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世代名医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先秦女富豪第4章 世代名医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 第4章 世代名医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了专职的医挚队伍,扁鹊及弟子都是当时著名的职业医挚。公元前5世纪,秦国开始设立专门的宫廷医疗机构,并设有“太医令”这一官职。同时专门的医著也陆续问世,战国时代出版的医书《黄帝内经》,书内所引用的《上经》《下经》《金匮》《揆度》等10多种医书已经流传于世。脏腑经络气血为核心的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基本形成,药物书籍中确定能治病的药物有200多种,这些为后世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方剂学开始萌芽,医挚们不仅用单味药治病,还探索用多味药组成的复方医治疾病。医挚积累的临床经验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其医疗技术已有药敷、药浴、烟熏、熨法、砭法、灸法、简单外科手术等。 酉阳河畔的江畔乡巴山塆村是一个背山面水的小平坝。平坝上有一套座北朝南依山傍水的穿斗结构四合大院,那就是当地名医世家巴家的大院。屋后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门前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景色秀丽宜人。巴家世代行医,家庭殷实富裕。这座四合院庭院古朴典雅,所用建房木料粗大,屋顶盖着陶瓦。 巴家的老爹巴世文,刚满15岁从私塾学馆毕业后就承继父业学医。白天,他背上装满药材的背篼,跟随父亲下乡到村民家给人诊病。有时到20多里远的村寨,他也要背着装满药的背篼随行。父子俩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巴世文身上的汗水湿透了衣衫。父亲在给山民诊病时,他仔细观察父亲望闻问切:看病人气色和舌苔变化,摸病人手腕处脉搏跳动的频率,捏病人疼痛部位的程度,听病人和家属介绍病情。最后判断病因,开方剂抓药。回家路上,父亲细致地向他讲解当天所遇病人的病因病理。晚上,听从父亲安排,在油灯下逐节诵读《金匮》《揆度》《上经》《下经》等医书。半月要接受一次父亲的诵读检查。如果完不成规定的医书背诵章节,会躺在长凳上饱尝父亲竹板打屁股的痛苦滋味。他父亲每月一次要进山挖药,巴世文也随同父亲前往。在挖药时,认识各种药材,了解各种药材的生长特性。知晓不同季节采收不同的药物。有的药只能用植物的根,有的则用茎,有的用叶,有的要用花和果。 巴世文经过三年刻苦学习和临床实践,就能独立外出诊病。他根据季节变换与疾病的关系备好药物外出诊病:春季山民一般多易感冒头痛,夏季多发疮痈,秋季常流行疟疾,冬季以咳嗽喘息为多见。他能诊治普通山民的伤风感冒,还能对新生儿破伤风、痉挛性疾病等进行准确的诊治。特别在外科方面更学有所长,对疝气、痔疮能动刀消除;能切开腹部实施肠和阑尾等部位手术;还能对四肢部位开放性或闭合性骨折进行矫正固定,再用中药外敷包扎,化脓消肿。行医不到一年,他在当地就小有名气。 巴世文懂得学医无止境,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为了向同行学习,他有时走百多里山路登门到老医生家中讨教。他经常走几十里山路,到同行前辈家中借阅别人珍藏的医书。那时一本医书分成好几捆竹简,重达六七十斤。巴世文把书简背回家,累得汗流浃背。但他顾不得歇息,就开始誊抄。要把药书抄完,需要连续抄写好几个夜晚,紧握笔杆把手指整得酸疼难忍。但他再苦再累也要及时抄完,好把书简迅速送还别人。他有时上山挖药,向猎人请教认识新的药物,了解新药药性,不断研究用新的药物治疗疑难病症。 随着巴世文自身医技的提高和药理知识的积累,他对出现的复杂病案处置得心应手。有一次在行医路上,遇见一行人用竹担架抬着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病人慌慌张张前行。一打听缘由,原来这个病人是个癞子。这种病起初头上长脓疮,后来慢慢形成大片黄色或灰色结痂。结痂处蔓延,创面呈潮红湿润或浅在性溃疡,引起面部眉毛或头发脱落。随着创面糜烂化脓蔓延,外人看到病人容貌会感到恐怖和恶心。民间认为这是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对这种重症病人的处置方法是将病人装进麻袋中,悄悄抬到河边投进河水淹死。 巴世文问清病情缘由后,叫那几个人把病人抬回家,他保证把这个病人治好。他向这几人承诺: “大家请放心,我巴世文凭人格担保,一定把这个病治好。病看好了才向病人家收药费,病治不好不收一文钱”。 实际上,他对皮肤疾病有比较高的治疗技能。曾治疗过疣、疽、痤、疥、痈、白癣等多种皮肤病。他随同这几人来到病人家中,安排病人单独居住一个房间。吩咐家属把病人用过的衣服被褥煮沸消毒后再使用。接着他把病人头上的结痂清洗干净,用马钱子、雄黄和朱砂等外用药末,调合植物油再敷在疮面上。