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派六十个人够不够?(求保底月票)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你好,1983第四百三十一章 派六十个人够不够?(求保底月票)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啥,能看到东西啦? 刘青山先是一愣,随后又是一喜:“武爷爷,那可太好啦!” 他对哑巴师父的医术当然有信心,但是也没想到回这么快,也就半个多月的时间,就复明了。 再仔细瞧瞧,只见武老目光炯炯,不再像原来那样,就算睁开眼,也黯淡无光,没发聚焦。 “哈哈,小山子,我今天终于能看到你啦,是个好小伙子,就是长得太英俊,英武之气不足啊。” 武老显然心情不错,换成是谁,在失明之后,还能重见天日,肯定都会更高兴。 对于武老的评价,刘青山也不大在意,自己又不是军人。 旁边的宋一针,则赶紧劝说道:“武老哥,把墨镜先戴上,这段时间,你还是要注意保护眼睛。” “我就是想看小山子一眼,哈哈。”武老很听话地又戴上墨镜。 墨镜可以避免强烈的阳光,另外,武老恢复视力之后,总忍不住想要看这看那的,干脆就给他戴上这个墨镜。 这个可是真正的“墨镜”,就是在镜片外面,涂上了一层墨汁儿,戴上之后,啥东西也别想看到。 要不是考虑到形象,直接就给武老戴眼罩了。 聊了一会儿天,哑巴爷爷领着李铁牛和高峰这两个徒弟采药回来。 然后就是熬药和行针,现在宋一针的手法已经非常纯属。 “师弟,把艾条递给我。” 宋一针手上忙着起针,嘴里就招呼着。 所谓的针炙,其实是包括针和炙两部分,扎针入穴,再用艾条温灼穴位。 师弟,叫谁呢? 刘青山四下望望,周围好像也没别人,就他第一次看到给武老行针,所以凑在跟前看热闹。 “青山师弟,叫你呢。” 宋一针回过头,笑吟吟地望着刘青山。 刘青山瞧瞧他:这位老先生须发皆白,年过七旬,还管俺叫师弟,这样真的好吗? 他隐隐觉得,这位宋老先生身上的气质,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到底是什么变化,他又有点说不上来。 事实上,宋一针这些天的兴奋和喜悦,一点不比武老爷子差。 通过学习哑巴爷爷那些针炙方法,他明显能够感觉到自己在医术上的进步。 不光是医术,通过哑巴爷爷的身教,宋老先生觉得,自己从前行医的理念,整个都被颠覆,整个人,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在心生感激之下,竟然以哑前辈的弟子自居,所以才称呼刘青山师弟。 要不是年纪实在太大,也就跟着高峰他们,喊刘青山师兄了。 这样啊,刘青山听了宋一针的解释之后,也不由得眨眨眼睛。 他能感觉到,这老先生是认真的。 那师弟就师弟吧,于是他乐呵呵地叫了一声:“师兄,我帮你拿艾条。” 艾条都是自制的,端午那天采的艾蒿,晾晒加工而成,点燃之后,屋子里面,立刻弥散着艾草那股刺激性的芬芳。 刘青山看到,躲到墙角的两只蛾子,都被熏得飞出木屋。 很快,也被小五给拉到屋外,转悠到屋后。 小五指着地上铺着的石头问:“青山,你这是啥石头,我那天蹲在这看蚂蚁搬虫子,发现这块石头里面,好像还亮晶晶的呢?” 你还真闲。 刘青山白了他一眼,不过这家伙竟然发现了翡翠原石的秘密,得想法子忽悠过去。 正琢磨着呢,就听到前面有人喊他:“青山回来啦,正好,山上不少野果子都下来了,明天叫人上山采果子酿猴儿酒吧。” 一听声音就是老郭,他也天天长在林子里,就盼着野果子成熟呢。 刘青山也就顺势拉着小五跑到屋前,只见老郭头上扣着一顶草帽,手里还托着一把蓝靛果。 “青山,这果子是猴子送给我的,哈哈,这帮家伙现在都知道给我送礼啦。” 老郭一脸得意地夸耀着,还吧嗒一下,往嘴里扔了一个蓝色的果子。 “您这天天给猴子送那么多好吃的咋不说呢。”刘青山也过去捏起一枚蓝靛果。 