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最要紧的是弄钱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拯救大明朝:我能与崇祯交换身体第3章 最要紧的是弄钱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互换身体? 崇祯眼神闪烁,虽然不知道别哔哔是什么意思,但崇祯还是敏锐的感觉到这不是什么好词。 “朕……”,他生性多疑的毛病又犯了,不断的攥着手指又松开。 心乱如麻。 嘴里喃喃的说着:“朕要怎么办?凭什么他一句拯救大明,朕就该信他?” 可眼下大明日薄西山,他已独木难支。 良久, 崇祯一咬牙心一横,“朕倒要看看,大明天倾,你又能如何?” “朕要如何相信你不是妖法?在诓骗朕?” “是不是妖法,你明天早上就知道了。”朱常淦:“到时候我叫你一声,你只要答应,我就和你对换身体。” 结束完通话,崇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直到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整个后背早已经湿透。 刚刚看亡国场面,恍若隔世。 看着过来搀扶他的王承恩,他再也控制不住,猛地抓住对方的手,悲不自胜道:“大伴,大明灭亡,朕是罪魁祸首啊!” “皇爷,您这是干嘛啊?太医马上就到了。” “不用,朕不用,朕没有病。”崇祯将所有人赶了出去,喃喃着,“朕就是想一个人待一会儿。” “朕真的是亡国之主吗?”朕不信……倒是要看看,伱又能如何?” …… 翌日, 钟鼓司便敲鼓响钟,宫门打开。 文武百官入朝,文官由左掖门进入,武官则由右掖门进入。 入宫之后,大臣们先要在金水桥以南,依据品级排列好队列。 “啪~啪~” 黄丝编制的静鞭挥动,发出巨大响声,使人肃静。 崇祯昏昏沉沉中猛然惊醒过来,“要上早朝了?什么时辰了?大伴,你怎么没有叫醒朕?” 崇祯一朝,堪称勤勉的典范,与嘉靖、万历形成了两个极端,一個是除了亡国那一天没收上朝,一天不落。 另一个是24年不上朝。 “皇爷,昨儿个您龙体欠安,就想着让您多睡一会儿。”王承恩早已经侯在外面,闻言进来伺候崇祯更衣,“皇爷,不慌,还有时间。” 鸣鞭之后,大臣们要依次过桥,然后一路走到太和门,丹墀,在御道两侧相向站立等候。 期间还有监察御史在旁监督,记录在案。 所以走不快。 等崇祯全都准备妥当,到达御门的时候,钟鼓司开始奏乐,五伞盖、四团扇跟上。 在登御座的时候,崇祯的视线猛地一黑,又不是王承恩扶了他一把,差点摔下来。 一番行礼之后, 早朝开始, 第一阶段,一般是接见入京离京的官员。 …… 而与此同时,襄王府的朱常淦却刚刚醒来,在和父王朱翊铭请安之后,回来吃了点东西。 看了下时辰,日头都快升起来了。 「是否已经准备好与崇祯对换身体?(注:对换期间,对方可以选择是否继续听本体的声音)」 “准备好了!” 朱常淦呼叫崇祯,“喂,崇祯可以听到吗?听到请答应一声。” 早朝之上的崇祯正听着下面议论,猛然听到耳中的声音,不由一震,瞅了一眼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低声说道:“可以听到。” “马上就交换身体,做好准备。” 崇祯却再次犹豫了,“朕想再问你一句,你要如何拯救大明?” 朱常淦有些无语,这临门一脚了,“你就说要不要拯救大明?” “要啊,但……你得告诉朕,如何拯救大明?” “其他的暂且不说,大明眼下最要紧的是没钱,我过去第一步就是先弄钱。” “那你要怎么弄钱……” 可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意识突然陷入一片黑暗。 “朕……”等崇祯再睁开眼睛,发现周围站着的丫鬟,豁然睁大眼睛,“这是哪儿?” “世子,这是在襄王府内啊?” 