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起造西苑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隋唐秘史第五十九章 起造西苑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宇文恺与封德彝领了建造离宫别馆的旨意以后,在江都一带地方,骚扰得地方官府疲惫不堪,老百姓愁苦难熬。不论白天黑夜,道路上都能听到呼号之声,不是搬砖,就是运木。宇文恺还嫌工程进展得太慢,和封德彝商量了以后,又从东京点出二百员官吏,分头催督。有的地方官员稍有迟延,宇文恺就指名道姓,参奏处死。地方郡县的官员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起初只是点选精壮劳力做工,后来人数不够,只得将老老幼幼,妇人女子,都弄来搬泥运土,就是那些偏远的乡村也不能幸免。精壮的年轻人还能勉强熬得住,可怜那些老幼妇女,怎么能受得了这样的苦役!不几天就死了一些,再过几天又死了一些,一个多月的时间,死亡的尸体填街塞巷,到处哭声不绝。郡县官看了,也忍不住伤心落泪,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叫百姓趁着装木料的车子,把尸体运到荒郊野外埋了。怎奈人员相继死亡,埋了一批,又是一批。可怜东至成皋,北至河阳,这一路上抬尸骸的与抬木石的,相伴而行。 炀帝自从去了显仁宫以后,驾着车天天在东京游幸。花如锦绣,酒若渑河,真个朝朝暮暮,饮酒作乐,说不尽君王的乐趣。原来隋朝的天下,多亏了文帝勤政节俭,全国各地兵精粮足;君臣又励精求治,所以外国的胡夷,不但畏惧而且打心眼了佩服,年年纳贡,岁岁来朝。这一年各个外国派来的的酋长,知道炀帝在东京受朝,就一个个都到洛阳来进贡。炀帝见各国来朝,心中大喜。想显摆一下天朝的富贵,暗中传旨:不论城里城外,凡是酒馆饭店,只要有外国人来饮食,都要好酒好菜招待,不许收钱。又命令把大街上的树木,都用绸缎结成五彩。端午门大街一带地方,都要娇歌艳舞,盛陈百戏,让外国人见识见识天朝的繁荣富贵。百官领旨,真就在端午门大街上,搭起了无数的锦篷,排列了许多的绣帐。命令那些乐户,或是蛮歌,或是队舞。有一处装社火,有一处踩高橇;有几个舞柘板,有几个演百戏。滚绣球的团团而转,耍长竿的高入青云。软索横空,弄丸夹道,各式各样的技艺,都在五凤楼前卖弄。虽然不是圣世风光,倒也热闹好看。御街上的游人拥挤不堪。 外国人看了以后,都惊讶地说道:“中华如此富丽,真天朝也!”三五成群,前去游赏。也有到酒肆中饮酒的,也有到饭店中吃饭的,拿出来都是美酒佳肴。吃完了要付钱的时候,店主都说道:“我们中国十分富裕,这些酒食,都是不要钱的。”外国人都欢喜地说道:“原来中国的风俗,这么有趣!”便来来去去,酒饮了又饮,饭吃了又吃。这几个醉了,那几个又来;那几个饱了,这几个又到。就如走马灯一般,没完没了。炀帝在端门楼上,听见外国人都羡慕中国,满心欢喜,说道:“这些外国人都高兴了。”外国人都随意游玩,落得受用。两天以后,炀帝暗中派人问外国人:“你们外国也有中华这样富盛么?”几个狡猾的外国人出来答道:“俺们外国虽然没有这样富盛,却都吃得饱穿得暖,不像中国,还有没衣穿没饭吃的穷人。”又用手指着树上的彩缎说道:“这东西,施舍给那些穷人穿穿也好,拴在树上有什么用?”说完,这些外国人哈哈大笑,面露嘲笑之色。炀帝知道了以后,勃然大怒,说道:“外国焉敢讥笑天朝?”便要杀这些外国人。众官慌忙劝道:“外国跋山涉水而来,如果因为一句话就把他杀了,显得陛下没有容人之量。”炀帝生了半天气才答应不杀。然后传旨,赐宴以后,把这些外国人全部打发走。 没过多久,炀帝又觉得显仁宫没意思,命令驾车回西京。