这种果子颜色和蓝莓差不多,个头比蓝莓大,长圆形的,前端略尖,形状有点像是***,所以当地人都叫羊***。 吃到嘴里,酸甜之中,微微带着一丝苦涩,味道还是很特别的,这玩意拌上点白糖最好吃。 一边吃果子,一边和老郭商量着人选,刘青山琢磨一下问道:“派六十个人够不够?” “够了,太够了!” 老郭大喜过望,今年准备扩大猴儿酒的产量,当然是多多益善。 “那就十个大人,领五十个娃子吧。”刘青山又说了一句。 原来是一帮童子军啊,老郭直咧嘴。 “嘿嘿,娃子们手更快,大人负责安全和运输,中午合作社管饭,每人再加俩茶叶蛋。”刘青山很快就安排妥妥的。 马上就要麦秋儿了,村里的主要劳动力,除了采山,剩下的都得去收麦子,真没那么多人手。 而且青储饲料也快要开始了,同样需要人手。 幸好还有其他三个结盟的村子,也可以帮着采收野果子,不过呢,就多多少少要给点辛苦费了。 第二天一早,娃子们就在刘青山家门前集合,正好放暑假呢,都归拢到一起,还省得担心他们偷摸下河游泳啥的。 老板叔和大张罗他们这些大人,赶了几辆大马车,拉着娃子们上山。 小娃子凑到一起,也没个老实劲儿,这会儿刘英老师放假又去学习深造了,小老四就扯着小嗓子,组织娃子们唱歌。 什么红星照我去战斗啦,什么小小竹排江中游啦,唱得还挺来劲。 “哥,我们会的歌都唱完啦。” 小老四向刘青山汇报新情况。 这意思刘青山秒懂,于是清清嗓子:“那我就教你们一首新歌。” “好!” 娃子们都拍起小巴掌。 刘青山就开唱:“大王派我来巡山啊……” 把娃子们乐得,在马车上都前仰后合的。 车老板子他们也乐:“哈哈,有青山领着这帮小娃子,都一个赛一个的高兴。” 等到了木刻楞这边,把带来的吃喝先放这准备着,老郭便讲了讲采摘山果的种类和要求,然后便分出来五支队伍,钻进林子。 刘青山当然也跟着,还有哑巴爷爷和李铁牛他们,也都一边跟着干活,一边照应娃子们的安全。 另外还有一名特殊的大保镖,就是大熊这家伙,也跟在刘青山的屁股后边。 他们这边的林子,本来就守护的好,这两年在刘青山的倡导下,更是很少组织狩猎,所以野牲口的数量越来越多。 “哇,跳跳!” 看到用那种独特步伐跳过来的小狍子,小老四立刻张开双臂。 这只不走寻常路的小狍子,已经送到木刻楞这边养着,看到老四和老五,也格外亲热。 基于它独特的跑路姿势,小老四就给它取名叫跳跳。 除了狍子之外,那群山驴子,也拴在这片林子里,正悠然地啃草呢。 山杏也忽然欢叫一声:“哥,你看你看,又多了好几只小崽儿!” 六七月,正是山驴子产崽的季节,这群里一共四只母的,有俩产一仔,又俩产两仔。 所以一共新出生了六只小麝,使得这个种群的数量,一下子就突破到十只以上。 因为母麝都拴在树上,所以这些小麝也不往远跑,都在母兽附近活动。 小家伙们也不怎么怕人,看到山杏蹲在那伸出小手,一只小麝还凑上来,用小舌头舔着山杏的手心儿。 还有那只瘸腿儿的山驴子,也凑了上来,这家伙是最自由,不用拴着,能各处溜达。 这也导致它成功和一只母麝完成了繁育后代的使命,否则的话,就它这种瘸腿的,早就淘汰了。 小老四凑过来,笑嘻嘻地摸摸林麝倒长着的小獠牙。 别的野兽长獠牙,那都瞧着贼凶,可是山驴子长的獠牙,就只叫你觉得好笑。 麝香一般要入冬的时候才能取,因为山驴子到那个时候才进入繁殖季,雄麝分泌麝香,其实就是用来吸引母麝的。 这个好像跟人类正好相反。 告别了这群宝贝,娃子们也进入状态,开始吃野果。 当然要先吃了,吃够了再干活嘛。 于是很快,娃子们的小嘴巴,全都被染上紫色。 其实刘青山说的不错,小娃子们干这活儿,小手确实挺麻利的。 几个大人来来回回的,把山果运到木刻楞那边,都紧着忙活。 刘青山把两筐蓝靛果挑到木刻楞,然后挑着空担子回来的时候,就听到一群小娃子正在那咋咋呼呼的,说是要采蘑菇呢。 这月份儿已经有了一些蘑菇,不过大多是不能食用的,刘青山赶紧跑上去查看。 只见在一株倒伏的大树上,一丛丛金黄色的蘑菇,布满整个树干,就像是一朵朵盛开的花朵。 “青山哥,俺们发现的榆黄蘑!”狗剩子喜滋滋地汇报说。 