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我们是大明,不可战胜的伟大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四百五十二章 我们是大明,不可战胜的伟大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墙壁。\n\n准确的说应该是墙墩。\n\n最厚的地方有几十米深,在钢筋承重面之外,修建了一座又一座的包间。\n\n“娘亲快看,大弟好厉害,所有人都拥戴他呢。”\n\n徐氏所在的包间是最大的。\n\n除了许多的女眷,长女朱玉英也在,挽起了秀发穿着盛装,已经是别人府上的大妇。\n\n徐氏脸上露出情不自禁的笑容,虽然嘴上没有说话,但是满意的神情一览无余。\n\n“大哥从小就厉害,他为北平日夜操劳,能有今日的成效,大家都感到高兴。”\n\n次女朱月贵同样的妆容,不过比在家中当闺女的时候,举止显得端庄了些许。\n\n人流不停的涌入场内,进场的时间仿佛很快,但又觉得很慢,终于,整个大场人山人海,在各项传声技术下人声鼎沸。\n\n幸亏没有盖子,否则盖子都要被掀翻了。\n\n刘通包了普通的包间。\n\n普通的包间只要一角五分钱,一般的工人家庭都出得起,提供给一大家子。\n\n刘通请来了父母,以及自己的兄弟家。\n\n因为普通包间不算幼儿,限制七人的原因,刘通包了三间包间,一大家近三十口人。\n\n“为了看个戏,竟然花了六角钱,多浪费呀。”老母亲还是在不停的抱怨。\n\n“你们家自己来看就好了嘛。”老母亲叨扰,其余的儿媳妇面色不好看。\n\n“开始了。”\n\n大媳妇主动说道,打断了婆婆的话,也让其余两位儿媳妇脸色恢复了些。\n\n因为老妇人的原因,她们几个妇女并没有注意到主持人的开场白。\n\n先响起的是一段奏乐。\n\n几十名穿着短褂的汉子们,连跑带跳的从后台出现在了舞台上。\n\n“吼嘿。”\n\n“咚咚.咚咚。”鼓声响起。\n\n在鼓声中,短褂的汉子们,做出各种开挖的舞台动作,边整齐的喊出口号。\n\n“吼吼嘿。”\n\n一下子就把二十余万双的视线吸引了过去。\n\n舞台上,几片红色的布帘落下,在各色灯罩的灯光下,展开了红火的画面。\n\n此时。\n\n一名披着披风,头上裹着红丝巾,露出一头秀丽的长发,身上穿着尽显婀娜多姿身段的女性,踏步走到三音石的中间。\n\n人们竟然能听到她的脚步声。\n\n“七妹。”\n\n“是七妹。”\n\n“哦!”\n\n观众席上,好多人认出来来人,大声的叫着她的名字,还有众多的欢呼声。\n\n七妹脸上白净无瑕,大方的转了个圈,向周围的观众们挥了挥手,引发了更热烈的回应。\n\n“咚咚咚。”\n\n在明显更重的鼓声中,七妹抓到了鼓点,大声的唱了起来。\n\n“踏平了山路修铁道。”\n\n“撒开了渔网满收获。”\n\n女性独有的嗓音,七妹的歌声充分发挥了女性的魅力,在激荡人心的歌声中,吸引了所有人的耳朵。\n\n二十万观众的大场,人们都安静了下来。\n\n“唱起了欢歌百亩田呀。”\n\n“嘿。”\n\n七妹边唱,边抬起手,“收获多过了天上闪闪星。”\n\n“哗啦啦。”\n\n“哗啦啦”\n\n这歌太好听了,人好看,歌好听,词更美。\n\n工人们用力的鼓掌。\n\n军户们笑着鼓掌。\n\n百姓们不禁露出笑容。\n\n“咿嗬咿哟嘿。”\n\n“嘿哟嘿。”\n\n“咚咚咚。”\n\n几十名演出者边唱边舞,为工人和百姓们编造的新歌与新舞。\n\n“咿哟伊哟嘿,嘿哟嘿。”\n\n“哗啦啦。”\n\n“太好听了。”\n\n“唱的真好。”\n\n观众席上们的观众们,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双手用力的鼓掌。\n\n第一首开幕曲,大获成功。\n\n获得观众们认可的表演者们,更加的卖力了。\n\n“啧啧。”\n\n“成何体统哦。”杨镛不断的摇头。\n\n一处包间。\n\n有人不忍直视,无法看七妹的装束,“这如何是良家人穿的衣服,活生生的娼妇啊,丢人现眼。”\n\n“要不然是扫把星呢,克死了几个丈夫,我看她想男人想疯了,不要脸。”\n\n北宋时期,女性的地位并不低。\n\n因为更加发达的科举取士数量激发了士人的热情。\n\n新学、洛学、关学、蜀学等各种学说和学派相继涌现,使得文化领域呈现出一片繁荣盛景。\n\n政治宽松,文化繁荣,女性也有极大的宽松感和自由度,她们追求恋爱婚姻自由。\n\n但是到了南宋。\n\n人们开始思考,为什么自己文化如此繁盛,却在外部接连的失败,寻找原因和真相。\n\n这个时候的人们,不少人认为宽松的社会导致了失败。\n\n他们觉得社会上有太多的想法,导致了国家的混乱,应该保持一致的想法。\n\n不但从思想上开始禁锢,也让女性的地位开始大幅下降。\n\n这其实是一种文明的悲哀。