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秦王薨了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二百五十八章 秦王薨了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越来越多的军队,抵达了北平。\n\n北平的铁道站,一时之间成为了兵站,而在北平,突然冒出了许多士兵的身影。\n\n承运殿。\n\n数十位将领齐聚一堂,坐在台上的,则是朱高炽。\n\n“此次军队通过铁道改变行军方式,顺利抵达北平,离不开诸位的指挥得当之功。”\n\n“但是铁道的厉害,想必诸位也看见了。”\n\n“我可以肯定的告诉诸位,当铁道出现后,以后的战争,必定是围绕铁路发生的,诸位作为领兵大将,要做好心理上的改变!”\n\n朱高炽坚定的说道。\n\n不提后世。\n\n近代时,比如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就是津浦铁路、京汉铁路、京奉铁路大战。\n\n乃至日寇入侵中华,主要进攻路线,基本上都是沿着铁路线。\n\n国外的战争同样如此,德俄战争,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就用铁路运送了三百万军队上前线,另外还有八十六万匹战马和大量物资。\n\n宋朝对火器技术的改进,让战争从冷兵器中加入了热兵器,那么铁道,则促进了大军团作战模式。\n\n听完小王爷的话,诸将神情复杂。\n\n任何新事物的诞生,从抗拒到接受都有一个过程,但是在朱高炽的推动下,许多人无论是什么态度,都无奈的乘坐了铁道。\n\n那么,在亲眼见证下,哪怕是老派将领丘福,也不得不被铁道的优势所折服。\n\n众将对铁道的看法,各自发表看法,提出心中的见识和认知,许多人的言论,在朱高炽看起来还很可笑。\n\n但是朱高炽没有打击他们的信心,毕竟是第一次投入军事功能使用,当使用次数多了,迟早会习以为常,有更正确的认知。\n\n无法习惯和进步的,自然会被淘汰。\n\n北平数十卫所,有朱棣的威望,不缺实战经验的将领,反倒是南方,因为蓝玉大案的牵连,失去了许多具备实战经验的将领。\n\n而这批将领中,因为朱高炽的出手,不少人被吸收到了金州卫之中。\n\n“如果能把此物修到大漠,或者是奴儿干,许多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了。”\n\n张玉感慨的说道。\n\n他的说法,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可,甚至有人提议,认为小王爷应该上述朝廷,现在就开始修铁道。\n\n“铁道的建成,不是一日之功,而发挥出铁道的功效,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n\n“对于在大漠和奴儿干修铁道,是迟早的事情,现在诸位的心思,要收拢到演武之事上。”\n\n朱高炽不置可否。\n\n他现在丝毫不怕铁道运兵的消息和厉害,被应天府那帮人得知,所以才推动这次的行动。\n\n消息一来一回要几个月吧,商量来商量去要时间吧,准备资金和技术,以及筹备物资也要时间吧。\n\n等应天府那帮人上马铁道工程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n\n到时候只有两个结果。\n\n要么是朱棣靖难之役成功,那么他们真要是模仿,学习后打下的基础,只会便宜了自己。\n\n要么是历史发生了变化,朱棣没有造反成功,那么这些自己推动出来的东西,仍然在大明保留了下来。\n\n但是朱高炽希望历史的结果不要发生变化。\n\n因为作为国家舵手,朱高炽认为自己能做的更好,还有更多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资源分配问题没有得到解决。\n\n“回头,每个人都要写一篇关于运用铁道的心得交给我。”朱高炽强调道。\n\n年少的世子丝毫不客气,但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的。都不是和小王爷刚打交道,众人已经习惯了小王爷的指派作风。\n\n朱高炽也没有故意摆出客气的态度。\n\n他出面做事多年,不是政治小白,具备一定的威望,所以有底气发号施令。\n\n资历这种东西,有和没有,区别会很大。\n\n正好朱高炽具备这份资历。\n\n金忠和葛诚等官员,没有前来承运殿,八万士兵的人吃马嚼,吃喝拉撒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应对。\n\n他们这些官员,早就忙的马不停蹄,日夜不休了。\n\n犹如一架机器,每个部件都在发挥作用。