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曾经的她(1)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石竹花第十九章 曾经的她(1)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 1 “村头见面”的节目一过,二嫚跟三婶她们这一行人,接下来就是到男方家里去看看房子与家庭情况。 古语有云:少见多怪。 就说这葫芦峪村,由于偏僻闭塞的地理环境,也就导致了这里的人们少见外人。 于是,一当村子里有个陌生人来,禁不住就是人人“看稀罕”,往往便会有一种“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你看:不光陌生人一走到哪里,身后总会跟上一串看稀罕凑热闹的小孩子,就是大人们,也不免是正走道的住了脚看,在井台提水的也停了手注视。 连那坐在门楼底下给孩子喂奶的妇女,都会歪着身子、伸长脖子急于张望。 由此可想而知,二嫚跟媒婆大花鞋和几个婶子一行人走在葫芦峪村的街道上,更是难免受到如此这般的待遇。 说来最好笑的,还是跟随在她们这一行人后边看热闹的那一串孩子们;不知是在哪个调皮鬼的带动下,大伙竟还一齐拍着手,颇有节奏地念叨起了”顺口溜“—— 小媳妇,穿花袄, 扛着筢子去拾草。 忽然一阵肚子疼, 拔腿就往家里跑。 铺开褥子盖好被, 一心指望生个“小”。 “稀替呼哧”一阵屁, 原来是胀饱! 这让二嫚不禁有些感觉窘促,耳根发热,颇不自在地紧跟在三婶背后低着头走。 2 杨顺家的新房是靠近老宅新盖起来的几间房子。 只是这里的人家,由于就是石头不缺乏,所以盖的房子的墙体完全是石头砌成的,不是别处的那种土打墙。 杨顺的父母,一对看上去给人老实得有点儿迟钝的那种感觉的老人。 二嫚一行人的上门相亲,显然搞得二位老人简直是有些手足无措,似乎不知如何是好。 一个脚下慌乱,杨顺的老爹竟还让进进出出了大半辈子的门槛差点给绊了一跤。 哈哈,幸亏人老智慧多——不等上身抢跌在地,他两手率先伸出去撑在了地上! 在看过杨顺家的新房之后,二嫚只见到杨顺家除了吊铺上堆着一些地瓜干,没看见还有什么其他的粮食。 圈栏里养着的那头一百多斤的猪,看来就算得是家里最值钱的东西了——贫困是明摆着的。 但是,看看院子里鸡狗鹅鸭的,二嫚断定这是一户正经过日子的人家,错不了。 然而,仅此一点却是实在无法抵消掉二嫚心中另外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不如意,她的心里始终还就是塞着一把烂草一般地憋堵不畅,翻腾着一种无法言喻的难受。 只是她一直在尽力隐耐着,不想让别人看出来······· 从杨家告别出来,二嫚跟三婶她们走出村。 走着走着,二嫚渐渐地落在了后面;脚步沉重的她,老有点觉得两条腿好像不是自己的······ 她在不由自主地最后一次回望葫芦峪的村落时,不知怎的,一股莫名的哀伤情感袭上心头,她意识到—— 自己恐怕就要嫁到这里,来跟人家过上一辈子了······ 3 按转亲的具体安排,要嫁给二奎的,是村名叫做崔家石河的一户崔姓人家的闺女。 那闺女的名字叫崔玲。 单是一听这个名字,让人不难直觉到她似乎是一个伶俐乖巧的姑娘。 不过——现在,只要对她有所了解的人,对她的印象与评论却是大相径庭,莫衷一是; 有人对她报以叹息、同情,甚至是怜惜。而有人则视之为品性不端的祸水灾星——沾谁的边谁倒霉······ 然而,曾几何时,她可是众口一词中,不光模样姣好,而且还聪慧贤淑的好姑娘······ 她,上有三个哥哥,下边还有一个弟弟。 因为是家中独一无二的女丫丫,她自小就是在一家人的宠爱中长大的。 譬如,在饭桌前吃饭时,她一个撅嘴不高兴了,不光父母亲,就是哥哥们,也会立马关心地追问上一句: 你咋地了? 有时,一向就喜欢逗她的二哥存心跟她开玩笑,便在饭桌前故意拿眼瞪她。 她一见状,忍不住便告状地喊: “娘,二哥他瞪我!” 于是,她的母亲便会立马命令道: “老二,你给我把眼闭上!”······ 后来,她长大了,开始背起书包去上学。 在同村的那些跟她一般大小的小伙伴中,很多人都是上完小学——甚至不等小学上完,父母就不让再上学了,就留在家里拾柴捞草,帮着大人干家务; 那些父母还说什么:女孩子家,能认识自己的名字也就差不多了,读书多了不中用。 但是,上学这件事,对她来说却绝非是这种情况。 家里人知道她喜欢上学,也就一直支持她,直到供她到高中毕业。 在那时的山村乡间,能够上学到高中毕业的女孩子可谓是风毛麟角。 她成了村里人人瞩目的一朵花。 当青春的雨露滋润,催开了她少女心中爱情的花蕾,她恋爱了。 对象是本村的陈姓青年,名叫陈良,跟她同庚,也是一个高中毕业生。 4 陈良的父母都是一辈子土里刨食、憨厚朴实的庄稼人。 