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炀帝赋诗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隋唐秘史第四十六章 炀帝赋诗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众位大臣看炀帝发火说道:“再敢强谏,定加重罪!”都不敢再说话了,只得退朝。各个被炀帝点名要跟着一起去西域的衙门官员,心中惶惶不安,只得私下里来请问杨素。想不到杨素此时正沉迷酒色,对朝政毫不关心。众位官员来问他,他却推托有病不见。众位官员没有办法,只得去教场点齐人马,收拾粮草,准备跟从炀帝巡狩。炀帝又传旨道:“旗帜器械,一定要精坚齐整;饮食供应,一定要丰美隆盛,每一件事都不能凑合。”百官得了旨意,只得照办,花费的银钱不计其数。无奈朝廷中忠臣少、佞臣多,君王喜好奢侈,就会有很多善于阿谀奉承的大臣出来,标新立异,迎合炀帝。当天炀帝刚传下旨意,太监封德彝上奏,说道:“到蓟北一路上都是沙漠之地,高高低低,坑坑洼洼,天子乘舆,怎么能行走呢?必须先让各郡县开成御道,金舆玉辇,才能安安稳稳地前进。”炀帝大喜,立即传了一道圣旨,让各天子经过的郡县,把路修成御道,不尽力者斩。圣旨一下,谁敢不遵守!这条路从京城开始修,经雁门、榆林、云中、金河,一直修到蓟北,足有三千多里地,不知花费了民间多少钱粮!御道修好以后,兵部侍郎宇文恺又奏道:“御道虽然已经修好,只恐怕一路上没有行宫别馆,普通的山城驿站,圣驾怎么能够居住呢?以臣看来:必须造一座观风行殿,其大可容五七百人,四面都装上锦绣珠玉,下边安装上车轮,想行就行,想停就停,这样才能显示大国的威仪,天朝的尊贵,又能让一起去的嫔妃宫女呆在殿中,有内有外。”炀帝大喜,说道:“爱卿真是人才啊,居然有这么好的注意!”就传旨让宇文恺和封德彝连夜督造。 不到一个月,宫帐车马及各色器物,都准备好了。炀帝定好了启程的吉日,萧后摆下酒宴给炀帝送行。当时是八月初,天气凉爽,炀帝别了萧后,留一半文武官员协同杨素守国,带领着一半文武官员朝榆林进发。随行的将领和士兵共计五十多万,军中的车辆马匹也有十多万。辎重粮草,陆陆续续跟在后面,千里不绝。一路上龙旗蔽日,凤盖遮天,宸车似水,御马如蛟,天子的威仪果然与众不同。有诗为证: 帝座临黄道,天皇出紫微。半空雷击鼓,千里电翻旗。 草木横生色,山川灿有辉。殿移双风度,辇过六龙飞。 万乘趋前后,三台听指挥。珠玉围禁侍,锦绣簇宫妃。 雄震天威远,骄嘶御马肥。云屯迷日月,尘起洒珠玑。 云梦九重出,瑶池八骏归。辰迎天子跸,斗压侍臣衣。 圣主百灵助,将军八面威。天兵潮水涌,玉食泰山围。 令出神毕奉,师行天不违。阵云横太极,碧月照宸帏。 汉武何须慕,秦皇不足希。富强巡狩者,屈指古今稀。 炀帝见跟从的车队人马场面壮观,锣鼓喧天,连营前后有数百里。一到晚上灯火相连,登高一望,就像天上排列的星星一样。炀帝十分得意,每到一处,就召集群臣游览山川美景,饮酒赋诗取乐,每天的行程不过二三十里地。如果遇到特别不同的山川地形,还会停留几天,地方郡县贡献的饮食和生活用品,像排山倒海一样送过来。一天,炀帝的车队快到金河的时候,忽然刮起了大风,尘土飞扬,扑面而来。炀帝急忙进入行殿躲避,命令众位嫔妃宫女围绕着他,他在中间饮酒。