦落及喀喀迪耶王国国王主动投降还有雅达瓦王国和喀喀迪耶王国两国国王都全部保留称号及职权,这些消息不断地传来,朱罗与东遮娄其王朝(Chalukya)合并的朱罗-遮娄其王国及曷萨拉王国、潘地亚王国、呼鲁纳王国等国都很震惊,恐慌中有害怕,还有惊喜,如果轮到自己,谁怎么办?这是个马上要进行思考的问题,也是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虽然有了前面的几个国王的很好的示范,但是自己能不能保留极大的特权还是一个未知数,需要进一步地观察及思考,然后再得出结论。 但是,朱罗-遮娄其王国国王还保留了自己的想法,自己国家势力还是很强大,不愿意接受别人强加给以屈辱的投降行为,还有最后一搏的可能性,毕竟以前也有过古尔王朝及花剌子模侵略的历史,但是都咬牙坚持下来了,不仅取到了胜利,还继续享有国王的巨大权限。这次不拼搏一下,怎么就证明不行了?假如上天又一次眷顾自己打败了大宋人的入侵,不仅仅改变了自己国家的历史,同时也可以改变整个印度半岛国家的命运,甚至还可以自己统一整个印度半岛,成为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英雄。最终,朱罗-遮娄其王国国王决定放手一搏,同时决定给其他还没有被占领的曷萨拉王国、潘地亚王国、呼鲁纳王国写信,要求四个国家形成联盟,组建统一军队,共同抗拒大宋人的入侵。刚开始,三国国王还在权衡利弊得失,再朱罗-遮娄其王国国王一再蛊惑下和引诱下,曷萨拉王国国王答应一试,最终,还在摇摆中的两个小国家潘地亚王国、呼鲁纳王国也在曷萨拉王国国王的鼓动下,也答应一试,想通过四国国家联合力量改变历史,打败大宋人的进攻,毕竟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四国的军队联合起来也是二十几万,未必不是大宋军队的对手,应该赌一赌,试一下运气。 最终,四国国王组建了联合军队共同对抗大宋军队:朱罗-遮娄其王国派出15万全国精锐,曷萨拉王国派出了9万精锐,潘地亚王国派出了5万精锐,呼鲁纳王国也派出了5万精锐,共计34万,对阵大宋对外号称的20万精锐及若干其他被占领过的军队,但是,李荣、沈留成实际军队只有14万,其他部队都有自己的任务,刚刚被占领国家的军队由于还没有整编完成,目前还不敢使用,因为没有经过思想改造,谁能确保他们不会在阵前倒戈,这样的没有把握的军队有可能导致整个部队的全军覆没,还是不使用的好,目前只有自己训练的军队忠实可靠,力量少了一点,但是对付松散的四国联军还是很有把握的。 李荣、沈留成在部队经过长时间休整后及各种物资准备妥当后,带领14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往朱罗-遮娄其王国。首先选择联军的首领及抵抗意识最强的王国下手,对其进行优先打击,同时也是警告其他三国,不要先出头,出头的首先灭亡。 当14万大军接近边境线的时候,敌军号称的40万联军也迅速地赶了过来,企图同我军进行决战,妄图把我军消灭在边境线上。 但是,朱罗-遮娄其王国国王忽视了一个极大的问题,40万联合部队毕竟真正能够指挥得动的只有他自家的15万,虽然朱罗-遮娄其王国国王他自己是联军首领,其他三国的军队指挥官会不会听从他的指挥这还是个未知数,毕竟四国之间还存在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道道,尤其是潘地亚王国、呼鲁纳王国两个小国家,本身就是出来充充门面,打赢了就是胜利者,顺势捡便宜,打败了逃跑的最快的就是他们,毕竟现在进攻的不是他们的国家,自己先保存实力再说,毕竟国小人少,禁不起损失。 在出发之前,李荣、沈留成也分别给曷萨拉王国、潘地亚王国、呼鲁纳王国国王写了许多封信要求他们认清形势,不要充当朱罗-遮娄其王国的炮灰,同时承诺给他们许多优惠的待遇,满足他们的要求。虽然三国国王没有回信,但是思想肯定是在波动,影响了他们应战的积极性。 决战最终开始了,李荣、沈留成首先对朱罗-遮娄其王国的主力进行打击,而对其他三国的力量没有进行主动攻击,经过几天的混战,朱罗-遮娄其王国的力量受到了极大地打击削弱,而对其他三国保存实力起了疑心,强烈要求三国联军对我军主动进攻。为了表忠心,三国联军不得不主动进攻我军,结果在进攻营寨的时候,受到了极大打击,而朱罗-遮娄其王国国王在后面观战,没有给以及时的援助,结果三国联军受到极大损失,灰溜溜地结束了一天无果的进攻,同时也对朱罗-遮娄其王国产生了芥蒂,抱怨三国联军拼命地进攻的时候,朱罗-遮娄其王国却作壁上观,丝毫没有援助。而朱罗-遮娄其王国也在抱怨三国前些日子没有全力援助,今天看看三国的表现也是应当合理。就这样,四国之间的误解在不断地加深,再加上我军故意重点进攻某个国家,给以他们相互猜忌的想象空间,使得他们其中有一个国家损失惨重,另几个损失几乎为零,就这样他们四国之间都开始相互指摘对付没有使用全力对付敌人,看着盟友蒙受极大损失而没有援助,都埋怨对付而从不检讨自身的失误。