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下注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一百七十八章 下注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总有人要退步的。\n\n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n\n朱高炽决定不退步,正好试探自己在朱棣心中的分量,所持的也是对朱棣的了解。\n\n朱棣是愿意放权的人,只要此人能担负起国家。\n\n正如历史上的朱高炽,监国无错,不但供应朱棣五次北征,七下西洋诸事,还把国家打理的蒸蒸日上。\n\n所以很多事情,朱棣都会听从朱高炽的意见。\n\n自己做事年余下来,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这就是朱高炽的底气,想要探探朱棣的软肋。\n\n朱棣深吸一口气,然后平和下来,平静的吩咐:“丘福之事,按照他的要求。”\n\n金忠恍惚,姚广孝皱眉,他了解王爷的性格。\n\n果然。\n\n朱棣又冷冷道:“去信告诉他,既然他做出了选择,就要做好准备。”\n\n“打胜了,孤亲自为他请功,可要是惹出了后果,他也要承担责任,介时不要怪孤不保他。”\n\n朱棣看了眼朱高炽,不愿意继续多言。\n\n老大的手段,令朱棣非常不满。\n\n他这是逼宫。\n\n冷哼一声,甩了甩衣袖,朱棣生气的离开大厅,留下面面相觑的众人。\n\n王爷第一次露出这种态度,已经是很严厉的表现,不由好奇的观望小王爷。\n\n朱高炽面色不变。\n\n朱棣其实很好安抚,只要做出好结果,就能说服他。\n\n二代总比一代要好哄些。\n\n“小王爷,下次不要这样做了,可一不可二,事不过三!”余逢辰诚心教导他。\n\n他不只是朱棣的伴读,也是几位公子的老师。\n\n“先生放心,下次不会了。”朱高炽笑道。\n\n又是这句话,余逢辰叹了口气,失落的离开了大厅。\n\n“诚叔,你不会怪咱吧?”\n\n闻言,葛诚忍不住气笑了,“你呀。”\n\n态度不言而喻。\n\n小王爷又长高了,想起去年开春,小王爷还吵着要做压力球实验,求着自己帮助他。\n\n时间长吗?不长。\n\n小王爷成长的速度,令葛诚心生感慨,仿佛看到一个少年长大了。\n\n葛诚提点道:“抗倭是对的,可也要顾全局,王府树大招风,总要避一避的好。”\n\n现在有秦王府和晋王府顶在前面,对燕王府是最好的局面,真不应该节外生枝。\n\n“在咱的心里,对国家有利的事,就是咱的大局。”朱高炽唱起了高调。\n\n“当一个好贤王。”\n\n葛诚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意味深长的嘱咐了句,随后也离开了大厅。\n\n大厅只剩下姚广孝,金忠,朱高炽三人。\n\n他们这个派系赢了。\n\n接下来是他们享受胜利的时刻。\n\n“目前的形势,金州中左所是关键,丘福早日平倭,事情则早日尘埃落定。”\n\n姚广孝清晰的指出,“如果丘福失败,恐怕日后我等也不好再出言了。”\n\n朝廷未来削藩之事,他们三人谈论了许久。\n\n无论未来形势如何,王府多控制实权才是王道,为自身留下可退之路。\n\n余逢辰认为全凭朝廷做主,葛诚按部就班,而他们则认为要据理力争。\n\n至少圣人在的时候,他们是有机会的。\n\n本身藩王就是圣人定下的国策。\n\n而圣人身边都是应天府的官员围着,他们的态度不断的影响圣人,让圣人迟疑。\n\n圣人年龄大了,谁也不知道圣人还能活多久。\n\n他们要做的,就是要在圣人活着的时候,把事情打造成实事,藩王开拓稳固边疆定为国策。\n\n至于削藩。\n\n谁知道会出朱允这种货色,当皇太孙的时候,乖顺的很,一切听皇爷爷的,结果一上台立马露出真面目,全面否决朱元璋的政策。\n\n而且削藩之狠,历史无出其右。\n\n总之,朱允的削藩之策,以及朱棣造反胜利,都超过了人们的意料。\n\n姚广孝和金忠目前可没有要造反的心思,想的是在圣人藩王之策下,扩充王府权势而已。\n\n看上去朱高炽和二人是一个想法,实际上朱高炽想要的更多。\n\n“丘福索要的支援,就交给金右使,金右使要过照顾金州中左所。”朱高炽交代道。\n\n丘福的能力,加上金忠的能力,两位永乐朝的名臣名将,这么高的配置,朱高炽赌了。\n\n赌这两人联手,能平息倭寇。\n\n不久。\n\n王府调集了一批兵器,盾牌,火器,马匹,布匹,以及五千石粮食大豆运去了金州。\n\n北平的积蓄是北平的,不是王府的。