崇祯猛然起身,冲到门口,看着与皇城之内截然不同的朱墙琉璃瓦,再看桌子上,眼前还有已经喝完的米粥。 肚子的饱腹感。 愣了好大一会儿,他才惊呼道:“襄王府?竟真有此等妖法?” 自己还没有问完,怎么就已经和朱常淦交换身体了? 脸色不由气的乌青。 “咦”崇祯怔了一下,好像可以选择听到自己本体发出的声音。 …… 在对换这个问题上,朱常淦有绝对的主导权,只要崇祯一声,对方答应了,就可以实施对换。 恍然之间,一道光闪过。 朱常淦便发现自己已经坐在了御座之上,下面黑压压的一片文武百官,都穿着朝服。 哦豁~已经对换过来了? 与此同时, 朱常淦的眼前出现了一条条只有他自己才能瞅得见的信息提示。 「姓名:朱常淦」 「主线任务拯救大明朝完成度:0/10000」 「大明朝国运值:-10086,(国运值与百姓是否安居乐业成正比;国运为负,则天灾人祸不断。)」 「已延续大明国祚:0」 「寿命奖励:0」 「资金奖励:0」 「其他奖励:0」 朱常淦摸了摸龙椅,不由有些小兴奋。 一旁的王承恩离得稍微有点远,没有注意到“崇祯”刚刚的异常。 如往常一样上前一步,“大者宣露布,小者具奏本。” 就是老规矩,大事儿直接在朝堂上讨论,小事儿就直接上疏。 如今的早朝刚过了第一阶段,也就是接见完入京离京的人员。 接下来早朝的第二个重点环节:处理边关紧急要务。 初来乍到, 朱常淦就是一招,在没有摸透之前,看你们表演。 兵部尚书杨嗣昌:“陛下,贼人张献忠连克数城,臣奏请再次增兵,另外“剿饷”迟迟没有到位,将士们缺饷毫无斗志,张献忠部愈加猖狂。” 首辅温体仁眯了眯眼睛,“陛下,如今各地都没有可用之兵,不知可否让勇卫营前往剿匪。” 工部尚书刘遵宪上前一步,“启禀陛下,修筑京城防务所需的银子不到位,工部无法动工,眼下马上就要入冬,石料、木料也无法入京。” 眼见,边关要务没有说出个所以然。 朝会自动进入第三个环节:处理朝廷内部要务,也就是“奏事”环节。 “咳!” 每个官员在奏事之前,都会咳一声。 称为“打扫”,这其实也有打招呼的意思在里面,从而避免两个人同时出班造成混乱和尴尬。 礼部左侍郎薛国观先站了出来,“陛下,苏州府推官周之夔、文人陆文声状告张溥、张采创立的复社,“结党恣行”,“把持武断”,“朋党蔑旨”诋毁大明朝纲,提学御史倪元珙、海道副使冯元风却包庇之……” 立马有一个官员语气尖锐的说道:“陛下,复社乃是学生们读书的地方,谈何“结党恣行”,“把持武断”?” “大奸类似忠诚,大佞看上去真诚,陛下怎能让薛国观、温体仁这样的大奸之辈掌控朝堂八年之久,臣以为这是温体仁狭私报复!” “……” 下面的朝臣吵吵的不可开交,朱常淦却是一个字也不说,只是看着他们。 这让包括王承恩在内的所有人都有些不解。 吏部右侍郎刘宇亮眉头紧皱,“陛下这是怎么了?这么长时间,一个字也没有说过?” “不知道啊,听说昨日发了癔症,在乾清宫里面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自己对着自己说话”礼部左侍郎薛国观低声说道。 官员们一个个交头接耳, 而朱常淦则是看着下面的一个个人,将他们给记在了心里。 同时也在快速的梳理大明朝如今的现状。 朱常淦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一个人。 一个站在朝堂的最前面,老神在在的首辅温体仁,一愣不吭,除了刚刚军政要务,他说了几句,朝中的这些纷争似乎与他无关。 明史奸臣传上面占据颇多笔墨的人物。 崇祯为人刚愎多疑,他临朝的十七年中,内阁辅臣多至五十人,更迭频繁,有如走马灯。 唯独温体仁能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长达八年之久,而且颇受宠信,形成“遭温”现象,耐人寻味。 所谓遭温,“温”与“瘟”谐音,意为崇祯皇帝受到温体仁蒙蔽,如同“遭瘟”一般。 温体仁劣迹昭彰,却被皇帝重用,引得舆论哗然,北京城里面民谣四起,传唱“崇祯皇帝遭温了。” “遭瘟”这两个字,便能显现温体仁的厉害。 