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第一次意外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二百五十九章 第一次意外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秦王被害身亡的消息传回了京城,逐渐传遍天下,许多的人得知后感到错愕。\n\n有种滑天下之大稽的惊讶,让人无法置信,太荒唐了,不光指事情,还包括秦王这个人。\n\n作为大明第一个藩王,还被封的是秦王。\n\n秦王这个称号,纵观历史可谓如雷贯耳,很多皇帝都是秦王出身,最出名的莫过唐太宗李世民。\n\n秦王之所以能够屡屡登上皇位,是因为从汉末开始,就采用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名来给亲王定名。\n\n其中以秦、晋、齐、楚四大封号最为尊贵,又因为秦国最终统一了六国,所以秦王的封号为最高。\n\n那些被封为秦王的皇子,要么是除了太子之外最年长的,要么就是比其他大多数皇子都优秀。\n\n“在圣人的设想中,秦王应该成为北境之首,防卫大明北疆的核心人物。加上当年,圣人有迁都西安的想法,所以圣人对秦王屏藩西安,是给予了厚望。”\n\n葛诚放下了最近以来的谨慎,被突然收到的消息所震撼,忍不住和人们攀谈起来。\n\n不光是葛诚,没有人忍得住,都在急切的说着自己的看法,因为秦王被害身亡的消息,实在是太过荒诞了。\n\n“恐怕圣人的怒火之下,此次大案要牵连不少人,不知道多少人会家破人亡。”\n\n金忠满脸的感慨,但面色并不慌,此次大案,无论怎么牵扯,也牵扯不到他这里。\n\n“西安那边的官员们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光景。”\n\n“还能什么光景,等死罢了。”\n\n长史府中。\n\n所有人都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忍不住交谈此事,明朝立国二十八年有余。\n\n藩王被害身亡的消息,实在是太震撼了,没有人不心生感慨。\n\n这可是把皇家的脸面直接踩到了脚底下,以朱元璋这么注重名分的性子,恐怕闹出的动静绝对要超出以往。\n\n现在,连八万大军在北平演武的大事都受到了影响,虽然朱高炽极力的维护,可没有人能心中不起波澜。\n\n“父王何时归北平?”\n\n朱高炽问道。\n\n“收到王爷的书信后,按照启程的时间推算,估摸还有四五日。”金忠站出来回答。\n\n朱高炽扫了眼众人,心中无奈。\n\n这么大的事情,必定要影响许多事,虽然在他的计划之中,但此案的影响力,还是有点小觑了。\n\n“在父王回来前,诸事一切照旧,唯独北平演武之事,虽然已接近尾声,但有始有终,不得出差错。”\n\n众藩臣拱手领命。\n\n在朱棣回来之前,八万大军抵达北平操练三日,第四日诸军返回各卫。\n\n朱高炽以王府的名义,赏赐各军士布匹钱粮不等,都是按照常例,每年都会做的。\n\n比如洪武二十四年,朱棣带领大军出塞大胜而归,在第二个年头,朱元璋从应天府发了几十万的布匹粮食到北平,由朱棣赏赐诸将士。\n\n操练结束后,各军同样乘坐铁道马车。\n\n比起前几日的表现,现在士兵们不再抗拒,反而饶有兴趣,唯独不满的是车厢太拥挤。\n\n后世的火车车厢,乘坐标准是一百一十人左右,北平的铁道马车车厢,肯定比火车车厢要短不少。\n\n但是去除了桌椅后,还是能容纳这么多人的。\n\n车厢虽然去掉了桌椅,人们席地而坐,但仍然人挤人,如果不是两边敞开,在铁道马车跑动的情况下,时不时有风灌入车厢内,那么环境一定会很闷,让人无法适应。\n\n不过比起走路的辛苦,士兵们更愿意乘坐铁道马车。\n\n人群中,有两名士兵艰难的往外穿梭,在骂声中,两名士兵扶着车厢边往外放水。\n\n“他娘的,不能滋远点,都他妈的被风吹回来了,溅到老子脸上了。”有士兵破口大骂。\n\n周围的人听到,纷纷笑了起来。\n\n“老周头不行啊,尿不远。”\n\n“你才不行。”\n\n那人提着裤子,回头反骂,整个车厢都欢快了不少,车厢里的百户也笑呵呵的。\n\n“哎哟,老周头掉下去了。”\n\n有人惊呼。\n\n百户连忙站了起来,往那个方向挤过去,连连大喊:“谁掉下去了,快停车,快停车。”\n\n一时间,车厢中乱了起来。\n\n车头。\n\n车夫长的五大三粗,二十八九的模样,正是经验和力气最巅峰的年龄段。\n\n驾驭铁道马车是要求很高的技术活,比一般的车夫要难不少倍,不光是技术上的,还有身体上的。