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武后连番动作,凶狠报复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武后连番动作,凶狠报复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明礼殿,姚令璋和李绚对面而坐,韦弘敏,韦纪,程务忠,蒋俨等人守在门外。

“陛下写了短笺给裴相,希望下官能任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姚令璋看向李绚,面色凝重的说道:“但中书省的名单中却无下官的封赏事宜……想来是有人想要限制陛下对政事堂的控制。请问王爷,我等该如何做?”

“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这是薛相当年走过的路子。”李绚坐在软榻上轻轻点头,这个建议无疑是姚令璋给李显提的。

以虚职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能够做宰相,而且还能够陪同在皇帝的身边。

过上几年之后,专任侍中,如此一来,资历不够的问题也能够解决了。

在李显为英王时,先帝就让姚令章任英王长史,一直到如今的太子詹事,不是没有原因的。

李绚抬头,沉吟着看向姚令璋:“敢问长史,这个消息,是谁告诉詹事的?”

封赏名单,最初是由吏部起草,之后,中书汇总增删修改,皇帝定夺,武后盖印。

如今远还没有到皇帝的手里,也没有到武后的手里。

姚令璋听懂了李绚的意思,轻轻点头道:“是中书舍人杜审言。”

杜审言能够成为中书舍人,有很大原因是他身上有深刻的东宫烙印。

李绚低头,轻声说道:“如此说来,给东宫透露消息的人应该就是裴相了,裴相也是在告诉东宫,不想让长史拜相的人,不是他。”

如今真正能够决定姚令璋是否为相的,只有三个人,裴炎,李显和武后。

李显自然是想姚令璋能够进政事堂的,但武后是最不想的。

至于裴炎,一个滑头,两边不想得罪。

“裴相怕是想要让我等和天后冲突,他好从中得利。”姚令璋面色担忧的看着李绚。

如今的朝局,就是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

对于裴炎来讲,他虽然是辅政大臣,但是正面强对武后和皇帝是他所不愿意的,而对他最后的局面,就是东宫对上武后。

对于东宫来讲,也是一样,若是裴炎能出头和武后强抗,那么东宫就要轻松许多。

当然,武后也是最喜欢看到东宫和裴炎发生矛盾的。

……

“所以,如今怎么办?”姚令璋面色凝重起来。

武后一插手,裴炎就松手。

这对东宫极为不利。

李绚深吸一口气,说道:“此事,陛下还不知道吧?”

“陛下不知。”姚令璋肯定的点头,他想在东宫内部商讨出一个应对策略来,然后再找李显。

毕竟李显虽然为人宽厚,但是在处置朝政上却是资质平庸,让他想什么好办法,很难。

“那么不如如此。”李绚抬头,看向姚令璋,认真说道:“请陛下手书,调裴相为尚书左仆射,王相为中书令,长史直接升任侍中,如何?”

姚令璋愣了,这是什么操作。

其实对于姚令璋而言,他最好的去处,是六部尚书,但如今的六部尚书,该调整的都已经调整到位,根本没有他的位置。

所以,对他来讲,只能更进一步,做宰相。

不直接任侍中,中书令,而是先同中书门下三品,攒够资历,再做宰相。

如今李绚却是要他直接做侍中,这不对啊……

姚令璋突然有些明白了过来,轻声说道:“王爷,还是要拉拢裴相?”

李绚轻轻点头,说道:“眼下的朝局,说到底,还是陛下和天后,在拉拢裴相。”

皇帝和武后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如今唯一犯这个错的人是李治。

李治认为武后和李显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所以只要李显能忍,忍个三五年,足够的熟悉朝政,培养够足够的亲信,三年之后,他就可以直接出手掌握朝政。

但可惜,武后不会给李显这个机会的。

有太多人看明白这一点了。

愿意出头帮助李显的,多是一些朝中的中下层官员,上层的官员愿意动手的人不多。

甚至有不少人认为武后是承先帝遗志,如今也是在帮先帝看着整个朝堂。

因为他们知道整个朝堂真正的敌人是谁。

但他们都错了,和李治一样的错了,武后要的,不是替先帝看住江山,她是要夺取整个天下。

所以,李显想要稳住朝堂,就必须要拉拢裴炎。

深吸一口气,李绚看向姚令璋,有些抱歉的说道:“如今,恐怕需要长史稍微牺牲一下。”

“王爷请讲。”姚令璋神色肃然起来。

“这一次入相,长史还是放弃吧。”

李绚看着姚令璋,抱歉的说道:“长史检校中书侍郎如何?”

“中书侍郎?”姚令璋微微一愣,他去检校中书侍郎?

以正三品的太子詹事,检校正四品上的中书侍郎?