从最先开始与周延儒联手,把竞争对手钱谦益、钱龙锡排挤出中央政府,并且把他们搞得身败名裂;接着又把他的合作伙伴周延儒赶下台,最后自己当上了内阁的第一把交椅——内阁首辅。 崇祯如此多疑的人,竟然能如此倚重他,便可见他能力不一般。 只是可惜没有走正道。 朱常淦又看向了温体仁的亲信,吏部右侍郎刘宇亮,礼部左侍郎薛国观等一众人。 除此之外,就是吐沫横飞的东林党的一干文臣。 出口成章,文采斐然。 朱常淦摇了摇头,说了一句,“都是一群精明干练的人啊!” 嗯? 这一句让满朝文武全都愣了下来,也不吵了,纷纷看向皇帝。 “陛下,您这是?” “朕累了,如果没有其他事,退朝吧!”朱常淦冲着满朝文武摆了摆手,这时候王承恩已经过来搀扶住了他。 文武百官全都面面相觑, 直到“崇祯”已经消失在屏风后面,所有人才一个个彼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邪了,这么多年,陛下还是第一次这么早下朝。” “可不是,难道是真的病了?” “陛下……”突然有臣子反应过来,猛地跪下,“陛下,何故慵懒早退啊!” …… 襄阳王府, “无耻!无耻至极!” 崇祯看了一下时辰,眉毛竖起,“这么早就退朝,祖宗的礼法都让你给丢尽了。” “如此,还想中兴大明?拯救大明挽天倾?” “简直懒不自惜!” “恬不知耻……”崇祯眼睛冒火、宛若钉子一般看向朱常淦房间贴着的一副字: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他猛地上前,将这幅字给扯了下来。 “噌噌……”给撕了个粉碎。 “朕乃圣王,他就是这么做圣王的吗?他到底是拯救大明朝,还是在毁大明朝?” 自崇祯上位起,自己就立志向太祖看齐,从未不上朝,早退朝。 日勤不怠,不敢有丝毫懈怠,只想中兴大明。 由此才被滚滚诸公称为“圣王”。 可朱常淦第一次早朝,竟然……直接早退。 “朕十年的勤勉,一朝败坏在他无耻之徒的手上!” 崇祯脸色发紫,朱常淦此举无疑是将崇祯最在乎的皇家脸面给摔在了地上。 襄王府的下人、丫鬟们被吓的跑的远远的不敢靠近。 …… 在王承恩的搀扶下,朱常淦好歹找到了自己住的地方,“这就是乾清宫?” 对于早退,他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自己要救的是大明朝,不是崇祯的脸面。 再者说了,脸面是别人给的,大明朝都快亡了,还要脸面何用? 等着在歪脖子树上吊死的时候用吗? “给……朕拿一些纸过来。” “是!”王承恩飞快的从一个条案下面摆在了桌子上,然后候在一旁。 朱常淦却是挥手,“你也出去,朕自己一个人想点事情。” “皇爷,您这身体?” “无妨!” 等王承恩一步三回头的走出大殿,将门给关上,终究还是不放心,就立在门口。 殿内,朱常淦看着白纸。 从刚刚朝堂之上群臣不到一个小时的党争,便看的出来,整个朝堂已经崩了。 都在扯皮,讨论来讨论去,没有一条政令能实施下去的。 温体仁、薛国观、闵洪以及东林党的那些人,单就才华来说,绝不是庸才,但所有的精力和心神都用在了党争之上。 一切手段都是为了提防政敌攻击,巩固自己地位。 …… 朱常淦踌躇半晌,写下来最要紧的问题,只有一个字。 “钱” 如果把崇祯在朝堂之上说话不顶用,比作癌症的话。 那大明的财政崩塌,就是大血管迸裂。 一个处理不好,大明朝直接就嘎过去了。 所以朱常淦才会和崇祯说,拯救大明朝第一步是搞钱。 “大伴,你进来一下。” 王承恩闻言,快速的走了进来,“皇爷,您有什么吩咐?” “朕的内帑还有多少钱?” “皇爷,您昨儿个才刚问过,三千六百两。” “才三千……”朱常淦嘴角直抽抽,“行,你先出去吧。” 《甲申纪事》说李自成在败退陕西的时候,押送了崇祯内帑三千多万两白银,这特么连个零头都没有。 钱从哪儿来呢? 从勋贵手里?官员手里?太监手里?还是士绅手里? 正如崇祯临死前说的,满朝文官皆可杀。 那现在如果将这批勋贵、文官给抄家,砍杀,换一批怎么样? 除非自己不要命了。 