他们一生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女,陈良是他们捡来的弃儿。 不过,他们一直对陈良视为己出,疼爱有加。 因此,尽管家境穷困,日常的经济来源就指靠着养个小兔卖个鸡蛋,可他们还是苦扒苦掖的、硬是把一向头脑聪明学习好的陈良供备到上完高中。 在陈良,虽说他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在那取消了高考制度的时代,高中毕业的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回乡务农——看来他恐怕是注定要在“革命生产的第一线”爬摸滚打一辈子了。 崔玲却是跟陈良有所不同;就在两人一同高中毕业才一年——谈上恋爱也不过就是刚刚有半年的时候,崔玲遇上了一次显然能够完全改变她人生与命运走向的机遇——她要被推荐到省城的师范大学去上学! 5 山村里难得能有个推荐上大学的名额,而村里干部决定推荐崔玲去,这事对村里一干众乡亲而言,谁都不觉得奇怪。 就算闭上眼睛瞎寻思,人们也会觉得这个彩蛋一定会砸在她崔玲的头上! 为啥呢? 很简单:崔玲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这是其一。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村里“说了算”的当家人——一把手,他不是别人,正是崔玲的亲大伯! 老话没有错说的:行一辈子好,没有忘记了自己的;肥水不流外人田——作为社会人,谁还不明白一点这其中的道理! 况且,崔玲的父辈就只兄弟二个,身为支书的大伯家,除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孩也没有。 就是那三个儿子,也都一个能够“争气”的也没有——从上小学起,那学习就是一个不如一个,都是擀面杖吹火的货。可要论玩心眼逃学,那却是一个比一个聪明——家里连一个初中毕业生都没有! 这让一向就馋着有个闺女的大伯两口子,一看到崔玲这个聪明伶俐的侄女就亲爱得了不得。 尤其是大伯,在崔玲小的那会,只要被他一见到,总得用自己下巴上的硬胡茬在崔玲的脑门上扎一扎,吓得崔玲后来一见到大伯就赶紧用小手去捂上脑门子······ 由此可想而知,凭崔玲在大伯心中的位置,村里有推荐上大学的这等好事,大伯怎么可能把侄女崔玲忘在了脑后呢? 这,也就是村里人对推荐崔玲上大学的事情并不感觉奇怪——甚至觉得是“理所当然”的缘故了。 6 崔玲要被推荐去上大学的事情一传开,人们顿时便不免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之前,那些对崔玲跟陈良谈恋爱的事并不看好的人,现在就更不看好他俩的事。 就连之前还看好他俩恋爱之事的人们,现在也是不由得暗暗摇头吧唧嘴。 毕竟,自古就有句老话,叫做:肩膀齐才是好亲戚。讲的就是一个门当户对,地位平等。 具体到男女双方感情、婚姻这方面,乡间俚语有云:女比男强不久长;男比女强,女人泪汪汪。 再者,要论起环境与地位改变一个人,说难其实也容易! 就说原本还算地位般配的一对,要是一旦有个高低错位、差距悬殊,谁敢保证原本好好的事情没个变故?恐怕不出问题才叫见鬼呢! 正当人们在私下里纷纷议论、瞎猜测的这当口,哪知崔玲被推荐上大学的事情,却是发生了“乾坤大挪移”一般地变化,让一村老少无不错愕——崔玲要把自己去上大学的名额让给陈良! 7 面对能去上大学的美事突然摆在了自己眼前的那会儿,崔玲也真是不禁高兴得一时有点头脑发懵。 但冷静之下,她就想到了她心爱的陈良。 在崔玲的心目中,陈良他不光人长得帅气,还是一个颇有理想抱负的有志青年。 再说,崔玲也很知道,陈良人聪明,一向学习也比自己强。于是她就想:只要能给陈良一个机会,将来他会成为一个最最优秀的人民教师的!他会教育出好多好多好学生——他肯定会比自己要有出息! 出于这个念头,崔玲想到了要把自己上大学的名额让给陈良! 沐浴在爱河里的崔玲觉得:自己跟陈良可谓是“两位一体”——你高兴我快乐;你的成功也就是我的成功······ 她喜欢这种感觉,她乐意去享受这种体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石竹花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石竹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石竹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石竹花》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