\n\n加上王妃在内府操办分封礼仪,还有嫁女迎娶之事,可以说整个燕王府无闲人。\n\n事情碰到了一起去。\n\n正如谁也没有想到,在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会一口气封那么多世子、公主,并赐下许多的婚事。\n\n本来是很浓重的事情,变得有些潦草起来,特别是燕王府,王爷不在北平,世子又忙着操演之事。\n\n八万大军,分为无数的方阵。\n\n各色五花八门的旗帜招展。\n\n四周有角旗,各色杂旗,每营有营旗,营中又有各色令旗。\n\n营将旗,千户旗,百户旗。\n\n在高台上,杆高一丈九尺,旗长三尺,阔一尺五寸,尾带五色,二十五条,长二尺五寸,燕王旗帜最为耀眼。\n\n然后是方五尺旗的营将旗帜,五方五色旗,三方三色旗,红心红边黄带旗。\n\n……\n\n放眼望去,犹如旗帜的海洋。\n\n这就是军队技术的发展,从追求将领个人武勇的时代,逐渐演变为阵势严密的时代。\n\n特别是在明朝军队中,火器使用率极高的情况下,对军势的要求,也开始有了极致的追求。\n\n“去年一年,我大明制作弓三万五千张,而矢就造了一百七十二万枝。”\n\n“哪怕十矢只射中一人,也能射伤亡十七万人,这只是一年的产量。”\n\n“我觉得可以称之为远程打击,随着火器的发展,以后远程打击将成为军事较量的主流。”\n\n负责操持号令的,自然不是朱高炽。\n\n朱高炽和诸位大将,在阅兵台上,看着下方红色的海洋,发出威武的军号声,整齐划一的波动,忍不住兴奋的说道。\n\n“小王爷的想法独到,但也让人耳目一新,细思下来,果然是如此。”陈亨满脸的笑容。\n\n“必定会这么发展。”朱高炽脸色很坚定。\n\n“去年一年,我大明制造甲胄类一万三千余副,弓矢破甲不易,训练成本高昂,可火器能破甲,只需要训练三个月。”\n\n“我大明现在以碗口铳为主,射程短,威力小,但是更好的火铳已经有了,射程长,威力大,只需要一发铅弹就能让人失去行动能力。”\n\n朱高炽的话,令在场的人神色动容。\n\n小王爷的心思,好像不光是要改变军队行军方式,难道还有对军器的改变吗?\n\n“中了箭矢的士兵,勇猛的人还能继续作战,甚至能鼓舞周围的士气,可中了铅弹就不一样了。”\n\n朱高炽趁着士兵演武过程中,休息的空档,向众将解释起来。\n\n“铅弹射入人体后,以高速的旋转,犹如通红的烙铁,并且会在人体内炸开。这种疼痛人是无法忍受的,超过了生理上忍耐的极限,会让人失去行动力。\n\n明朝军队的火器使用率很高,众人对火器造成的伤害并不陌生,所以小王爷的话,众人也没有反对。\n\n但是火器的缺点也很明显。\n\n至于小王爷说有更好的火器,他们没见过,等见过了之后再说,总之,无人不开眼现在当众反驳朱高炽。\n\n从大宁调回来的陈亨,心中惊讶无比。\n\n王爷有这份威信是毋庸置疑的,陈亨从来没有怀疑过,没想到的是,小王爷竟然也不差,对北平的局势有了更清楚的认知。\n\n景山不是自然形成的。\n\n金朝开凿建造宫殿,在此地堆积成了小丘,元朝时又添了把土,变成了山。\n\n到了永乐朝迁都后,景山又扩大了,王宫扩建的建筑也抵达了此处,没有多余的位置。\n\n现在的景山,经过工程部的修改,凸起的地方改建成了阅兵台,中间的空地被平整成了平地。\n\n士兵方阵根据前方的旗帜,和铜锣声,以及喇叭声,进行进退左右,以及方阵变化的操练。\n\n根据旗令维持运作的,是前线的百户,军户们看不懂旗帜,他们只需要看自家的百户。\n\n自家的百户怎么做,他们就跟着做。\n\n百户进,他们进;百户退,他们跟着退;百户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n\n到了明中后期,营兵制的兴起后,取代百户作用的就是各队的队长了。\n\n看着八万士兵演武,气势之宏伟,朱高炽满心的得意,正如刀在手,杀心起。\n\n难怪啊。\n\n朱高炽心思复杂。\n\n大阅兵之后,他要在北平全军推广鸟铳和三眼火铳了,会面对什么阻力他不得而知。\n\n但是望着眼前,从北平诸卫调来的八万精兵,朱高炽只觉得天下大可去得。\n\n只要这八万精锐士兵能听他的号令。\n\n这可不是简单的事。\n\n毕竟他们是大明的军队,有人想要带他们造反,一般人还真带动不了。\n\n蓝玉当初可是连朱棣都不放在眼里的人,结果一点水花也带不起来。\n\n朱棣此人有这份本事,能带动起当中不少军队,而自己能不能如此,朱高炽信心不是很足。\n\n此时。\n\n演武的末尾时分,匆忙赶来了一人,脸色慌乱,凑到朱高炽耳旁,声音极小。\n\n“秦王薨了。”\n\n朱高炽神色不变,令周围的将领们看不出来发生了大事还是小事,但肯定有事发生。\n\n“没事,演武照常进行!”\n\n朱高炽平静的说道。\n\n秦王还是如历史那样的死了,看来自己不去接触秦王是对的,蝴蝶的翅膀,扇不到他那里。\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