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新的工匠时代初现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三百零三章 新的工匠时代初现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底层百姓娱乐方式贫瘠的时代,新戏受底层人喜爱的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n\n对新戏人物的模仿,以最快速度的传播。\n\n无论是真心认可,还是抱着吸引眼球的目的,人们学习新戏中角色举止的行为,到处都可以见到。\n\n百姓们能看三次五次,十几次都打消不了看戏的热情。\n\n哪怕是宁王,也被舞台上的新戏内容所吸引了。\n\n这种全新的,让人更身临其境,并且填满了故事内容,不像传统戏曲,一段故事就是整场戏。\n\n人们没有移开眼神的机会,宁王心中的那点不满,早就忘记的无影无踪。\n\n年轻人的忘性快,更容易被新生事物影响的特性,哪怕是宁王也免不了俗。\n\n“这是真的吗?”\n\n朱权忍不住好奇的问道。\n\n“是真的,有原型人物。”朱高炽用肯定的语气说道,不给人会产生怀疑的犹豫。\n\n听到朱高炽的回答,朱权感到惊叹。\n\n“想不到北平的风气,已经提升到了如此地步吗,真是令人不敢相信啊。”\n\n“提升军人社会地位,增加军人的荣誉感,是北平和中华重工一直在做的事情。”\n\n“当社会认可军人,并以军人为荣,那么具备了社会责任感的军人,有这种军人的军队,将是最强大的军队。”\n\n朱高炽笑着说道。\n\n宁王所处的位置很关键。\n\n属于必须要拉拢过来的人物,否则会引起很大的麻烦,那么让他心向北平模式和北平文化变得重要。\n\n只要宁王愿意学习北平模式和北平文化,他的政治立场也就天然的站到了北平这边。\n\n“让百姓认可军人不容易,更不提以军人为荣,想要达成这种风气,恐怕很难做到。”\n\n闻言,朱高炽看了眼朱权。\n\n宁王很年轻。\n\n能有这个认知的确难得。\n\n不过想到此人未来的表现,以及治理大宁的能力,倒也不奇怪了,此人是位合格的藩王。\n\n“大宁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吗?”\n\n“可以。”\n\n朱高炽笑着说道,“只要中华重工在大宁的工业化推动,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物资水平,再辅助军人待遇,以及引导社会风气,社会对军人的印象,很轻易的扭转过来。”\n\n“真的这么简单?”\n\n朱权有些怀疑。\n\n当然不简单。\n\n中华重工可是自己一手创办,在后世巨人的肩膀上,综合了无数实际经验才结出的成果。\n\n朱高炽轻轻的说道:“军人打仗,特别是对外打仗,属于保家卫国的行为,这是毋庸置疑的。”\n\n“军人和老百姓的利益有一致的方向,所以只要扭转当下不利的因素,那么社会以军人为荣,并不是难事。”\n\n舞台上。\n\n大戏落幕,报幕人员上台,朗声告诉观众们,新戏的原型是紫荆关士兵,新戏来自真人真事。\n\n短短的一句话,让观众席上的观众们激动到了顶点。\n\n掌声犹如雷鸣般的响动。\n\n观众以军人为主,军人讲究秩序,有序的退出大剧院,最后,宁王和朱高炽,以及房宽等人告别。\n\n宁王拉着朱高炽的手。\n\n“中华重工在大宁的发展,不会受到阻碍,希望侄儿所言的事物,能尽快在大宁出现。”\n\n“十七叔放心。”\n\n朱高炽松了口气,开心的说道。\n\n宁王点了点头,坐上了王驾,在众人的恭送下,离开了此地,留下朱高炽和房宽。\n\n房宽是自己人,朱高炽说话随意些。\n\n在安静的街道上,两人并肩而行,身后的侍卫们离得远了些,不打扰二人的交谈。\n\n“北平那边,卫所和中华重工紧密联合,不但让卫所承担的负担减轻,也极大促进了兵工业发展。”\n\n“大宁地区没有民户,只有军户,发展兵工业至关重要,有利于王府。”\n\n房宽知道小王爷的心意。\n\n北平的军需,例如铁料,会根据当地的需求,由都司统计后,专门让民铁生产。\n\n生产方式以工匠服徭役,并发工钱两者结合。\n\n原来的民籍管理制度,有这方面的考虑。\n\n工匠们每年会有特定的时间向官府服役,算是一种变相的承担社会义务。\n\n经过朱高炽的推动,这种生产方式逐渐改变。\n\n不但卫所自身生产军工的方式去掉,减轻卫所生产负担,也把服役的方式改了。\n\n简而言之,这份日常支出,都司直接划给中华重工,由中华重工独自承担。\n\n这是不可思议的行为。\n\n但是有王府和中华重工的支持,加上的确减轻了卫所的负担,加上北平都司也被北平系掌控。