李绚认真的点头,说道:“陛下让长史同中书门下三品,实际上不过是需要在政事堂有只能够借助的手,而裴相明显不愿意陛下的人进入政事堂,如此,我们就退一步,做中书省的第三把手,中书侍郎。”

中书省以辅政大臣裴炎为首,中书令刘审礼还在西域作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义琰为二把手,中书侍郎,不同中书门下三品为三把手。

历来,不同中书门下三品的中书侍郎和黄门侍郎,都是用来养老的位置。

就如同崔知温和杨武。

崔知温还好,不过是因为首鼠两端,最后被皇帝免了同中书门下三品,但好歹给了他和吏部同办明年科举的权利。

但真正倒霉的,是前中书侍郎杨武。

去年的时候,因为牵涉到越王谋逆案,杨武被直接罢官。

这是皇帝下的最重的手。

自从杨武被罢免中书侍郎以后,中书省一直都有一个中书侍郎在空着。

“如果说,长史的年纪再大上四五岁,那么那个位置就是养老的地方,但如今,却正是年富力强,做事的年纪。”李绚目光肃然的看向姚令璋。

想要帮助李显稳住位置,就看姚令璋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李显了。

姚令璋认真的看着李绚,问道:“需要几年。”

“短则一年,长不过三年。”

李绚看向姚令璋,担忧的说道:“若长史在中书侍郎待三年,那么天下就真的出问题了。”

姚令璋的脸色顿时凝肃,随即,他郑重点头道:“好,就如此吧。”

“至于东宫的其他同僚。”李绚抬头看向外面的韦弘敏,程务忠和韦纪几个人,轻声说道:“就看他们哪位能够争取到光禄,卫尉,太常,太府,这几个位置了。”

姚令璋抬头,难以置信的看着李绚。

李绚的意思,就是说,东宫彻底放弃一些看起来位置很高,但没有实权的官位,直接去抓那些掌握实权,位置低一些的官位。

就比如中书侍郎。

好手段啊!

“好!”

……

一眨眼间,一整天的时间过去了。

腊月二十九日,承天门外。

在嵩山待了一天的李绚,在早祭之后,等刘瑾瑜和裴诗彤带着三个孩子出门。

后日便是皇帝受册登基之日,朝中的很多事情,这两天便会彻底抵定,其中就包括东宫诸官任职之事。

“王爷!”韦弘敏一身的绯色长袍,站在李绚身侧,拱手道:“事情定了。”

看到韦弘敏走在李绚身边,四周众人,下意识的看了过来。

昨日,朝中便已经有风声,天后不愿意让太子詹事姚令璋同中书门下三品。

东宫不得不将彭王叫过去商议,如今过了整整一天,看样子是有结果了。

李绚平静点头,低声问道:“如何了?”

“裴相推辞了尚书左仆射,但是同意詹事检校中书侍郎。”韦弘敏松了一口气,如今看起来,裴炎是接受了皇帝的好意。

李绚微微点头,裴炎接受这个条件,其实没有什么意外的。

他毕竟是宰相,皇帝已经退一步,愿意让姚令璋不拜相,转而任中书侍郎了,如果他再托言推辞,那么接下来,面对东宫群起而攻之的,就是裴炎了。

裴炎这个辅政大臣,虽然在朝堂中也有不少的亲信,但实际上能起作用的不多。

这么多年来,先帝和武后执掌朝政,一直都在防备有人结党营私,所以真正的私党,即便是有,规模也不会大。

如果给裴炎三五年的时间,或许他真的会成为下一个长孙无忌,但现在他还差的远。

在皇帝退一步,又能对武后有所交待的情况下,接受皇帝的好意并不奇怪。

“裴相还说什么了?”李绚侧身看向韦弘敏。

韦弘敏顿时惊讶的看向李绚,然后才赶紧低声说道:“裴相说,希望詹事入中书省后,能够按制办事。”

什么按制办事,无非就是让姚令璋,在进入中书省之后,一切唯他裴炎马首是瞻。

“这是应该的。”李绚侧身看向韦弘敏,轻声说道:“这不是一直以来,我等最想要的吗?”

韦弘敏一愣,随即无比惊佩的看着李绚。

他们一直想要裴炎站出来直面武后,但裴炎一直耍滑头不愿意,如今姚令璋入了中书省,却可以更好的推动此事。

李绚轻轻一招,便让裴炎不得不站到武后的对立面上。

李绚抬头看向贞观殿的方向,轻声说道:“小心一些,这事没那么容易完。”

“是!”韦弘敏顿时肃然,若是天后看穿了他们的算计,怕是报复马上就来。

……

腊月三十,大年夜。

群臣照例祭拜先帝。

身披一身白麻丧服的李绚刚刚从承天门走出,韦弘敏已经从后面快步走近,面色凝重。

其他人下意识的让开位置。

“王爷,出事了!”韦弘敏拱手道:“太子妃有请!”

“嗯?”李绚满脸愕然。

(本章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