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工农结合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八十八章 工农结合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焦炭炼制厂模式的成功,朱高炽有了底气去找朱棣。\n\n“又要去军户?”\n\n听到朱高炽要去从军户中招募人手,朱棣感到牙疼。\n\n上回让老大去卫所摸查贫困户,主要是为了锻炼老大的能力,结果老大搞出那么大的动静,连唐云都被惊动。\n\n一个指挥使,一个王府子弟,到了最后,结果只招募了二十余人。\n\n“这回你准备招多少人。”\n\n“要招两千人。”\n\n“嘶。”\n\n“咳咳。”\n\n……\n\n朱棣被自己的口水呛住了,咳的满脸通红,吓了朱高炽一跳,连忙上前拍朱棣的后背。\n\n好一阵,朱棣左手摆了摆,阻止了朱高炽拍背的动作。\n\n“招募这么多人?你用的了。”\n\n“西山,石景,宛平,北平,大兴。大兴,宛平,良乡,房山。两条主线,还有几条支线,合计上百里的铁道,儿子计划在三个月内完成,所以需要许多的人手。”\n\n朱棣摸起了下巴。\n\n铁道能运兵。\n\n不过呢,只百里的铁道,对军事的意义不是很大,起不到多大的作用。\n\n“如果修建一千里的铁道,你能办成吗?”\n\n朱棣忍不住问道,他想把铁道修建到草原上。\n\n朱高炽摇了摇头。\n\n不行么。\n\n朱棣纳闷起来,一百里都能修,怎么一千里就不行了?\n\n“修是能修,可草原上怎么保护铁道呢?恐怕要不了许久,铁轨就被偷完了。”\n\n“思考的周全。”\n\n朱棣明白了,不是不能修,而是人不允许,想要在草原修铁路,还得继续收拾才行。\n\n北平周边能修,因为谁敢偷铁轨?\n\n就算有人偷。\n\n但是能追查,能控制住。\n\n草原则不行。\n\n“两千人不是小数,咱先要和几位指挥使商议一番。”\n\n“要多久?”\n\n“三五日吧。”\n\n朱高炽不满。\n\n“两日吧。”\n\n朱棣主动改口,谁让老大有本事呢。\n\n不光能挣钱,还能解决军户的问题,朱棣忍不住叹道,自己这当老子的,还要看儿子的脸色。\n\n第三日。\n\n大厅内。\n\n几人坐在太师椅上,等着燕王的到来,三个人分别是燕山左护卫,中护卫,右护卫的指挥使。\n\n“听说大公子去了一番卫所,好大的动静,怎么才招募了二十几人?”\n\n右护卫指挥使陈贤,大大咧咧的问向中护卫指挥使唐云。\n\n陈贤资格老,从朱元璋起兵。\n\n从杀伐之中熬出头,南征北战数十年,战功赫赫。\n\n唐云笑了笑,却没怎么搭理陈贤。\n\n张玉年龄不小,可他是前朝降人,洪武十八年才归降,而且去年才调来燕山卫。\n\n见两人不怎么和睦,斜着身子恻向唐云。\n\n“大公子名声鹊起,我还没有私下接触过,听说你和大公子同行了一路,有什么体会?”\n\n陈贤端起茶杯品了两口,什么话也不说,仿佛毫不在意,眼睛一眨不眨。\n\n“大公子性格温和,言语有礼,行动中在意士卒,爱护百姓,有王爷之风。”\n\n“那就好。”张玉满意的笑道。\n\n此时。\n\n朱棣走了进来。\n\n“燕王。”\n\n三人连忙起身相迎。\n\n“诸位都坐,咱们都是自己人,这里没有外人,不用在意虚礼,随意才好。”\n\n虽然燕王这么说,几人还是非常的恭敬。\n\n几人中,就算张玉是前朝降将,可也是随当今圣人奋战多年,谁也不是没脾气的。\n\n随着三司的崛起,五军都督府也在健全。\n\n燕王的权力逐渐变小,人尽皆知。\n\n可不提北平诸卫,只燕山左中右三卫向来唯燕王马首是瞻,除了是燕王的护卫,更多的是燕王的威望日隆。\n\n因为燕王能打胜仗。\n\n多次带领大军北伐大胜而归,整个北平诸位都是他的部下,谁不敬重他。\n\n而燕王又爱护部下,常常赏赐将领。\n\n自然而然。\n\n燕王的威信,在整个北平卫所非常的高。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都愿意听燕王的指挥。\n\n圣人在应天府夸燕王,当众说燕王是北境诸王之首,这句话可不是空话。\n\n秦王和晋王的亲卫规模都比燕王大。\n\n但是两人的才能不如燕王,功绩更不如燕王,在当地的诸卫所中,威望也就远远不如燕王。\n\n也是北平的三司,不敢学西安官员顶撞秦王,在北平当面顶撞燕王的原因。\n\n事情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并不是朱棣有三头六臂。\n\n“今日请三位来,是咱有个想法,要和诸位探讨一番,如果诸位觉得可行,那咱就开始做。”\n\n“王爷要做什么,标下都支持。”老将唐云一口应道。\n\n朱棣满意的点点头。\n\n“前段时日,咱家不成器的老大,跑去叨扰了你,也烦扰了中护卫不少的卫所。”\n\n“回来后呢,咱骂了他,不过他有些事说的有理,关于军户有了不少的穷困户。”