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为天下而争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一百七十七章 为天下而争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金州中左所的条件很艰苦。\n\n受生产工具的限制,此地没有开发出来,农耕文明留下的水利灌溉设施,在游牧文明几百年的洗刷下,惯性遗留下来的农田,一代代消退直至无影无踪。\n\n正如明清交际,明朝虽然消亡,但历史惯性遗留下的火器,在清初还在绽放光芒,可到了中期却已然颓败。\n\n面对荒野,树林,土坡,从无到有的平整土地,挖沟渠,非一日之功可成。\n\n在袁容的眼中,小小的一块贫瘠荒芜之地,竟然能撬动北平的政治形势,真可谓奇妙。\n\n“嗖。”\n\n“好弓术。”\n\n袁容射到了一只黄羊,身旁骑在马上的丘福夸道。\n\n“在丘千户面前,在下班门弄斧,当不得丘千户的夸赞,只不过是献丑罢了”\n\n“袁公子谦虚。”\n\n打到了猎物,几名军户把黄羊搬去河边开膛破肚,还有人升起篝火,准备就地烤全羊。\n\n丘福领着袁容,找到一块凸起的石头上坐下。\n\n“此地是宝地啊。”\n\n丘福指了指这一片,感叹道:“难怪大公子会看重这里。”\n\n“此地从先秦前就是我中国产粮之地,后来司马家屠戮公孙家,导致东北陷入高句丽等小国。”\n\n“乃至唐朝时打败高句丽,光复了东北,不过唐朝消亡后,此地又重新落入蛮夷。”\n\n袁容望着荒芜的金州,只觉得世事无常。\n\n“根据先秦书籍记载,此地农业发达,产量乃北地之冠,短短几百年,把此地败坏到如今的模样,实在令人惋惜。”\n\n“小王爷认为,把东北的农业设施重新兴建起来,只凭田亩就可以养活上千万的人口。”\n\n一阵香气飘了过来。\n\n篝火上的烤羊,进过军户的手,在火焰上翻滚,羊肉在烧烤的过程,散发出诱人的肉香味。\n\n丘福收回了视线,没有反驳袁容的话。\n\n军户也是农户。\n\n土地的好坏,只凭肉眼就能得出判断,“非一日之功啊。”\n\n丘福指出其中的难处:“开垦之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人又离不开物力,恐怕要消耗不少人的性命。”\n\n“所以大公子提出通过购买日本的奴隶,在辽东砍伐林木,平整土地,兴修沟渠,开垦田亩,不但可以加快这个过程,还能减轻我大明的负担。”\n\n袁容把话题引到此处,趁机说道,“你写一份章程,金州中左所以抗倭的名义,向北平王府申请一批兵备,我带回去交给王府。”\n\n袁容说完,等着丘福的回复。\n\n此举等于落实了金州中左所的归属。\n\n金州卫隶属于山东布政司,但是圣人顾虑辽东没有就藩的藩王,所以下旨流放的罪犯由燕王监督。\n\n这其中可以做文章。\n\n当上面权属不明的时候,下面人的态度,就能起到关键,他们听哪一头的,哪一头就掌控了实权。\n\n是小王爷和姚广孝,金忠三人最早谋划,从辽东挖出一块肉。\n\n“王爷会不会生气?”\n\n丘福不是傻子,问出了关键。\n\n袁容没有回答。\n\n如何选择,要看丘福。\n\n丘福见状,也没有继续再逼问袁容。\n\n他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不需要别人来回答他,至于何去何从,丘福起身走向篝火处。\n\n……\n\n袁容带回来丘福的求援信。\n\n朱棣收下了丘福的书信,但是没有给袁容好脸色,一旁的袁容吓得大气不敢粗。\n\n在王爷面前,杀了他也不敢违抗王爷,可是在小王爷面前,他也不愿违抗小王爷。\n\n无论王爷和小王爷接下来如何,他们终归是父子。\n\n“滚吧。”\n\n朱棣看见袁容吓得举手无措,喝骂一声,袁容不但没有生气,犹如解脱般逃了出去。\n\n一个女婿半个儿,被老子骂一句又怎么了,袁容自我安慰。\n\n不久。\n\n葛诚,余逢辰,金忠,姚广孝等人来到了大厅。\n\n“你们看看。”朱棣冷冷的说道。\n\n太监拿着丘福的书信,转交给众人轮流翻阅。\n\n大厅中很安静。\n\n“丘千户认为他可以打败倭寇,对朝廷是好事,理应支持。”金忠打破了沉默,出言说道。\n\n葛诚一脸的惊讶。\n\n此人好大的胆子,明知道王爷的心意,却还敢违背,是因为觉得背靠大公子吗?\n\n果然,朱棣怒目而视。\n\n金忠坦然的面对。\n\n“属下一片公心,王爷明鉴。”\n\n“公心在哪?”朱棣冷然质问。\n\n“倭寇六年前逐渐消停,乃至去年下半年又复起,防不胜防,对我大明危害日甚。”\n\n“辽东是倭患最严重的的地区,丘千户有敢战之心,如何不应支持呢?”