明朝最深沉最黑暗的阴谋:皇帝只要打压文官,就会落水淹死。 连大明朝青壮时期的明武宗朱厚照,那可是亲自拿刀去塞外砍过人的,拥有这等身体素质却死于落水。 天启皇帝同样如此,游个湖而已,无风却能翻了船。 虽然救上来了,却也一病不起。 相同点是皇帝利用明朝太监、锦衣卫势力打压文官,这两个时期,宦官和锦衣卫也是最强盛的时候。 一次是巧合,两次呢? 还是巧合吗? 何况现在早已千疮百孔、四处漏风的崇祯朝。 别说朝堂政权、兵权不在皇帝手里,现在就连西厂和锦衣卫都不在崇祯手里。 如昨夜崇祯在宫里发癔症,不用等到第二天天亮,外面的勋贵、文武百官就已经全都知道了。 砍杀一批、换一批?抄家? 扯淡! 说不定旨意还没有拟好,皇帝人先不明不白的死了。 甚至刚放出风去,明天这批文官就会新扶持一个新皇登基。 …… 那借钱呢? 从满朝勋贵、文武百官借钱。 崇祯不是没想过从勋贵手里借钱,捐钱,可拢共几十万两银子,从满朝勋贵、文武百官手里拿的比杀了他们都难。 从百姓手里? 老百姓的钱就好拿的? 要是好拿的话,又怎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农民起义,到处封烟? 老百姓收上来的粮食都养活不住自己,还有额外缴纳三饷,那就只能造反了,几年之后,李自成裹挟百万流民入京就是最好的明证。 那从山西的那八大“皇商”手里呢? 这些叛国走私,唯利是图,只有自己的家,没有大家的卖国贼,直接抄家灭族,总可以弄个几百万两银子吧? 能,但也容易引起动乱。 其一,后金与他们沆瀣一气这么多年,这八大“皇商”为满清输送各种资源,猛然打掉,后金必然会以此为借口,再次发动对大明的袭击。 而且他们走私这么多年,家产定然转移的极为分散和隐秘。 如果准备不充分,未必能抄到多少家产。 再有,朝中与“八大皇商”勾结者甚多,要不然他们这么多年如此安然无恙的往满清那边做军需生意? 要是没有朝中的官员和在外的武将帮衬,根本做不到。 动这八大家,与动朝中的这些勋贵、官员一样,有可能钱还没有到手,皇帝又特么落水了。 即便没有落水,一旦开始查抄,惹恼勋贵和那些官员,集体撂挑子,朝廷彻底停摆,大明朝也跟着就地咽气。 虽然有前世的一些历史记忆,但眼下大明的情况已经烂到了极致。 想在崇祯朝后期挽救大明,真不是一般的难。 但难,不是没有机会! 容错率极低而已。 “得稳,得准,得狠。” 朱常淦将写着钱的字给扔进了火盆之中,冲着外面喊道:“王承恩。” “皇爷,内臣在!”王承恩闻言连忙从外面推门而入。 “给朕弄点吃的,另外……温体仁现在应该还没有走吧?让他留一下。” 吃饱了,才好磨刀霍霍向猪羊。 搞钱! 刚退朝,温体仁却是还没有走远,很快被王承恩给叫了过来。 “陛下!” “温阁老,朕昨夜苦思冥想出来一个法子,可暂时解决一些钱粮。” “哦,不知陛下所想是……” “朕欲向皇亲国戚借钱,如今大明的江山风雨飘摇,往日大明一半以上的田赋用于支付宗亲的俸禄, 各省的盐茶税、榷关税,几乎都落在了他们的手里,他们比朕有钱,不知温阁老以为如何?” “呃?”温体仁不由怔了一下。 宗藩们现在还天天找国库要钱呢,皇帝朝他们借钱? …… …… ps:【三饷】,明末为筹集抵御后金和镇压农民起义的军费在田赋上的加派,即辽饷、剿饷和练饷三项赋税的合称。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拯救大明朝:我能与崇祯交换身体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拯救大明朝:我能与崇祯交换身体》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拯救大明朝:我能与崇祯交换身体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拯救大明朝:我能与崇祯交换身体》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