\n\n但是王府有插手权。\n\n这个插手权从大到小,又经过蓝玉大案,从小变大,可权利无论大小,王府的收入是另外的。\n\n所以北平各仓虽满,却不属于王府,燕王府也只养得起数百侍卫而已。\n\n燕山三护卫属于王府的护卫军,开支来自于卫所屯田自给自足,以及打仗胜利后,朝廷下发的赏赐和抚恤。\n\n从那日起,小王爷的禁足令就失效了,没人会不开眼的向王爷告状,指责小王爷违令离开王府。\n\n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n\n小王爷可以和王爷分庭抗礼,虽然这个权利,是王爷默认的,更可见王爷对小王爷的厚爱。\n\n焦炭炼制厂的高地。\n\n在密云铁厂下的订单,用九炼铁打造的部件,通过铁道运输到北平城郊区的大兴县。\n\n工程队有丰富的建筑经验,通过工匠们的摸索,搭建了一个梯形钢架,然后把大铁罐吊到铁架上固定。\n\n搭建了一座五十余米高的铁架,铁架上有个大水箱。在很远的地方,人们就能望见高大的水塔。\n\n水箱顶部有个进水管,底部有个出水管。\n\n旁边有一台数人高的蒸汽机,把河水抽入到水箱,通过顶部的进水管进入水箱。\n\n水管没有使用竹管等材料,因为密云铁矿和密云铁厂提供了廉价的铁料,所以采用了铁管。\n\n在地面上通过分水部件,又连接了七条水管,然后继续分离,每座焦炉都有一条专供的水管。\n\n水管安置在焦窑顶端,开了十余小孔,通过阀门进水时,从小孔流出水流,撒入到焦炉中降温。\n\n在需要的地方,在终端连接皮管,也就是羊皮等皮制作成的皮管,类似水囊,可以灵活方向。\n\n没有橡胶,已经是工匠们想到的最好解决方法。\n\n橡胶在美洲,十八世纪初期被法国人带回西方。\n\n在十九世纪初,西方纳入到工业应用之中,最开始的功效是当做防水布。\n\n在十九世纪末期,发明了充气轮胎。\n\n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n\n但也因为后世的惯性,人们常把后世生活常见的橡胶印象,带入到第一次工业革命。\n\n什么瓦特蒸汽机离不开橡胶,气密性离不开橡胶,活塞离不开橡胶等等,都是错误的认知。\n\n瓦特蒸汽机里的活塞是铁制部件,用生铁制造,跟橡胶没有关系。\n\n水箱在焦炭炼制厂起到的功效,获得了其余车间的认同,很快流传开来,各个车间开始采用水箱。\n\n这就是工厂的优越性,可以付出一定的代价,接受效率更高的新技术。\n\n根据中华重工的计划,密云铁厂要分割,以后成为专门生产铁料的铁厂。\n\n各个车间都被外柜的管事们盯上了。\n\n工程队重新忙碌了起来。\n\n外柜的管事李齐,交付了外柜的差事,全力以赴的筹办铁轨厂,跑去密云铁厂挖人。\n\n万三黑着脸,一言不发。\n\n李齐不敢得罪他,讨好的露出笑脸,围着万三说好话,求爷爷告奶奶。\n\n“你们这些人真坏。”万三骂道。\n\n李齐知道万三骂的那些人中,还有其余的外柜管事们,不止他一个人来密云铁厂挖墙角,讨好道:“可不敢这么说,我和他们不是一帮人。”\n\n“好好的一个厂子,被们挖空了,人心惶惶谁都不知道如何做事。”\n\n“你怎么不去找高掌柜,非要来找我。”万三故意说道。\n\n密云铁厂的分割,损失最大的不是他,而是高长芳,这位密云分区的负责人。\n\n“高掌柜去了总厂。”李齐笑道。\n\n万三叹了口气,他收到了徒弟小九的信件,知道眼前人的名字,已经挂到了小王爷的名单上。\n\n这个人是分割密云铁厂的罪魁祸首,就为了一个铁轨车间,把偌大的密云铁厂摧毁了。\n\n这算什么?实在令人无语。\n\n万三发了一通脾气,最后才把铁轨车间的工头叫了过来,让他们当面商议铁轨车间搬迁事宜。\n\n“为了不耽误铁道工程队的铺设,我认为这边继续生产,而总厂那边先按照这边提供的图纸兴建厂房。”\n\n“用最好的技术,最好的生产流程。”\n\n“根据新厂的建造速度,两边同时开工,逐步把密云铁厂的铁道车间搬迁到新厂。”\n\n“采取这个思路,两位师傅尽快提供厂房图纸,我好去和工程队商谈开工事宜。”\n\n李齐想的周密,众人没有意见。\n\n密云和北平之间有铁道,主线和支线,所以往来便利,李齐每日都会乘坐铁道两头跑。\n\n短短半月就瘦了十斤,也只用半个月就敲定了建厂方案。\n\n周世丰找到他,恭喜道。\n\n“你很有想法,给了总厂很大的启发,如今建新厂的模式,又提供思路。”\n\n“所有的新厂,都要结合铁轨厂筹建的方式。”\n\n“小王爷要见你。”\n\n李齐激动不已,说不出话来。\n\n拼了命的努力不就是为了向上爬吗。\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