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拜师学艺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爱恨无俦23拜师学艺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至柔于此画已观看多次深为熟悉,画笔所描部位均了然于胸,遂指着舟中男子言道: “此乃祖师爷当年只身天涯,立志开宗之情状,凡我山上诸人,无论是否弟子,练功之初均需拜谒祖师爷,以示虔诚和感恩。” 当下起立身形意欲悬挂画像,凤儿姐妹均不知有此步骤,待到后退时梦儿因壮壮在侧后,避让不慎触手碰倒案头的琉璃瓶,那瓶中装的是冰雪融水,顷刻流出湿透左半边,众人一时错愕乱了方寸,惊慌中望着师父不敢嬉笑言语。 只有年龄最小的梦儿红着脸,低头说道:“师父!弟子……” 至柔不答轻摇左手,凤儿和凌波微觉奇怪,见师父眼光不离画像,顺眼齐看,先前被水浸染的地方逐渐显现几行字迹。 “不小心……”梦儿未曾发觉,低着头继续表诉。 凤儿赶忙用手指推了推梦儿,轻轻说:“梦儿,别打扰师父!” 梦儿吓了一跳,慌忙抬头,只见师父轻轻吟诵: 携水携山携碧天,难携君子百花怜。 夕阳缱绻千丝柳,暮霭朦胧一面缘。 翼落东南迷海蜃,棋观刘阮误神仙。 春风相对曾如梦,此岸歌声彼岸绵。 此后一些小字隐隐约约不易辨识,依稀是:人既不复,金玉何乐;怡南之阁,还君所物;东西已隔,只为道德;寒夜孤烛,缥缈颜色。 尽头处笔迹落款是:秦淮之妹鸿影留别————大和五年于江宁书。 至柔依时推算作品形成将近百年,并看出诗画之墨者乃一女子,诗中似乎倾诉感情无依百般惆怅,流露只羡鸳鸯不羡仙之意。想起当年祖师爷百岁寿诞之际,此卷由广陵夏老前辈赠与,那么夏前辈的师父秋意浓,或许与无缘人有些干系。 至柔隐约觉得这首诗,题写在祖师爷的肖像上必有深义,这个秦淮之妹极可能与祖师爷、有着非比寻常的交往。自己入门多年,祖师爷和师父均未提起过这段往事,作为后辈不该因此胡乱猜想,当下将此事且放一边,很快画面上的文字也已经淡去。 至柔于是让梅姨先上好香,然后再请出祖师爷的宝像,着令三姐妹立于九霄殿门内的右侧等候,自己简单收拾一下纷乱的桌案。很快,梅姨已在九霄殿正中挂好了画像,端端正正约一丈多高,小小的几案上两个香台,清烟袅袅,各向两旁散去。 姐妹三人微觉奇怪,大殿内并无风起,香台两侧也无门窗之类,三人回望梅姨,但见她低眉信手作揖状,只是四指左右微摆,更无其他。 这边鲜至柔已然拜过祖师爷,就听她对三人说:“你们依次跪拜,凤儿当先,梦儿最后。”三个人每人嗑了九个头又献了三根香,复依次立于师父之后以待安排。 鲜至柔指着画上依稀的雪山说:“此山乃昆仑山,就是你们平日脚下所踩踏玩耍之地,上山无路终年积雪不融,你等随我来此多年当有记忆。此处山石多玉质,前坡平缓犹似传说中的瑶台,合乎阴阳八卦玄机,是以祖师爷觅寻天涯数载,而择此峰作我派之根基。” “九霄殿面南俯瞰重重群山,之后依次是碧霞宫和雪莲居,而雪莲居则紧靠扶摇峰,几乎成背倚之势。扶摇峰乃昆仑九峰之中峰,由此看来不过三四百丈,虽非最高峰却是神幻莫测,旋风多而飞雪少,玉石多阴霾少,玄风怪石常致人以扶摇之幻觉,故曰扶摇峰。” “祖师爷本姓南名求字回天,上山之时已是江湖大家,驰骋武林虽几无敌手然所学驳杂,六韬七略左道旁门亦有窥观,待而立之年矢志开宗,皆因师承多家难以致用,复坚沉于《易经》《道德》十年通透,方有‘天地重生功’流传,又五年‘阴阳轮回功’问世,玄关豁然则上下可通天彻地、四面可呼风唤雨,此二功乃本门至宝,所谓得道乃在于此。” 三个小丫头睁大眼睛、静静听着至柔讲述,虽然有不少题意觉得很是费解,却也没人敢大胆向师父追问为什么。 “祖师爷早年亡命江湖浪迹天涯,后曾得太极宗师许宣平的嫡传弟子——杨亦指点而跳脱尘世,决意追随玄学之道,遂自号‘天涯道名生’而自成一派,承老庄之流拓玄妙之门,天涯玄妙门得之于此,本门因此称‘天玄门’江湖俗称昆仑派。