确实是榆黄蘑,不仅仅是外形漂亮,营养也十分丰富,吃起来香味儿也浓,算是山里的菌类之中,比较优质的。 七月初,榆黄蘑刚冒头,数量还不多,所以刘青山也就一挥手:“采下来,中午咱们就吃这个!” “有肉没,肉炒榆黄蘑最好吃。” “包饺子,榆黄蘑包饺子最好吃!” 娃子们很快就争论起来。 刘青山回想一下,好像端午节杀猪的时候,自家冰箱里还真存了几块肉。 主要是近期家中蹭饭的人不多,所以没怎么吃,于是说道:“有肉,当然有肉,包饺子太费事,就榆黄蘑炒肉啦!” 噢,娃子们一阵欢呼,七手八脚的,很快就把这一树的榆黄蘑采摘干净。 争抢中,还糟蹋了一些,都弄碎了。 一棵倒树,就足足采了满满两大筐榆黄蘑,刘青山又美滋滋地挑回去:太多了,咱们吃一筐晒一筐。 等他再次返回的时候,娃子们又在那玩耍上了,边干活边玩儿,本来就是小娃子们的专利。 只见二牤子手里举着个棕色的尖东西,嘴里还念念有词: “东歪,西歪,晌午歪。” 随着他的念叨声,手上那东西也来回扭动,好像真听话似的。 这套小把戏,也是农村娃子喜欢玩的,在找到蛹类的时候,通常都喜欢拿着这么玩。 蛹尖能来回活动,就是东歪西歪的,而如果保持竖直不动,那就是相当于晌午,正中午嘛。 只是这个蛹个头有点大,都快赶上刘青山的一截大拇指了。 “干活干活,赶紧干活。” 刘青山化身成刘扒皮,嘴里吆喝着,还一把抢过二牤子手里的大蛹。 二牤子一瞧,又要放大招,刘青山就拍了一下他的脑壳: “别哭鸡鸟嚎的,我多找点蚕蛹,中午给你们炸着吃。” 一听到吃,二牤子瞬间就乐了:“青山哥,那棵楸子树上不少蚕蛹呢,就是这玩意真能吃吗?” “到时候别把舌头咬下来就行。”刘青山循着二牤子手指的方向,找到那棵胡桃楸,仰头瞅瞅,过上树叶之中,卷着一个个的蚕茧。 他们管这个叫山蚕,属于柞蚕类的,像这种野生的,没有经过人工驯化,所以结的蚕茧不那么规整,颜色也没有那么洁白。 刘青山直接爬到树上,很快就噼里啪啦的,树上开始掉蚕茧。 剥开蚕茧,里面就是刚才那样的蚕蛹。 柞蚕的蚕蛹特别大,当然吃起来也特别香,而且营养极为丰富,最是滋补不过。 剥开蚕茧,有些蚕蛹还没进化完,表面还是绿色的呢。 不过如果放一宿的话,第二天就会变成那种深褐色。 在附近这几棵树上,弄了小半筐的蚕茧,刘青山就回到木刻楞那边,跟张阿姨一起,把蚕蛹都剥出来。 用开水打个水焯之后,切成两半,就可以煸炒或者油炸了。 还有采回来的榆黄蘑,也焯水之后,用肉片炒了大半锅,再加上一锅菜汤和饼子和茶叶蛋,午餐也算丰盛。 “洗手吃饭啦!” 听到娃子们回来的动静,戴着墨镜的武老爷子,都乐呵呵地吆喝着。 他还摘下墨镜,特意好好瞧瞧老四和老五,嗯,果然跟他想象中的一样可爱。 “武爷爷,您吃蚕蛹,大哥说这个东西很补的。”小老四往武老爷子碗里夹菜。 “还有这个榆黄蘑,营养也很丰富。”山杏在另一边也给老爷子夹菜。 夹在中间的武老爷子,都乐得合不拢嘴了。 “嗯,蚕蛹真好吃。”小娃子们嘴馋,啥东西都敢吃,虽然他们都知道,这玩意是大绿虫子变得,不过也照样吃得香。 宋一针也美滋滋地吃着蚕蛹,这么新鲜的蚕蛹,确实是大补,要是范理事在这,肯定还能弄出来别的花样。 吃一口蚕蛹,看看刘青山和那群小娃子,宋一针心中忽然很有感触: 或许,他们就像是蚕蛹,早晚有一天,会破蛹成蝶,绽放出最美好的生命……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你好,1983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你好,1983》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你好,1983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你好,1983》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