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太子病逝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八十九章 太子病逝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燕山中护卫。\n\n每个卫所,下面有五个千户所,有正副千户,每个千户所,下面是个百户所。\n\n卫所设立卫指挥使司,北平各地的卫指挥使司,由北平都司管理。\n\n燕山卫不同,属于亲王护卫。\n\n在燕山中护卫卫指挥使司。\n\n五个千户都赶来,听指挥使大人关于大公子招聘军户的事宜。\n\n“总共要招两千人,我们卫与右卫各七百人,左卫六百人。”唐云欣慰的说道。\n\n七百人已经不少了。\n\n每户出一人,就是七百户。\n\n“头,每个月工钱多少?”一个大汉说着蹩脚的话。\n\n汉子叫做火真。\n\n是蒙古人。\n\n不用自称奴隶或者奴才,和汉人是一样的地位,大家都为同袍,如今为千户。\n\n“一两五钱。”\n\n“七百人,我们千户所包了,绝不让头为难。”\n\n火真说话立马利索了。\n\n“头,你放心。”火真看也不看其余的同僚,拍着胸脯说道:“我们千户所各个都是能干活的好汉子,绝对不跟头丢脸。”\n\n“放屁。”\n\n丘福大怒,“我前番跟着去了王府,看在兄弟情分上,都没有提出吃独食。”\n\n火者挠了挠后脑勺,装傻道:“你们千户所也要啊?都是兄弟,好说嘛。”\n\n众人无语。\n\n这汉子平时看上去憨厚,但谁要是真以此小瞧他,轻易的哄骗他,那可就等着吃亏。\n\n其实贼精贼精。\n\n此人在未来的靖难之役中,功劳非常大,可以说在前十之列,深得朱棣信任。\n\n“你们都别吵,老夫已经筹划好。”\n\n“虽然燕王说要公平,但是我们是行伍出身,老夫不讲公平,只讲功绩,们可有话说?”\n\n众人皆称不敢。\n\n平时虽偶有玩笑,可众人深知唐云脾性,有些事不能违逆他。\n\n唐云神色自若,把结果告诉了众人。\n\n丘福和火真的卫所各两百人,你们三个人平分五百人。”\n\n“丘福和火真平日做得好,所以他们两家各两百人,你们三人平分五百人。”\n\n“喏。”\n\n众千户拱手。\n\n从军户招募,自然和民间不同。\n\n工人的组织性本来就高,如今还是军户出身,本身就有组织,朱高炽自然不会打破这种组织。\n\n朱棣也不会允许朱高炽乱来。\n\n三个卫不少人是他的亲信,平时就听他的话,如今有了这个法子,等于跟他开了挂。\n\n这可比他每年不痛不痒的赏赐要强多了。\n\n以工养军民。\n\n改变了军户的生产方式。\n\n军户从依附土地,控制在卫所军官的手上,变成了依附工程队,控制在了朱棣手上。\n\n就和工厂的工人,从百姓依附土地,控制在地主手中,变成了依附工厂,控制在了工厂主手中是一样的道理。\n\n这其中的威力,就算朱棣不懂,朱高炽也会告知。\n\n何况朱棣本来就非常人。\n\n许多道理一点就透。\n\n朱棣忍不住感叹,告诉了朱高炽一件他不知道的事。\n\n“老大啊,你本来有件麻烦事,没想到你无形中化解了,真是你的运气。”\n\n运道。\n\n对一个人至关重要。\n\n朱棣更看重朱高炽了。\n\n自己这个长子,不但有本事,而且有气运。\n\n“啊?”\n\n朱高炽一头雾水。\n\n自己对百姓和善,对官员礼遇,对将领拉拢,对商人讲规矩,对工人善待。\n\n总之遵守一个原则。\n\n尽量不得罪人。\n\n自己能有什么麻烦?\n\n“你说要扩工,手里会有几千名工人,都是壮劳力,是要服徭役的,官府无法视而不见。”\n\n“咱原本以为你会从民间招募,没想到你从军户招募,问题从根子上解决。”\n\n事情不是这么简单。\n\n几百人的时候也是有影响的,但是官府还能睁只眼闭只眼。\n\n超过一千人。\n\n官府可能会出手,也可能不会出手,就看燕王府在官府中的威望有多高。\n\n超过三千人。\n\n官府一定会出手。\n\n可老大一招拉拢了卫所,卫所服兵役,可不用向官府服徭役,那么官府在出手和不出手之间,自然会因为顾忌,选择不出手。\n\n听到朱棣的解释,朱高炽才恍然大悟。\n\n不过这哪里是自己的运气呢。\n\n根本和运气无关。\n\n例如铁道的诞生,原因是为了解决道路的问题。\n\n同样的道理。\n\n如果自己办的是其他的工厂,导致官府服徭的人少了,但是地方的事务不会减少。\n\n地方的事务有哪些?\n\n铺路搭桥,驿站衙役等等。\n\n这些徭役会分摊到其他的百姓头上,等于其他百姓要服的徭役变得更重。\n\n而铁道也是道路。\n\n它的出现,让普通道路货运量变少,延长了使用期,变相的减少了此项徭役,结果不但对官府有利,对百姓也有好处。\n\n驿站的事,也可以通过铁道。\n\n英国,意大利和法国。