无奈北风太大,沙灰太多,从窗帘上飞过来,弄得满殿都是。没过多长时间,众位嫔妃宫女的头发上、衣服上,堆起一层层黄土。炀帝看了非常不高兴,急忙召唤群臣商议应对的办法。只见内史侍郎虞世基奏道:“既然宇文恺能够建造行殿,为什么不能建造一座行城呢?陛下可以仍旧命令宇文恺监造一座行城。周围要一千步,高要有十丈。中间开四个门,里面用老百姓的木板做骨架,外面用绫罗绸缎装饰,下面也用车轮,命令士兵前拉后推,想走就走,想停就停。不但能避风沙,那些外国人看见了,足以显示天朝的威武。”炀帝大喜,说道:“爱卿果然有随机应变的才能。”就命宇文恺连夜监督制造。国家果然有倒排山倒海之力,没过几天,一座行城已经造好。那行城的华丽,真是古今罕见。只见: 白玉为石,黄金作砖。紫光赤气一重重,横锁四条。行走时就像泰山晃动,雾霭缭绕。 行城的前面,御林军夹杂着牛马驾御而行,后面有无数士兵用力推着。行城的四门上有四座城楼,城楼上旌旗密布,弓弩齐全,锣鼓喧天。城门可以随时开关,就像皇城一样。文武百官,没有召旨不许擅自进入。炀帝登上城楼,四下瞭望,喜不自胜。就召来虞世基、宇文恺、封德彝在城楼上赐宴。宴会结束,炀帝赏赐了三人很多黄金彩缎,三个人高高兴兴地离开了。自从炀帝有了这座行城,又搭起一架幔天帐篷,任凭外边风沙横行,城里却一尘不染。炀帝满心畅快。一个月以后,出了榆林北境,向东来到蓟州地方。这里是外国人经常出没的地方,也是西域各国朝贡的场所。听说炀帝驾到,裴矩带领着各边守将前来朝贺。 从蓟州一直向北有一个国家,叫做突利可汗染于。在开皇年间,突利可汗来进贡的时候向隋朝求婚,文帝看他忠诚,就把义安公主嫁给了他。后来突利可汗和雍闾发生战争,丢失了巢穴,兵败以后来投奔隋朝。文帝就改封他做突厥启民可汗。又在朔方建一座大利城给他居住,后来雍闾死了,启民可汗夺去了他的地盘,十分强盛。现在启民可汗听说炀帝驾幸蓟州,因为他非常感念文帝之恩,就和义安公主带着许多奇珍异宝前来朝见。炀帝得到消息,暗暗传旨,命令所有将官弓上弦、刀出鞘,盔甲鲜明,旗幡招展,明天召见启民可汗。众将领旨,将五十万穿着盔甲的士兵,按二十八宿,分列作二十八座营盘,周围环绕,中间现出一座行城,就如紫微垣一般。军容整肃,号令严明。 第二天,炀帝在行殿设朝,命令各座营盘大门敞开,让通夷郎将带领突厥启民来朝见。启民和公主带着各部落头目来到营前,看见中国兵威赫赫,中间又拥出一座城池,四门大开,都大惊失色,吐着舌头相互看看,说道:“这不是兵将,乃是天神!太强盛了!”慌马下马,步行来到行城。到了行殿,都趴在地上磕头。炀帝传旨平身,问道:“先帝把公主嫁给你,又给你建了一座城池,这事还记得吗?”启民奏道:“臣虽然是外国人,不敢忘记天朝的恩德。刚好圣驾北巡,臣同公主准备一些礼物,聊表臣伏之心。”说完,就把土产的貂鼠、银鼠、白翎雀、旱金花、青囊花、花羊角、沙鸡并名马宝刀,各色珠宝物件,一一献上。炀帝命近侍收了。又宣义安公主上殿,给启民和公主赐了座位,问道:“中国兵精粮足,你们服吗?”启民说道:“天威震慑,自古未有;塞外之人,怎敢不服!”炀帝大喜,说道:“以此兵威,扫平塞外,并不困难,但朕念你们年年纳贡,岁岁来朝,并有和亲之义,有所不忍!”启民说道:“外国也念先帝之恩,不敢辜负!”炀帝问道:“你们国家有多少兵马?”启民答道:“如果连老弱都算上,遍地皆是,精壮的不过一百多万,怎么能和天朝比呢?”炀帝又问道:“你这次来带了多少兵马?”