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大中华产业分工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第四百零三章、大中华产业分工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彭浚和陶必铨两人互相看了看。\n\n现在在朝堂内。\n\n已经渐渐不分什么粤党湘党了。\n\n随着朱皇帝对从道华大学、广州大学等新式大学毕业的政治系学生们的扶持。\n\n现在无论是之前的粤党、湘党、江浙党的大佬们都感受到了压力。\n\n他们从本质上是一党的都是旧文人。\n\n现在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他们这些人的属下,开始越来越多的换成是新时代的文人。\n\n在新时代的冲击下。\n\n这些以地域乡党组成的旧时代的官僚集团,逐渐有被新时代的有政党属性的‘中华复兴党’取代的趋势这也是朱皇帝有意为之。\n\n他要扶持新时代的学生们结合成为大明第一个近代化的政党。\n\n而在他们的压力下。\n\n旧文人们也开始抱团。\n\n于是乎。\n\n几十年后主宰大明政坛的两大政党的雏形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n\n分别是以新式大学的毕业生们为主的“中华复兴党”。\n\n以及旧官僚们抱团取暖的“正道会”君子不党么,旧官僚们不屑于称自己为党。\n\n不过。\n\n在几十年后。\n\n无论是中华复兴党还是正道会。\n\n都逐渐摆脱了以官僚来源为主要区别的政党底色。\n\n转而代表了各自背后的阶级利益中华复兴党背后是以金属冶炼、军事工业等重工业资本为支撑。\n\n而正道会背后则是大量旧时代的地主资本家们为代表,主要是农业资本、小地主阶级、金融资本等为代表。\n\n都是资本家们的狗啊。\n\n这大明帝国可真的太反动了。\n\n不过现在的大明皇帝、官员们可没有意识到,大明朝廷正在形成的的未来两大党居然没有属于无产阶级泥腿子们的代表。\n\n这可真的太不应该了。\n\n然而现在大明君臣并不关心这个。\n\n大明首相彭浚虽然将【大中华关税区经济发展纲要】递交给了朱皇帝,但是他先说到的却不是这个在朱皇帝看来至关重要的有史以来最大的关税自由区的经济大整合,而是关于日本的事情。\n\n“在新日本发现了大煤矿和铁矿?”\n\n朱皇帝闻言摆摆手说道:“发现了就发现了吧,天高皇帝远,咱们也不可能什么都拿到自己的手里。”\n\n“皇上这是疲秦之计?”彭浚问道。\n\n“你以为日本是强秦?”\n\n“就算算不上强秦,也是咱们这边实力仅次于大明的国家,而且他们还有上百万的武士,这些武士若是不找个地方好好消耗消耗他们的精力,日后少不得生出一点乱子。”彭浚说道。\n\n“这倒也是,每年向南美洲移民五万日本人,就足够日本国全国都要陷在这件事情上了。”\n\n朱皇帝说道。\n\n可以预见的是。\n\n未来。\n\n日本的人才、资金,会源源不断的涌向新日本。\n\n到那个时候。\n\n用来发展本土的资源就很有限了。\n\n当然了。\n\n也不是说日本本土不能发展。\n\n实际上。\n\n在后世。\n\n日本四岛的人均收入还要比汉地还要高一些呢。\n\n但是这是在大量的人口移民到了南美洲,同时日本的发展也要受到大明帝国的干预和指导,在大明给他们制定好的线路上发展。\n\n想到这里。\n\n朱皇帝翻开了这一份【大中华关税区规划发展纲要】。\n\n“自古以来,天朝居中,诸藩以朝贡奉天朝,诸邦说是一体,但实际上还是各行其是。而这一纲要,是要把大中华诸邦彻底在经济上结成一体。大明为主干,如日本、朝鲜、安南诸藩为枝叶,让诸国不仅仅在政治上、文化上尊奉大明,在经济上,也要依赖大明,如此一来,咱们这个大中华区,才能真正的团结,融合为一个整体!”\n\n朱皇帝的话让在场三人都有些疑惑。\n\n就这样,能够把其他诸国融合进来?\n\n“不过能不能融合为一个整体也不能强求,但有一点是要必须做到的!”\n\n朱皇帝继续说道。\n\n“大明必须要在经济上完全控制住诸国,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大中华经济圈的协同一致。咱们大明在国际上是不会有盟友的,我们也不需要结盟,但是咱们下面的这些藩国,必须要控制好!只要能把现在向咱们称藩的藩国的经济完全统合进入和大明一体的经济轨道,那就意味着世界的一半市场全部属于大明!”\n\n其实不止一般。\n\n从人口上来说。\n\n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了!\n\n现在全世界的人口九亿左右。\n\n汉地三个亿。\n\n日本朝鲜加上安南差不多一个亿。\n\n印度两个亿。\n\n再加上东南亚的这一坨。\n\n可以说大部分的人口都已经在大明帝国的掌控之下。\n\n只是\n\n这个世界上能够供养大量人口的土地。\n\n还有两大快没有被控制。\n\n一个是欧洲平原,还有一个是北美大平原。\n\n欧洲平原大明肯定是没办法拿到手了,欧洲人毕竟不是印度人。\n\n想要征服欧洲的难度太大了。\n\n朱皇帝也没去想这个。\n\n但是北美大平原.\n\n这是可以争取的!\n\n只要能把北美大平原拿到手。\n\n那全世界不但三分之二的人口在手。\n\n三分之二的产粮平原,也在大明之手。\n\n到了那个时候。\n\n大明不当爸爸,谁当爸爸?\n\n“而要控制诸国,首先要做好产业链的分工。诸国不得轻易发展出了大明划定的领域。”\n\n朱皇帝说道\n\n“这诸国如何能执行?”\n\n“当然是要有足够的好处了。”朱皇帝微笑道。\n\n“就比如说日本。其国土狭小,耕地少,若是种粮无论如何都是富裕不了的,所以可以给他们安排一个比较能赚钱的行当。”\n\n“就是.制糖业和海洋捕捞业?”陶必铨也翻开了这一份纲要。\n\n“没错,日本多山地,适合种甜菜,可以在日本建立制糖厂,日后日本就做整个大中华的糖业基地。”朱道桦笑道,“别小看糖,这可是一大串的产业,从种植到生产再到再加工,市场大,利润高。日本老百姓会感激朕的”。\n\n能不感激么。\n\n日后的日本老百姓人人都拜朱皇帝了。\n\n而日本产糖。\n\n也肯定不能发展出什么军事工业了。\n\n这样一来。\n\n武士之国就变成了白糖之国。\n\n何乐而不为?\n\n“除此之外,还要因地制宜,鼓励别的藩国承接相对应的产业。钢铁、粮食是战略资源,一定要防止东南亚个东亚的诸藩同时掌握这两种战略资源!”\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