\n\n所以这个政策落实了。\n\n虽然房宽在大宁任职,但他是北平系大佬人物之一,对北平的变化了如指掌。\n\n“大宁上下心向王府,而大宁和北平是不同的,许多北平可以做的事情,在大宁做不了。”\n\n“我观宁王为人,虽然是识大体的人,但是他也有他的诉求,恐怕不会任由中华重工控制大宁方方面面。”\n\n朱高炽沉思。\n\n大宁的实力超过了开平。\n\n北平,开平,大宁犹如三驾马车,缺一不可,加上自己在金州创办的独立体系,以及密云区发展的石匣营。\n\n可以说隐藏在水面下,由王府直接控制的势力,已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地步。\n\n朱高炽想要让三地融为一体,而大宁的宁王,是绕不过的阻力。\n\n“如果没有此人就好了。”\n\n朱高炽叹道。\n\n房宽面色大变,急忙小声说道:“小王爷慎言。”\n\n见朱高炽没有说话,房宽靠近了一步,解释说:“如果宁王在大宁发生意外,对北平当下发展的势头是不利的。”\n\n朱高炽摇了摇手,“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没有真动这个心思,事情轻重我晓得。”\n\n房宽松了口气。\n\n对眼前的世子,也有了更深的认知。\n\n人们口中仁义盖过王爷的小王爷,并不像宣传的那样无害,反而有些心狠手辣,比王爷要狠多了。\n\n中华重工第一次长时期离开朱高炽亲自坐镇。\n\n在这段时间内。\n\n中华重工从开始的略微茫然,很快恢复了平静,各部都得到放权,形成了即合力,又各自发展的态势。\n\n北平密云分区。\n\n密云铁厂经过分割后,规模曾小于北平铁厂一年半,在第二个年头,密云铁厂的规模重新超过北平铁厂。\n\n随着开采条件和矿产质量全方位优秀的密云铁矿大开发下,依托于密云铁矿的密云铁厂,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n\n靠着较为单一的行业,密云分区竟然有些和总部厂区分庭抗礼的实力。\n\n密云分区还成立了独立的技术司,和总部厂区的技术司,不属于上下级关系。\n\n密云分区的技术司,和总部厂区的技术司研究方向不同,百分之八十的资源技术研究,建立在铁厂上。\n\n在冶铁锻铁行业的技术上,密云分区的技术上,技术上的储备远远超过总部厂区技术司。\n\n第一架蒸汽机重力吊锤是密云铁厂发明的。\n\n随后第一架杠杆锤,第一架凸轮锤,第一架摩擦锤……各式各样的机器发明并投入使用。\n\n万三在技术上是把好手,但是眼界不足。\n\n他是密云分区首席技术大师,结果在密云铁厂拆分时,觉得密云铁厂势头不如总部铁厂,因此又选择调回。\n\n现在密云分区的首席技术大师,是一名叫做马大芳,年龄在四十岁上下的匠户。\n\n他和几名工匠,在研究新的技术。\n\n中华重工承接了卫所军需,除了由朝廷供应的部分,其余皆由中华重工生产。\n\n密云分区不只是铁厂,有许多配套的车间。\n\n突然多出来的订单,让高负荷运转的工厂,需要一种更省力,更快速的技术。\n\n用更高效的技术,制造大批的刀具,只是一个方向,还有许多的方向都在研究中。\n\n“几种方式,我认为还是杠杆锤的方式最便利,虽然缺点是力量不足,但用来打造刀具足够胜任。”\n\n马大芳和几人商议后,终于决定了突破方向。\n\n不久。\n\n专门用来打造刀具的蒸汽机杠杆锤发明了出来。\n\n犹如杠杆。\n\n一头是大锤头,中间是支架,另一头是发力部件,利用蒸汽机和传动部件提供动力。\n\n另外一头在齿轮的带动下,让大锤头快速并匀速的上下敲打。\n\n锻打的力量比手锤大,杠杆锤的力量大小,可以更换不同的齿轮,从而调整锤头上升的高度来控制。\n\n只需要一到两个人就可以操作,锻打的效率总结下来,比手锤提高了十几倍。\n\n最适合用与毛铁和毛钢锻打的需求。\n\n“这个机器,不只是提升了生产效率这么简单。”马大芳向徒弟们讲诉道理。\n\n“以往锻打铁器,需要工匠们凭借自己的经验来控制力度大小,没有标准可言。”\n\n“有了这个机器专门打造刀具,在同样的力量和速度锻打下,可以摸索出一套流程出来。”\n\n“例如打一百下,两百下,小号齿轮换大号齿轮,再打多少下,大号齿轮换中号齿轮。”\n\n“流水线生产方式理论,已经可以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以后对工人的要求降低,可以获得更充足的人力,不再受限于高水平工匠的瓶颈。”\n\n“这是好事,也有些不好的事,工匠时代变了。”马大芳说了句徒弟们不懂的话。\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