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世代盐商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先秦女富豪第2章 世代盐商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 第2章 世代盐商 清掌柜祖先居住在古巴国。巴国在建国时由于最先控制了清江流域和巫河流域的盐业生产,致使巴国经济富裕,国力迅速强盛,疆域不断扩大。建都江州(重庆)后,巴国势力范围最大时,地域在今天重庆全境和西到四川宜宾,北到陕南的汉中及大巴山北缘,以及东南方向湖北贵州湖南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域。 巴国国内大都是高山大川,巴民族是地道的山地民族,他们特别能吃苦。巴人居住在荒莽的大巴山秦岭山区,以及山势陡峭险峻的巫山及武陵山广大地区。在极为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们自强不息,世代繁衍。他们斩蛇蟒,射虎豹,猎牧捕鱼,垦荒种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对古代整个重庆及川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开发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食盐是人类重要的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之一,也是人类烹饪中最主要的调味品。它的作用除了食用,还能杀菌消毒,护齿和清洁皮肤。医药上可用于给病人消炎止痛、解毒凉血、杀虫止痒等。 古代巫河流域和清江流域有天然盐泉流出的卤水,熬干后成为雪白的食盐。主要供应巴国和周边的蜀国以及楚国等广大地区。盐业收入是巴国的经济支柱,要把熬制的大批食盐变成财富,就需要大量的巴国男人把食盐贩卖出去。巴人有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有讲诚信的品质,他们利用较便利的水运交通条件,把食盐转运到周边一两千里范围的广袤地区。 巴国地区多江河溪流,舟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巴国人建造的小型木船,长约2丈,宽8尺。造船时,木匠工师先做好船的骨架——龙骨,再用柏树板镶嵌钉在龙骨上,内外经刨凿加工,缝隙再涂抹上能防水防腐的桐油石灰膏。 贩运食盐利润丰厚。清家的上辈从高祖起,就开始做贩运食盐的生意。巴国盐区这些有开拓精神的男人,自家筹集资金,请木匠工师造一只载重1万斤左右的小型木船。然后载满熬制的食盐,七八只船邀约结伴组成一个船队,驾船外出销售食盐。船队的男人一人驾驶一只船,从家乡巫河出发,先顺水南下进入长江,然后向西逆流而上到枳县县城。有的船再转入东南进入牂牁河,逆流而上进入千里之遥的上游码头龚滩场。大部分盐在这里再通过盐商转运到相邻的广袤的云贵高原地区。船夫们路上互相照应前行,船行到哪里,夜晚就并排停泊在江边。船夫们在江边沙滩上自己生火做饭。饭后大家围着篝火闲谈,深夜才回到各自船上的篾棚里睡觉。船在行进中如果遇到激流险滩,整个船队要停下,先把各自的船在岸边拴牢,然后五六个人一组,齐力拉着纤绳,吼唱着高亢的船工号子,合力把一只只满载食盐的重船依次拉上险滩。从巫河出发把满载货物的木船拉到武陵山腹地龚滩场,风餐露宿,时间长达一月之久。 水上走船是最辛苦的活路。清家的祖父清德俊,以走船为生。夏秋季节,气候变化多端,降雨多,江水涨落喜怒无常,肆虐的江水时常吞灭航行的船只,发生船毁人亡的悲剧。夜晚船夫们住在江边,四周黑魍魍的,遭虫蚊叮咬,有时还会遇到蛇蟒虎豹袭扰。冬季气候寒冷,北风呼啸,逆流上行的船工们弓着腰拉纤,赤脚穿过江边的乱石浅滩。冻僵的双脚在满是冰霜的江边泥里来水里去,刺骨的河水刺得脚裸钻心地痛,脚上的冻疮溃烂让人目不忍视。但困难吓不倒走船人,他们不达目的永不停息。 有一次,清德俊走船到了龚滩卸货后,随着船队驾着空船顺流返航。牂牁河山谷狭窄,江中险滩多水流湍急。他驾着船经过一个叫猫儿岩的险滩时,木船失控偏离航道,撞上江中礁石,船的右舷撞出了木盆大的一个洞。幸好河水浅,空船没发生沉没。船在下游几百米远的江流平缓处停下,船队的伙伴们合力把破船抽上沙滩。其中的两个伙伴连忙赶到几里远的乡场上,请来木匠工师修补破船。工师来后用木板钉上钉子补住漏洞,再往木板缝隙里糊上桐油石灰膏。木匠工师对清德俊说: “老清,船补起了你还必须在江边住几天,等桐油石灰膏干透了,船才能下水走路”。 同路的伙伴接过话说道:“肯定不能走,要听木匠师傅的话”。 船修好后送走了木匠工师,夜幕已降临,船队伙伴们陪伴清德俊在江边住下来。清德俊神情沮丧,呕气晚饭也不吃。一个同伴把饭端到他面前,劝他道: “老清,自己想开些,没翻船也算万幸喔!快少吃点,把自己气成病,这深山老林里哪个来照顾你”? 清德俊听了同伴的话,勉强把饭吃了,第二天他独自留下守船。伙伴们给他留足了吃的粮食,船队就和他告别返航,他在江边值守。出事的河边山高谷深,附近周围三四里没人家居住。白天他蹲守在江边,时而和逆流而上拉牵的船夫们说说话,与顺流疾驰而过的船上伙计打个招呼,时光很快地就打发到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日子就特别难熬。