\n\n犹如希腊文明被野蛮征服。\n\n后世西方学者说,野蛮是为了生存而战,文明富裕的战斗意志就显得不足。\n\n正合古人范仲淹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n\n而中国的科举制度诞生的太早了,特别是宋朝进入全面兴盛。\n\n从世家阀门到乡绅地主,的确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但是“原子化”的后果,也是地方武力的衰退。\n\n更有元朝。\n\n元末明初学者高启为胡松所撰墓志铭中有一段说:蒙古色目殴汉人南人者不得还手,所过掠财畜、辱妇女,民束手不敢拒等。\n\n这种社会环境下,妇女如何敢上街。\n\n从南宋起,妇女的地位开始下降,元朝达到了巅峰,明朝开始恢复,清朝又重回下降巅峰。\n\n历史上的万历时期,已经有了李贽等思想家提出的男女平等。\n\n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平等的新思想,还有反对思想禁锢等各种先进思想的诞生。\n\n因为新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明末时期,官员向传教士交流双方文化的热情。\n\n而现在离元朝才过去了三十年而已,许多老者的观念还停留在元朝时期。\n\n近百年的元朝,早就促成了文明的断层。\n\n老者们的观念根深蒂固。\n\n不光如此,许多中年人也是受影响的。\n\n不少的人看不惯七妹在舞台上花枝招展的样子。\n\n这些现象其实与社会环境是息息相关的。\n\n包括明朝在江淮地区诞生的先进思想,因为当时江淮地区有大量的女性,获得了重要的经济地位,甚至是家庭的顶梁柱。\n\n那么现在的北平。\n\n近百万的成年女性,从工业角度来看绝对是不会放弃的力量。\n\n大量的女性进入工厂工作,有了宽松的社会环境,以及稳定的工钱,社会风气上必然有改善。\n\n七妹经历了许多的事情,早已锻造了坚韧不屈的性格,才有了如今的成就。\n\n舞台上,她领着团员们,大方的向观众席道谢。\n\n“哗啦啦。”\n\n更多人的给予了热切的掌声。\n\n许多进入工厂工作的女性观众,她们最卖力的为七妹喝彩。\n\n同样。\n\n许多老妇人痛骂七妹。\n\n刘通的母亲,这位老妇人就在他儿子为她包下的包间里,用最污秽的言语,使用在了七妹的身上。\n\n无论如何。\n\n这场节目是优秀的,获得了大部分的掌声。\n\n下一场。\n\n学生表演。\n\n这回,没有人在反对,所有人都在鼓掌,知道自己孙子在舞台上的老妇人,激动地走到栏杆处向下望去,想要找到自己的孙子。\n\n舞台的工作人员帮忙,一起把各项乐器搬运到舞台上。\n\n大鼓,小鼓,竖铜锣,竖竹排琴,大号,小号……\n\n近百名十四五的中学生,穿着一致的校服,稚嫩的面孔上,嘴角又还流露出一圈青色,正是即将长大成人的标志。\n\n“下一场节目是歌唱大明,由中华重工工人子弟中学献上,请大家为他们鼓掌欢迎。”\n\n“哗啦啦。”\n\n青少年们满脸的自信。\n\n但是在二十万人的大场中,如此热烈的气氛下,许多青少年紧张了起来。\n\n“不要紧张,看着自己的乐器。”乐器先生小声鼓舞道。\n\n希望不要出错吧。\n\n乐器先生自己也内心打鼓。\n\n在忐忑中,乐器先生开始了他的指挥。\n\n和第一场节目不同。\n\n歌唱团的学生们,和乐器团的学生们同时开始了表演。\n\n“前进,前进,前进。”\n\n“锵。”\n\n“啪。”\n\n激昂的乐器声中,歌唱团的学生们,唱起了鼓舞人心的歌曲。\n\n“咚咚咚咚咚咚。”\n\n“……”\n\n“锵……”\n\n乐器团的孩子们,犹如波浪一样的起伏,整齐的敲打乐器。\n\n“好。”\n\n观众席上,传来了叫好声。\n\n乐器先生忘我的指挥,孩子们也忘记了紧张。\n\n“我们的大明向太阳。”\n\n“脚踏着天下的大地。”\n\n“身负着百姓们的祝愿。”\n\n“我们是大明,不可战胜的伟大。”\n\n……\n\n“哗啦啦。”\n\n“哗啦啦。”\n\n才第二场节目,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他们忍不住的鼓掌,大声的欢呼。\n\n整个大场二十万人的观众,他们的热切仿佛直传天际。\n\n“这是不是民心?”\n\n刘达回过头,大声的问向杨镛。\n\n他不得不大声。\n\n因为整个大场,犹如巨大的洪流声,所有人的欢呼,让每个人只能用最大的声音,才能让别人听到他在说什么。\n\n杨镛张着嘴,无措的看着刘达。\n\n他终于知道北平举办中秋盛典的意义了。\n\n这哪里是为了显示朱高炽的丰功伟绩。\n\n是汇聚人心啊。\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