\n\n后两者的新技术比英国要强。\n\n可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让后两者学习英国的工业革命。\n\n学习的不是技术。\n\n而是模式。\n\n为什么呢?\n\n因为英国在技术上的突破,刚好是顺应时代的需求,符合事物发展的定律。\n\n煤炭,铁道等等。\n\n不光是技术的诞生,更不只是商品的倾销,而是促进了国家的生产力。\n\n什么叫生产力?不是叫生产。\n\n例如铁道无形中解决了很多的问题。\n\n放在具体的事物上。\n\n就是解决了驿站问题,道路问题,货物流通问题等等,更可以说变相的解决了老百姓服徭役的问题。\n\n“这不是运气,这是偶然中的必然。”朱高炽又告诉了朱棣一个道理。\n\n“你小子。”\n\n朱棣无可奈何。\n\n老大总有一套套的道理,什么话都能说个一二出来。\n\n朱棣早就放弃了和老大讲道理。\n\n两父子相谈甚欢的时候,从应天府终于传来了天大的急报。\n\n太子。\n\n病逝了。\n\n朱标的死,在洪武朝,对大明是个沉重的打击。\n\n引发的后果巨大。\n\n和朱高炽想的不一样的是,各地藩王都未入京祭奠,因为应天府没有下诏。\n\n藩王无诏不得离开藩地。\n\n听到朱棣悲伤的语气,朱高炽才想起,根据朱元璋起居记载,在朱标丧事过程里,的确没有藩王的影子。\n\n明年。\n\n朱元璋才会专门下诏,让各地藩王入京。\n\n大家谁也不是傻子。\n\n太子死了,藩王们谁不心动?\n\n哪怕行为举止在伤心,掏心掏肺的哭,外面的人也不会相信,只会怀疑动机。\n\n当然该做的事仍然要做,该伤心还是得伤心。\n\n如果真不伤心,每日仍然欢声笑语,那就是铁证如山,必定会引来弹劾。\n\n王府不光设立祭棚,也让各庙的和尚们做法事。\n\n朱高炽没时间浪费在此事上,每日忙碌不堪,刚从外面回来,撞见了两位弟弟。\n\n“大哥。”\n\n“你怎么走路一瘸一拐的。”\n\n“二哥被父王打了。”\n\n“别瞎说。”\n\n朱高煦小脸通红。\n\n朱高炽无语。\n\n“最近父王打你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以前不这样啊。”\n\n“二哥看大哥每次顶撞父王没事,他不听咱的劝,每次都要学大哥,结果每回都被打。”\n\n“这几日母亲不许我们出门,大哥却每日都不在家,所以二哥溜出去校场,回来就被父亲打了。”\n\n三弟朱高燧抢在朱高煦前面有问有答,不给朱高煦掩饰的机会,气的他差点要胖揍老三一顿。\n\n“好了好了,以后不要老是违逆父亲,传出去名声不好听。”朱高炽好言好语的教导一番。\n\n“大哥要去哪?”\n\n“咱找父亲有些事。”\n\n看着大哥离去的背影,朱高煦委屈至极,告诉老三一个秘密,“父王不喜欢咱们了。”\n\n老三一听。\n\n先是愣了愣,然后小嘴一撇,扭头就跑,边跑边哭了起来。\n\n“诶,你跑什么呀。”\n\n朱高煦傻眼,在后边大声问道。\n\n“咱……咱去问娘。”\n\n“你站着。”\n\n朱高煦拔腿就追。\n\n朱高炽听到身后的动静,忍不住摇了摇头,少年不知愁,真是幸福啊。\n\n自己整日努力,因为不努力不行,深知历史,知道自己没有富贵王爷的命。\n\n等见到了朱棣,看到他脸上的悲容。\n\n朱高炽终于想起,自己这几日的表现,是不是有点太过肆无忌惮了?\n\n就算一点也不伤心,也得做做样子才对。\n\n于是努力的挤出哀痛的是神色,可试了试感觉不太对,只能又低下头。\n\n他对朱标实在是没什么感情。\n\n演戏太僵硬,不如什么话都不如,低着头最好。\n\n朱棣什么话也没说,只盯着自己的长子,眼神中满是审视,儿子对大伯的死浑不在意。\n\n谁也不用想瞒谁。\n\n“老大啊。”\n\n“有些事,不用生出妄想。”\n\n如果是以前,朱棣自然会痛批长子,可谁让长子才能卓越,所以朱棣有些舍不得,反而和气的教导起来。\n\n朱高炽点点头。\n\n当朝太子病逝,历史上发生过不少,以史为鉴,大致分为两种。\n\n一种是太子的兄弟继任,一种是太子的儿子继任。\n\n后者没朱棣的事。\n\n前者也没朱棣的事。\n\n因为朱棣上面还有两个亲哥哥,是马皇后所生,根正苗红,皆是嫡子。\n\n秦王,晋王都有可能。\n\n如果秦王去年不犯事,那毋庸置疑,只有他有资格参与,可惜没有如果,所以不少人押注晋王。\n\n朱棣出生的晚,他有没有遗憾呢?\n\n朱高炽猜测是有的。\n\n不过朱棣认为自己没有机会,所以隐藏的很深。\n\n“军户的事,没有什么意外吧?”\n\n“没有。”\n\n“尽量不要闹出事情,越稳定越好。”朱棣还是不放心,又说道:“咱过几日亲自去你的工地看一看。”\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