启民答道:“我们是来朝拜的,如果带领甲兵,恐陛下担心,一起来的只有各部落头目一千多人。”炀帝大喜,说道:“你真是忠臣啊!”立即传旨退朝,明天赐宴。启民与公主谢恩退出。炀帝宣召群臣商议,说道:“明日赐宴,启民有一千多人,如果坐在外面,有失中国的体面;如果现造房屋,仓促之间恐怕来不及,怎么办呢?”封德彝奏道:“这事好办,只需用绫锦缎匹做成一个大帐,又快又宽阔。”炀帝大喜,说道:“言之有理。”于是就下令做帐篷安排酒宴。 这沙漠一带地方接连西域,有一百多个国家,也不分大小,只以强为尊。强国要干什么,其他各个国家也都跟着。当时唯有启民最强,各国见启民来朝,也都收拾些宝物,纷纷来贡献。没过多久,室韦、休邑、女直、龟兹、伊吾、高昌、苏门答刺、撒马儿罕、波斯等,共计二十多个国家,都凑到一起来朝进贡。炀帝接见以后,都安排赐宴款待。这一天炀帝亲自来到大帐中,宣各国可汗依次进帐赐坐。高昌与众不同,文帝曾经把华阳公主许配高昌可汗,与启民同在和亲之列,炀帝就让高昌可汗坐在前面。其余各国,按照大小坐在下面。各部落又排列坐在后面。炀帝却在最上面另设一殿而坐,金围玉绕,文官都穿着朝服紧随左右,武将都全装披挂,排在两边。各营将士都拿着兵器,团团环绕在帐外。须臾之间,御酒抬上,鼓乐交替奏响。 外国人见中国兵马威武,十分畏服;又见筵宴整齐、款待殷勤,又满心欢喜。畅饮了半日,炀帝又传旨道:“各国远道而来,其心可嘉。今日华夷一统,赐宴不必拘礼,务要尽欢,不要辜负朕的款待之意”。外国人闻旨,齐声呼喊“万岁”。又饮了半日,只见苏门答剌走出座位,跪在地上,献上一个鹊,给炀帝敬酒。那鹊形高七寸,能解人言,乃是西域中的异宝。炀帝受了,满饮三杯。苏门答剌才下去。于阗又出列跪在地上,献方圆两块美玉,敬酒。那美玉长五寸,光可鉴发。圆的叫做龙玉,放在水中,就会虹霓缭绕,顷刻下雨;方的叫做虎玉,如果用虎毛轻拂,就会紫光迸出,百兽慑伏。炀帝大喜,也受了,满饮三杯。于阗才下去,又有那吐火罗、苏色匿,各国都纷纷贡献宝物敬酒。炀帝看各国跪拜,贡献不绝,满心畅快,尽情痛饮。眉宇之间,不觉洋洋得意,乘着酒兴,看着左右文武,笑着说道:“朕为天子,不但中国富强,而且各国归顺,即使三皇五帝,也不过如此。”说完,拿出御笔,一边写着,一边朗朗上口:“ 呼韩稽颡至,屠耆接踵来。 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炀帝赋罢诗,百官皆呼万岁。炀帝又命近侍将御诗传示各国,每人赐酒三杯。众人饮罢,一齐起身谢宴。炀帝又传旨,将金银绫锦缎匹等物,依次序赏赐各国及各部落头目。这一赏赐,何止花费几百万的金银缎绢!赏赐完毕,外国人这才谢恩而去。 不知炀帝何时回国,且听下回分解。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隋唐秘史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隋唐秘史》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隋唐秘史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隋唐秘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