他吩咐患者家人每天敷三次药,不能间断。他对病人亲属说道: “你们请放心,这种病不会传染给别人,与病人住在一起没啥大碍”。病人经过一周连续使用药末敷治,脓疮逐渐结痂好转。再经过一个月连续外用敷药,病情大有好转,眉毛头发又重新生长出来,两月后创面大部分溃疡消失,病人能开始下地干活。 又有一次,巴世文在出诊路上,遇到一行送葬队伍。他发现棺材里还在向外滴血,断定棺材里的死者还活着。他向送葬的人打听,说棺材里死得是一位难产妇女。抬棺材的人说道:“死得好惨,产妇几天几夜孩子都生不下来,最后难产死了。婴儿也死在产妇肚子里”。 “这位产妇死后有多久”?巴世文问道。 “是今天凌晨死的。巫师说今天是个吉日,安排今天迅速出丧。如果错过今天吉日,尸体就要在家里停放好几天”。送葬队伍中一位管事的对巴世文讲。 巴世文果断地叫送葬队伍停下,他要打开棺材,抢救棺材里的“死者”。 送葬的一行人坚决不同意打开棺材盖,说棺材盖已钉牢固了。当地民间习俗认为尸体入殓装进棺材后是不能翻动,再查验尸体叫“翻尸倒柜”,对死者家里不吉利。 巴世文耐心地对他们讲道:“人死了血是要凝固的。你们看棺材还在滴血,说明这是病人假死的症状。只是她的呼吸、心跳、脉搏很微弱,但她的心脏还在跳,身体里的血液还在流动,人其实还是活的”。 最后通过与主人交涉,他们同意就地施救。 一行人把棺材抬到树下,然后打开棺材,发现“死者”心脏的确还在跳动,身体还有余温。巴世文立刻从药箱里取出一丸药,用温开水溶化后,撬开病人牙床,把药汁一滴一滴浸进病人嘴里。他又拿出砭针,从病人的人中穴扎下,不一会病人就“哼”出声音,慢慢苏醒过来。接着巴医生安排把产妇抬回家,对产妇做了小手术,把她腹中死去的胎儿轻轻拉出来。不到一个时辰,产妇流血止住,神智恢复了。巴世文又给产妇开了止血调理的方剂,抓好药后才离开病人家而去。这件事迅速轰动,被人们传遍乡里,极大地提高了他的知名度。 当时冶炼工场造出了能治病的金属砭针,巴世文通过学习《阴阳十一脉经注》,在总结前人砭石、砭针扎穴位治病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在自己身上实验,掌握了针灸治病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在针灸选穴位、配穴位和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他用砭针能治疗腰痛、膝痛、心痛、腹痛和头颈痛等几十种疼痛病症。 巴世文的医术日益精湛,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在当地闻名遐迩。但他仍不断自修提高医技,不断探究疑难病症病理和医技,并寻找治疗重病的新药。有一次,他和一位叫小冉的猎人同路,带上干粮,准备进深山去采药。同时向小冉学习,认识新的草本药物。当他俩走到离家20多里远的山岭时,雷阵雨突然降临,小冉急忙把他带到附近的一座溶洞中避雨。 这座溶洞的空间大,洞里各种形态的钟乳石非常秀美。巴世文30多岁了,还从没见过这溶洞奇观。一走进洞内,各种形状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形象生动,看的他眼花缭乱:洞顶向下垂的钟乳石有的像馒头,向上长的钟乳石像竹笋,还有的像各种形状的动物;有的钟乳石像石鸳鸯,有的密密麻麻像茂密的树林。红绿蓝紫,色彩缤纷,灵动异常,仪态万千,宛如仙山琼阁的神话世界。 两人举着火把,决定向洞里深处走一段,欣赏这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美景。洞内流水潺潺,越往里走,景色各异。当走到离洞口20多丈远的地方时,巴世文看到洞里四壁全是红色的岩石。他感到好奇,走到岩石跟前,用小刀撬下几个小块,放在火把下仔细辨认,又放到嘴里仔细品尝,认出这是呈棱面的朱砂矿石。他取出小刀,再挖下几小块放进衣兜里,决定拿出洞外再仔细辨认。 巴世文走出洞外,把带出的石块在阳光下反复辨看,观察它的结构及光泽度,并细致品尝味道,最后认定它是朱砂矿石。他向小冉讲这种石头可以用来治病,仍继续与小冉一同进山采药。三天后,他背着满满的一背篼药材,和小冉一路回到村里。回家当晚,巴世文向父亲详细摆谈这次采药在溶洞发现朱砂矿的经过。他把带回的岩石小块交给父亲再仔细辨认。父亲通过观察品赏也确认这是朱砂矿石,而且朱砂成份含量较高。巴世文发现朱砂矿藏的所在溶洞,周围好几里没有山民居住,没人知晓溶洞里有朱砂矿藏。当时除了医生以外,也没几个人认得朱砂矿石,更不知晓朱砂这种药物是如何开采提炼的。 巴世文这次进山采药,发现了朱砂矿石。他决定另辟蹊径,走边行医边开矿提炼朱砂卖药之路。这是他人生路上的又一个转折点。 正是: 学医征途路漫漫,探求医学攀书山。 提高医技修正果,七十二行出状元。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先秦女富豪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先秦女富豪》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先秦女富豪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先秦女富豪》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