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奸雄遭报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隋唐秘史第四十七章 奸雄遭报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炀帝大宴外国之后,志气骄矜,神情傲慢。很自夸地对众臣说道:“昨天的宴会,想必塞外各国都来了吧。”裴矩奏道:“西域各国都来了。只有天竺、拂,很久没来朝拜了。”炀帝大怒,说道:“这些外国之人,竟然敢抗逆天朝,誓必捣其巢穴!”炀帝就想派兵征剿。群臣慌忙奏道:“万万不可穷兵黩武,塞外之人多处荒蛮之地,是征剿不完的!”炀帝很生气地说道:“如果不征剿,那么天朝威武何在?”虞世基奏道:“陛下息怒,臣有一个两全之策。现今启民强盛,何不厚加恩礼,下诏让启民讨伐二国,既不用劳师远征,又能彰显天朝威武,此以彼攻彼之计也。”炀帝大喜,说道:“此计最妙。”君臣正在商议,黄门官进来了,说启民可汗和义安公主来了,炀帝就传旨让他们进来。启民和公主拜伏在地,奏道:“蒙天朝和亲厚恩,我国和天朝虽说是君臣关系,实际上情同父子。明天我们搭起帐篷,杀牛宰羊,想请天子过去喝一杯,恭祝天子万寿无疆。希望圣驾光临。”炀帝欣然答应,说道:“既然你我一家,明天朕一定御驾亲临。”启民很高兴,谢了恩出去了。左仆射高颍、大将军贺若弼一同奏道:“西域这些国家都是虎狼之国,居心叵测,陛下何必以天子至尊亲自去呢?不单单亵渎天朝,说不定还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变化。”炀帝笑着说道:“圣天子有百神呵护,两位爱卿不必多虑!”炀帝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大排銮驾,带领着两班文武,到突厥营中去了。走得还不到半里地,只见启民与公主穿着艳丽的民族服饰,挂玉披金,骑着两匹骏马,率领着各部落头目,一队队鸣金击鼓,前来迎驾,倒也十分齐整。有诗为证: 貂帽狐裘作队行,弓长剑阔马蹄轻。 外国仍然多华丽,宝气珠光耀日明。 启民看见銮舆,便分开队伍,一齐跪在在两边,高呼道:“臣启民可汗迎接万岁!”炀帝传旨,让启民带路。启民领旨,忙传令把后队改作前队,就像两条龙一样,悠修扬扬倒卷而去。一会儿,到了营门,启民就请炀帝的玉辇进入牛皮宝帐。帐中早已摆好了一张盘龙的泥金交椅,面前横铺着一张镶嵌着万寿字样的沉香龙案。炀帝高升宝座,文武官员排列左右。 原来启民虽然是外国,却富强无比。宝帐中十分奢侈华丽,摆上来的东西都是精金美玉,异宝奇珍。真是金光灿烂,让人眼花缭乱。炀帝看了,心中暗想道:“其他国家尚且如此享受,何况我中国天子!”就问启民:“朕看你兵强将勇,想命令你征讨不听话的国家,你能为朕出力吗?”启民奏道:“天王有命,不敢不效力。”炀帝大喜,说道:天竺、拂二国,很久没来朝贡了。想派兵捣平巢穴,又显得朕不仁义。现在朕赐给你宝剑一口,前往征讨,立功以后另加封赏。”启民领旨,说道:“臣虽然无能,仰仗天朝威武,兵临二国,一定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炀帝大喜,就命令左右将宝剑交给启民,启民谢恩,立即摆上酒宴。只见玉盘金碗,琼盏瑶觥。一刹那龙案上摆得满满的,虽然没有凤髓龙肝,也都是山珍海味。 炀帝见启民十分恭敬,开怀痛饮。酒喝到差不多的时候,启民又叫出一班乐女来唱歌跳舞。炀帝醉眼模糊,见那些乐女虽然是胡妆打扮,倒也长得明眸皓齿,十分美丽。有一队唱歌的,唱一会就上来献酒三杯;有一队善舞的,舞一会也上来献酒三杯。那班乐女轮流歌舞,不停地献酒,引得个炀帝魂迷意荡,把持不定,带了几分酒兴,就东顾西盼,笑声不绝,全没了天子的威仪体统。大将军贺若弼见光景不雅,恐怕发生意外,就给高颍使个眼色,高颍会意,就站起来说道:“玩得差不多了,天子请回吧。”炀帝沉吟不语。贺若弼又说道:“太阳已经偏西了,天子没有在塞外过夜的道理。”炀帝这才传旨起驾,又命令多多赏赐各部头目和那班女乐。启民与公主命乐女再三苦献,炀帝又饮了十几杯,方才动身。启民依旧领着各部头目和那班乐女,一直送到御营才谢恩回去。 自从参加了启民的宴会以后,炀帝起了骄奢之念,想挑选一些胡女在塞外欢乐,甚至不想回去了。贺若弼、高颍和众位官员百般苦劝,炀帝才愿意发驾还京。外国人听说炀帝回去,都一齐来送行,一直送到蓟门才回去。 炀帝车驾返回,一路上还要游山玩水,不愿意走大路,偏要另辟蹊径。遇山就要翻山,遇岭便要过岭,众位官员苦苦劝阻,炀帝就是不听。