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开拓蜀郡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先秦女富豪第8章 开拓蜀郡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 (手机请访问 m.duxs8.com)第8章 开拓蜀郡 巴清和丈夫辞别公爹公婆,随自家船队沿牂牁河下行来到江州。一路看到宽广的长江水浩浩荡荡向东奔流,两岸碧绿的山峦披上四季葱绿的外衣,丘顶上的松柏伟岸挺拔。巴清夫妇在江州上岸检查了自家两处商行的货物销售状况,看到销售量不断攀升,心里十分高兴。 巴清夫妇停歇两天后,坐船从江州沿长江向西逆流而行前往蜀郡首府成都。小船抗风浪能力差,巴清夫妇坐上一艘载重10万斤的大型木船。这艘船长4丈,宽约1丈,舱内设置有床铺可住宿;甲板上设置有简易灶具,乘客可自己作饭;舱顶有篾制船篷能遮挡风雨。大船配置有七位船夫和一位驾长。船逆水航行时驾长在船尾掌舵,船夫们则在岸边拉纤前行。遇到急流险滩,伙计们拉纤奋力向前,身体弯得像一张弓,船吃力地爬上险滩向前。每天傍晚船停泊江边过夜,船上炊烟缭绕,船夫和乘客们自己烧锅做晚饭。饭后大家在岸边围着篝火,闲聊狐仙鬼怪逸事。夜深后才回到船上睡觉,在哗哗的江水伴奏声中进入梦乡。 大船昼行夜宿,来到地处蜀郡南方长江边的泸州城。再转向北沿支流沱江逆行。江水在山岭中穿行,船夫们拉纤很是吃力,船走走得缓慢,五天后终于来到“天府”之地成都平原。巴清夫妇站在船头,看到宽广无边的成都平原河网密布,良田阡陌纵横,碧绿的稻浪随风起伏像绿色的海洋。翠竹掩映的座座农舍充满生机,人民安居乐业一片祥和。这里是蜀郡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秦朝粮食主要生产基地。 府城成都被锦江和南河环绕。夫妇俩从南门吊桥上进入城内,看到城内有20多条街道,建筑布局方方正正,大街小巷都是东西南北横竖交错,呈棋盘式格局。府城四周有高大的围墙,城墙东南西北四面均开有城门。街道两边满眼是穿斗木质结构平房,陶瓦屋面。街面全是青石板铺就,两边店铺林立,行人摩肩接踵。街上平民穿着左衽的细苎麻布衣,衣服袖口窄小。富人穿着丝衣,衣服上还绣有龙、云和人面等图案。 街道上丝绸店铺里布匹华丽精致,吸引了远道而来采购的许多异域商人。这里丝绸经过马帮商队贩运,开辟了历史上最早的南方丝绸之路。他们走蜀郡西部的“蜀身毒道”过云南,入缅甸,抵印度,直达中亚和西亚。街上铜匠铺里打制的古青铜器十分精美,有青铜人像面具,有青铜神树和青铜鸟等。各种青铜器上的浮雕图案代表王巫合一、人神一体,生动地反映古蜀先民原始神巫文化的宗教意识。在玉石商号里磨制有大量玉璧,在研磨、切削、勾线、浮雕、钻孔和抛光等工艺方面技法高超,精美的玉器从这里销售到华夏四面八方。 巴清夫妇在成都府城游览了两天,考察了商业中心工肆街区。认定该城的商业比江州城繁荣,决定巴家应早在这里开设商行,让丹砂产品从这里走向异域。夫妻俩在闹市工肆区向定巴家开设商行的门面位置。志超还为爱妻和老母选购了两套华丽的丝绸衣裳,购置了玉璧和精美的鸟型青铜器。晚上,在客店里巴清为丈夫作饭,准备第二天旅途的干粮。夜深后巴清侍候夫君洗脸泡脚,夫妻缠绵私语,恩爱之情难以言表。 第二天清晨,夫妻俩乘坐小型快船经南河前往闻名天下的湔棚水利工程所在地灌县(今称都江堰),参观先辈李冰建造的无坝引水灌溉工程。船在清澈平缓的河水里疾驰,巴清夫妇站在船头思绪万千。古岷江从成都平原西侧向南流去,是一条地上悬河。每当江上洪水泛滥,广袤的成都平原一片汪洋;一遇到旱灾,又成为赤地千里,良田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蜀地,鲸吞良田,侵扰民生,妨碍成都平原百姓的生存。秦国统一巴蜀后,秦昭襄王任命知天文、识地理的李冰为蜀郡太守。他上任后带领工师经探测计算,决定在岷江上游兴建一座无坝引水工程。建成后既能消除岷江水患,又可引水灌溉成都平原300万亩良田,为秦国及蜀郡经济繁荣造福大众作出贡献。当天傍晚,船就来到灌县城,夫妻俩入住客店歇息。 第二天清晨夫妻俩从客店起床,一早来到向往的湔棚水利工程渠首。满怀对先辈李冰的敬仰之情,看到眼前闻名天下的引水工程构造神奇。这座宏伟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主体组成。 鱼嘴是在岷江江心渠首建造的分水堤,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因其形状如鱼嘴而得名。李冰充分利用这里地势西北高,东西低的地理条件,把岷江水一分为二引入内江。内江是三里长人工开凿的渠道,是引水灌溉成都平原庄稼地的引水源头。外江则为岷江正流,南下经宜宾县城流入长江。 宝瓶口是在内江人工引水渠道左侧的玉垒山凿开的一个口子。这里岩石十分坚硬,李冰采用木柴火烧岩石,再泼水使岩石爆裂的办法,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最终在玉垒山坚硬的石岩上凿出了一条长24丈,高12丈,宽6丈的进水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为“宝瓶口”。汹涌的岷江水进入内江再经过该处咽喉之地,进入广阔的成都平原,灌溉着10多个市县的300多万亩田地。 