\n\n“请问诸位,丘千户能打败倭寇吗?”金忠平静的反问众人。\n\n葛诚等人无言以对。\n\n丘福的才能,肯定是能打败倭寇的。\n\n不只是丘福,北平诸位多少将领都有这个本事,倭寇的难处,不是倭寇能打,而是倭寇神出鬼没。\n\n茫茫海域,能从何处防备。\n\n大明在海边修建了众多的兵堡,但倭寇也不是傻子,自然会换个没有兵堡的地方。\n\n大明人口多,城池多,不像草原千里无人烟,找不到人迹,在大明海域,从何处都能占到便宜。\n\n“至少,丘千户是第一个愿意负责此事的将领,那么王府就应该支持他。”金忠坚定的说道。\n\n抗倭是个苦差事。\n\n将领们不怕打仗,也不怕战死。\n\n可抗倭太被动,谁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哪里有千日防贼的道理。\n\n抗倭不如北征。\n\n北征虽然也难以寻到敌踪,可总有个盼头,抗倭在人们看来,就是个全凭运气的事。\n\n带着军队碰到了倭寇,那就是运气,如果没有这个运气,那就只能苦哈哈的窝在兵堡里。\n\n如果倭寇在任意一处地方上岸,糜烂了地方,反而容易遭到牵连。\n\n抗倭是大义。\n\n王府本身就有监管金州中所作的职责,以此理下手,无人可以指责,但也容易遭受反噬。\n\n葛诚忍不住说道:“如果倭寇登陆金州,而丘千户赶不及支援,倭寇烧傻抢掠一番逃入大海,那么有心人能以此为由弹劾王府。”\n\n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也是没人愿意担负抗倭的原因。\n\n太容易背锅了。\n\n“王府不应该牵连此事。”余逢辰出言支持葛诚。\n\n两票对一票。\n\n姚广孝不是长史府的官员,所以没有出声。\n\n金忠落于下风。\n\n“小王爷曾经说过,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金忠力排众议,坚持说道:“有些事是底线。”\n\n“于国有利之事,王爷不应畏惧责任。”\n\n金忠起身拱手,义正言辞。“如果连王爷都畏惧责任,而不愿意肩负重任,又有何人会愿意呢?”\n\n朱棣还未回答,葛诚就知道金忠赢了。\n\n圣人为何喜欢燕王。\n\n正是因为燕王有担当。\n\n整个北平以北的开拓,都是燕王打下来的,包括前年的大胜,而圣人在长城外先后设立开平卫,大宁卫。\n\n实际上是瓜分燕王的胜利果实,可燕王从来没有埋怨。\n\n朱棣抚摸了下巴。\n\n金忠说的义正言辞,实际上是图权利,不过他说的有道理,抗倭是大事。\n\n葛诚没有说话,一旁的余逢辰站了起来。\n\n“金州之事牵扯山东,理应知会山东布政司,而不是王府下场,徒惹人非议。”\n\n余逢辰拱手看向朱棣,真诚的劝诫:“北平布政司已有不满之声,再加上山东布政司,恐怕对王府不利。”\n\n“请王爷三思啊。”葛诚跟着说道。\n\n金忠反对。\n\n“布政司官员没有担当,只会对内,此事王府不出手,那么抗倭之事讲没有尽头。”\n\n“放肆。”\n\n余逢辰抓住了金忠话语中的漏洞,“三司乃我朝国策,安敢如此轻视之。”\n\n“金右使的言论传了出去,岂不是让王府成为众矢之的。”\n\n“是在下失言。”\n\n金忠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虽然他是这么认为的,可有些话不能当众说出来。\n\n“咱认为金忠说得对。”\n\n突然传来了话音,令众人吓了一跳,纷纷望向门口,只见到朱高炽微笑着走了进来。\n\n朱棣本想质问禁足之令,不过又忍住了,当着外人的面,他不想打击老大的威信。\n\n王爷都没有发话,其余人也不会不开眼提出禁足令。\n\n朱高炽向众人拱了拱手。\n\n辽东的倭乱,从洪武二十五年复起,一直到永乐九年,才让金州抓住了机会,把登陆上岸的倭寇就地全歼。\n\n这十几年内,辽东百姓深受其苦,也让金州因为海运受阻,萎靡了十余年。\n\n是明初将领不能打吗?\n\n当然不是。\n\n缺的是一个愿意担负抗倭责任的将领。\n\n“倭寇之难,难在勇于任事之人,丘福是王府的人,他愿意为国平患,那王府就不应该顾忌非议而拒绝丘福。”\n\n“难道王府的担当,还不如丘福!”朱高炽掷地有声。\n\n大厅中陷入了平静。\n\n朱高炽面对朱棣的视线寸步不让。\n\n他不是为了权利争。\n\n是为了靖难之役,为了大明苍生而争。\n\n削藩之策下,如果王府失败,他的下场也逃不过一死,他没这么圣贤,愿意为此付出生命,所以肯定是要支持朱棣造反的。\n\n那么如何扩大朱棣的势力,尽最大可能消弭这场兵祸对地方的伤害,是他唯一能做到的事情。\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