\n\n更因为当下铁道运输方式的技术限制,安全性全掌握在车夫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预判能力。\n\n所以铁道车夫的工钱很高,地位在铁道系统中也很高,能当着站长面骂人,站长还不敢吭声的那种。\n\n“师傅,后面的车厢,有士兵掉下去了,能不能停?”有学徒从车顶爬了过来,大声的喊道。\n\n“停个锤子。”\n\n车夫骂道:“后面跟着好几辆铁道马车,怎么停!”\n\n学徒被骂了也不敢生气,又原路爬了回去。\n\n好几辆铁道马车,每辆相隔甚远,作为位置在前列的此列铁道马车,车夫不愿意冒着风险停车。\n\n万一他后面的同行犯迷糊了呢。\n\n在长期培训的过程中,所有的车夫都要把一件事当做首位,也关乎他们的前程。\n\n安全是第一位,任何意外发生,都要优先保证行驶中铁道马车的安全。\n\n只有把这条条例当做了本能的车夫,才能正式上岗。\n\n铁道上遇到的事情千千万万,在车夫看来,现在的情况,别说只是掉下去一个人,就算要撞死人他都不会停车。\n\n后面的同行可不知道他停了下来,而铁道马车制动能力虽然改进了又改进,但仍然需要很长的制动距离。\n\n万一没控制住撞了上来,主要责任肯定不是在后面的车夫预判能力不行。\n\n而是根据条例中明确规定,不能通过高盼别人的能力,作出避免危机的判断标准。\n\n铁道发展了数年,对车夫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繁琐化。\n\n出师的标准,提高了又提高。\n\n以前培训几个月就能上手,现在改为了学徒制,从半年上路经验改成了一年。\n\n也就是因为铁道马车日益增多,对车夫供不应求,否则听说要改为三年。\n\n铁道运兵,发生了第一次意外受伤事件。\n\n索性跌落铁道马车的士兵被当地的百姓发现,抬回家中救了他一命。\n\n摔断了腿,惊动了车站,由当地的车站去请了有名的老中医,为士兵正了骨头。\n\n然后车站送回他的卫所,养了几个月恢复,没有留下残疾。\n\n因为这次的事件,运兵车厢的车厢边,被安装上了扶手,提供士兵抓握,避免掉下去的危险。\n\n毕竟人有三急,而铁道马车不能随时停,在车厢上往外解决是个好方法。\n\n最重要的是通畅了许多,考验了北平铁道系统的运输能力,达到了朱高炽想要的地步。\n\n朱能,徐宁等人,带着最近的整理的文书,来到了世子府,呈交给朱高炽。\n\n“还是那句老话,不怕出错,出了错不算什么,只要能及时改进,那么犯错还是一件好事。”\n\n朱高炽进行了表扬。\n\n中华重工的地位不断在提高,但总体上,车站系统对造成士兵受伤的事件,还是很重视的。\n\n特别是在涉及新事物的前提下,许多铁道系统的管事很忧虑。\n\n包括那名士兵的治疗到运送,车站给予了“过分”的待遇,可见当下的风气。\n\n“在我这里,不会有出了错就一刀切禁了的做法,也绝对不允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n\n“更不允许因为犯了错,就以此为由否定事物的风气,不光是中华重工也如此,长史府和北平诸卫都要如此。”\n\n中国历史太久,其实世界所有民族历史都久。\n\n可中国文字出现的早,更重要是很成熟,因此流传下来无数的书籍,让中国的文明脉络非常的清晰。\n\n几千年来,细化到了每个月都能找出当月的文字记录。\n\n以史为鉴是好事,可万事有度,过之不及。\n\n无论是当下还是后世。\n\n总有些人过分的追求以史为鉴,特别是在古代,风气有许多需要扭转的地方。\n\n“此次的铁道运兵,是第一次尝试,不但磨合了秩序,为日后留下了经验,也证明了铁道运兵的优势。”\n\n徐宁把各站关于此次铁道运兵的流程汇总,其中一些很好的建议,被他保留了下来。\n\n朱能也笑道:“有些同僚也提出了他们的想法,营所可以迁移到车站附近,不但控制铁道,也能第一时间通过铁道调度。”\n\n案台上,朱高炽翻看这些文书。\n\n这也是他的目的之一。\n\n新的军事问世,需要有善于适应变化,从中脱颖而出的人才,这些有想法的人才,都是值得培养的。\n\n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字,许多名字是熟悉的,不少来自于燕山卫,毕竟燕山卫和王府实为一体。\n\n而中华重工的总部又在北平城隔壁,铁道的建设最早也是在北平一带。\n\n所以燕山卫的将领们,对铁道的熟悉,要比其余卫所的将领更要了解,也更早的适应了铁道。\n\n因此对名单中的人,多数来自于燕山诸卫,朱高炽并没有觉得意外,这才是符合常理的。\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