回到宫中以后,萧后接住说道:“陛下在显仁宫玩得很开心吧,也想过妾在深宫中是否寂寞吗?”炀帝说道:“朕很想和御妻一同快乐,只恨路太远了,往来不方便。”萧后说道:“这么说,妾再也不能到东京了吗?”显得闷闷不乐。炀帝说道:“御妻不要生气,东京显仁宫,不过是几间宫殿,没有什么好玩的,朕已经厌烦了。明天我派人在显仁宫旁边选一块宽大的地方,另造一所园林,朕和御妻索性迁到东京,天天在那里游赏,好不好?”萧后一听,转忧为喜,说道:“如果是这样,臣妾谢谢陛下了。”于是萧后就命人摆酒宴给炀帝接风。 第二天,炀帝坐在偏殿中,把虞世基宣来,对他说道:“显仁宫虽然华丽,不过是高房大殿,接待四方各国还可以,如果说到游览,毕竟还是有山有水,有亭有榭才妙。朕嫌西京太简朴了,想迁都东京。必须另外造一所园林,以备游玩。里面要有山有湖,可以泛舟而嘲风弄月,可以畅游而饮酒赋诗。朕闲暇的时候,和你们在里面游玩,不是很快乐的事吗?你现在就可以去选择地方,专门负责这个事情。” 虞世基领旨以后就动身了,到东京第一件事就是选择地方。虞世基四处勘察,只有城西一带宽广空阔,可以建造。于是就命人丈量了大小,看好的地形,回奏炀帝:“臣在显仁宫西面选了一块地方,地势丰厚,完全可以起造园林。如果将那里的民房拆去,周围足有二三百里宽阔。”炀帝说道:“这么宽阔,怎么建造啊?”虞世基说道:“以臣愚见,南半边可分东西南北中,挖它五个湖,每湖要方圆十里,四周都种上奇花异草。湖旁开几条长堤,堤上百步一亭,五十步一榭,两边都要桃花夹岸,杨柳分行,再造些龙舟凤舸,以备宴游。向北这半边地势宽广,可以挖掘一个圆形的北海,周围要四十里,开掘渠道与五湖相通。海中间可以建造三座山:一座蓬莱,一座方丈,一座瀛洲,就像东海里的三座神山一样。山上多造楼台殿阁,四围掩映;山顶要高出百丈,东京的箕山、颍水,便可一览无余。又可以回眺西京,又可以远望江南。湖海交界的中间地带,建造正殿。海北一带,可委委曲曲凿一道长渠,引接外边的河水,随湾就湾,一定要萦回婉转,和北海相通。长渠的两旁风景美丽的地方,可以建造十六座宫院,让宫娥采女住在里面,以备游幸。这就是臣的意见,请圣上裁定。”炀帝听完以后,哈哈大笑,说道:“爱情太有才了,设计得井井有条,朕很满意。你赶快去吧,火速建造,朕随后就迁到东京,以观落成。”虞世基说道:“请陛下给园林赐名,以便号召天下。”炀帝说道:“地方就在显仁宫西边,就叫做西苑吧。其余的五湖十六院等建好了,朕再起名。你一定要尽心尽力,越华丽越好,千万不能要简陋了。”虞世基领旨,立即会同各个衙门先将那地方的民房拆毁。也不论是田是地,也不管种桑种麻,全部都让人毁了。可怜这二百里内的居民,就如遭水淹遭火烧一般,好好的一个家当全部没了,只得抱男携女,哭哭啼啼,到各处去逃生。 虞世基就像秦始皇筑长城一样,先叫人在四周打起围墙;又像夏禹治水一样,叫人挖掘了五个湖,一个北海,一条长渠。又像五力士开山,又像女娲炼石补天。海中又叫人一层层,堆起了三座大山,园林当中又造起一座大殿,渠旁又造了十六所宫院,四下里又造了千百间的楼阁亭台,湖海中又做了无数的龙舟凤舸。苑墙上都以琉璃作瓦,胭脂泥壁。五湖和北海的岸边,都以青石砌成;长渠的沟底,都用五色石铺成。清泉流过,水波荡漾,就像五彩的玉带。三座神山,都用长峰怪石叠得嶙嶙峋峋,就像天生的三座石山,一点也不像是人力筑成的。亭台楼榭用的都是奇材异料,金装玉裹,浑如锦绣裁成,珠玑造就。每一座建筑无论大小,都是当时天下最好的。虞世基又传敕令:各郡县地方,凡有花木禽鱼,都要运到东京进贡。没用多长时间,普天下的奇花异草,走兽飞禽,都从各个地方献入东京。就是西京有好的东西,也都运来了。把一个西苑填塞的桃成蹊、李列径,梅绕屋、柳垂堤,仙鹤成行、锦鸡作对,金猿共啸、青鹿交游。就像自然生成的一般,只苦了四方的百姓,拖累的骨血淋漓。这一场土木之工,也不知耗费多少钱粮,也不知坑害多少性命,才得以完成。