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北平不夜城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二百七十七章 北平不夜城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全体商业大会结束了。\n\n但是它的意义不止于此。\n\n因为历史遗留原因,南方的社会经济模式和社会生产力总量,在南宋时,全方位超过了北方。\n\n哪怕经历了元朝上百年的民族政策,但是并没有完全摧毁这个模式。\n\n相反,因为人口,经济,文化等在北方全方位的倒退,乃至明初的时候,南方的底蕴已经不是北方可以超过。\n\n这是千年以来最大的变化,时代的分水岭,通俗的讲,中原领先的时代结束了。\n\n北平的工业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南方的资源和商业模式,哪怕形势比北平工业模式落后,但是多年来的底蕴,如果两者融合,互相支持,那么先不提南方,对北平的工业化发展,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n\n以盐商中的代表人物杜松,徽商的代表人物丁英永,乃至南方商人为代表的罗仲恒等。\n\n参加了北平全体商业大会,对北平的商业环境非常满意。\n\n许多的商人,没有在会议结束后离开北平,而是逗留在北平,这些大商人大商团,借助这个难得的机会,在北平互相交流。\n\n杜松是最早投资参与北平,在北平做生意的商人之一,所以他受到许多的邀请。\n\n这无疑是对他威望的提升,杜松很乐意参加这些宴请,成为了后来者最好的请教对象。\n\n“我们做生意的,都知道环境最重要,良好的经商环境,才能让我们顺利的做生意。”\n\n杜松坐在主位左手边第二个位置。\n\n这个位置,按照传统礼仪,是最重要的客人所坐的位置。\n\n邀请人,也就是主人,自然是坐主位,在主人的左边,是最重要的,右边是第二重要的,按照这个顺序延伸下去。\n\n但是为了保证客人的尽兴和周到,主人和客人之间会有陪客。所以主人左手边的第一个位置,具备有招待好客人的责任。\n\n这次宴会的主人,同样是江淮大商人,也是从事盐商,家里还有涉及木材,药草行业,名字叫冯胜之。\n\n“杜东家所言,是老道之言。”四十岁左右的冯胜之,一脸的认可说道。\n\n冯胜之,也就是冯家,可以说是盐商最大的几家之一,人们都很尊敬。\n\n在冯家中,他们收养了很多学徒,并自己培养,学读各类商业书籍,例如《成家宝业》此类。\n\n加上冯家家族庞大,背景深厚,可以说是江淮商人风格的代表类型。\n\n“做生意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只有具备这三样的地方,才能保障我们商人做生意能成功,否则再多的利润,也不应该轻易的去尝试,不能被利益迷失了双眼,否则容易引起灾祸。”\n\n冯胜之接过杜松的话说道,在场的人们纷纷附和。\n\n这些大道理,从古至今皆是如此。\n\n哪怕在后世,有些地方经济的发达,也是因为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n\n否则资源再好的地方,没有相匹配的环境,因为被里面的利益所吸引,贸然投资进去后,生意上能成功,但是会在别的方面失败。\n\n在这些地方做生意,生意失败是轻的,重则家破人亡。\n\n所以明明是宝地,充满了机会,可就是没有商人愿意去投资,因为这个宝地不具备经商环境。\n\n“可北平的中华重工不好对付呀。”宴会中,有人提出担忧。\n\n“为什么要顾虑中华重工?”杜松好奇的问道。\n\n那人对杜松的疑问感到纳闷,这还需要问吗?\n\n看见那人的神情,杜松笑了笑,解释道:“中华重工不是传统的商会,你们打交道多了,自然会明白是怎么回事。”\n\n杜松和中华重工合作很紧密,他的全副身家,除了南方的铺子和渠道外,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入到了北平。\n\n中华重工的管事,也请他出面,帮助宣传北平,哪怕为了保持和中华重工的友谊,杜松也不会拒绝。\n\n并且他乐意做这件事,因为能为他带来好处。\n\n“中华重工支持的建设商团,计划的三省铁道,用铁量在七千万斤,一斤铁需要至少五两焦煤,而焦煤需要更多的煤炭。”\n\n“那么光这项生产计划,需要的煤炭至少在六千万斤煤,加上七千万斤的生铁,总价值上千万两银子。”\n\n“而这只是第一期,并且只是一个项目,现在中华重工主导的大建设项目,犹如一块聚宝盆,生生不息。”