\n\n“在座的诸位戎马一生,军事上的道理,比咱懂的通透,士卒要保持朴素之风,但是风气是风气,不是说士卒要过苦日子,更不是日子都过不下去。”\n\n“日子都过不下去,谁愿意卖命打仗?”\n\n“还有一事。”\n\n“如今战事消停,用不着家家服役,导致闲人多,而家里日子又维持不下去,是很大的隐患。”\n\n朱棣越说脸色越难看,他是看到过这个问题的,但是没有重视,除了没有办法解决之外,也有见多了也就习惯了。\n\n习惯了,自然也就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大问题。\n\n直到老大屡次提起这个问题,并说有办法解决,朱棣才细思,越想越觉得这个问题非常严重。\n\n“燕王说得好啊,属下以前就有困惑,可这都是没办法的事,属下就一直埋在心里。”\n\n“燕王今日竟然主动提起,请容属下也要说一件事。”\n\n燕山右护卫指挥使陈贤非常激动。\n\n他早就看到了问题,可又能如何呢,没想到燕王今日提出了这个问题。\n\n既然提出问题,肯定就会要解决问题。\n\n为了引起其余人的重视,他连忙补充道:“不知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年打仗,士兵们一年不如一年有精神气。”\n\n“想当年我跟着圣上打天下,一声令下,麾下的儿郎勇猛如虎,势不可挡,南北没有一合之敌,多少次以寡敌众获得大胜。”\n\n“如今却一年不如一年。”\n\n“比如去年北征,如果不是燕王的计策,恐怕我们也得跟西路一样无功而返。”\n\n“更有的将领,非要成倍的兵力才敢出战,不是他们怯战,而是知道士兵的战力不如以往。”\n\n“战力为什么下滑,用不着我解释吧。”\n\n大厅陷入了沉静。\n\n燕王是军中后起之秀,他成长的快,几位老将没人小觑他,所以四人都是知兵的人。\n\n卫所制度不是万全之法。\n\n从卫所建立之初,就有稀少的士兵逃亡,洪武三年,逃亡士卒高达四万七千九百余。\n\n这时候还可以用畏战来解释。\n\n但是到了今年的洪武二十五年,谁也不清楚有多少逃亡。\n\n畏战也不再是士兵逃亡的主因。\n\n而是军户人均土地越来越少,士兵越来越穷。\n\n以前是怕死逃亡,现在逃亡则是为了求生。\n\n卫所制度不光是军事制度,准确的说是半民半兵,每家军户要提供正丁,余丁等等。\n\n“国泰民安,人口繁衍过快,去年我朝军户才一百二十万户,清点之后,变成了两百万户。\n\n每户哪怕只提供一正丁,也等于保持了两百万士卒在卫,一年要两千四百万石的口粮,朝廷是给不起的。\n\n而以前周边闲地多,有地可以开垦,今日周边何处还有荒地可供卫所开垦。\n\n军户的年轻人们,不但无法吃饱,也娶不起媳妇,换成谁谁不逃?”\n\n唐云说完后,又冷笑两声。\n\n满脸的嘲讽,骂道,“圣人还是对官员太仁慈了,军户人口增长这么快,民户却没怎么动,还是六千万,可见官员对公事的懈怠。”\n\n“呵呵。”\n\n众人冷笑两声。\n\n明初的勋贵武将,不是是苦哈哈出声,没几个对官员有好感的,自然认同唐云的话。\n\n众人你一言我一言,把军户的困境说了通透,可说归说,却没有一个人有办法解决。\n\n最后都看向朱棣,听燕王有什么法子。\n\n朱棣咳嗽两声,这件事他犹豫了良久,因为长子一万两银子的刺激,才下了决定。\n\n“我朝卫所可谓是耕战之法的极处,但是天下已然无可耕种之地,四方皆苦寒。”\n\n“咱家老大在北平搞了几家工厂,诸位应该有所听闻,所获颇丰,利润不小。”\n\n“工人缺人手,老大说可以试一试工战之法。”\n\n“工战之法?”\n\n众人面面相觑,从来没有听过。\n\n“结合卫所,工厂招募大量闲置卫所人口,即可获得工钱,而工厂又能保持操练。”\n\n朱棣话音刚落,唐云就拍手笑道,“这法子好,只不过大公子的工厂,能招募许多人吗?”\n\n前番可只招募了二十余人。\n\n这个规模别说北平诸卫,只燕山三卫的任何一卫,那也是杯水车薪,不值一提。\n\n朱棣也忧虑,可老大信誓旦旦的要一口气招募两千余人,还保证会继续招募更多。\n\n对工厂的事,朱棣也不懂。\n\n只是老大才数月就有了的成果,让朱棣不得不信服。\n\n“两千人?”\n\n比起前番的二十余人,一下子翻了百倍,众人都深吸一口气,露出兴奋的神色。\n\n两千人,可以缓解燕山三卫的问题,如果能更多就好了。\n\n“可两千人放出去,会不会影响操练,导致以后要用兵的时候,却无法使用?”\n\n张玉又起了新的疑虑。\n\n他就是这个性格。\n\n什么事都想在前头,不喜欢有意外的麻烦。\n\n“你的担忧,咱也想到过。”朱棣笑道:“不过你大可放心,不但不会影响操练,还会比以往更加严格。”\n\n既然如此,众人都出言支持。\n\n工程队不是缺人手么。\n\n军户提供。\n\n并且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以百户为单位的提供。\n\n组成二十个百人队。\n\n五个百人队分到工程队,十五个百人队分到铁道工程队。\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