山峰黑魍魍地压向狭谷,山谷里夜鹰和野兽的嚎叫声让人毛骨悚然。他住在岸边用树枝搭成的简易窝篷里,可怕的寂静和孤独使清他一夜难以入眠。好在白天他备足了枯树柴枝,整个夜晚岸边熊熊燃烧的篝火让野兽不敢靠近,才使他稍有安全感。 清德俊在岸边的帐篷里一直住了五天,等船舷受损处桐油石灰膏干透后,才把船抽下水离开那里。他从这次触礁的经历,深深体会到走船人不仅活路苦,生命还时有不测。他回家后同家人商量,决定选择适宜时机第二次择业,自家开个小商号当掌柜,逃离危险的走船行业。 龚滩乡场,坐落在牂牁河之滨的凤凰山麓,隔河与贵州省沿河县相望。滚滚的牂牁河从贵州南来,过乌蒙,切断武陵山,劈山裂石,穿行千里,在这里与支流阿蓬江汇合。往来的舟楫穿越乱石险滩,惊涛拍岸,高亢的纤夫号子在峡谷中久久回荡。乡场隐藏在两江汇流的峡谷之中,三面环水,依山就势,北接巴蜀,南连云贵,经营着一条江河应当承受的航运。 龚滩乡场长达三里远的狭江地带,沿江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平屋延伸铺开,三四米宽的古石板街起伏有致,曲折幽深。小街上有十余家大盐号和百余家商行,聚集了几千名商贾盐丁,百业兴旺盛极一时。南来北往的商旅都在此住店。上下码头上,每天有几百名从事食盐中转交易的商人在这里进货。 清家大盐号坐落在龚滩“盐路”街的通嬴桥南端,该家商号坐东朝西,呈四合院结构,占地面积100多平方丈。临石板街的房屋是商铺,有5个开间,后屋的20多间房子分别是住房和盐仓。清尚志的祖父清德俊几十年前来到龚滩场,见这里是四省交界之处的水陆交通枢纽,赚钱的黄金口岸。于是在该处购置了地皮,陆续建房置办产业自己当起了掌柜。他喜欢这里气候温暖,物产丰富,山民性格率真。后来全家便从巫邑南迁到这里安居乐业。 运到龚滩的部分食盐靠盐丁人力背运,被一些商人转运至云南和贵州两省区域销售。还有部分食盐,经过成群结队的背老二每人背着100多斤盐,沿着一百多里远的盐道把食盐转运到酉水河畔的龙潭场,再用木船通过酉水河运输转入湖南沅江,再转运到洞庭湖周边的20多个市县的广袤区域销售。 清家三代凭着诚信经商,对山民文明友善,很快就融入当地人群中。他们时刻牢记祖辈家训,淳朴待人,与邻里和睦共处。一家有事,众邻相帮。邻居家里有红白喜事,清家人要停下手中生意,去帮忙沏茶端菜,忙前忙后协助主人招待客人。事久见人心,凭着多年与邻居之间的肝胆想照,互相帮衬,他家和周围乡邻亲如兄弟姊妹。 一天夜晚,邻居李东平的老父亲突发疾病,老人忽然晕倒神志不清,把一家人急得团团转。清掌柜夫连忙放下手中活路妇前去看望。看到老人病情危急,连忙主动到场东头请医挚为老人诊治。医挚到来后,为老人进行切脉诊断,开处方抓药。接着把药放进锅中熬制,及时给病人服下。医挚守候了一阵,临走时叮嘱:“东平,我开得这药如果老人喝下以后一个时辰病情没缓解,你要另外请医生诊治,以免病人发生危险”。 送走医挚后,清掌柜陪李家人守候在病人床边,观察着老人的病情变化,心里很着急。一个时辰后,老人仍处于昏迷状态,病情没半分好转。大家商量决定去请远近闻名的王老医生来为老人诊治。王老医生已70岁,他家住在王家沟,离这儿有10里路远。因老医生年岁已高,深更半夜他一般不会出诊。这时候,清掌柜站起来对李东平说道: “走,我们去四个壮小伙把王老医生用滑竿抬来。我跟王老人很熟。我去请他如果不来,我们几个一定用滑竿把他抬来”。 清掌柜和三个小伙子抬着空滑竿,一路提着灯笼举着火把,奔王家沟而去。到了王老医生家中,家人立刻开门迎接他们一行。王老医生问清病人病情后,安排先抓一剂药回家给病人煎好服下,他明天清晨天亮就赶到病人家中去。清掌柜对王老医生说尽好话,恳请他今夜一定要出诊抢救病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们几个人愿抬着他去。王老医生拗不过,决定出诊救人。 清掌柜一行前后举着火把,王老医生坐上滑竿,清掌柜几人轮流抬着王老医生前行。他们翻山越岭,累得喘不过气来,汗水湿透了衣衫也顾不得歇息。行进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把王老医生抬到病人家。王老医生到后立即给李老太爷诊治,为病人抓了中药,立即煎好看着给病人服下。又拿出砭针扎病人人中、合谷等穴位。半个时辰后,病人终于苏醒过来,神智清醒能说话了。这时已是凌晨,公鸡喔喔开始打鸣。清掌柜又忙着把王老医生安排到自家睡觉歇息。他虽一夜没合眼,但看到李老太爷转危为安,心里万分高兴。 做生意不仅能吃苦,还要会谋划。哪些月份进货价格便宜,哪个季节市场销量大,都有市场运作的生意经验。清家历经几代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库房里常存有食盐上百吨,每天来购买贩运食盐的顾客盐丁络绎不绝,成为龚滩场上大盐号之一。 正是:行船经商走四方,贩盐运货挣钱忙。 诚信和善能生财,成就富商美名扬。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先秦女富豪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先秦女富豪》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先秦女富豪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先秦女富豪》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