虞世基造完了,便上表请炀帝亲自来看。原来炀帝是个急性子人,此时已同萧后带着后宫妃妾,迁到东京,专等西苑竣工。这一天正在显仁宫与萧后看花饮酒,忽然看见虞世基来请,炀帝满心欢喜,便撇下萧后,乘一辆快车到西苑来看。来到苑中,只见五湖荡漾,北海汪洋,三神山佳气嶙峋,十六院风光淡爽。每一处都造得精美富丽,不像是人间,就像九洲仙岛,极乐琼宫。后人有诗单道这五湖之妙: 五湖湖水碧浮烟,不是花围便柳牵。 常恐君王过湖去,玉箫金管满龙船。 又有诗单道这北海之妙: 北海涵虚混太空,跳波逐浪遍鱼龙。 三山日暮祥云合,疑有仙人咫尺逢。 又有诗单道这山之妙: 三山万叠海中浮,云雾纵横十二楼。 莫讶移来人世里,若无仙骨亦难游。 又有诗单道这长渠之妙: 逶迤碧水绕长渠,院院临渠花压居。 不是宫人争斗丽,要留天子夜回车。 又有诗单道这楼台亭榭之妙: 十步楼台五步亭,柳遮花映锦围屏。 传宣半夜烧银烛,远近高低灿若星。 炀帝一一看了,满心欢喜,说道:“此苑造得大称朕心,爱卿功劳不小。”虞世基奏道:“这是因为陛下福德宽广,天地鬼神显灵,小臣何功之有?”炀帝问道:“五湖十六院,可曾有名?”虞世基说道:“专等陛下裁定。”炀帝就驾着车到各处仔细观看,每一处都定了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名字吗? 东湖,因四周种的都是碧柳,又与两山的翠微与波光相映,遂命为翠光湖。 南湖,因有高楼夹岸,倒射日光入湖,遂名为迎阳湖。 西湖,因有芙蓉临水,金菊满山,又有白鹭晴鸥时时来往,遂名为金光湖。 北湖,因有许多白石若怪兽,高高下下,横在水中,微风一动,清沁人心,遂名为洁水湖。 中湖,因四周宽旷,月光照人,宛若水天相接,遂名为广明湖。 第一院,因南轩高敞,时时有薰风流入,遂名为景明院。 第二院,因有朱栏曲屈,回压琐窗;朝日升起,百花妩媚,遂名为迎晖院。 第三院,因有梧桐数株,流阴满院;秋风吹来,叶叶有声,遂名为秋声院。 第四院,因将西京的杨梅移入,开花若朝霞,遂名为晨光院。 第五院,因有酸枣、玉李几株,开花虽白,丽胜霞彩,遂名为明霞院。 第六院,因有长松数株,俱团团如盖,罩定满院,遂名为翠华院。 第七院,因隔水突起一片石壁,壁上的苔痕纵横,就如天成的一幅画图,遂名为文安院。 第八院,因桃杏列作锦屏,花茵铺为绣褥,流水鸣琴,新莺奏管,遂名为积珍院。 第九院,因长渠中碎石砌底,簇起许多细细的波纹;日光一映,都射入帘栊之内,连枕簟上都有五色之痕,遂名为影纹院。 第十院,因四周都是疏竹环绕,中间却突出一座丹阁,就像凤鸣一般,遂名为仪凤院。 第十一院,因左边是山,右边是水,取乐山乐水之意,遂名为仁智院。 第十二院,因乱石叠断出路,唯有乘小舟方能出入,中间桃花流水,别是一天,遂名为清修院。 第十三院,因种了许多树,尽以黄金布地,就像寺院一般,遂名为宝林院。 第十四院,因有桃蹊桂阁,春可以纳和风,秋可以玩明月,遂名为和明院。 第十五院,因晚花细柳,凝阴如绮,遂名为绮阴院。 第十六院,因有梅花绕屋,楼台向暖,凭栏赏雪,了不知寒,遂名为降阳院。 长渠一道,透迤如龙,楼台亭榭就像鳞甲一般,遂名为龙鳞渠。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隋唐秘史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隋唐秘史》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隋唐秘史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隋唐秘史》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