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军户与民户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九十四章 军户与民户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对老大的说法,你们怎么看?”\n\n朱棣有些消化不了。\n\n老大说的很直白,通俗易懂,话里的道理听起来是那么回事。\n\n但是呢。\n\n朱棣很难接受。\n\n光粮食多了不好的这个观点,虽然知道老大说的不是字面上的意思,照样还是膈应。\n\n“阿弥陀佛。”\n\n姚广孝回了一句佛号。\n\n这就是当和尚的好处,遇事不决阿弥陀佛。\n\n葛诚就没有这个借口,只能犹犹豫豫,“大公子睿智,他的想法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不能以常理度之。”\n\n两个亲信都是如此,朱棣哑然。\n\n“好吧,你们也不懂。”\n\n“看来儿子太聪明了,也不是好事。”\n\n这句话说得莫名其妙。\n\n多少人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才。\n\n葛诚苦笑的看向姚广孝,姚广孝也垂着眼睑。\n\n“只几个月的时间,大公子不但为王府提供了两万两银子,又养活了两千军户,还有工厂的工人。”\n\n“如今修的铁道,我看其中有很多讲究,不光是运煤。”\n\n“大公子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葛诚一一数道。\n\n朱棣隐晦的瞅了眼葛诚。\n\n铁道当然不简单。\n\n难道葛诚看透了里面的重要?\n\n对于铁道的作用,朱棣和谁都没有说。\n\n按照老大的说法。\n\n铁道能带来巨大的利润。\n\n它将会是一条商道。\n\n所有的商品,以后都会从铁道运输,因为铁道的便利性,和运载量,让商品的运输成本压到了极致。\n\n不用强迫的手段。\n\n谁家的商人都会使用铁道。\n\n因为谁不用,谁的商品就卖的比别人的贵。\n\n当今时代。\n\n运输成本是商品价格中的最大一项成本,不光是明面上的开支,还有各地隐晦的打点。\n\n而铁道全部控制在了手中。\n\n从铁道对商品的运价中,就能控制商品的价格走势,还能变相的收取商税。\n\n除了促进繁荣,还有军事的作用。\n\n了解了这些信息后,比起蒸汽机,焦炭炼制厂这些,朱棣最看重的其实是铁道。\n\n不然才不会这般大费周章,抽调军户两千人,他需要承担不小的压力。\n\n但谁曾想,老大还藏了一手。\n\n蒸汽机的作用,比朱棣想的还要巨大。\n\n农业离不开灌溉。\n\n水渠能修到哪里,哪里就能变成良田,而蒸汽机抽水机可以让原来的水渠,修建到离河流水源更远的地方。\n\n作用性一下子超过了铁道。\n\n至少朱棣是这么认为的。\n\n可老大偏说不重要。\n\n“今日之局,皆有大公子而起,解铃还须系铃人,王爷可以等一等,先看大公子如何解局。”\n\n姚广孝终于说话了。\n\n有了思考的功夫,比葛诚说的要明白。\n\n“也只能如此。”\n\n法子是朱高炽提出来的,说的很详细,可众人还是难以理会,自然如姚广孝所言。\n\n过了几日。\n\n皇帝的刀还是落了下来。\n\n出乎意料的,落在了宋国公冯胜的头上。\n\n冯胜是谁?\n\n那是资历最老的一批人,开国六王之一,当朝仅存硕果的元老。\n\n无论是傅友德,还是蓝玉,在冯胜面前都是小辈。\n\n“首先,要搞清楚原由。”\n\n“其次,是止于此还是会有下一步的动作。”\n\n“最后,应天府的事,多打听打听。”\n\n姚广孝主动请命再探应天府,朱棣思来想去,虽然知道此行对姚广孝有危险,可的确忍耐不住。\n\n后一句。\n\n说明了朱棣还是关心某些事情的。\n\n“还有就是,老大的事情,有没有传到应天府。”\n\n对于儿子,朱棣还是担心的。\n\n长子在自己面前能一套套的讲大道理,自己不跟他计较,可在他皇爷爷那里可不行。\n\n想到这里,朱棣恍然大悟。\n\n父皇最喜欢跟人说教,老大难道是遗传了他皇爷爷的性格?\n\n只可惜。\n\n他皇爷爷的一生,什么事情没有经历过。\n\n铸就了坚硬的脾性。\n\n善于学习,但是观点极其的坚定。\n\n希望人们按照他的想法做事,因为他的成功,他比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看的要遥远。\n\n在这点上。\n\n长子和父皇类似。\n\n两人都认为自己正确无比,别人是错的。\n\n长子脾气硬。\n\n他皇爷爷脾气更硬。\n\n“大公子所办商事,在有些人眼里是小事,又没有和人纷争,应当不会有人特意传播,恐怕也无人看重。”\n\n“如此才好。”\n\n朱棣衷心的说道。\n\n国家大事前,老大的事不足轻重,可父皇非常人,再小的事也不会疏忽。\n\n精力实在是旺盛。\n\n大哥早逝。\n\n说不得就是被父皇所累。\n\n谁能像父皇那样?\n\n朱棣扪心自问,自己也比不了。\n\n不是没这个心,不愿意吃苦,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n\n“希望老大不要闹出事才好。”