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泾渭分明的东方和西方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第四百零二章、泾渭分明的东方和西方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啪啪啪!\n\n印度西北。\n\n勒保手里面的后装枪快速发了几枪。\n\n百米之外,几个木制靶子被打得木屑纵横。\n\n“好枪啊!”\n\n勒保自然是识货的,这种从走私渠道购买的大明陆军制式后装枪,制造精良就不必说了这可不是和印度这边普遍存在的手工作坊制造出来的枪械,而是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标准化的工业品。\n\n其质量和稳定性,都不是手工作坊能够与之相比的。\n\n而比质量更加关键的,是射速!\n\n勒保这是第一次接触后装枪,但是他在熟悉了之后,很快就能在两三次呼吸之间就完成换弹、击发、\n\n射术足足比一般的前装枪快了五六倍!\n\n如果是熟练的士兵来操作的话,也许还不止。\n\n“征西都司就是用这种枪械打胜罗刹的。”\n\n在说话的是现在勒保军政集团的二号人物张汉潮。\n\n他本是在陕西做知府的汉官。\n\n充其量也就是勒保的智囊。\n\n但现在,由于勒保西逃的时候带来了大量的汉人,这些汉人都被编入了八旗之中。\n\n导致现在八旗的成份有些复杂,而张汉潮在这些汉人之中颇有名望,在旗开城内,张汉潮的地位已经攀升到了仅次于勒保的地步。\n\n而且随着大明统治的稳固。\n\n这一股残兵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本来他们还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的,因为他们的北面是平西藩,平西藩虽然是大明藩臣,但自主性还是很高的,更何况中亚北方就是俄罗斯人。\n\n平西藩为了巩固在费尔干纳盆地的统治,并没有和勒保兵戎相见。\n\n双方反而做起了买卖费尔干纳盆地的平西藩出口粮食,用粮食来购买来自印度西北的白女奴。\n\n两边的关系还算和睦。\n\n但现在。\n\n大明彻底将俄罗斯人驱逐出了中亚,并且还建立了中亚都护府。\n\n平西藩还好,他们可以开放费尔干纳盆地,接纳来自汉地的移民,甚至平西藩诸侯们的子女都送去了南都上学等一代人过后,平西藩也就彻底融入到了中华体系之中了。\n\n但是勒保以及他旗下的八旗之民呢?\n\n北有大明中亚都护府。\n\n南有大明印度诸侯。\n\n这大清残余,还能安安稳稳的保住现在的地盘吗?\n\n整个东方世界所有的国度都臣服于大明的时候,勒保和他手下的八旗兵们就显得十分的扎眼了。\n\n哪怕大明似乎把他们这一股前清余孽给忘记了。\n\n但现在在旗开城内,不少八旗余孽都有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惶恐。\n\n而一些被裹挟而来,现在也被编入八旗的汉人则是认为他们完全可以通过投靠大明来获得安稳在旗开城称藩建国的权力他们本就是甘陕汉民。\n\n“实际上枪械只是一部分,关键是火炮!明军的步卒可以通过密集的火力将罗刹人的精锐骑兵正面击溃!”\n\n张汉潮说道。\n\n“草原之民凭借骑兵之利便可和中原对抗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草原上不可能生产火枪,火炮!”\n\n勒保闻言,也只能沉默的点了点头。\n\n“英国公那边怎么说?”\n\n“他建议上表,称臣!”\n\n“上表.称臣”勒保微微沉吟,“明廷会接受吗?”\n\n“所以.我们还需要有投名状!”\n\n“投名状?”\n\n“对!”\n\n“谁为投名状?”\n\n“加尔各答!”\n\n“我们能攻下加尔各答?”勒保皱着眉头。\n\n“这很难,不过.我们可以试试。”张汉潮说道。“毕竟,我们名义上和不列颠人还是盟友呢。我最近在读西方各国经典,有个故事很有意思,叫做木马屠城纪!”\n\n“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勒保低声说道。\n\n不列颠人事实上对勒保会投靠大明是有所准备的。\n\n但面对八旗兵的偷袭,以及诸侯联军集中兵力的猛攻。\n\n无法得到补充的不列颠人终究失去了自己在印度的最后一块殖民地。\n\n【欧洲同盟条约】和【勒保请封奏疏】几乎是前后脚,一起到了朱皇帝的案头上的。\n\n“欧洲大联合,东方世界也基本上被整合完毕了.”\n\n朱皇帝将这两份资料放在了案头上,嘴角浮现了一丝笑容。\n\n随着大英帝国的势力彻底从印度被驱逐了出去。\n\n东西方就此便形成泾渭分明的对抗局面。\n\n对于东西方而言。\n\n未来十年,甚至是二十年,最关键的就是整合内部!\n\n对此。\n\n朱皇帝是非常有信心的。\n\n因为东方有一个绝对的核心。\n\n而在西方\n\n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双巨头,而下面还有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匈牙利等国。\n\n各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利益纠葛了上千年。\n\n岂能是那么容易整合的?\n\n所以.\n\n对朱道桦来说。\n\n所谓的欧洲同盟。\n\n就是他手里的一柄刀。\n\n一把逼着大明国内各阶层拒绝躺平,继续发展的“纸老虎”。\n\n就在此时。\n\n殿外的脚步声密集的响起。\n\n朱道桦抬起头,伸了个懒腰,然后换上了一副开国大帝的威严表情。\n\n陶必铨、彭浚两人以及接替了罗芳伯担任全国工商业促进会会长顾松三人大踏步走了进来。\n\n朱道桦就坐在御座上挥了挥手。\n\n很快。\n\n伺候的女官就搬了几张椅子过来,让三人坐下说话。\n\n虽然朱皇帝这个开国大帝的权威是实实在在的。\n\n在欧洲已有不少媒体将他称之为“有史以来最有权力的皇帝”。\n\n但他还是不太适应让大臣跪在地上或是远远站着说话。\n\n他比较喜欢的是让大臣坐在周围好像开会一样讨论事情。\n\n欧洲同盟成立算是一件外交上的大事,但是大明对此也早就有应对了。\n\n而勒保请封,对大明来说就不是什么大事了。\n\n也许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但是也仅限于此了。\n\n因此。\n\n三名大明重臣联袂而来,肯定不是因为欧洲同盟和勒保请封这两件事来的。\n\n“皇上,内阁、行政院、议政院经过讨论,【大中华关税区经济发展纲要】已经成形了,您的意思都已经体现在了其中。”\n\n彭浚递上了一本厚厚的书册。\n\n朱道桦翻了翻前面的目录,然后交给旁边的女官,交代到:“抄录一份,让太子熟读后写一份感想给朕。”\n\n“是!”\n\n女官领命而去,三大臣眼里顿时露出了同情之色。\n\n得.\n\n小胖太子这些天都得头痛了。(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