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济河(下)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燕公子第八十章 济河(下)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从千乘城到济河之间,这一带除千乘城外,没有什么城池。 因为大河(黄河)与济河经常改道,这一带为两河的泛滥区,也可以说是泄水区。 齐国这么多年来,因为战乱以及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并没有像姬康在燕国那样,在众多的大江、大河岸边修筑堤坝与水库。 而此时的大河,在齐国也没有像姬康前世那样,被人们称为“悬河”。 如果,你想在大河与济河两河之间修城池也可以。 不过,指不定那天洪水下来,就给你全掩没了。 千乘南北二城,也是建立在两河之间,一片高地之处的。 燕军的第二军、第三军首尾相接,昼夜兼程,朝济河滚滚而来。 四月十一日从千乘出发,四月十三日午时,就到达了济河边。 站在济河边上,望着这条缓缓流淌的济河。 左宗与胡归良等燕国的将领们,都举起望远镜朝对岸望去。 在济河的南岸,没有发现任何一个齐军。 燕军众将都相互看了看,大笑起来。 左宗对胡归良道: “胡军长,看来齐军如今还没有到来,这对我军来说,是天大的好事。虽然我军远道而来,但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 “应该马上让我军的将士们,搭建浮桥。待我军过河之后,再安营扎寨,好好休整一下。你看,这样安排可好?” 胡归良听罢左宗的话后,点了点头。 对左宗言道:“左军长所言极是,在敌军动向不明的情况下,我军确实现在还不能休息。赶紧吧!命令我军在周边村落征调舟船,砍伐树木,搭建浮桥吧!” 按此时燕军的军律,征调民间舟船,在战时是强制性的。 但是必须给民众出具凭证,待战后给予民众补偿。 七万多的燕军顾不得疲劳,在济河北岸全开始忙活起来。 对于军队来说,在这个时代,行军打仗,如果遇到河流,就必须快速过河。 避免被敌方半渡而击,往往成为一场战役胜负的关键。 那要怎么才能快速过河呢? 如果河水比较浅,行军又很赶的话,可以直接截流而渡。这里的截流不是堵水,而是说直接踏马而过。而没有马的步卒则只有撑着长枪、或者牵着绳子慢慢趟过去。 当然这样非常危险,一旦遭遇敌袭,混乱之中极易摔入急流,轻则被冲走,重则溺毙,就算侥幸活下来也很容易生病。但是没办法,出门当兵就是这么苦。 如果河水比较深,又比较宽,那就只有坐船过去了。 但如果士兵太多,辎重车与马匹又太占地方,渡船往往是不够的。一趟一趟来回得运几十次,则更容易被敌方半渡而击之。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搭桥。有船的话可以搭浮桥,没船的话可以搭吊桥。 这个时代,华夏搭建浮桥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诗经·大雅·大明》记载:“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这里所记载的事,就是周文王姬昌为娶妻,在渭河上架设浮桥的情形。 浮桥就是用舟船代替桥墩,在上面铺设木板而搭成的临时桥梁,又称“舟桥”。 而所谓吊桥,就比较麻烦一点。 首先得派善水者,携带军中粗大绳索游到对岸,然后两岸把绳索立起固定。 接着士兵们砍伐竹木,制作成木筏摆放在绳索上,做成吊桥。如果附近没有树林,那么就用长枪作为临时材料,捆起来放在绳索上,然后在上边铺设衣甲作为路面应急。 为了避免被半渡而击或者敌人设伏,吊桥造好后不会全部过河。 而是先派选锋精锐部队过河,然后摆好阵型,警戒保护后边渡河的部队。然后每过一队,就占领有利地形,摆一队阵势,依次过河。 当然,吊桥的话很不安全,并且也无法运送大型辎重车。 所以有船的话,最好还是搭设浮桥。 就在燕军的第二军与第三军,在济河北岸搭建浮桥的时候。 齐军主将达民率领的十五万大军,也星夜兼程,朝济河南岸而来。 本来达民是亲自率领着五万齐技军,在前方为先锋的。 但是,这支由“官二代”们统领的齐技军,现在已经与普通齐军没有什么两样。说句难听的话,甚至连普通齐军都比不上了。 刚开始时候的行军还是可以的,在接近济河还有一百多里地的时候,大家都走不动了。 齐军主将达民这个气呀!这还是闻名天下的齐技军么? 本想强行命令前行,可是一看齐军将领,士卒们的样子,说不出话来了。 你怎么说?每个士卒乃至将领,一个个东倒西歪,步履蹒跚。 达民的副将王听,跟随达民多年。 一看主将达民的表情,就知道达民心里在想什么。 副将王听上前,对达民道:“将军,让我军休息一晚上吧。如果再让他们晚上行军,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弄不好会“炸营”的。” 听罢王听的话后,达民长叹一声,对副将王听道:“本将没有想到,只短短的二十余年,我齐国的齐技军,居然会变成如此模样!你看看,这天还未黑呀!” 副将王听摇了摇头,对主将达民道: “将军,太后与王上,让后胜掌管我齐技军……唉!奈何呀!” 达民无法,只能命令齐军休息。 达民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为齐军这一晚上的休息,却决定了此场战役的最终结果。 从十三日的午间开始,一直到十四日的清晨。 做为燕军先锋大军的第二军与第三军,乃至各军的工兵,全体将士都没有休息。终于在济河上架起了两座浮桥,两座吊桥。 当这四座浮桥与吊桥放下最后的一块木板后,左宗与胡归良等燕军将领,全部瞪着红红的眼睛,大笑了起来。 左宗高兴地对胡归良道:“胡军长,我军先过。你军先休息警戒,随后过来。” 首先过河的将士,是要尝受风险的。 如果这个时候,敌军突然出现,你就要拼命顶住,掩护后续的大军过河。 胡归良也没有推辞,对左宗道:“左军长,就这样安排吧。” 左宗翻身上马,对身旁的传令官道: “命令我第二军,快速通过济河。战马辎重从浮桥上通过,其他将士从吊桥上通过。” “诺。” 一直到中午时分,第二军全军渡过济河。 并开始在济河的南岸安营扎寨。 到了下午,第三军也开始渡过济河。 而与此同时,休息了一晚上的齐军,也快来到了济河南岸。 双方的斥兵都发现了对方,都赶忙策马向自己的主将禀报。 齐军斥兵骑兵来到主将达民的面前,禀报道: “将军,前方发现燕军,燕军已经渡过济河,现在已经在南岸安营扎寨。据探报,后续燕军正通过搭建的浮桥,源源不断而来,人数不知。” 达民吃了一惊,吩咐道:“继续打探燕军的动向。” “诺。”这个斥兵策马而去。 等禀报讯息的斥兵走后,老将达民闭上了双眼。 两行浑浊的泪水,从眼眶之中滚落而下。 而此时正在济河南岸的左宗,也得知了齐军到来的消息。 心中也吃了一惊,对自己的副将道: “真是天佑我燕军呀!我军要是再耽搁一天,不,是半天,再想过河就麻烦了。” 左宗的副将点了点头。 而此时,齐军主帅达民也知道了燕军是昨晚才搭建好浮桥,今日才渡过济河的。 无不后悔地对副将道:“早知如此,我军就不应该休息一晚上呀!” 自古以来,在战场上,时间都是做为取胜或败北的重要因素。 无论你做怎样的估计,都不为过分。 达民率领的齐军主力,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提前赶到济河的南岸;而王石率领的燕军,则克服了重重困难,率先渡过了济河。 这一来一往之间,战役胜负的秤杆,已经开始朝燕军一方滑落。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燕公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燕公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燕公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燕公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