走到榆林地方,有一条小路,叫做大斗拔谷。两边都是壁立的高山,中间最宽的地方不过一丈,而且崎岖险阻,舆辇都不能过去,如何容得下那行城行殿?炀帝只得骑着一匹马儿前行。可怜那些宫妃彩女,没了行殿,或着在前,或着在后,都乱纷纷和军士们混杂在一起行走。到晚上还没有走出谷口的宫女,只得和军士们在一处歇宿。已经是寒冬了,山谷中北风呼啸,军士们冻死了无数。高颍实在看不下去了,叹息一声,对贺若弼说道:“近来朝廷一点纲纪都没有了。”贺若弼说道:“这都是太奢侈的缘故。”二人在背后谈论,想不到有人报告了炀帝。炀帝大怒,怀恨在心。终于到了西京,文武百官都出城迎接,唯有杨素只在皇城门前候驾。炀帝当天非常疲倦,传旨免朝,车驾直接来到后宫。萧后接住,急忙安排酒宴给炀帝接风。 第二天炀帝一早起来上朝,百官朝贺以后,杨素出班奏道:“陛下塞外巡狩,辛苦!辛苦!。”炀帝说道:“爱卿看守朝廷也不容易。”杨素说道:“塞外的风景陛下已经看了,怎么样啊?”炀帝说道:“前面段文振笑话朕不会用兵,朕銮舆所至,外国都来朝贡,即使秦皇、汉武,也不过如此。用兵有什么难的!这些腐儒太可笑了,一说到用兵,就以为惊天动地。”杨素见炀帝满脸都是骄傲的神情,全不像以前那样知道畏敬了,很轻蔑地笑了一声,说道:“陛下不要想错了,外国归顺乃是先帝的余威,难道是陛下的功劳吗?”炀帝听见以后不觉满脸通红,恼羞成怒地说道:“朕为天子,谈不上功劳不功劳。但爱卿乃是先帝功臣,功劳又在哪里?”杨素笑一笑说道:“臣确实没有功劳。但陛下还是藩王的时候,为什么经常来请教呢?臣虽然对先帝没有功劳,但是不能说对陛下没有功劳。陛下为什么不仔细想想呢?”说完,连招呼都没打,就昂着头走出朝堂,把炀帝气得在龙座上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杨素走出朝堂,料定炀帝不敢加害。正在丹墀里大摇大摆,卖弄奸雄的气概。不料天不凑巧,忽然一阵阴风扑面刮来,吹得他毛骨悚然。猛一抬头,只见一人头戴龙冠、身穿黄袍,手里拿着一把金钺斧,坐在逍遥车上拦住杨素骂道:“弑君老贼,往哪里去?”杨素定晴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文帝的阴魂。顿时吓得他魂不附体,慌忙要走,却又无处躲避,只在丹墀中乱转。文帝赶上来骂道:“朕想立杨勇,你这个老贼,不听我的话,反而勾结杨广来弑我,为何这么残忍!今天一定要杀你报仇!”文帝举起金钺斧照着杨素的头砍来。杨素躲避不及,一跤跌倒在地,口鼻中鲜血瞬间外流。有人看见急忙报告炀帝。炀帝大喜,只是认为杨素是偶然得了暴病,不知道是文帝来报仇。就对群臣说道:“这就是欺君之臣的下场。”说完,就命令卫士扶杨素回家。到家以后,杨素不省人事,他的儿子杨玄感急忙用汤药救治,好长时间才慢慢醒来。说道:“弑君的事发作了。今天遇到文帝,拿着金斧追赶我,我肯定活不了了,你们赶紧准备后事吧。”说完,又昏昏沉沉地睡去。 炀帝见杨素得了暴病,心中大喜。又担心他死不了,就派一个御医假装去看病,去打听消息。御医领旨,立即就去了。杨玄感见御医奉旨前来,慌忙请进杨素的卧房。御医揭开床帐一看,只见杨素面容憔悴,两眼发直,哪里还有往日的英雄气概!杨素躺在床上,大声狂叫不止。忽然喊道:“都是晋王的主意,和臣没有关系。”忽然又喊道:“臣虽然上书,独孤娘娘也曾主张。”又忽然大喊道:“陛下不要砍,臣知罪了。”口里吆吆喝喝,就像招口供的一样,将从前所做的坏事一五一十都说了出来。正是: 无道有循环,奸雄无终始。 饶他跋扈生,定然狼狈死。 御医看了脉,虚开了两付人情药,说了几句不咸不淡的话,就起身来见炀帝,说道:“杨素神枯气梗,六脉俱散;又发狂见鬼,命在旦夕,肯定活不了了。”炀帝大喜。当炀帝再派人暗中打探的时候,杨素已经呜呼哀哉了。后人读史,有诗感叹: 代有权臣出,隋家数越公。 用兵纯惨刻,事主只奸雄。 但逞骄矜态,全无社稷功。 莫言身已死,遗臭尚无穷。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隋唐秘史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隋唐秘史》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隋唐秘史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隋唐秘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