\n\n……\n\n卫所是卫所,军营是军营。\n\n卫所是地方军屯机构,军营则用来防御出击。\n\n后者从前者中征召,不光是士兵,包括将领也是。根据军职的大小,从相应级别的千户百户中征召。\n\n除了关键地方的兵堡等军事重地,是常驻兵营,由卫所轮流服兵役外。\n\n大部分卫所,只有在打仗的时候,才会入营服兵役。\n\n世袭的只是卫所的官,不是军营的职务,两者区别不小。\n\n例如燕山三个护卫。\n\n没有战事的时候,卫所服兵役最稳定的是几百名王府亲卫,然后是北平城的卫戍部队。\n\n这些常年服役的需求,要不了一两万人,不需要服兵役的军户,则在卫所种地,操练。\n\n两千军户组织到了一起,等于变相的成立新营。\n\n除了包吃之外,每个月还有一两五钱的工钱,对普通军户非常有吸引力。\n\n家里不但少了双筷子,又多了一项进益。\n\n至于种地。\n\n人数越多不代表收获越多,人均收获反而下滑,所以家里少了一个人种地,对军户并没有影响。\n\n从军户中招工,有诸多的好处。\n\n“这位是朱能,燕山中护卫副千户。”\n\n“这位是徐宁,工程队掌柜。”\n\n两人一个比一个年轻。\n\n朱能大惊。\n\n他以为工程队的掌柜,年龄至少是中年人,没想到大公子这般信任,眼前的人比自己还要小好几岁的样子。\n\n徐宁是白身。\n\n立马上前行礼。\n\n朱能主动拉住徐宁,连称,“不必如此。”\n\n朱能刚刚承袭职位,又年轻,也是朱高炽用他来负责工程队的原因之一。\n\n否则换做是丘福,他担任千户多年。\n\n卫所里管着一千多户军户种地和操练,能把工程队的管事们看在眼里?\n\n真有什么事情,工程队的管事们,也不敢和丘福商议。\n\n工程队这边扛不住。\n\n“三日后,两千军户就会抵达,你们要尽快商议好,怎么分配人手,平时怎么配合。”\n\n这是朱高炽第一次的尝试,所以非常重视。\n\n无论是徐宁,还是朱能,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人才。\n\n徐宁身份最低,自然态度谦逊。\n\n“我很早就听大公子提起过,夸你是个人才,你我今日有缘,共聚一起为大公子办事,不以身份论高低,只尽力办好大公子交代下来的差事,才算是尽善。”\n\n“朱千户有此言,那就素在下冒犯,日后有得罪之处,还请多多包涵。”\n\n徐宁硬着头皮说道。\n\n一切都是虚的,只有办好工程队的事,才是实际的事情。\n\n自己区区一名白身,能得大公子看重,是因为自己能做事,把事情做得好。\n\n如果顾及甚多,以至于耽误了工程队,才是得不偿失。\n\n反而只有把工程队打理的尽然有序,反而不用在乎谁,哪怕是千户都不惧。\n\n两千军户,虽然解决了用工问题,可谁不忧虑?\n\n以后打交道的都是百户千户。\n\n束手束脚恐怕什么事都做不成。\n\n“你们能这么想,才不枉费咱的心意。”朱高炽笑道。\n\n工业发展起来了,是国家的命门。\n\n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自己当了皇帝,自然会成立工业发展部门,还会设立财务部。\n\n大明最大的问题,根据后世对大明的研究,就是财务的问题。\n\n他需要干实事的人。\n\n官员他目前用不动,也没多少人符合他的需求。\n\n那就自己带一批人出来。\n\n唯才是举。\n\n燕山三卫,指挥使,佥事,千户,千户,百户人数众多,能在燕王府亲卫营服役的却不多。\n\n正是因为朱棣的唯才是举,提拔了大量卫所的里的能干的人,充任到亲卫营。\n\n例如历史上的朱能,还有其余的名将。\n\n才为靖难之初创造了成功的条件。\n\n否则王府被围的那关,朱棣就抗不过去。\n\n“工程队事务繁忙,有些事还未定下,索性今日把诸事敲定,否则不知道又要耽误几日。”\n\n“善,咱就喜欢你这股速战速决的风格。”\n\n“军户们在工地上的章程,是有班头来管,还是军户自己来管?”徐宁问道。\n\n“你怎么想?”朱高炽反问。\n\n朱能打量着徐宁。\n\n此人在大公子面前神色自若,虽然大公子与人和善,但此人的确胆子颇大。\n\n“操练的事,由千户们负责;工程上的事,应该管事们来安排,但他们不方便管理,可以由军户自行推举班头,工程队出技工指导。”\n\n工程队的活是普通的力气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n\n需要技术的活,有专业的人来干。\n\n徐宁想了好几日,觉得如此才算妥当。\n\n“这法子好。”\n\n朱能刮目相看,立马赞同。\n\n军户始终是军户,怎么能任由民户站在头上。\n\n哪怕是为了挣钱,不会有人反抗,可心里难免会觉得低人一等。\n\n平日里在卫所,被百户千户管,人们心里头服气,规矩是如此,可让普通的民户来管,终究影响士气。\n\n此人的法子,不但照顾了双方的颜面,又兼顾了工程队的活计,还让能锻炼出一批带队的军户。\n\n难怪小小年纪就深得大公子看重。\n\n果真如大公子所言,颇具才华。\n\n朱能这才放下心里的芥蒂,不再以对方是白身而轻视。\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