\n\n杜松极力诱惑道。\n\n人们当然了解过这些项目,但是都不如杜松说的这么明白,在杜松组织的言语下,他们仿佛看到了光。\n\n铁道建设只是一个方面,北平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能源与资源的需求,每一个行业都充满了海量的前景。\n\n这其中蕴含的利益,绝对不是一个人,乃至少部分人可以独吞的,那么杜松希望自己能成为主导的角色。\n\n不奢望成为中华重工这样的巨无霸,但是希望像煤炭行业协会那样,联合组成类似的商会。\n\n也是必然的形势,杜松通过北平这些年的变化,心中有所明悟,那么在这趟列车上,杜松自然也期望自己坐在头等厢。\n\n老成稳重的人,还是充满了顾虑:“可是中华重工愿意分割这些肉吗?我看中华重工的胃口可不小。”\n\n杜松解释道:“中华重工的力量虽然强大,并且绝对不会放弃主导工业发展,但是他无法垄断整个社会资源,强求垄断所有资源,反而对工业发展是不利的。”\n\n“中华重工是主导,那么我们则是补充,这是我对最近北平模式总结出来的看法。”\n\n换句话说,中华重工吃掉核心利益,他们吃其余的利益。\n\n看上去仿佛人数众多的大商人不划算,但那是传统的模式,现在北平的工业发展中,这个盘子太大了。\n\n大到了哪怕是边角料,也是不可计量的利益,何况他们所参与的并不是边角料。\n\n无论是煤炭行业还是铁料行业等,都充满了巨大的利益。\n\n“说句实在话,不怕诸位笑话,我还是没看懂这里面的道道,这么大的盘子,中华重工靠什么支撑起来的呢。”\n\n有位大商人,苦恼的说道。\n\n利益太诱惑了,他不愿意放弃,可是没搞明白中华重工用什么来支撑这种模式,他绝对不会下场。\n\n正如他在江淮做生意,借助江淮的资本走南闯北,在许多地方都看到了商机。\n\n但是他绝对不会因为这些商机,就会去那些地方做生意。\n\n他非常的肯定。\n\n像他这种看到那些地方商机的人不少,但是没有一个人去做生意,顶多交点银子打通商道罢了。\n\n杜松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因为想要解释这个问题,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回答。\n\n他自己只能算半懂。\n\n“一个是粮票体系,一个是中华重工的资源分配体系,一个是铁道预期收益的支撑……”\n\n杜松每样都说了点,但好像什么也没说。\n\n上千万两银子的投入,哪怕三省铁道完工,绝对不是短期可以回本的。\n\n除非中华重工主导的建设商团,让出对铁道的掌控权,交给商人们,例如五十年之类的承诺。\n\n可建设商团并没有。\n\n那么用何种方式来支撑回报呢?\n\n在另外一处酒楼。\n\n“想那么多做什么?”丁英永如此说道,“铁道建设是建设商团的资本,我们投资的方向是煤炭行业和铁矿行业,只要建设商团如期结算就不成问题。”\n\n“我投资的方向,还是留在北平。”丁英永说道。\n\n“为什么?陕西和山西那边竞争小,所以成本低,利润更大啊。”有人诚心请教。\n\n“投资北平,利润虽然不如陕西和山西,但是我放心,投资陕西和山西虽然利润更高,但是我不放心。”\n\n“可三地都是建设商团主导,难道有什么区别?”\n\n“中华重工的计划和部门太多了,你们别看我在北平呆了几年,我都搞不清中华重工其中的门道。”\n\n“但是我只盯着一点,那就是中华重工,我相信中华重工在的地方,而那两个地方只有建设商团,而没有中华重工,所以利润再高我也不去。”\n\n“陕西山西的蒸汽机工厂,焦炭炼制厂,铁厂不都是中华重工创办的吗?”\n\n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丁英永回答不上来了。\n\n的确,这些工厂都是中华重工的名头,可不一样啊,他不知道如何解释。\n\n大量的商人和大宗的交易,以及百姓经济水平提升,随着商业的发展。\n\n由长史府出面,联合布政司下达了新的政令。\n\n北平不再宵禁。\n\n中华重工出资,在北平的主道路上建设煤油路灯,各处的城门最先动工。\n\n至于煤油路灯的维护工作,以及采购资金,由布政司从门摊税中划拨资金。\n\n也就是中华重工出建造成本,官府出养护资金,这些资金又流入中华重工。\n\n北平的集市,带动了商业,让官府收到了更多的税收,而这些税收官员们又无法轻易使用。\n\n这些多余的税收,就这么上交给朝廷也不甘心,自然该花的就要花出去。\n\n以北平贸易中心为代表的集市,逐渐发展成为了不夜城。\n\n宋朝的集市水平,很快出现在北平城。\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