为了充分保证分洪和减灾的效用,在分水堰与宝瓶口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60丈的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水患灾害。溢洪道修成弯道形,江水形成环流。当洪水上涨超过堰顶时,洪水和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外江,大量减少进入内江的水量,不会给成都平原造成水患,也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飞沙堰的设计巧妙运用了回旋流的原理。 湔棚水利工程建成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此造就了蜀地成都平原禾黍连云,稻粳如金,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地。同时,李冰制定了每年冬季加固河堤清淤河道的岁修制度,让这个惠泽千万民众的水利工程永远保持青春活力。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已改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灌区面积不断扩大,自流灌溉田地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每年能确保灌溉区能生产200亿斤粮食。 站在这举世无双的水利工地上,夫妻俩感慨万千:事在人为,一个人只要有远大志向并为之奋斗,任何事情都能办成。决心学习先辈李冰积极进取精神,敢于人先,才创造出这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巴清对丈夫说道:“相公,我们要让巴家实体走向华夏,闻名天下。我们不仅要在巴蜀开办商行,还要到京城咸阳去开办商行,今后逐步把巴家商行开到全国去”。 志超回答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先把巴蜀两地的商行生意搞活,下一步就到咸阳去开办商行”。 巴清接着说道:“我们搞实体经济的要天下为公,爱国爱家乡,赚的钱不要只顾自己享乐,要用于支援国家建设,用于为当地百姓造福”。 参观完后,夫妻俩又坐船沿岷江正流南下,顺风顺水两天后来到宜宾城。船在这里转入长江,沿长江向东下行回到江州。在江州看到自家商行朱砂销售生意日见火爆,夫妻俩决定马上再增加商行伙计,扩大商行规模。巴清夫妇在江州征求巴雄掌柜建议,商定马上动手到成都开设商行。这样做不仅占领蜀地市场,还可利用成都的商业中心地位,把朱砂向南经过开辟的南方丝绸之路,把朱砂销往南越和东南亚等地。 巴清夫妇随船队返回酉阳。出江州城后,船队沿长江顺水下行。巴清看到这里江水宽阔平缓,两岸属于低山浅丘地区,人烟稀少。巴清指着对岸山丘对丈夫说道:“相公,这里离江州城近,交通十分方便,青山绿水环境秀美。如果在这一带开垦一片荒地建修房屋,把巴家基地搬到这里多好喔”! “怎能随便乱搬家?古人不是说‘父母在,不远游’吗”?志超回答妻子的奇谈怪论。 “我不过随便说说,你别挂在心上”。巴清回应夫君的不满。 船队回到酉阳后,巴清夫妇先安排船队装载丹砂到江州,保证满足销售的需求。接着招聘20名伙计,由巴清培训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由李武师培训军事技能。这批招募的伙计经七天培训后,巴清夫妇挑选一部分伙计派往蜀郡成都去开设商行,其余伙计充实到江州商行里。还考虑到成都设立商行后,运输线拉长需扩大巴家船队的货运能力,巴清夫妇决定到江州造船基地定制两艘载重10万斤的大木船。只有这种大船才能在长江上抵抗风浪,从江州安全地把丹砂运往成都。 巴志超率领销售伙计们随船队到达江州,然后坐上租借的大木船,满载丹砂前往成都。他们一行到达成都后,在城中心工肆区租定两门面作店铺,又在城北的张家大院租了12间民房,用作库房和生活用房。志超先组建成都商行管理机构,任命张德钢为商行大掌柜,还任命了专职账房、出纳等人员。在商行建立起完善的营销和账房监督制度,让商行工作一切按制度运转。巴志超安排张德钢指挥伙计装修门店,自己则到政府工肆管理机构接洽,取得经商许可文简。待商行全面准备工作就绪后,志超决定择定吉日正式开张营业。那天,商行里外装饰一新,刻写“巴家丹砂商行”的招牌特别醒目。店内购买丹砂的顾客川流不息。志超邀请工肆管理官吏和社会名流前来参加隆重的开业典礼,然后在“府河饭店”设宴款待前来参加庆典的这些客人。巴志超一直在成都忙碌了十多天,待巴家商行工作全面走入正轨,他才坐船返回巴郡。巴清则一直坐阵,督查巴家两个矿场的朱砂生产,保证矿场生产的丹砂能满足巴蜀市场的销售需要。 正是: 经商扩展向四方,创业伊始有胆量。 外出考察开眼界,进军巴蜀开商行。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先秦女富豪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先秦女富豪》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先秦女富豪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先秦女富豪》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