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百厂计划



www.duxs8.net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二百零三章 百厂计划
(读小说吧 www.duxs8.net)“叮铃铃”。\n\n密云站。\n\n张辅和马林从大宁回来,把前番借来的马匹,交还给密云站,乘坐上了铁道马车。\n\n“能坐这家伙,我就不愿意骑马。”张辅和马林在座位坐下后,忍不住笑道。\n\n骑马多累啊。\n\n马也累,人也累。\n\n而乘坐铁道马车,不但不累,还能沿途赏阅车窗外的景色,人们总是对陌生的事物感到新奇,包括景物。\n\n“现在乘坐的人好像变得多了。”\n\n马林扫视了一眼车厢,已经乘坐了十余人,从门口还在陆续上人,仿佛要坐满,\n\n“密云是大站,有铁矿和密云分区,加上官府的差役,还有不少的商人和伙计,理应之举。”\n\n张辅随意的回答,并不觉得古怪。\n\n密云的经济活力并不高,但属于边地,开中法的原因,许多内地的商人会来此地。\n\n还有与蒙古的互市,吸引了不少的商人。\n\n车厢中,有穿着中华重工工服的,有穿着黑色皂衣的,有穿着常服的,还有穿着长衫的。\n\n有位穿着中华重工工服的,左胸口的燕子图案没有镶金边,可见不是军户出身。\n\n他的脚下有个木箱子,上面的板子揭开,里面叠满了黄皮夹子的公文夹。\n\n黄皮夹子的公文夹,是中华重工的制式文具,提供人们夹带图纸,因为方便,连官府也开始试着使用。\n\n张辅打量了眼此人,猜测他是技术人员。\n\n“嘿。”\n\n那人听到隔壁的声音,下意识的望过去,只见一人拱着手看自己。\n\n“你是哪个部门的?”\n\n那人连忙放下手中的黄皮夹子,同样的拱了拱手回礼,露出微笑说道:“我是工程部技术司的,这位小兄弟是哪里人呀。”\n\n对面的人很年轻,充满了张扬,他的同伴也穿着工衣。\n\n张辅笑了笑,“我是军户经济合作社的,我旁边这位是我的工友,工程部在密云还有业务?听说密云分区搬迁工作,已经完工月余了。”\n\n“小兄弟消息挺灵通啊。”那人笑道。\n\n虽然张辅没穿工服,不过那人却没有怀疑,很多人下工后也会穿工服,也有人不穿。\n\n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对象是军户,但其中维持工作的,是调拨了一批工人,他只把张辅当做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工人。\n\n没有想到眼前的两人,是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副组长。\n\n张辅虽然加入了军户经济合作社,但并不是进入中华重工,等于不是工厂编制内。\n\n马林则属于工厂编制内。\n\n“你这是?”张辅指了指那人脚下的大箱子,满满的黄皮夹子,好奇的问道。\n\n那人也是自来熟。\n\n铁道的人文如此,每列铁道马车上,都会有外向的人自发的交谈,即交朋友,也打发路途的无聊。\n\n当生产力达到一定的地步,人们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这种人文才逐渐消停。\n\n“我要去总部工作一段时间,这些都是我需要用的资料。”那人带着点得意卖弄。\n\n“你知道吧,总部要建造一座大钟楼。”\n\n“钟楼?”不光是张辅,马林也好奇了起来,周围的人也转过身,加入了交谈。\n\n“总部不是有座钟楼吗?”前面的一人,侧着身子说道。\n\n“这次要建造的钟楼,跟以前是不同的。”\n\n那人笑着说道。\n\n“有什么区别?”\n\n“具体我也不清楚,我只负责钟楼的设计,具体的大钟是什么样子,还在研发司,那边的技术师傅已经制作好了。”\n\n那人卖弄说道:“听说是挂在外面的,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用的圆盘,上面分了刻度,有指针转动。”\n\n人们越发的好奇,都在想着是个什么样子。\n\n“是负责设计的?”马林问道。\n\n“工程部的工程,筹备前期需要图纸,我就是其中的一员,钟楼是新事物,不光调了我,还调了好多部门。”\n\n那人一脸的神神秘秘,“听说钟楼是小王爷亲自指定的事。”\n\n果然。\n\n这句话说完,人们露出惊叹的目光,令那人很满意。\n\n“北平的变化可真快,每年都有新事物。”有人敬佩道。\n\n众人看向了他。\n\n“不瞒诸位,我是南方来的。”\n\n“原来是位掌柜,失敬啊失敬。”人们拱手道。