至于太极功那是本门立足的基本功,虽是基本功却奥妙无穷,堪比佛门的莲花功,切不可以为只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小道。祖师爷坐功之时,遍观宇宙变幻,仰彗星穿穹,俯神风漱玉,久之感而创流星漱玉剑,自此开启了我天涯玄妙门之剑道!” 至柔稍停片刻,随后又道:“祖师爷常言本门以道为宗,因道而生得道而成,是以本门重在修道练功,辅之以剑道。剑术之流乃末流,得道者万物嬗变皆成剑道,飞花舞叶风生水起皆是剑招,通透者一时一景无一不是剑术。‘天地重生功’是本门精髓,是将人生于天地之间所得丝丝缕缕、时时刻刻之灵气提取凝练,聚而为我用。天地之灵气乃万物之源,妙用无穷且能驻容养颜,当勤练不息厚积薄发,方能超凡脱俗。比之太极功是大巫与小巫,不可同日而语,此功得以练成,体能资质占九成悟性仅占一成,故‘天地重生功’亦称命功、寿功,出功所耗时日之长短,已然决定人之生死存亡。《祖训录》载两年出则百四十;三年出则百二十;四年出得获百岁;五年出八十有余;六年出七十尚可;不出者不可再练,否则损体折寿舍本逐末有违本门宗旨,六载不能出功者,不录入本门弟子。” “这‘阴阳轮回功’是在‘天地重生功’基础上修炼而成,属于集大成之功,是将人体内外的阴阳二气融通轮转,随意念化优势互为倚用,可单用也可复用。功成之际纵举手投足旋衣舞袂,虽无意亦伤人于无形,若能假以金石之质施为,则阴阳二气可随人意轻松化转四时之景象,雷电冰霜等均可随金石之物上下左右迸发。若是渗透阴阳功满太极,则肢体任意部位同样有此奇功,因而有电光剑、霜华剑、惊雷迷雾剑、霓虹剑、疾风骤雨剑、卷雪萃冰剑传世。” 言毕掌门鲜至柔已迈步出了九霄殿。 “你等且随我过来!” 三人跟着至柔来到大殿正门外,只见不大的方形场地中,有一只三尺高香炉,薰烟袅袅升腾,香雪四周弥漫颇为壮观。 尔后至柔转东,边走边道:“当年祖师爷择玉而居,磨玉为池;雕栏镂屏,修台筑阁;建殿砌宫,开窗置顶;尽凭一人双剑依八卦形位而定今日之势。以碧霞宫居中,雪莲居在坎位,九霄殿在离位,翛然阁在震位,摘星阁在兑位,暖玉轩在巽位,彩云轩在坤位,宁月轩在艮位,安日轩在乾位。冰玉池在翛然阁正东,是练功习武之地,文书馆在摘星阁正西,是读书识字所在,所有屋宇皆在扶摇峰之前,其中雪莲居乃是本门尊长的修行之所。” 说话间,几个娃娃已随至柔又回到了冰玉池的正中,就见至柔伸手照地面指画一圈,细细道来:“此乃冰玉池,系祖师爷以金弧剑削玉而成,方圆整整六丈,周围玉栏扶手与冰玉池乃是一整体,东侧与一六尺高玉石相连,玉石粗约四尺,宛若人形,左手似撑腰间,右手紧紧按在玉栏扶手之上,遥望东方。玉石虽天然成型,却是祖师爷刻意而留,故本门弟子和山上诸人尤为体惜,有专人适时检拭。玉石左侧是下山石阶,石阶四尺来宽两侧均是雕栏玉砌扶手,与冰玉池整体相连,玉阶凿一百零八级而终,再往下则是青云白雪,非武功有成之人难以攀登此山。” 至柔一边详解冰玉池的由来,一边逐一指明周围的各式辅助装饰,以及陪衬的建筑物。 “《祖训录》记载凡我山上之人,皆可练功习艺不受阻碍,然功艺需相符不得相违,违者逐其下山,下山作恶者因其轻重而责罚。祖师爷四十得道五十收徒,六十废徒后四载复授。初时收卫远高、徐伟坚男弟子二人,艺成下山却肆意妄为,远高好勇斗狠且未完师命,被罢出门墙;伟坚恃强凌弱更有劣迹不敢回山,祖师爷万里追踪,废尤甚除其名,从此本门鲜有男子。后复得师父孟灵冰、师叔甄莹玉二人,再以我师承其衣钵,冰玉池之名,因师父孟灵冰、师叔甄莹玉二人的出功之日,直追祖师爷三年零三天,我师出功是两年零九月,而莹玉师叔是两年零十月,祖师爷见此情形大喜,以合二徒之名命此练功之场地。” 至柔说到五十收徒时,神情严肃意涵告诫,及至冰玉池来历后,方才颜色稍加赞许。 “我上山之时甚幸!不多日,适逢祖师爷百岁寿诞,祝寿之人颇多。祖师爷看上去与我父辈仿佛年纪,神姿勃发步履轻灵,全不像一老者。那时我师年已四十余,然就像十八九岁女儿一般,即便今日也无甚变化,这是修炼本门‘天地重生功’的缘故,武林中人多不知情,世俗更有误解,以为雪莲灵芝遍布昆仑随意饮食……” 言语之间微露一丝不屑,眼眸依然眺望着东方一片绵延积雪,虽万千深沟险壑而神情自若,偶尔轻抚玉栏,诉说诸多儿时记忆,颇为眷恋神往。 “祝寿之人当中,有一老者持一卷轴献与祖师爷,卷轴长约五尺,封装严密。祖师爷接过随手交与我师,并问其姓名、是何人子弟,老者自称广陵夏之风,其师秋意浓,祝寿之人大多是见多识广的江湖人士,也有些许隐士怪杰,有相当部分其实彼此并不相识,皆祖师爷早年广交宾朋游学天下之因。座中宾客颇多惊奇,言秋意浓怪僻,一徒一子虽名满江湖,其本人却不与江湖来往,这夏之风六十多岁,武林人称‘硬碰硬’,驰骋武林三十载而不衰,然其并不壮硕反倒是小巧,现在想来此人也练过道家功之类。今日尔等所见祖师爷画像,便来于此!” “当时座中有少林僧三人,年长的大约六十来岁,另两人大概略晚一辈子弟,也有四五十岁,长者称受方丈之命赠经书两本,以酬十年前、我师孟灵冰出手救命之恩。祖师爷曾云:少林派由来久远,起于魏晋而盛于隋唐,因达摩面壁于嵩山,历时九年而功成,遂传《易筋》、《洗髓》二经,故少林寺以佛为宗,因佛而动,见佛而止。祖师爷曾与少林寺方丈、谈及佛艺佛功佛法,称虽源于西天却成于中土,继而誉满大江南北,若得机缘当详参细品!” “宴中还有九嶷山派、天山派子弟,最远当属南海南子岛,其开岛岛主与祖师爷昔日有师徒之谊,现今门人子弟已移居永恒岛,仍有联系,其他人物大多也是这般关系。祖师爷曾言九嶷山派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当年祖师爷与九嶷门人砌磋武学,三十日未果,本门内功虽略微前出,然剑术互有短长,各擅其场。” “天山派乃我近邻,其武功有独到之处,现任掌门何如龙自称何无剑,据传剑艺远胜天山派诸前辈,出于蓝而盛于蓝,形意剑堪称武林之首,挥臂为剑并指为刃,其内功刚猛与本门大相径庭,实无可比之处。祖师爷曾言:内功乃大道,剑势乃末流,功强则剑威、功深则剑厉、功纯则剑柔,故以天下之柔,驰骋于天下之坚,则胜负已定矣!” “自我学艺始,至今将近四十年,在我二十四岁那年祖师爷仙逝,此后众弟子精研经籍,通透本门“阴阳轮回功”,二十年后我得师父指点始创卷雪萃冰剑。之前祖师爷已开创电光剑和流星漱玉剑,后又有师父创霜华剑和惊雷迷雾剑,师叔创疾风骤雨剑和霓虹剑。本门宗旨乃是学剑不用剑,一旦用剑当有必死之人,故犹需牢记。本门基本功你们都已熟练,从今起开习本门精髓‘天地重生功’,出功时日由你们天分而定,其他诸如饮食之类由雯姨照应你们,不必多虑。‘天地重生功’分三层,第一层乃人重生;第二层乃地重生;第三层乃天重生;此功结束,脱胎换骨;此功圆满,浑身是胆;”说完,盘膝端坐于冰玉池正中。 虽时值仲夏,然昆仑之上寒冷不变,姐妹三人平日里虽不觉有多冷,皆因练过五年的太极功,若说端坐于这冰玉之上,片刻无碍长时间亦是不能。而壮壮却趴在翛然阁的玉栏扶手上,俨然像一个威风凛凛的督考官。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爱恨无俦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爱恨无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爱恨无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爱恨无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