结果,不满加大,裂痕加深,最终使得十五天过后,呼鲁纳王国感觉自己军队承受不了巨大的伤亡而自己带领军队打道回府了,毕竟隔海相望,才是自己的领土,没有必要在朱罗-遮娄其王国的领土上送上自己国家士兵的性命。 当呼鲁纳王国军队不告而退的时候,这个时候,四国联盟已经宣告瓦解,还继续并肩作战的三国军队已经是戒心满满,疑心重重,开战的时候根本是出工不出力,都想保存实力,让对方出工出力。在这种情况下,三国军队的战斗力已经不是数量的简单相加了,而是相反,负面的效应更大,还抵不上朱罗-遮娄其王国一家的战斗力。当三国军队都在相互埋怨不满的时候,士兵们的进攻斗志是一天天的瓦解,偷懒耍滑的劲头开始蔓延,这一切都被李荣、沈留成观察在眼中。终于在一天大战后的一个夜晚,李荣、沈留成全部派出部队,对敌军进行全面地反击,没有防备的三国军队瞬间崩溃,加上士兵们长期斗志松垮,直接导致士兵们迅速奔逃保命,而不是组织有力地反攻,士兵们潜意识地就是偷懒逃跑,而不是负责抵抗。直接的结果是三国军队的营寨迅速被攻破,到处充满大火,到处都是奔跑着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三国逃兵,没有形成什么有力的反抗力量。我军的夜袭几乎是顺风顺水,分成顺利地就捣毁了三国的营寨,然后对三国的士兵进行追杀。最后,跑的最快的还是拥有骑兵卫队的三国国王们及其军官们,在军队混乱的时候,早就带领自己的卫队成功地逃脱了,而扔下了自己的手下作为被屠宰的羔羊任人宰割而不顾,暂时保住了自己的宝贵的生命。 第二天,打扫战场,除了能够迅速逃跑的骑兵外,其他跑步远的士兵全部成为我军的俘虏,号称40万的军队除了呼鲁纳王国明智地带走了自己的部队全身而退外,其他三国的精锐一夜之间灰飞烟灭。最后,等待他们的就是灭亡的下场,无非就是时间的长短而已。 首先投降的就是最有意志抵抗的朱罗-遮娄其王国国王,当李荣、沈留成带领大军团团围住都城的时候,朱罗-遮娄其王国国王就已经知道当俘虏的日子提前来到,而不得不开门投降得到我军的宽大处理。李荣、沈留成对朱罗-遮娄其王国国王还是比较优待,继续保留朱罗-遮娄其王国国王的称号,但是只能享受王爷爵位的待遇,其国家政务有朱罗-遮娄其王国贵族自己组成五人内阁进行管理。这就是战败不投降的下场,被无情地剥夺了国王的特权,而对其国家首先进行了仿效大宋的内阁管理模式的实验。 最后的三国是非常明智地选择了投降,当李荣、沈留成还没有派出攻打部队的时候,这三个国家的国王已经送出了无条件投降的书信。李荣、沈留成只好派出接受的部队,而自己开始忙碌印度半岛新首都的建设中了。新首都海得拉巴(印度南部城市,印度第六大城市,安得拉邦的首府,位于德干高原中部,克里希纳河支流穆西河两岸,海拔617米。以其富饶的历史和建筑、清真教寺、庙宇而著名。它拥有丰富的艺术、手工艺和舞蹈的文化遗传) 印度半岛从此以后开启了全新的时期,所有的领土全部并入大宋疆域,新首都海得拉巴被称为大宋西都,对其进行管理,各地国王继续履行管理的任务,但是要全面履行大宋国的诏令。同时,五内阁管理模式也在各加盟国陆续展开实验,各个保留称号的国王们也集中在新都城履行全新的责任。 至于印度北部地区要等待花剌子模的彻底灭亡,慢慢地解决,等待印度半岛政局稳定后,军队整编结束后,将要同宋必成、王度讨伐花剌子模的西征部队,会师于印度北部,也可以帮助他们彻底地解决中亚的问题,帮他们分担一些南部的压力。德里苏丹国也将是下一个打击的目标,当然这是取决于中亚政局的变化。 (补充思考:原来的印度一直在人们头脑中有个误解:以为印度跟我国一样是个统一的大国,而且文化也非常深厚。殊不知,印度的情况非常的复杂,不仅文化高度多元化,而且政治一直是比较松散,宗教也众多,冲突也是不断。真正的研究了解后,把中国化的形象来解读印度是非常错误的思维过程,会带来许多的误读,甚至是研判,导致一直到现在我们都对真实的印度搞不清楚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特别是重大战略制定的时候,往往出现许多问题。) ;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宋代王朝到五洲联合帝国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宋代王朝到五洲联合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宋代王朝到五洲联合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宋代王朝到五洲联合帝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