\n\n“不敢当,我只是为东家跑腿的,前几日见了密云卫的指挥使大人……”\n\n……\n\n总部。\n\n在原来钟楼的旁边,已经挖了大坑,工地上有砖头,有装了水泥的麻袋,有摆放整齐的钢筋。\n\n十几名戴着缠棕帽的人,围着图纸到处指指画画,还有些工人做自己的活。\n\n工厂的人们没有产生好奇,从旁边经过也不会多看一眼。\n\n工地有什么好看的。\n\n张辅和马林经过,来到文书房,被文书引入等待室,为两人倒了两杯热茶。\n\n不知不觉,一年到头,天气寒冷起来。\n\n煤块的需求直线上升,原本就高涨的形势下,越发的紧张,产能竟然不足起来。\n\n当然,仍然首先供应中华重工,其次是官府,最后是民间。\n\n密云铁厂虽然只保留铁料的产能,全力以赴生产铁料,可随着铁厂铁料的价格和质量优势,碾压了民间铁厂。\n\n第二座铁厂,建立在良乡,已经开始投产,第三座铁厂在保定府动工,计划明年二月投产。\n\n随着中华重工和官府的紧密合作,围绕北平行省的屯田工程,关乎各地主官的政绩,双方进入了蜜月期。\n\n哪怕是布政使也不得不服软,毕竟官员们人心所向,他也跟着受益,自然不会拒绝。\n\n表面上每日冷脸示人,实则暗中内心窃喜。\n\n保定府临近北平府,虽然不是军户大府,民户占多数,但态度和王府暧昧了起来。\n\n屯田工程不是旦夕之间能完成的工程,至少一两年内,借着这件事情,短期内,王府和官府的和睦不会变化。\n\n办公室。\n\n万三,小九,王本,李二,李伯升,讨论着技术报的事宜,是朱高炽提出来的。\n\n“技术报面对所有的工匠,收集各方面的技术,只要能登报的,可以重赏。”\n\n朱高炽提议。\n\n万三去了密云分区,结果一个外柜管事的计划书,导致了密云分区的拆迁,让万三无奈,才一年就调了回来。\n\n李伯升负责的调研司获得了成功,朱高炽准备扩充和重用。\n\n“技术报由研发司审核,调研司维持,每个月办一期,一年办十二期。”\n\n众人看着手里的资料,认真的思考,因为认知的不同,技术报是新事物,谁也没见过,所以有不同的想法。\n\n筹办的技术报,朱高炽准备当做论文的部分功能来使用。\n\n提高工匠们的兴趣,汇总各行各业的技术,提供工匠们的视野,以此推动技术的发展。\n\n“技术报对外公开吗?”李伯升担心的问道。\n\n“先办一期。”\n\n朱高炽没有给出肯定的回复。\n\n“这件事需要研发司推动。”李伯升指出了关键,“研发司每年会收到不少工匠的技术申请,这些工匠都是有主动性的,研发司应该通知这些工匠。”\n\n“然后以这些工匠为核心,带动其余的工匠。”李伯升的想法不少,很对朱高炽的胃口。\n\n“就按照李伯升说的办,至于报纸,你们和印刷厂合作,走内部的通道。”\n\n印刷厂主要的业务,来自于中华重工,有内部价,其次是外部的业务,按照市场价。\n\n内部的业务,采用季结方式,货币为粮票。\n\n各厂自负盈亏,季结时,粮票不足,无法完成支付,属于是亏本的厂子。\n\n总部的财务会下去严格审核,找出问题所在。\n\n如果是业务的问题,找出负责人,如果是生产链的原因,则递交报告,调研司下去调研,优化生产链。\n\n目前的厂区,各厂都是盈利状态,包括蜂窝煤商会,每年都能创收,但仍有不盈利的,例如研发司,调研司这种。\n\n研发司,调研司,会由财物部专门下发粮票,包括工匠实验技术,消耗的物料,也是用粮票结算。\n\n粮票体系,在中华重工的内部使用,基本已经优化成功,运转不成问题,也为粮票银行提供了丰富的行业经验。\n\n当万三等人从办公室出来,后赶来的大掌柜周世丰,排在前面进入办公室。\n\n“百厂计划,今年完成了十七个分厂,这是工厂目录,请小王爷审阅。”\n\n周世丰双手捧上黄皮文件夹。\n\n朱高炽打开,仔细的翻阅。\n\n“坐落在总部厂区的,有铁道部,工程部,蒸汽机厂,焦炭炼制厂,农具总厂,化肥厂,沥青车间,煤油车间,玻璃厂,水泥厂,制砖厂,铁道厂,铁管厂,机器厂……”\n\n“坐落在总部外的,有密云矿区,密云铁厂,乐兴农具厂,良乡铁厂二厂,保定铁厂三厂……”\n\n工厂真不少。\n\n但其实并不多。\n\n中华重工用蜂窝煤,改变了民间燃料,然后用焦炭炼制厂,改变了工业的燃料。\n\n而铁厂,农具厂等,已经垄断了北平各行业的七到八成之多。\n\n可以说整个北平行省,近两百州府县,都受控于中华重工,影响方方面面。\n\n在朱高炽的计划中,中华重工的用工数,要达到十万,目前才两万而已。\n\n当达到十万时,北平工人人数,占据北平总人口的百分之三,至于间接控制的,最大的煤场,以及蜂窝煤,则还没有统计。\n\n(本章完)\n\n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